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謝武大步走進長安地暖,上前禮貌的拱了拱手,“在下謝武,多有來遲,讓汪管家久等了。”
汪頌見狀連忙起身拱手回禮,“謝隊長,我汪府建地暖的事……”
謝武點了點頭,“剛才譚度已經把汪府的情況都告訴我了,看在老人家的面上,後天一早我們上門建地暖。”
“太好了!我代老夫人謝謝謝隊長!”
汪頌說完,恭恭敬敬的向謝武行了一個大禮。
謝武見狀連忙抬了抬手,“汪管家不必如此,這都是我們這些做晚輩的應該做的,這大冬天的,汪老夫人這麼大的歲數也不容易。”
“那個……汪管家,我們忙活了一天,身上全是的汗土,先到後院洗個澡。譚度,你照顧好汪管家。”
謝武說完,領著手下一眾衛士快步朝後院走去……
譚度伸了伸手,“汪管家請坐,小山上茶!”
“不了不了,我都喝一下午茶了,時辰也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建地暖的事就有勞了。”
汪頌拱了拱手,抬腿就往店鋪之外走。
“我送汪管家!”
譚度伸了伸手,親自把汪頌送出了長安地暖的大門。
當天晚上,程府、房府、尉遲府、秦府的四支地暖施工小隊聚集在長安地暖商鋪,眾人圍坐在案前,一邊喝酒吃肉,一邊針對大量的地暖建設訂單商議對策。
眾人集思廣議,一番商量之後決定大肆招收工匠,擴大施工隊的規模。
謝武豪情萬丈,在五千兩白銀的誘惑下,當即決定從原先的四個施工小隊,直接擴大到十二個施工小隊。
隨著施工隊伍的火速擴建,一股前所未有的地暖建設熱潮,正悄然在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間蔓延開來……
三天後。
太極宮,甘露殿。
唐太宗李世民正一臉專注的在御案前批閱奏摺,殿外面白雪紛飛,殿內有地暖供熱,卻是溫暖如春。
就在此時,右親衛劉仁願匆匆從殿外走了進來,單膝跪地,雙手抱拳一禮,“啟稟陛下,高陵縣伯張毅在殿外求見。”
李世民緩緩放下手中的御筆,“讓他進來吧!”
“末將遵旨!”
不一會兒,張毅從殿外走了進來,上前恭敬的拱了拱手,“臣拜見陛下!”
李世民起身來到了張毅面前,“張愛卿不必多禮,快坐下陪朕喝杯茶水吧!”
“謝,陛下!”
張毅和李世民剛剛入座,候在一旁的曹春元便奉上了茶水。
李世民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茶水,緩緩開口說道:“張愛卿,朕聽聞你這段時間與工匠們一同建設地暖,真是辛苦你了。”
張毅笑了笑,“陛下,臣閒著也是閒著,有點事情做著感覺沒那麼冷,就當鍛鍊身體了。”
李世民微微頷首,“張愛卿說的好,有了一個好的身體,才能為朝廷為百姓多做一些事情嘛!哦對了張愛卿,宮裡的地暖什麼時候能完工?”
張毅連忙起身拱了拱手,“回陛下,臣估計再有半個月的時間,應該就能全部完工。”
“陛下,臣剛剛去了一趟工部,轅犁的改良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新式轅犁也已經制造出來了。”
“臣和屈大人說好了,明日上午到春明外的試驗田試耕新式轅犁,要是改良成功,即可大量造制,爭取在明年春耕之前,造出更多的新式轅犁,造福天下百姓。”
李世民一臉欣慰的摸了摸鬍鬚,“好好好!朕真沒想到,新式轅犁這麼快就製造出來了,明日的試耕朕也過去看看,試耕時間就定在上午巳時吧!”
張毅連忙拱了拱手,“臣,遵旨!”
李世民一臉滿意的點了點頭,目光之中透出了幾分讚許,“張愛卿辦事果然雷厲風行,朕心甚慰啊!”
張毅再次拱了拱手,一臉謙遜的說道:“陛下過譽了,此乃臣分內之事,此次改良轅犁,工部司的工匠們日夜趕工,這才造出了這新式轅犁,就盼著能為陛下分憂,為我大唐百姓做點實事。”
李世民微微頷首,“改良後的新式轅犁若真能省力增效,那於我大唐農事,真可謂是大功一件啊!”
“張愛卿,明日的試耕,可曾安排妥當?”
張毅拱手答道:“回陛下,臣已命人找到了五名經驗豐富的老農,明日一同操作新式耕犁,以便更準確地檢驗新式轅犁的改良之效。”
李世民微微一笑,“甚好!張愛卿思慮周全,那朕便放心了。”
“陛下,地暖的建設之法,工匠們都已熟悉,然而腳踏車的製造目前卻是遇到了一些困難,臣想回少府監親自指導腳踏車的製造,還請陛下恩准。”
李世民點了點頭,“也好,地暖的建設朕會派其他人負責,接下來張愛卿就在少府監專心研製腳踏車吧!”
張毅臉色一喜,連忙拱了拱手,“臣,遵旨!”
次日清晨,春明門外,試驗田畔。
昨夜一場大雪初停,晨曦微露,冬陽和煦地灑在銀裝素裹的田野上,李世民身著素色常服,外披狐裘大氅,在張毅和工部尚書突屈通的陪同下,乘著御輦緩緩駛向試驗田。
馬車一停,張毅率先下車,抬眼望去,但見田壟四周早已圍滿了工部官員和聞訊而來的百姓,眾人見到天子儀仗,立即躬身行禮,齊聲高呼。
“臣等恭迎陛下!”
“草民拜見陛下!”
李世民踏著鬆軟的積雪迎面走來,右手輕輕一揮,“諸位免禮平身吧!”
“謝,陛下!”
李世民環視四周,見田邊新制的轅犁在陽光下泛著烏光,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大聲說道:“今日天公作美,正宜試犁,望天佑我大唐,農事昌隆!”
張毅會意,立即向工部司官員揮手示意,五名精壯的工匠應聲而出,將五架新式轅犁抬至田間。
早已在一旁候命的老農們熟練地套上耕牛,隨著一聲吆喝,犁鏵破雪入土,但見新犁所過之處,凍土應聲而開,翻起的泥浪均勻細碎。
較之舊犁,不僅入土更深,耕牛也顯得格外輕鬆,不過兩個來回,為首的老農便激動地跪地稟報。
“陛下聖明!這新犁輕巧得力,耕得深、走得穩,老朽種地四十載,從未見過如此好用的轅犁!”
圍觀的百姓聞言,頓時議論紛紛,幾個膽大的老農甚至湊上前去撫摸新犁,眼中滿是熱切。
李世民見狀,轉頭看向一旁的張毅,笑了笑道:“張愛卿果然匠心獨運,傳朕口諭,即日起工部全力督造新犁,務必要趕在明年春耕之前,讓關中所有的農戶都用上此新式轅犁。”
張毅正要領命,忽然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什麼,當即拱了拱手,“陛下,新式轅犁尚未定名,臣請陛下賜名。”
李世民撫須沉吟,目光掠過田間尚未消融的積雪,又望向遠處長安城巍峨的城牆。
恰在此時,一陣輕風拂過,捲起了細碎的雪沫,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朕登基之後改元貞觀,取“示人以正,觀國之光”之意,此新式轅犁當如這貞觀新朝,造福黎民,就叫它‘貞觀犁’吧!”
“陛下聖明!”
田間的眾臣和百姓齊聲歡呼。
張毅注意到,幾個老農已經迫不及待地向工部官員打聽何時能買到貞觀犁,陽光照在雪後的大地上,新翻的泥土散發著勃勃生機,彷彿預示著來年豐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