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
忽然,年近五旬的老工匠雷崇緩緩起身,恭敬的拱了拱手,“張大人,關於馬蹄鐵的事情,殷大人剛才已經跟我們說過了。”
“這馬蹄鐵的形狀看著不難,就是這尺寸得把握精準,不然釘在馬蹄上不合適,還有這鐵的材質,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太硬了容易傷馬蹄,太軟了又不耐磨。”
“小的覺得,或許可以在現有的精鐵里加入一些其他材料,調整一下硬度。”
大師!絕對的大師!
張毅雙眼一亮,“雷崇,你的提議非常好,事不宜遲馬蹄鐵的鍛造馬上開始,咱們現在就去鍛造間。”
李世民命張毅在雍州發解試開考之前完成馬蹄鐵的試用,也就是說張毅只有五天的時間。
時間緊任務重,張毅說完起身就往弓弩閣外走,殷樹立和雷崇五人見狀,立即起身跟上,馬蹄鐵的鍛造工作正式開始了……
精鹽之事一直都處在高度保密的狀態,張毅連孔穎達、蘇勖、虞世南、孔妙函、虞秀姚都沒有說。
俗話說得好,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自從李世民在中華殿與蕭瑀、高士廉、長孫無忌、杜如晦談及此事後,僅僅過了一天的時間,精鹽之事便如一陣疾風,迅速傳遍了整個長安城。
訊息一經傳開,長安城的百姓們無不翹首以盼,滿心期待著那沒有苦澀味的精鹽能夠早日上市售賣。
惠民製鹽坊的大門外,每天都聚集著許多看熱鬧的百姓,他們三五成群交頭接耳,議論之聲此起彼伏。
言語之間,盡是對精鹽的好奇與期待,很是熱鬧。
有人歡喜有人愁,朝廷一旦大量售賣沒有苦澀味的精鹽,城中鹽商的日子可就要難過了,鹽鋪老闆們個個坐立不安,他們紛紛聚集在一起緊急商議對策。
有人提議聯名上書,向朝廷諫言限制精鹽的推廣,以免擾亂現有的鹽業市場秩序,也有人認為應主動求變,與惠民製鹽坊合作,爭取成為精鹽的代理商。
一些嗅覺敏銳的鹽商們,開始暗中打聽精鹽的製作工藝與成本,試圖從中尋得商機,謀劃著如何在這即將開啟的精鹽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他們或派親信混入百姓之中,裝作閒聊的樣子,套取更多關於精鹽的訊息,或試圖賄賂製鹽坊的工匠,期望能知曉一星半點內部情況。
然而,惠民製鹽坊的四周有禁軍把守,外面的人根本就進不去,坊內的工匠也不出來,鹽商們沒有辦法只好靜觀其變。
與此同時,長安城的老百姓對精鹽的熱情愈發的高漲,一些人開始盤算著,等精鹽上市後,自家的飯菜會變得多麼美味,還有些人則擔心精鹽的價格過高,普通人家難以承受。
一時之間,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關於精鹽的討論不絕於耳,甚至有說書人將精鹽之事編成了故事,在茶館裡繪聲繪色的講述著,引得聽眾陣陣喝彩,精鹽的熱度也隨之達到了新的高潮。
興道坊。
崔府書房。
五位身著官服的中年官員圍桌而坐,周遭一片寂靜,唯有一旁火爐上茶水沸騰的聲音,他們手中雖捧著茶杯,卻只是機械舉杯輕抿,全然沒了品茶的興致。
五人雙眉緊緊蹙起,額頭上的皺紋如同被歲月鐫刻下的溝壑,臉上堆滿了愁容,眼眸中也全是憂慮,似乎正被難以排解的心事困擾著。
這五人分別是崔府的主人清河崔氏崔仁師,右武衛錄事參軍,崔直之父;博陵崔氏崔敦禮,左衛郎將,崔亮之父;太原王氏王珪,諫議大夫,王崇基之父;范陽盧氏盧承慶,吏部考功員外郎,盧謹之父;滎陽鄭氏鄭善果,弘文館學士,鄭俊之父。
五家的食鹽生意遍佈全國各地,是各自家族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沒有苦澀味的精鹽一旦大量面市,他們的食鹽肯定賣不出去,那損失可就太大了。
五人身為各自家族在長安城的負責人,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也就不難理解了。
此次聚會,五姓七望只來了四姓五望,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之所以沒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和李唐皇室是一家,根本就不用擔心精鹽之事。
清河崔氏身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崔仁師率先開口說道:“諸位,惠民製鹽坊乃是陛下與房玄齡、程咬金、尉遲恭、秦瓊、張毅合夥開建的。”
“製鹽坊已於昨日正式開始提煉精鹽,要不了多久沒有苦澀味的精鹽就會大量面市,咱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大家都說說吧!”
崔仁師話音落下,書房內的氣氛瞬間變的愈發的凝重,一時間只剩下五人粗重的呼吸聲。
崔敦禮眉頭皺得更深,手指不自覺地敲擊著桌面,發出的沉悶聲響,打破了書房內的寂靜。
“這惠民製鹽坊的背後是陛下與朝中的四位重臣,咱們正面抗衡肯定是不行的,可食鹽生意一旦受損,家族的根基怕是都要動搖。”
太原王氏的王珪微微頷首,神情凝重的說道:“依我看,咱們不能坐以待斃,或許可以從製鹽工藝入手,探尋新的方法降低成本,提升咱們食鹽的品質,就算比不上那精鹽,也得有足夠的競爭力才行。”
盧承慶一臉苦笑的搖了搖頭,“王兄此言差矣,這製鹽工藝哪是你說提升就能提升的。”
“且不說改良製鹽工藝耗費巨大,就算真的研發出了新工藝,時間上也來不及了,那時候精鹽恐怕早就已經搶佔了全國市場。”
鄭善果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說道:“諸位,朝中眾臣家裡有食鹽生意的可不少,咱們不妨聯合他們一起向陛下施壓,興許此事還能有所轉機。”
崔敦禮揉了揉太陽穴,面露難色,“鄭兄這法子倒也可行,只是百官施壓,恐怕會因此觸怒陛下,稍有不慎,便是滿盤皆輸。”
崔敦禮此言一出,整個書房再次安靜了下來。
一直沒有發表意見的崔仁師緩緩開口說道:“我個人倒是認為精鹽之事,咱們也不必過於悲觀。”
“全國那麼大的食鹽市場,一個惠民製鹽坊的精鹽產量能滿足長安城六十多萬人的食鹽需求就已經很不錯了,陛下想要管控全國的食鹽產業,那就必須得與咱們合作才行,諸位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