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
甘露殿。
李世民正在御案前批閱奏摺,御侍太監曹春元則在一旁研墨,整個大殿非常的安靜。
忽然,右親衛劉仁願從殿外走了進來,只見他單膝跪地,雙手抱拳一禮,大聲說道:“啟稟陛下,尚書左僕射蕭瑀蕭大人在殿外求見。”
“讓他進來吧!”
“末將遵旨!”
不一會兒,蕭瑀來到了御案前,恭敬的拱了拱手,“老臣拜見陛下!”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御筆,緩緩開口說道:“蕭愛卿免禮平身,賜坐!”
“謝,陛下!”
“蕭愛卿此來甘露殿,一定是有非常重要的事,說吧!什麼事?”
蕭瑀連忙從袖口取出一帖文書,“陛下,這是國子監一眾官員聯名上報尚書省的文書,請陛下過目。”
曹春元見狀,立即上前把文書交到了李世民的手裡,李世民仔細看過文書的內容之後,一臉欣慰的點了點頭。
“國子監擬定的這些科舉新規細緻全面,特別是這試卷的糊名謄錄制度就非常好,一旦施行定能有效的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張毅果然沒有讓朕失望。”
“此次雍州發解試就按此新規執行,要是一切順利的話,來年省試也按此科舉新規來。”
蕭瑀連忙起身拱了拱手,“陛下,張毅不僅詩文寫的好,對於政務的敏銳度也實屬難得,這試卷的糊名謄錄制度真是絕了,老臣以前怎麼就沒想到呢!”
李世民一臉笑意的點了點頭,目光隨即落在了那文書之上,似透過紙張看到了科舉變革後的光明前景。
“科舉乃選拔賢才的重中之重,關乎我大唐的興衰,以往的考試雖也嚴謹,卻難免有疏漏之處。”
“如今有了這些科舉新規,特別是試卷的糊名謄錄制度,可有效的杜絕徇私舞弊,寒門學子也能有更公平的機會嶄露頭角,為朝廷效力。”
“朕自登基以來,便盼著能廣納天下英才,不論出身貴賤,皆有機會施展抱負,這些科舉新規,便是開了個好頭。”
蕭瑀連忙拱了拱手,“陛下高瞻遠矚,心繫天下學子,乃我大唐之福。”
“科舉新規的施行,定能讓更多有才之士脫穎而出,天下學子必將對朝廷感恩戴德,全心全意為我大唐效力,為陛下分憂。”
李世民一臉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看了看一旁的曹春元,“曹內侍,你即刻到國子監傳朕旨意,讓張毅務必將科舉新規細則告知每一位即將參加發解試的雍州士子,並督促張毅抓緊時間籌備,確保考試按時舉行。”
“老奴遵旨!”
曹春元拱了拱手,轉身快步離去……
“蕭愛卿,此次雍州發解試,科舉新規首次實行,意義非凡,它的成功與否關乎我大唐未來的人才儲備,你身為尚書左僕射,需多費些心思。”
“傳朕旨意,命少府監右尚署加緊趕製考試所需的專用紙張、密封器具,一切都要嚴格按照科舉新規的要求,不得有絲毫馬虎。”
“另外,命吏部考功司、大理寺、御史臺、全力協助國子監籌備此次雍州發解試,務必要將科舉新規落實到位。”
“如有官員懈怠瀆職,朕必嚴懲不貸,再著人將科舉新規昭告天下,讓天下士子都知曉朝廷對科舉公平公正的重視。”
蕭瑀連忙拱了拱手,“臣遵旨!陛下放心,老臣定當命少府監和吏部全力辦好此事,不負陛下重託。”
“陛下,老臣覺得科舉新規意義重大,建議派朝中重臣前往各州考場監察,確保考試萬無一失。”
李世民思索了片刻,隨即點了點頭,“就依蕭愛卿所言,從六部挑選一批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大臣,分赴全國各地,務必讓此次科舉考試成為我大唐選拔賢才的公正舞臺,為社稷廣納英才。”
“老臣遵旨!”
就在此時,蕭瑀突然想到了什麼,當即開口說道:“陛下,老臣擔心科舉新規雖好,卻難免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施行過程中或許會遇到阻礙。”
李世民目光如炬,語氣堅定的說道:“不論是誰,膽敢阻礙科舉新規的推行,破壞考試的公平公正,那便是與我大唐的江山社稷作對,朕絕不姑息!”
“陛下聖明!老臣這就回尚書省,嚴格執行陛下的旨意!”
蕭瑀拱了拱手,轉身離開了甘露殿……
蕭瑀一走,偌大的甘露殿立馬就安靜了下來,李世民拿起御案上的科舉新規,再次一字一句的看了起來。
這一次,李世民的目光在“所有參與編寫考題的官員,需在一個完全封閉之地完成三套考題的編寫,而且只有等考試結果出來之後方能從裡面出來”這一條款上停留了許久。
李世民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權衡,身為帝王,他深知官場的複雜與微妙,出題的官員也是人,小小的人情往來,便有可能導致考題的洩露,從而扭曲科舉的公平公正。
想到此處,李世民將文書緩緩放下,朝著大殿之外大聲說道:“來人!”
一直守在甘露殿外的右親衛劉仁願快步走了進來,雙手抱拳一禮,“末將候命,請陛下吩咐!”
“仁願,傳朕口諭,命大理寺卿劉弘基和御史大夫杜淹即刻進宮。”
“末將遵旨!”
劉仁願轉身,快步朝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