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南下尋麟?

秦凡的話,可以引人共情,但渡邊太郎囿於胸襟眼界,哪裡能夠聽得懂?

渡邊以及絕大多數倭人的心裡,想必然普遍覺得人類既是世間的強者,就可以恃強凌弱。而弱肉強食,完全符合自然之道,生命短促,及時行樂,虐殺小動物那又算得了什麼,只有畜生才會同情畜生……

秦凡搖了搖頭,心裡清楚,難以勸渡邊太郎向善。

按照現代人的說法,人與人三觀不同,不必相融。

筵席上,秦凡還真的是不吃一塊魚膾。

雖然渡邊太郎矮瘦得像人猿,但食量驚人,一下子便將自己盆裡的魚膾嚐個乾淨,他回頭四顧,眼神茫然。

秦凡淡淡一笑,讓渡邊太郎的侍從,將自己的魚膾給捧過去。

秦凡不想招待倭人,那也無謂浪費食物,權且當餵狗。

渡邊太郎不客氣了,就像是一頭投胎了的餓鬼,在進食的過程,那可把他身後的侍從也給看得直流口水。

秦凡只是喝酒。

皇宮御酒很好喝,再加上天氣稍熱,他入宮前少喝水,現在頗感口渴,一口氣又是喝了七八杯。

渡邊太郎又道,“此行中土,我主交付我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還請唐皇陛下成全。”

“你說來看看吧!”

渡邊太郎道:“陛下,素聞麒麟瑞獸象徵呈祥,陛下乃真龍天子,還望不要藏私,讓我能引領一尊珍貴的麟獸回到東夷倭國。”

秦凡、李世民父子等人聽了,都為之一愕,心道:這一個小倭人居然也懂得那麼多?

不少先秦文獻有關於過龍鳳、饕餮、狴犴、貔貅、檮杌等獸類的記載,但那也僅僅侷限於文字上的隻言片語,秦凡在現實中不曾得見。

據麒麟最後出現時,可是周王室勢力衰微的春秋時,當時群雄割據,禮崩樂壞,孔子見到麒麟仁獸被人傷捕,感嘆天下紛亂,無能為力,至此以後,天下再無復見麒麟蹤跡。

然而渡邊太郎闡述,想接走麒麟回倭國?

這不是痴人說夢?

李世民頹然一嘆:“慚愧得很,據問麒麟偉物也只有在聖人出,天下繁華安定時,才會再現於世,而朕雖為人君,但也無緣得見。”

上官儀趕緊搭話道:“陛下是一代明君,雖執天下牛耳,奈何初登寶殿,時日尚短,但下官堅信,我大唐國力日益強盛,聲威遠振,麒麟等瑞獸不日便會重現在眾人的眼前。”

秦凡心道:誒唷,這個搖筆桿子的上官儀,情商就是高,這一通馬屁,不,是勉勵之言說得就是好,如果我是唐太宗李世民,就得給他豎起一個大拇指來……

渡邊太郎喃喃道:不可能吧,大唐殷富到這種地步,也不曾有瑞獸麒麟現世?

他清楚君無戲言,中原人平素一言九鼎,心裡頗是失望。

渡邊太郎又道,“陛下,麒麟不現世,但我們可以去找尋它,據小人愚見,麒麟等獸必然蟄藏南方百越等偏遠山脈,荒無人煙之處,小人斗膽,請陛下賜予我等通關文牒,我們倭人願意不辭勞苦走一趟,往黔中、嶺南等地依次尋搜。”

秦凡心道:噢唷,這一個外邦人真的是夠大膽的了,居然敢求問文牒,南走大唐,我聽說過玄奘西行取經,但這倭人居然南下尋麟?

秦凡道,“陛下,麒麟仁獸休養生息,我們又何必苦苦滋擾呢?”

渡邊太郎眼見秦凡一意相攔,氣不打一處出了,質問道,“秦凡閣下,現在盛世太平,難道你就不想見到麒麟嗎?還是說,你不想讓陛下,以及世人見到?仁獸的存在,也是昭示著陛下是明君啊!”

渡邊太郎可是懂得,將李世民給捧起來。

論一個君王年紀輕輕,武功鼎盛天下無敵,掌握和氏璧傳國玉璽,讓周邊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此時的心態怎麼可能不飄呢?

也許在李世民的願望中,也想一睹麒麟真容,這可是曠世難求的機緣!

秦凡道:“凡事一昧強求,只會適得其反,假如我大唐崇禎瑞祥,那我們又何需千辛萬苦,跋山涉水,尋找麒麟?”

秦凡心道:先甭管這一些倭人是否真的只打算尋找麒麟,但如果讓他們繼續南下,選揀落腳據點,久後必成毒瘤,不得不防備。

秦凡道:“何況麒麟是華夏人的瑞獸,即便南下尋麟,那也該是我華夏兒女之事,豈可讓他人越俎代庖?”

這一句話,可把李世民給提醒過來了。

渡邊太郎萬一真的尋找到了瑞獸麒麟,要將之帶回倭國去,那如何是好?

更何況,倭人殘忍,在尋覓時傷及瑞獸,屆時又會帶給我們華夏什麼樣的災厄呢?

李世民笑道:“渡邊太郎,我們華夏人感謝你一番好意,至於尋覓麒麟一事,我們會處理好了。來,喝酒,吃魚膾,如果你吃不夠,再讓庖官繼續上好了。”

渡邊太郎瞪了秦凡一眼,這個混蛋居然敢屢屢地壞我好事,這是找死啊。

秦凡聳了聳胳膊,也沒有把渡邊太郎的惡狠狠的眼神給放在眼裡。

即便沒有他秦凡阻撓,但大唐有的是有識之士,文臣房玄齡、魏徵,武將李靖、蘇定方等,以他們高才見識,斷然不會允准倭人南下尋找瑞獸,他們也會向皇上進諫,倭人尋麟還不夠資格!

渡邊太郎眼見大唐國君發話了,為了不觸犯龍顏,也就沒有再在原先的話題上糾纏下去。

渡邊太郎氣憤地將跟前新鮮魚膾,給統統地吃個乾淨,滿嘴巴汙穢,他也沒有用毛巾擦嘴,直接用袖子一抹了事,並且在位置上甩開臂膀,進行熱身活動。

秦凡心道:瞧他模樣,該不會是想著玩投壺了?

原來是客,李世民也想讓渡邊太郎盡興,笑道:“人來,取器具來!”

大殿寬敞,無需撤掉筵席,也有空間。

一名太監抱住了一樽藍田玉壺,輕輕地放在地下,玉壺通體如羊脂美玉,燈光下透亮,鳧沿比銅錢略大,脖長肚修,壺身高有二尺,理論上僅能容納三四矢,並插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