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勖一臉擔憂的看向李世民,“陛下,目前的形勢如此嚴峻,不知陛下可有應對之策?”
“兩位愛卿,突厥軍隊的前鋒距離長安城還有三百多里,我大唐的各州府軍正在節節抗擊,盡力拖延突厥軍隊南下的速度,為各路援軍抵達長安城爭取時間。”
“鑑於長安城內兵力不足,朕已經做好據城而守的準備,只要我們能堅持到援軍到來,裡應外合之下必能全殲突厥大軍於長安城下。”
李世民話音剛落,孔穎達立即上前拱了拱手,“老臣贊同陛下據城而守裡應外合之策,咱們兵力不足,絕對不能分散兵力,否則一旦被敵人各個擊破,後果不堪設想。”
蘇勖連忙拱了拱手,“臣,附議!”
李世民點了點頭,“兩位愛卿,突厥大軍南下的訊息一旦傳到長安城,城裡的老百姓肯定會恐慌,你們國子監一定要全力配合禁軍安撫好城內百姓。”
孔穎達和蘇勖齊齊拱了拱手,“陛下放心,臣等保證完成任務。”
“嗯!有兩位愛卿這句話,那朕就放心了。”
就在此時,孔穎達忽然想到了張毅,當即開口說道:“陛下,張毅的十首傳世之作,有五首是軍旅征戰題材的詩,由此可見張毅對戰場的熟悉。”
“老臣覺得,陛下不妨將張毅召進宮來,就目前的局勢向張毅尋求應對之策,不管怎麼樣試試總沒有壞處,萬一張毅真有應對之策,豈不皆大歡喜。”
“臣,附議!”
蘇勖拱了拱手,繼續開口說道:“張毅給老臣的感覺非常神奇,說不定他還真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兩位愛卿所言不無道理,既然如此那朕就給張毅一個機會,希望他不要讓朕失望才好。”
“曹內侍,傳朕旨意,命張毅即刻入宮覲見。”
“老奴遵旨!”
一直候在一旁的曹春元立即上前拱了拱手,隨即轉身離開了甘露殿……
曹春元一走,整個甘露殿頓時安靜了下來,李世民隨手拿起御案上的一本奏摺就看了起來。
孔穎達和蘇勖在儒學研究教書育人方面的能力那自不必說,可行軍打仗軍事謀略卻不是他們的強項。
要不然,突厥大軍南下這麼大的事,李世民也不會不找他們商議對策,兩人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幫不上忙,當即互相對視了一眼,然後齊齊拱了拱手。
“陛下日理萬機,臣等便不打擾了,臣等告退!”
李世民點了點頭,“長安城絕對不能亂,兩位愛卿回去之後儘快做好應對準備吧!”
“臣等遵旨!”
孔穎達和蘇勖再次拱了拱手,轉身離開了甘露殿……
接下來,李世民在甘露殿聚精會神的批閱奏摺,釋出各項政令。
兩刻鐘後。
曹春元和張毅一起走進了甘露殿,見到御座上的李世民,張毅快步上前恭敬的拱了拱手。
“臣拜見陛下!”
李世民抬頭看了看張毅,“張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李世民伸手指了指御案上的一疊奏摺,“曹內侍,把這疊奏摺交給張愛卿。”
“老奴遵旨!”
曹春元快步上前抱起御案上的二十多本奏摺就來到了張毅的面前。
“張愛卿,你先把這些奏摺看完,隨後朕有話要問你。”
“臣,遵旨!”
張毅拱了拱手,拿起一本奏摺便看了起來。
這些奏摺都是一些鎮守邊境的大將發來的緊急軍情,寫的都是一些突厥軍隊的最新動態以及大唐軍隊與突厥軍隊的交戰情況。
據張毅所知,由夏州軍閥梁師都率領的突厥軍隊,將於四日後攻佔長安北方的門戶高陵,目前的形勢確實對大唐非常不利。
張毅非常清楚,李世民讓他看奏摺的目的,無非是想讓他幫忙思考應對之策。
張毅身為歷史系畢業的大學生,對於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渭水之盟,他自是再清楚不過了。
八天後,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將親率十萬大軍進抵渭水便橋北岸,李世民巧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至渭水南岸,譴責頡利可汗違背盟約拖延時間。
隨後,大唐各路援軍到達渭水便橋南岸,兩國大軍隔橋相對,精甲曜日,連旗蔽野,頡利可汗見唐軍氣勢鼎盛軍容嚴整,於是請求議和。
別看突厥軍隊來勢洶洶,可突厥的頡利可汗心裡根本就沒底,要不然他也不會在看到大唐各路援軍集結之後就請求議和。
所以,就算張毅什麼也不說,長安城也不會有事,歷史發展的大勢應該不會改變。
然而,能在李世民面前表現自己的機會可不多,張毅當即決定結合李世民在歷史上的決策,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陛下,奏摺臣已經全部看完了。”
李世民微微頷首,隨即緩緩放下了手中的御筆和奏摺,起身來到了張毅的面前,伸手指了指一旁的書案。
“張愛卿,咱們坐下說話吧!曹內侍,上茶!”
“謝,陛下!”
張毅拱了拱手,隨即在李世民對面坐了下來。
“張愛卿,突厥軍隊來勢洶洶,不日即將抵達長安城下,對此你可有什麼應對之策?”
張毅想了想,緩緩開口說道:“陛下,不知我長安城內還有多少能戰之兵?”
“不足三萬。”
史書上說長安城內的兵力數萬,現在看來確切的數字是兩萬多人,面對頡利可汗的十萬大軍,當時長安城的形勢確實非常危急。
幸好李世民冒險出城拖住了頡利大軍,否則突厥大軍兵臨城下,就算兩萬唐軍據城而守,也很難擋住十萬突厥軍隊的進攻,一旦突厥軍隊攻破了長安城,恐怕連歷史都將被改寫。
張毅起身拱了拱手,“陛下,《孫子兵法》上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
“長安城城高牆厚,兩萬大軍據城而守,足以抵擋數倍於我的敵軍,那可要是敵軍的數量達到了五倍於我的十萬人,臣以為戰事一起,長安城恐有破城之危。”
李世民點了點頭,“張愛卿所言不錯,這種情況正是朕最擔心的,要真是如此的話,朕又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