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諸位士子,今天是我春曉園花魁詩鸞的十五歲及笄之喜,妾身代表春曉園感謝大家百忙之中前來參加詩鸞的生日詩文會。”
“詩文會共有三輪,規則也很簡單,首先由詩鸞出題,在場諸位士子現場寫下詩文,隨後春曉園將從眾多的詩文中挑選出三十首寫的最好的佳作,最後大家一起評選出排名前十的詩文。”
“有詩文進入前十計程車子將晉級第二輪,然後由詩鸞出第二個詩題,有詩文進入前三計程車子晉級第三輪,最後由詩鸞出第三個詩題,排名第一計程車子就是此次詩文會的詩魁。”
“晉級第二輪的十個士子,將獲得一百兩銀子的獎勵,晉級第三輪的三個士子,將獲得三百兩銀子的獎勵,詩文會的詩魁將會成為詩鸞新的主人。”
“時辰已到,妾身宣佈詩文會正式開始,接下來有請詩鸞為我們表演一段舞蹈,大家掌聲歡迎。”
“啪啪啪……”
素蓉率先鼓起了掌,隨後一樓大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久久不息。
在一片熱鬧的掌聲中,十二名白衣侍女從舞臺後面魚貫而出,人人素紗披帛步履輕快的分列在舞臺兩側。
隨後,薄巾掩面的詩鸞蓮步輕移,從舞臺後面走了出來,她身著一襲月白色羅裙,裙襬上繡著淡雅的青蓮,隨著她的動作,仿若水波盪漾。
舞臺後面的樂師們心領神會,絲竹之音悠悠響起,如泣如訴,如夢如幻。
詩鸞腰肢輕扭,雙臂舒展,恰似一隻靈動的蝴蝶在百花叢中翩翩起舞,她的每一個眼神顧盼生輝,每一次旋轉都引得衣袂飄飄 ,彷彿將眾人帶入了一個超凡脫俗的仙境。
臺下計程車子們皆看得如痴如醉,有的甚至忘記了呼吸,眼睛緊緊追隨著詩鸞的身影。
天字一號雅間的看臺上,張毅和四傻也饒有興致的看著下面舞臺上翩翩起舞的詩鸞。
“張兄,詩鸞的舞技怎麼樣?”房俊道。
張毅點了點頭,“不錯,配的上她春曉園花魁的名號,就是不知道摘下面巾之後,有沒有我想象的那般漂亮。”
“哈哈哈……”
程處默大笑一聲,繼續開口說道:“這個張兄儘管放心,我們兄弟曾見過詩鸞的真面目,長的那叫一個帶勁,保證不會讓張兄失望。”
張毅一臉期待的點了點頭,開始想象著碧簫和詩鸞隨侍左右時的畫面,嘴角開始微微上揚,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張兄,好雅興啊!”
就在此時,一道聲音從右邊的看臺傳來,張毅仔細一看,立馬就認出了站在上面的蕭守業、侯思逵、蕭鑑,當即朝三人舉起了手中的酒杯。
蕭守業三人見狀,也紛紛朝張毅舉起了手中的酒杯,隨後四人齊齊仰頭喝下了杯中之酒。
張毅隨即看了看左邊看臺,只見上面空空如也,長孫衝、杜荷、高書硯、許文庸、韓學禮一個也沒有出現。
“張兄,你什麼時候認識的侯思逵?”房俊一臉疑惑的問道。
“半個月前,在虞秀姚師姊的及笄之禮上認識的,怎麼?這侯思逵有什麼問題嗎?”
房俊點了點頭,“張兄,這個侯思逵是潞國公侯君集的長子,我們兄弟也曾與他相處過一段時間,此人做事太絕太狠,和我們兄弟不是一路人,你和他相交可一定要多加小心啊!”
“多謝房兄提醒,我會注意的。”
張毅身為歷史系畢業的大學生,雖然他不知道侯思逵的品性如何,但對於侯君集在歷史上的所做所為,他可是非常的清楚。
侯君集,唐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跟隨李世民征戰,參與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因戰功受封潞國公。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高昌王麴文泰阻斷絲綢之路,與西突厥勾結對抗唐朝。
侯君集任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軍穿越沙漠,次年攻滅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置安西都護府,打通西域商路。
此戰雖勝,但因他私取高昌國珍寶,引發彈劾,一度被李世民關入大牢。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因擔心被廢,策劃逼宮,侯君集因高昌戰後受罰對李世民不滿,支援太子謀反。
謀反失敗後,李世民念其舊功,欲免其死,但群臣反對,最終被處斬,家屬流放嶺南。
侯君集雖然軍事才能卓越,善謀略,但其性矯飾,好矜誇,居功自傲,貪財專權,最終釀成悲劇,其一生頗具戲劇性。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對於侯思逵張毅與他只不過是點頭之交,並沒有深交的意思。
“哈哈哈……”
程處默伸手指了指天字二號雅間那空無一人的看臺,大笑一聲說道:“張兄,看到了沒有,長孫大傻和杜二這倆小龜孫知道你來了,都成了縮頭烏龜了。”
秦懷道一臉笑意的點了點頭,“那是當然,別說長孫大傻和杜二了,就是大唐所有的讀書人加在一起,也不是張兄的對手。”
“張兄,接下來就看你的了,一定要拿下詩魁,把詩鸞從長孫大傻手裡搶走,看這小子以後還敢不敢和我們兄弟作對。”尉遲寶琳也非常的興奮。
張毅笑了笑也不說話,其實對於四傻與長孫衝、杜荷之間的矛盾,他並不想參與其中。
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敵人少堵牆,張毅不想因為一個青樓花魁,就去得罪長孫沖和杜荷。
看著左邊空蕩蕩的看臺,張毅也明白,凡事有得必有失,既然選擇了與四傻交好,那就免不了在一些事情上站在長孫沖和杜荷的對立面。
今晚之後,該如何與長孫衝、杜菏相處,倒是成了張毅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隨即陷入了沉思……
“啪啪啪……”
一曲舞罷,絲竹之音漸止,全場寂靜了片刻,隨後整個大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此舞只應天上有,詩鸞姑娘人美舞更美,真乃天人之姿啊!”
一位年輕士子忍不住高聲讚歎,周圍眾人紛紛出言附和,叫好之聲此起彼伏,整個大廳頓時熱鬧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