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
甘露殿。
劉仁願和劉師立身穿鎧甲手握長刀,一臉嚴肅的守在殿門外,抬眼一看高士廉和長孫無忌正向甘露殿走來。
兩人互相對視一眼,然後齊齊迎上前去,恭敬的拱了拱手,“卑職拜見兩位大人!”
高士廉連忙抬了抬手,“兩位將軍不必多禮,我與無忌帶孫兒書硯前來覲見陛下,煩請將軍進殿通報一聲。”
“兩位大人請稍等!”
劉仁願拱了拱手,轉身朝身後的甘露殿走去……
劉師立看了看趴在擔架上的高書硯,緩緩開口說道:“高大人,高公子這是受傷了?嚴重嗎?”
高士廉搖了搖頭,“不礙事,一點皮肉傷,休養幾天就好了。”
劉師立當然知道高士廉和長孫無忌抬著高書硯來覲見陛下,肯定是因為高書硯犯了什麼錯了。
結合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的詩鸞被劫案和張毅傳言案,劉師立仔細一想便猜了個八九不離十。
不過,礙於高士廉和長孫無忌的面子,劉師立也不好多問,當即選擇了閉口不言,靜候劉仁願的通報結果。
片刻之後,劉仁願去而復返,快步來到了高士廉和長孫無忌面前,禮貌的伸了伸手,“兩位大人、高公子,陛下有請!”
高士廉和長孫無忌點了點頭,直接朝甘露殿走去,劉師立朝身後的兩個羽林軍衛士揮了揮手,兩人會意向前接過擔架,然後快步跟了上去。
甘露殿內燭火通明,檀香嫋嫋,李世民正端坐在龍椅上,手執御筆正在批閱奏摺。
高士廉和長孫無忌見狀,快步向前恭敬的拱了拱手,“臣等拜見陛下!”
兩個羽林軍衛士見高書硯掙扎著想要起身,伸手就要去扶。
就在此時,李世民的聲音在殿內響起,“士廉、輔機不必多禮,書硯有傷就不必起身行禮了。”
“謝,陛下!”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御筆,起身來到了高士廉和長孫無忌面前,“士廉,輔機,快快請坐,曹內侍上茶!”
君臣三人剛剛入座,曹春元和孫友全便端上了茶水。
李世民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茶水,隨即將目光落在了趴在擔架上的高書硯身上,淡淡的開口說道:“士廉,書硯這是怎麼了?”
高士廉立即起身拱了拱手,“回陛下,書硯指使柳隆劫持詩鸞,昨天老臣對他執行了家法,今日特意帶他前來向陛下請罪。”
李世民聽聞,當即一臉不解的看向長孫無忌,“輔機,你不是說指使柳隆劫持詩鸞的是衝兒身邊的僕人方禮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啊?”
長孫無忌連忙起身拱了拱手,“陛下恕罪,臣當時之所以這麼說就是想保全書硯,可就在剛剛大理寺傳訊了衝兒,臣知道事情瞞不住了,這才……”
長孫無忌說著,直接跪倒在地,“臣欺瞞了陛下,還請陛下降責,臣甘願受罰!”
李世民目光一沉,手中茶盞重重擱在了桌案上,濺出了幾滴茶水。
他猛的站起身來,目光在長孫無忌和高士廉之間來回掃視,最終冷冷的開口說道: “輔機,你可知欺君之罪,該當如何?”
長孫無忌額頭觸地,聲音微顫,“臣……臣知罪,臣甘願領罰。”
高士廉見狀,也連忙跪下,連連叩首道:“陛下,此事皆因老臣管教無方,才連累輔機出此下策,若要責罰,老臣願一力承擔!”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忽然冷笑一聲,“好啊,好一個‘一力承擔’!朕的股肱之臣,竟合起夥來欺瞞於朕!”
“嘭!”
李世民猛的一拍桌案,厲聲喝道:“在你們眼裡,還有沒有朕這個皇帝?!”
李世民此話一出,殿內的氣氛驟然凝滯,連空氣都彷彿要凍結。
長孫無忌深吸一口氣,緩緩抬頭,眼中帶著幾分懇切,“陛下,臣並非有意欺瞞,只是……書硯年少衝動,若因此事獲罪,高家一脈恐將斷絕,臣一時糊塗,這才……”
“糊塗?”
李世民怒極反笑,“你長孫無忌何時糊塗過?朕看你就是太清醒了,清醒到敢拿朕當傻子糊弄!”
高士廉伏地不起,聲音沙啞,“陛下,老臣願以爵位、官職相抵,只求陛下寬恕無忌和書硯。”
李世民冷冷的掃了他一眼,並未接話,而是轉頭看向趴在擔架上的高書硯,寒聲道:“高書硯,你自己說,為何要指使柳隆劫持詩鸞?”
高書硯渾身顫抖,掙扎著起身跪伏在擔架上,顫聲道:“陛下,臣……臣喜歡孔妙函兩年了,張毅搶走了臣心愛的女人,臣氣不過,這才指使柳隆劫持張毅的侍女詩鸞。”
高書硯說完,連連叩首,“臣知錯了!臣願受任何責罰,只求陛下開恩……”
李世民冷哼一聲,負手踱步,半晌後緩緩開口說道:“高書硯,詩鸞被劫案已經了結,朕不想重啟此案,念在你年少衝動,此案又未遭成嚴重後果,再加上你主動交代的份上,朕就罰你在家禁足一個月,好好在家反省反省吧!”
高書硯臉色一喜,連忙拱了拱手,“謝陛下寬佑!”
李世民微微頷首,隨即冷冷的看向一旁跪在地上的長孫無忌,“輔機,你欺君罔上,本當重懲!但念在往日功績,朕暫且記下,以觀後效!”
長孫無忌深深叩首,“臣……謝陛下寬佑!”
高士廉老淚縱橫,卻不敢再言。
李世民揮了揮手,一臉疲憊的說道:“此事到此為止,都退下吧!”
待眾人退出甘露殿,李世民獨自立於窗前,望著殿外漸漸西斜的暖陽,低聲自語道:“朕的江山,終究還是要靠律法來維繫……而非人情啊!”
高書硯是高家三代唯一的男丁,以高士廉對長孫家的恩情,長孫無忌的行為李世民完全能夠理解。
然而,理解歸理解,長孫無忌對李世民說了謊,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君臣之禮不可廢,對此李世民必須要表明態度,否則後患無窮。
李世民念及長孫無忌往日功績,看在長孫皇后的面上,懲罰之鞭高高舉起又輕輕落下,這樣既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又全了君臣情義,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