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小燕子”啞口無言,意識到自己“以一敵五”的困境,根本不佔上風,只好偃旗息鼓。
再者,她早做好最壞的打算——
若是三言兩語便能打消他們的念頭,她何必煞費苦心地想計策。
“也罷,言歸正傳吧。”
“小燕子”兩指捏了捏眉心,道:“先不論你們這群同謀者,單就香妃娘娘而言,即便她如願地出了宮,那之後呢?”
“天生擁有異香的奇女子,能輕易地逃過御前侍衛的追捕?”
“只要皇上一聲令下,就算到了天涯海角,他們都會竭盡全力地不負使命。”
“到時候,被緝拿回宮的香妃,會是怎樣的下場,想必五阿哥和福大爺心中有數吧?”
竹籃打水一場空,頂多是白費些力氣。
可他們“耗費”的大有可能是一條條性命。
被點到名的爾康無法再容忍,不耐煩地催促:“賣了那麼久的關子,差不多就得了。”
誰不知“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的道理呀?
含香身上的百花香,正是“逃宮大計”要面臨的首要難題。
他們想方設法,計劃兵分幾路,吸引追兵的視線,好爭取更多的逃脫時間。
先別論結果,起碼得踏出第一步,離開皇宮才有重獲自由的可能性。
至於會不會出現她口中所說的情況,只好走一步是一步了。
聞言,“小燕子”不悅地抿著嘴,開口道:“一言蔽之曰:置之死地而後生。”
“欣榮”一臉不解地轉頭看向紫薇,無聲詢問:“什麼意思?”
後者莞爾一笑,給了她一個安撫的眼神,輕聲細語地說:“小燕子,先別急,聽她往下說。
“正所謂‘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要想徹底了斷皇上的念想,那就必須讓他親眼目睹香妃娘娘之死。”
“唯有如此,方可一勞永逸。”
話音剛落,永琪搖首,神情嚴肅地否決她的提議,“是這個理沒有錯,然則並不可行。”
“一名宮妃,平白無故地身亡,勢必會引起注意。”
“更何況,如今香妃恩寵正盛。”意味著,她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
“再退一步說,根據當朝律令:嬪妃不能自戕。”
“若自戕成功,其死後要被曝屍荒野,褫奪封號,不得進入皇家陵園,嚴重者還會株連九族。”
“而且香妃並沒有犯事,卻選擇自盡,實乃有損龍顏,倘若皇阿瑪震怒,恐怕會牽連眾多。”
永琪偏頭,對上爾康的目光,只見他認可地點頭。
“什麼?要含香自盡?萬一不小心成真了,那不就...”
只捕捉到關鍵詞的“欣榮”再次激動地拍大腿,揚聲嚷嚷著:“不行不行...這樣做太危險啦!”
無視她的大呼小叫,“小燕子”神色自若:
“我當然清楚本朝之法,本就沒打算讓香妃自戕,而是有更為穩妥的辦法...”她稍作停頓,輕柔的語氣,一字一頓道:
“借、刀、殺、人。”
“借刀殺人?借誰...”“欣榮”驚呼著,不稍片刻便被一隻軟嫩的小手捂住了嘴巴,後續的話全變成了“唔唔”聲。
紫薇面露幾分慌色,諄諄告誡:“小燕子,雖是在漱芳齋,可仍需慎言啊。”
“欣榮”如小雞啄米地直點頭,等紫薇抽回小手後,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對於某人的大驚小怪, “小燕子”不屑地睨去一眼,緩緩道:“放眼整個後宮,有何人不喜香妃娘娘的存在?又有誰將她視為眼中釘?”
“老佛爺...還有皇后娘娘。”這回“欣榮”有所收斂,腦袋往前一伸,放低聲音。
須臾,紫薇擔憂地發問:“若按你的計劃行事,豈不是要傷及無辜?”
藉助他人之手去殺害含香,那麼“他人”定必會難逃其責。
“無辜?”耳聞紫薇的措辭,“小燕子”不禁從鼻端逸出一聲哂笑。
“一位是有多年養育之恩的親額娘,縱使是犯下彌天大罪,頗負‘大孝子’盛名的皇上豈會忍心處罰自己的母親?”
“另一位可是身處中宮之位,要知道能在後宮佔有一席之地已屬不易,更何況是登上皇后的寶座。”
“如若沒有相當的實力和手段,又如何穩掌鳳印?”
“再者,憑此二位的身份和地位,處死一名妃子,可謂是易如反掌之事。”
“隨便安上一個諸如不敬、不尊、不從之類的由頭,即能名正言順。”
“在偌大的後宮中,死得不明不白的妃嬪不乏其人,況且是有礙兩位尊者之眼的香妃。”
“竟然會有人天真地稱其為‘無辜’?真是天大的笑話!”
皇宮堪比龍潭虎穴,試問身處其中,有誰不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做人的?
誠惶誠恐自己行差踏錯一步,便會惹得上位者不順心,輕則挨板子被掌嘴,重則小命不保。
要想在危機四伏的後宮仍毫髮無損,簡直異想天開;
選擇明哲保身,亦是艱難,更何況成為“人中之鳳”...
欣榮頗感不解,小燕子和紫薇入宮已有好些時日了吧?
據聞初時還受過皇后娘娘明裡暗地裡為數不少的迫害,她們怎就不吸取教訓、如此不長進呢?
還有閒情逸致替別人操心?
“小燕子”正憋著一口氣,不上不下的悶得慌。
見有機會奚落,她自是趁勢打鐵,又是一頓夾槍帶棍的輸出:“噢,是我忘了,區區草芥之民,豈會熟知深宮後院的內情呢?”
“前朝與後寢,可是暗藏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呀。”
她掩嘴輕笑,用一種好為人師的口吻喋喋不休:“你以為是隨便哪隻阿貓阿狗就能入宮為妃的呀?”
“大多數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爭芳鬥豔不單單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整個家族,又或是背後的勢力。”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最終目的都是爭寵奪權。”
留意到眾人愈發不虞的面色,她愈加得意,語末還火上添油地捎上別人:
“對此,我想五阿哥和福大爺,更是深諳其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