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目光向下一掃,文武眾臣紛紛閉口不言,偌大的太極殿頓時安靜了下來。
“諸位愛卿,突厥軍隊兵臨渭水河畔,長安城形勢嚴峻,接下來該如何應對,大家都說說吧!”
李世民此言一出,殿內一陣騷動,尚書左僕射蕭瑀率先出列,神色凝重的拱了拱手。
“啟稟陛下,現如今突厥勢大,我軍新定中原,元氣尚未完全恢復,依老臣之見,可先派使者求和,許以金帛,拖延時日,待我軍養精蓄銳,再圖反擊。”
蕭瑀話聲剛落,兵部尚書杜如晦立即出列,大聲說道:“陛下,求和絕非長久之計,反倒示弱於敵。”
“突厥雖兵臨城下,但我軍士氣正盛,且長安城牆堅固,易守難攻,臣願率精銳之師,出城迎戰,挫其銳氣,保我大唐尊嚴!”
隨後,殿內眾臣你一言我一語,開始爭論不休。
有人贊同蕭瑀,認為應避其鋒芒,以和為貴;有人支援杜如晦,主張主動出擊,彰顯大唐軍威。
李世民眉頭緊鎖,目光在眾臣之間來回遊移,權衡利弊。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言的中書令房玄齡上前一步,緩緩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求和與迎戰並非二選一。”
“就算要求和,咱們也必須先向頡利展現出足夠的實力,和不惜決一死戰的決心,否則無論陛下承諾給頡利多少金銀,他們都不會滿足,最終還是免不了要一戰。”
李世民聞言,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隨即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目光堅定地掃視著殿內眾臣。
“玄齡所言甚合朕意,我大唐立國未久,突厥便如此挑釁,朕斷然不會輕易示弱。”
“傳朕旨意,明日一早朕將親率我大唐精銳奔赴渭水前線,向頡利彰顯我大唐禦敵之勇與護土之堅。”
“朕要與頡利當面交涉,讓他知曉我大唐有求和之誠意,更有一戰到底的魄力和決心。”
“若頡利識趣撤兵,雙方可保和平,互通有無;若執意進犯,我大唐軍隊定讓他們有來無回,讓突厥軍隊好好見識一下我大唐的赫赫軍威!”
李世民此言一出,門下侍中高士廉立即出列,“陛下的安危關乎我大唐的江山社禝,突厥勢大萬萬不可親身歷險,臣願代陛下前住渭水河畔與頡利交涉,誓死悍衛我大唐尊嚴!”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上前一步,神色憂慮的說道:“陛下,臣擔心頡利狡詐多端,萬一他設下埋伏,那陛下的安危……”
“臣等附議!請陛下三思!”
李世民目光如炬,凝視著殿內眾臣,沉聲道:“諸位愛卿,朕深知你們的一片赤誠之心,可此事關乎我大唐國運,朕身為天子,若臨陣退縮,日後如何統帥三軍,如何面對我大唐子民?”
“突厥雖勢大,然我大唐歷經數載磨礪,將士們枕戈待旦,士氣高昂,有他們在一旁保護,朕又何懼之有,此事就這麼定了,無須再議。”
“明日一早,士廉、玄齡,叔寶、敬德隨朕率軍前往渭水河畔,朕要親自會會這個背信棄義的頡利。”
“朕率軍出城之後,城內之事就拜託諸位愛卿了。”
“陛下放心,臣等誓死堅守長安城!”
眾臣齊聲領命,太極殿內,一股同仇敵愾的氣勢悄然升騰。
李世民一臉欣慰的點了點頭,“諸位愛卿,時辰不早了,今日朝議到此結束,都各自準備去吧!退朝!”
李世民右手一揮,抬腿就朝太極殿外走去,站在一旁的御侍太監曹春元見狀立即跟上。
殿內文武眾臣齊齊拱手行禮,“臣等恭送陛下!”
李世民邁著沉穩的步伐,闊步離開了太極殿,直接來到了甘露殿,然後靜靜的站在殿內一幅巨大的輿圖前,思考著大唐未來的走向。
就在此時,劉仁願匆匆走進大殿,雙手抱拳一禮,“啟稟陛下,左武衛大將軍秦瓊在殿外求見。”
李世民轉身來到了大殿中央的御案前,緩緩坐在了龍椅上,“讓叔寶進來吧!”
“末將遵旨!”
不一會兒,身穿鎧甲的秦瓊來到了李世民面前,雙手抱拳一禮,“臣拜見陛下!”
李世民點了點頭,“叔寶,你有什麼事就請直說吧!”
“陛下,剛才散朝之後臣突然想到了張毅,他之前能想出游擊戰法,興許有辦法應對當前的突厥軍隊,要不陛下派人召他進宮詢問一番,聽聽他怎麼說。”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隨即看向一旁的曹春元,“曹內侍,你親自到崇仁坊張府傳朕旨意,命張毅即刻入宮覲見。”
“老奴遵旨!”
曹春元拱了拱手,轉身快步朝殿外走去……
兩刻鐘後。
張毅和曹春元走進了甘露殿,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龍椅上批閱奏摺的李世民,當即快步上前躬身行禮。
“臣拜見陛下!”
李世民緩緩放下手中的御筆,抬頭看了看站在殿下的張毅,“張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李世民點了點頭,“張愛卿,今日突厥的頡利可汗親率十萬大軍抵達渭水便橋北岸,只需半日便可兵臨長安城下。”
“現如今,頡利派出的使者執失思力已被朕囚禁在門下省,頡利得知此事後,很有可能會率軍攻打長安,對此你可有什麼應對之策?”
目前這種情況張毅早有預料,在進宮的路上他就已經想好了說辭,當即上前一步,恭敬的拱了拱手。
“回陛下,突厥十萬大軍沒有直接圍困長安城,而是選擇在渭水河北岸安營紮寨,還向我大唐派出了使者,由此可見頡利可汗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在我大唐援軍到來之前攻破長安城。”
李世民雙眼一亮,“繼續說。”
張毅頓了頓,繼續開口說道:“陛下,突厥此番興師動眾,無非是覺得我大唐新立,根基未穩,想要趁機撈取好處罷了。”
“頡利可汗既遣使者前來,便是心中有所忌憚,不敢貿然進攻,臣以為我們可先以智取勝,挫其銳氣。”
“陛下不妨明日親自前往渭水便橋,與頡利可汗隔水對話,斥責他違背先前盟約,無故興兵的不義之舉。”
“一來彰顯陛下的天威與氣魄,讓突厥知曉我大唐天子毫不畏懼;二來也可試探突厥的虛實與軍心。”
“與此同時,暗中調集城中精銳,在便橋之後佈下疑兵,軍旗招展,人馬嘶鳴,營造出我大唐援軍已至、兵力雄厚的假象。”
“突厥向來多疑,見到如此陣仗,必定心生疑慮,不敢輕舉妄動。”
“待震懾住突厥軍隊後,再與他們談判,以財物相贈,許以通商之利。”
“如此一來,既可解眼下長安之危,又可爭取時間讓我大唐休養生息,發展國力,待我大唐實力強盛,再一舉蕩平突厥,永絕後患。”
李世民微微頷首,“張愛卿所言,與朕不謀而合,看來你我君臣還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隨即將目光望向了渭水河的方向,神色堅定,彷彿已經看到了突厥退兵時的景象。
張毅的嘴角微微上揚,他剛才所言實則是參考了歷史上李世民在渭水之盟時的舉措,再融入了自己對這一事件的一些看法總結出來的,這能不略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