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章 陰差陽錯

張毅深吸一口氣,強自鎮定,隨即上前再次拱了拱手,故作從容的說道:“回陛下,記得那是今年三月的一天,臣當初從張家莊趕往高陵縣學,在路上曾遇到一商賈,此人常年往來於中原、嶺南、林邑(佔婆),對海外風物頗為了解。

他曾與臣言道,林邑國氣候溼熱,稻種耐旱,一年三熟,產量極高,臣當時只當是商賈誇大其詞,未敢輕信。

但後來臣翻閱古籍,見《交州異物志》中亦有‘佔稻耐水旱,歲可再獲’之記載,方知此事或有其實。”

張毅的這番說辭半真半假,既借古籍遮掩了穿越者的身份,又將話題引向國計民生,倒也顯得合情合理。

李世民聽罷,眉頭微展,當即點了點頭,“《交州異物志》……朕倒是未曾留意此書,若真如張愛卿所言,林邑稻確有此效,倒是一樁利國利民的好事。”

李世民看了看張毅,忽然意味深長的笑了笑,“張愛卿興趣廣泛,連這等冷僻雜書都看過,真是讓朕刮目相看啊!”

張毅心頭一緊,背上冷汗涔涔,卻不敢表露分毫,只得恭敬答道:“臣不過是興趣使然,願為陛下分憂。”

李世民微微頷首,忽然想到了什麼,當即目光如炬,一臉審視的看了看張毅,“張愛卿,你既然能從商賈處聽聞林邑稻之事,那為何林邑國的使者跋摩明海卻是對此隻字不提?莫非這其中另有隱情?”

李世民的聲音低沉,卻是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張毅心中一緊,旋即鎮定下來,緩緩開口說道:“陛下,林邑國偏居南洋,或有保留自家優勢作物之意,而臣所遇之商賈則沒有這方面的顧慮,這才將林邑稻之事說了出來。”

“臣思量,若能引入林邑稻,於大唐各地試種,待豐收後,不僅能充實國庫,更能讓百姓免受饑饉之苦,彰顯陛下的聖德。”

李世民聽聞,微微頷首,神色緩和了幾分,“張愛卿思慮周全,若林邑稻確如你所言的那般高產,引進林邑稻種確實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大唐糧食不足的問題,只是此事事關重大,需謹慎行事。”

就在此時,吏部尚書長孫無忌起身拱了拱手,“陛下,關於林邑稻的真實情況,何不下旨命林邑國使節跋摩明海進宮,到時候咱們一問便知。”

李世民點了點頭,隨即看向一旁的曹春元,“曹內侍,你即刻前往鴻臚寺傳朕旨意,命鴻臚寺卿鄭元璹(shu)攜林邑國使節跋摩明海即刻入宮覲見。”

“老奴遵旨!”

曹春元拱了拱手,轉身朝中華殿外走去……

兩刻鐘後。

曹春元領著一個身穿紫色官服的老者,一個身材矮小面板偏黑的中年人緩緩走進了中華殿。

鄭元璹和跋摩明海快步上前,齊齊躬身行禮。

“臣拜見陛下!”

“外臣拜見大唐皇帝陛下!”

李世民抬了抬手,“鄭愛卿跋摩使節不必多禮,賜座!”

“謝,陛下!”

“謝,大唐皇帝陛下!”

鄭元璹和跋摩明海在張毅對面的桌案坐下,隨後兩人朝張毅禮貌的點了點頭,張毅見狀當即點頭回禮。

“跋摩使節,朕聽聞你們林邑國的水稻可一年三熟,不僅耐旱、早熟、高產,而且適應性極強,不知此事是否當真啊?”

林邑稻事關大唐的國計民生,李世民此言一出,張毅與殿內眾臣齊齊看向跋摩明海,所有人都希望能從他口中聽到肯定的回答。

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跋摩明海立即起身恭敬的拱了拱手,“回大唐皇帝陛下,我林邑國的水稻確實是一年三熟,耐旱早熟。”

“我林邑國的百姓播下稻種後,幾乎不用怎麼打理,只等稻穀成熟之後前去收割就行,單季畝產約四百斤。”

跋摩明海話音剛落,殿內眾臣開始交頭結耳議論紛紛,所有人臉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這也不怪一眾大佬這麼興奮,要知道此時嶺南水稻的單季畝產也就兩百多斤,單季畝產四百斤的林邑稻,那是妥妥的高產稻。

張毅臉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據他所知北宋時期嶺南地區的占城稻達到了單季畝產五百斤,林邑稻身為占城稻的前身,單季畝產四百斤很正常。

張毅所言果然沒錯,李世民內心狂喜,臉上卻是裝出一副莊嚴的表情,隨即緩緩開口說道:“跋摩使節,你林邑國有這麼好的稻種,為何至今不向我大唐進貢?”

跋摩明海聞言,臉色頓時大變,顫顫巍巍的拱了拱手,“回大唐皇帝陛下,我林邑國的水稻自古就有,根本就不是什麼珍貴之物。”

“大唐乃天朝上國,物華天寶,我林邑國王豈敢向陛下進貢稻種這種凡物,還請大唐皇帝陛下明察。”

此時此刻的跋摩明海非常的緊張,沒辦法林邑國只是一個小國,在大唐面前就是一隻小螞蟻。

大唐皇帝一怒,只需派出一支軍隊,就能輕鬆滅亡林邑國,想到這,跋摩明海額頭上開始冒出了冷汗。

李世民換位思考了一下,頓時明白林邑國王為什麼沒有向大唐進貢林邑稻種,還真是陰差陽錯啊!

不過我大唐幸好有張毅,要不然朕還真有可能與高產的林邑稻失之交臂,當即點了點頭,“跋摩使節不必緊張,朕就是隨口一問,你先坐下吧!”

“謝,大唐皇帝陛下!”

跋摩明海再次拱了拱手,隨後伸手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緩緩坐在了原來的位置上。

李世民隨即看了看鄭元璹,“鄭愛卿,林邑稻對我大唐至關重要,朕命你們鴻臚寺馬上組建使團出訪林邑國,你們此行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把林邑稻種帶回大唐。”

鄭元璹聞言,立即起身恭敬的拱了拱手,“臣遵旨!”

李世民微微頷首,“鄭愛卿,事不宜遲,你與跋摩使節馬上返回鴻臚寺做好一切準備,明日一早你親率使團出發,跋摩使節隨行。”

“臣遵旨!臣告退!”

“外臣遵旨!外臣告退!”

鄭元璹和跋摩明海齊齊拱了拱手,轉身朝中華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