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章 申侯

申侯:西周至春秋的風雲人物

一、申侯的歷史淵源

1.申侯的起源

申侯並非單指某一個人,而是部落首領的統稱。關於申侯的起源,有諸多說法。一種觀點認為申侯為姜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炎帝部落以善於農業生產著稱,姜姓作為其重要分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繁衍發展。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封伯夷的後人為申侯。伯夷是上古時期的賢人,在堯、舜時期就有重要貢獻,周武王此舉也是對其功績的一種追封和延續。申侯所統領的申部落,有著獨特的文化。他們以電為圖騰,電在當時的人們眼中是神秘且具有強大力量的象徵,這反映出申部落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崇拜。這種圖騰文化不僅是申部落的精神寄託,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們勇敢、堅韌的民族性格。

2.申國的建立與發展

申國的建立可追溯到夏朝時期。當時,四嶽之後被封於申,自此申國開始在歷史舞臺嶄露頭角。四嶽在古代傳說中是重要的部落首領,他們的後人獲封申地,標誌著申國的初步形成。

到了周宣王時期,申國迎來重要變革。申侯被改封為申伯,並且進行了遷都。這次改封與遷都意義重大,一方面提升了申侯的地位,使其從普通的諸侯晉升為伯,在周朝的政治體系中擁有了更高的話語權;另一方面,新的都城為申國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地理條件和戰略位置,促進了申國經濟、文化的繁榮。

在地域變遷方面,申國早期的封地範圍相對較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領土有所擴張。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申國也面臨著周邊強國的威脅,領土時有變動。在政治地位上,申國在西周時期是周朝的重要諸侯國之一,與周王室保持著密切的聯絡。申侯之女成為周幽王的王后,外孫被立為太子,這都顯示出申國在當時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地位。然而,隨著西周的滅亡,申國的政治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在春秋時期,申國依然在地區事務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

二、西申侯的事蹟與影響

1.假公濟私調解西戎

周懿王在位時,周王朝國力逐漸衰落。西戎部落趁機崛起,對宗周鎬京構成了嚴重威脅。西戎時常侵擾周朝邊境,燒殺搶掠,使得邊境百姓苦不堪言,周朝的統治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周孝王即位後,為了消除西戎的威脅,維護周朝的穩定,便命令申侯率領軍隊討伐西戎。然而,申侯心中另有打算。他的女兒嫁給了大駱,生下了外孫成。申侯希望外孫成能夠繼承大駱的位置。

於是,申侯向周孝王提出建議。他指出,自己與西戎有著良好的關係,如果周朝與西戎保持和平,不僅可以避免戰爭帶來的損失,還能讓西戎為周朝所用。周孝王權衡利弊後,接受了申侯的建議。

申侯憑藉自己在西戎中的威望和影響力,成功調解了周朝與西戎的關係。西戎停止了對周朝邊境的侵擾,雙方達成了和平協議。申侯此舉,表面上是為了周朝的利益,實際上是為了外孫成的未來。他透過調解西戎,為外孫成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增加了外孫繼承大駱位置的可能性。

從對西周西部邊境局勢的影響來看,申侯的調解暫時緩解了西戎的威脅,使得邊境地區恢復了和平與安寧。這為周朝贏得了一定的發展時間,也為後續的政治穩定奠定了基礎。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和平是建立在申侯個人利益基礎上的,缺乏堅實的保障。一旦申侯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或者西戎內部發生變化,邊境局勢仍有可能再次陷入動盪。

2.非子封秦的關聯

周孝王時期,有一個叫非子的人,他擅長養馬。周孝王得知後,便讓非子在汧水和渭水之間負責養馬。非子精心照料馬匹,使得馬匹數量增多、膘肥體壯,周孝王對他的工作十分滿意。

這一事件與申侯為外孫爭位有著緊密的關聯。申侯為了讓外孫成繼承大駱的位置,向周孝王提出與西戎和解的建議併成功調解。周孝王為了平衡各方利益,同時也是對非子養馬功績的認可,決定封非子於秦邑,建立秦國。這樣一來,既滿足了申侯為外孫爭位的訴求,又給了非子一個發展的機會。

秦國建立後,在後續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強大起來。秦國憑藉著自身的努力和地理優勢,不斷擴張領土,增強實力。後來,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並最終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南申侯與西周滅亡

1.外孫被廢引發的變局

周幽王即位後,西周王朝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他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不堪,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國人的怨恨情緒日益高漲。與此同時,天災頻繁降臨,旱災、地震等災害接連不斷,使得農業生產遭受嚴重破壞,社會經濟陷入混亂。

在這樣的背景下,周幽王做出了一個更加荒唐的決定。他寵愛美人褒姒,將申侯之女申後打入冷宮,並廢掉了申後所生的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這一舉措徹底打破了西周原有的政治平衡。

宜臼深知自己處境危險,為了保命,他逃奔到了申國。申侯看到外孫狼狽的模樣,又得知女兒被廢的訊息,頓時怒不可遏。申侯原本與周王室關係密切,女兒為王后,外孫為太子,申國在西周政治舞臺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周幽王的這一行為不僅傷害了申侯的親情,也嚴重損害了申國的利益和尊嚴。

周幽王此舉對西周政治局勢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太子的廢立引發了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各方勢力開始重新站隊,政治局勢變得更加動盪不安。申侯作為申國的君主,手握一定的軍事力量,他的憤怒和不滿極有可能引發一場大規模的政治衝突。而此時的西周王朝,在朝政腐敗和天災的雙重打擊下,已經搖搖欲墜,周幽王的這一錯誤決策,無疑是給本就脆弱的王朝雪上加霜,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降臨。

2.聯合犬戎滅周

申侯在得知外孫被廢、女兒失寵後,對周幽王的行為極為憤怒。然而,他也清楚自己的申國國小兵弱,勢單力薄,根本無法與周王室的軍隊相抗衡。就在此時,奸臣虢石父向周幽王進讒言,周幽王盛怒之下,準備興兵討伐申國。

申侯意識到局勢危急,為了保護自己和外孫的利益,他決定採用先發制人的策略。申侯聯合了繒國和西方的犬戎,共同進攻周幽王。繒國與申國可能有著一定的利益關聯,而犬戎則是當時一支強大的遊牧部落,對中原的財富垂涎已久。申侯與犬戎達成協議,承諾在攻破周都鎬京後,將城中的財富分給犬戎,以此換取犬戎的支援。

周幽王得知申侯聯合犬戎進攻的訊息後,匆忙舉烽火求援。然而,此前他為了博褒姒一笑,多次點燃烽火戲弄諸侯,導致諸侯們不再相信烽火訊號。這一次,當真正的危機來臨時,諸侯們以為又是周幽王的玩笑,沒有一個前來救援。

申侯、繒國和犬戎的聯軍迅速包圍了周都鎬京。周幽王的軍隊由於準備不足,在聯軍的猛烈攻擊下節節敗退。最終,鎬京被攻破,周幽王、虢石父以及新立太子伯服都在戰亂中被殺,西周宣告滅亡。

申侯聯合犬戎滅周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報復周幽王廢黜女兒和外孫的行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重新確立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讓外孫宜臼能夠登上王位。而犬戎則是為了獲取財富和掠奪資源。這場戰爭雖然實現了申侯的部分目的,但也給西周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使得中原地區陷入了長期的動盪和混亂之中。

3.另立新君與歷史隱情

西周滅亡後,申侯迅速聯合繒侯、許文公等諸侯,在申國擁立原太子宜臼為周天子,即周平王。此時,鎬京在戰火中已破敗不堪,為了躲避犬戎的威脅,周平王在諸侯的護送下遷都到雒邑,東周自此建立。

申侯聯合犬戎滅周的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賣國弒君之舉,但他卻未被問罪,弒君罪名也被歷史悄然隱去,這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

首先,周平王與申侯的親戚關係起到了關鍵作用。申侯是周平王的外祖父,周平王能夠登上王位,申侯功不可沒。周平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合法性和穩定性,自然不會去追究外祖父的罪責。而且,周平王需要申侯及其背後申國的支援,以鞏固自己在東周初期的地位。

其次,諸侯國與周平王之間可能存在幕後交易。東周建立初期,周王室的權威已經大幅下降,各諸侯國的勢力逐漸崛起。一些實力較強的諸侯國,如晉國、衛國、秦國、鄭國等,為了自身的利益,選擇支援周平王。他們或許與周平王達成了某種協議,在承認周平王正統地位的同時,也獲得了相應的政治、經濟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諸侯國不會去追究申侯的責任,反而會幫助掩蓋申侯的罪行,以維護周平王政權的穩定。

再者,當時的政治局勢也使得各方不願意過多追究申侯的罪責。西周滅亡後,中原地區陷入了混亂和動盪,各諸侯國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來發展自身實力。如果此時追究申侯的賣國弒君之罪,可能會引發新的政治紛爭和動盪,不利於各方的利益。因此,為了大局考慮,各方都選擇了預設申侯的行為,將其罪行隱去。

最後,歷史記載也可能受到了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周平王政權建立後,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統性,可能會對歷史記載進行一定的干預和修改,淡化申侯的負面形象,突出其在擁立周平王過程中的積極作用。這也導致了申侯的賣國弒君罪名在歷史記載中逐漸被隱去。

四、申侯在春秋時期的境遇

1.申侯在鄭國的經歷

春秋時期,楚國申地有一位申侯,他為人貪得無厭,在楚國結怨甚多。楚文王臨終之際,深知申侯在楚國已難容身,便勸他出逃外國,以保性命。

申侯聽從了楚文王的建議,來到了鄭國。鄭厲公看中了申侯的才能,對他予以重用。申侯憑藉自身的能力,在鄭國逐漸站穩腳跟,開始參與鄭國的政治事務。

在召陵之會中,申侯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當時,齊國率領諸侯聯軍討伐楚國,楚國派使者與聯軍談判。申侯憑藉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出色的外交手段,為鄭國在這場外交博弈中爭取到了一定的利益,提升了鄭國在諸侯中的地位。

然而,在首止之盟時,申侯的行為卻引發了諸多問題。首止之盟是周惠王欲廢太子鄭,而齊桓公為了維護太子鄭的地位,在首止會盟諸侯。申侯為了討好齊國,違背了周惠王的意願,支援太子鄭。這一行為雖然得到了齊國的讚賞,但卻得罪了周惠王和一些支援周惠王的諸侯國。

申侯在鄭國的種種行為,引起了鄭文公的不滿。鄭文公認為申侯過於貪婪且野心勃勃,擔心他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最終,鄭文公找了個藉口將申侯殺害。

申侯在鄭國的行為對當時的政治局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在召陵之會中的表現,增強了鄭國與齊國的聯盟關係,提升了鄭國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但在首止之盟中的選擇,卻加劇了周王室內部的矛盾,也使得鄭國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諸侯之間的紛爭。他的死亡,雖然暫時緩解了鄭國國內的政治矛盾,但也反映出當時各諸侯國之間複雜的利益關係和權力鬥爭。

2.申國的滅亡

周莊王時期,周朝王室的力量已極度羸弱,諸侯紛爭不斷,周王室對各諸侯國的掌控力大不如前。申侯雖曾在西周滅亡、東周建立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他聯合犬戎滅周、殺死周幽王的行為,遭到了後人的詬病。隨著時間的推移,申國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此時,南方的楚國卻日益強大,開始積極向外擴張。楚國覬覦申國的土地和資源,便將申國列為了擴張的目標之一。楚國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對申國發起了進攻。申國在經歷了多年的政治動盪和外部壓力後,國力已大不如前,難以抵擋楚國的攻勢。

面對楚國的進攻,申國雖進行了頑強抵抗,但終因實力懸殊,最終被楚國所滅。申國的滅亡,標誌著這個曾經在西周至春秋時期有著重要影響力的諸侯國退出了歷史舞臺。

申國滅亡後,其部分後代以謝為姓。這一姓氏的轉變,既是對申國曆史的一種紀念,也是申國後人在新的歷史環境下重新開始的象徵。謝姓後人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繁衍發展,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家族文化和歷史傳承。

五、申侯的歷史評價與影響

1.不同視角下的評價

在歷史的長河中,申侯的形象充滿爭議,從不同視角審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從負面評價來看,申侯常被貼上“漢奸”“帶路黨”的標籤。在西周時期,周王室是天下共主,代表著正統的統治秩序。申侯為了一己私利,聯合犬戎進攻周幽王,導致西周滅亡。他的這一行為被視為背叛周王室,引外敵入侵,給中原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犬戎在攻破鎬京後,燒殺搶掠,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而且,申侯與犬戎的聯合,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讓中原陷入了長期的動盪和混亂。這種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行為,是他被負面評價的主要依據。

然而,從客觀角度分析,申侯在西周滅亡、東周建立等歷史事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周幽王時期,朝政腐敗,天災頻繁,他廢申後和太子宜臼的行為更是引發了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西周王朝已經搖搖欲墜。申侯聯合犬戎滅周,雖然手段激進,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舊秩序的瓦解,為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西周滅亡後,申侯聯合其他諸侯擁立周平王,建立了東周。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當時的政治局勢,避免了更大規模的混亂。周平王遷都雒邑,開啟了東周時代,也為春秋時期的文化繁榮和社會變革奠定了基礎。

此外,申侯在調解西戎與西周的關係中,暫時緩解了邊境的緊張局勢,為西周贏得了一定的發展時間。雖然他的動機有私心,但客觀上也維護了西周西部邊境的和平與安寧。

申侯的行為既有負面的一面,也在歷史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客觀作用。我們應該以全面、客觀的視角去評價他,理解他所處的歷史背景和複雜的政治環境。

2.對歷史發展的影響

申侯的行為和決策對西周至春秋時期的政治格局和民族關係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政治格局方面,申侯聯合犬戎滅周這一事件,直接導致了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建立,引發了政治權力的重大轉移。西周時期,周王室擁有絕對的權威,各諸侯國需聽從周王室的號令。然而,申侯聯合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使得周王室的威望一落千丈。周平王在申侯等諸侯的支援下遷都雒邑,建立東周,但此時周王室的實力已大不如前,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能力減弱。各諸侯國開始逐漸崛起,不再完全受制於周王室,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局面由此拉開序幕。例如,齊國、晉國、楚國等諸侯國在東周時期紛紛發展自身實力,爭奪霸主地位,政治權力從周王室向各諸侯國轉移。

申國的滅亡也對當時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申國曾是周朝南部的重要諸侯國,具有一定的戰略地位。楚國滅掉申國後,消除了其向北擴張的一大障礙,領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楚國以申國故地為基礎,繼續向中原地區發展,成為春秋時期的強國之一。楚國的擴張改變了中原地區的政治平衡,加劇了各諸侯國之間的競爭和衝突。

在民族關係方面,申侯聯合犬戎滅周的行為,打破了西周時期中原華夏族與周邊少數民族之間相對穩定的關係。犬戎作為西方的少數民族,在攻破鎬京後,燒殺搶掠,給中原地區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使得華夏族與犬戎之間的矛盾激化。此後,各諸侯國為了抵禦犬戎等少數民族的侵擾,加強了軍事防禦和聯盟合作。例如,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聯合其他諸侯國共同對抗少數民族的入侵,促進了華夏族的團結和民族意識的覺醒。

同時,申侯在調解西戎與西周的關係中,雖然暫時緩解了邊境的緊張局勢,但也使得西戎等少數民族與西周之間的聯絡更加密切。這種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之間的融合,但也為後來少數民族的進一步侵擾埋下了隱患。

申侯的行為和決策在西周至春秋時期的歷史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深刻地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格局和民族關係,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和變革。

六、申侯相關文化與傳說

1.文化傳承

申侯相關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元素。申部落以電為圖騰,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在遠古時期,電象徵著神秘、力量與生機。申部落將其奉為圖騰,體現了他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與崇拜,也反映出他們渴望擁有像電一樣強大的力量,以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中立足。

申國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由於申國地處中原與南方的交界地帶,其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的厚重與南方文化的靈動。在農業生產上,既繼承了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又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出獨特的種植方式。在藝術領域,申國的青銅器、陶器等工藝品,造型精美,紋飾獨特,展現出獨特的審美風格。

在當地民俗、傳統方面,申侯相關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傳承。一些古老的祭祀儀式中,仍保留著對電圖騰的崇拜元素。民間故事和傳說中,也常常提及申侯的事蹟,成為了當地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傳。

2.傳說故事

在民間傳說中,申侯與犬戎聯合滅周的過程充滿了神秘色彩。有一種說法是,申侯在決定聯合犬戎之前,曾得到了神的啟示。神告訴他,周幽王的無道統治已觸怒上天,只有藉助犬戎的力量推翻他,才能恢復天下的太平。於是,申侯便義無反顧地與犬戎結盟。

還有傳說稱,在攻打鎬京時,犬戎軍隊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引導,如入無人之境。這股力量被認為是申侯祖先的英靈在庇佑,幫助他們完成這一重大使命。

這些傳說故事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西周晚期,周幽王的昏庸統治導致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人們渴望改變現狀。申侯聯合犬戎滅周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民意。同時,傳說也體現了人們對申侯複雜的情感態度。一方面,人們認可他推翻無道君主的行為;另一方面,又對他聯合外族入侵的做法心存疑慮。這些傳說成為了人們表達情感和理解歷史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