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大橋下,有遊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錢多多揹著肥仔念道。
“門前大橋下,有遊過一群鴨…”肥仔笑嘻嘻跟著念。
走的那天,肥仔哭著鬧著要跟爸爸、哥哥、姐姐們走。
大家哄他玩躲貓貓,找到他們就可以跟著去,石頭剪刀布,他輸了,趴牆上眯著眼等大家藏起來。
一直問藏好了沒,藏好了沒,問了半天沒人回答,卻聽到車子發動的聲音。
睜眼屋裡沒人,都悄悄上車跑了,肥仔追出來,車子已跑出去很遠。
“爸爸!姐姐!”小傢伙使勁兒追,使勁兒追,邊跑邊喊,就是追不上。
眼見著車子就要消失,肥仔終於繃不住,哇地一聲哭了。
小小一隻,站在路邊弱小無助,哭聲委屈、撕心裂肺。
車上的人看著肥仔在後面奮力追趕,心裡揪得難受。
“停車!”劉豐受不了,不顧車子還未停穩,就要往下跳。
被劉明光眼疾手快抓住,“你瘋了!”
“哥!我想把肥仔帶走!我不能丟下他!”劉豐一抹眼淚。
“等著!”劉明光讓司機掉頭。
“爸爸!姐姐!肥仔乖!肥仔乖!”肥仔看到車子回來,舉著小肥手跑過來。
“肥仔!”劉豐下車,抱著兒子,心疼壞了,自責自已怎麼那麼狠心。
大家把肥仔的東西收拾打包,連同保姆一同帶走,高原上只剩下劉振華和喬慧茹老兩口。
今天錢多多帶幾個孩子辦入學手續,肥仔鬧著也要去,跟著哥哥姐姐們來到學校。
好哄歹哄,答應每天帶他來接哥哥姐姐們放學,才跟著錢多多走了。
錢多多暫時沒有別的打算,先過一段時間的全職太太生活,買菜做飯,輔導孩子功課。
過段清閒日子,再琢磨做點什麼,利用空閒時間掙點兒小錢。
“請問你是錢老師?”一位三十五六歲的男子在軍區門口攔住錢多多。
“我是,請問你是…”錢多多打量著眼前陌生的男子,沒印象,確認沒見過。
來人帶著一副框邊眼鏡,一身灰色中山裝裁剪得體,梳著大背頭,夾著公文包,一副幹部派頭。
“我是錦城市政府馬市長的秘書楊熙,吳迪向我們推薦的你!”楊熙笑道。
“吳市長?”錢多多知道吳迪出自錦城市,但跟自已有啥關聯,“你們有事兒嗎?”
“還請錢老師移步,我們馬市長有請。”楊熙恭敬道,旁邊是一輛皇冠小轎車,白底黑字牌照,號碼為*A00002。
錢多多警惕的看著楊熙,擔心是人販子。
“這是我的工作證!”見錢多多警覺的表情,楊熙掏出自已的證件。
錢多多接過來掃了一眼,巴掌大的咖啡色工作證,紅色公章,外加鋼印,看樣子是真的證件。
“好吧!我跟你們走一趟。”錢多多點點頭。
轉身對大院門口的哨兵道,“我跟馬市長的秘書去一趟市府,要是耽擱了時間沒趕回來,麻煩你通知一下作訓部的劉明光去接孩子。”
哨兵一臉懵,這位女同志啥意思,作訓科的劉什麼光?誰啊?
錢多多一家剛來兩天,哨兵壓根不認識,更不會知道作訓部有個劉明光。
不等哨兵弄明白,錢多多坐上車走了。
錢多多丟那麼一句話是以防萬一,萬一這些都是假的,自已被人販子或是敵對分子抓走,至少能留下一些線索。
那個年代沒有防偽,車牌管理沒有後面嚴格,證件作假、車牌作假不是不可能。
八十年代末期各種沉渣氾濫,造假手段層出不窮,九十年代最為瘋狂混亂。
這會兒還沒到那個時間段,但錢多多還是小心為上。
車子開的很平穩,習慣了雪域高原顛簸的爛公路和沙塵路,這種很平穩反而讓錢多多感覺不適,有暈眩感。
真是窮命,享不了福!
就在錢多多感到胃裡翻湧、噁心難受至極時,車子停下。
“到了!”楊熙下車。
主動替錢多多開門,搞得錢多多很不自在。
大城市好是好,規矩也忒多。
市府建的很氣派,停車場整齊停著公車,號碼都是個位數的。
“請!”楊熙在前面帶路,錢多多跟著來到一間辦公室外。
“咚咚咚!”楊熙敲門。
“請進!”裡面響起一道威嚴的聲音。
楊熙推開門,帶著錢多多進去,“馬市長,錢老師請來了!”
“哎喲,錢老師,你好,歡迎歡迎!”本來還面色嚴肅的馬市長立馬起身相迎,露出親切、和藹的笑容。
“你好,馬市長!”錢多多微笑道,
剛落座。楊熙就端來一杯熱茶,態度殷勤。
“不知馬市長找我什麼事兒?”錢多多接過茶水問道,肥仔乖巧的靠在錢多多身邊。
楊熙拿來糖果餅乾招待肥仔,“謝謝!”肥仔禮貌道。
“說來,還是吳迪向我們推薦的你!”馬市長笑道,“他說你有很多奇思妙想,興許能給我們提供一些思路。”
“吳市長謬讚,我不過一個鄉下婦女,只會種地,當不得領導們如此抬愛。”錢多多謙虛道。
“瞧,錢老師謙虛了不是?不到三年時間,把雪域高原吃菜難問題攻克,豈是泛泛之輩?”馬市長道。
當吳迪向他推薦錢多多時,他是不屑的,一個鄉下種地的村婦,一個軍嫂而已,有什麼值得自已請教的?
等聽吳迪的介紹,馬市長一拍桌子,立刻讓楊熙去請。
“領導是遇到什麼問題了?我也不知道能幫到你什麼?”錢多多見人家誠心誠意,也不拿喬。
“是這樣,現在逐步開放,上面要我們加快步伐,搞活農村經濟…”
自三中全會後,全國農村都搞了承包,有了一定的發展。
錦城是省會城市,下轄十幾個區縣,但彼此間發展並不平衡。
錦城想要像雪域高原那樣發展規模化種植,但是錦城周邊城市都是相同的格局、相同的農產品,且購買力不足,自已消化自已都夠嗆,哪有市場吸納錦城的農產品?
一旦種植規模化,周邊沒有市場能夠消化,農民會血本無歸。
市政府承受著來自農業口的壓力,幾位市長、特別是常務副市長、分管農業的副市長,腦袋都要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