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
宏豐帝激動了,直接站了起來。
種牛痘可行?兩百人就死了一個,而且,還是原本就有病症的。
這成功率有點高啊,完全可以承受。
“陛下,這是烏斯藏送回來的簡報,詳細的醫案也到了,太醫院正在整理。”
每一個接種的死囚,就是一個醫案。
對於太醫院來說,這些醫案太重要了。
“好,太醫院整理好之後,立馬在《大淵日報》上刊登,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此外,太醫院也要著手準備,開始大面積接種牛痘。”
“遵命!”
這是好事啊,天花這種瘟疫,一旦爆發,死傷慘重。
若是能讓大淵皇朝的百姓免於天花的荼毒,對於整個皇朝人口的增長有巨大好處。
宏豐帝太激動了,一個勁說要賞賜,大大賞賜。
可惜,等趙清虎拉著院正離開,他也沒把賞賜具體落實。
回太醫院的路上,趙清虎還跟院正討論了一些傳染病的防疫等等。
“農令,我們打算以醫學院的名義,發出招賢令,讓天下名醫齊聚京城,共同商討一些醫案,也把太醫院這段時間得到的成果公佈出去。”
“這個辦法好,工匠院不缺錢,京城有醫學院,整個大淵皇朝三十六路,也可以有醫學院。聚集名醫,鑽研醫學,培養弟子,還能開設醫院,收治病患。”
“開設醫院?”
院正有點懵,整個大淵皇朝只有一家太醫院。
難道,他們還能把太醫院開到宮外?
趙清虎給院正解釋了一番,何為醫院!
聽的老院正,那是激動莫名。
現如今,太醫院內的諸多太醫,之所以把身上的本事拿出來,不再拘泥於門戶之見,那就是因為,皇帝給了他們工匠院的身份,可以供養他們一輩子。
不僅如此,還給出了一些名額。
他們的家人,即便不再從醫,也能拿到一些工匠院的工作。
如今的工作名額,可是終身制。
正因如此,有了這個保障,這些太醫們才能拋開門戶之見,願意把自己的本事拿出來跟同僚分享。
按照趙清虎的提議,由官方出面,籌建醫院,入職醫院的大夫,一樣也有正式工作名額。
當然了,醫生大夫是技術活,可不能子承父業,直接把工作名額讓給自家親人。
只是一個終身俸祿而已。
或者,可以把工作名額讓出來,讓家裡人,在醫院內,從事一些後勤雜活。
這些都需要他們這些太醫院的太醫,在工作中去實踐摸索,最後得到了一些好的建議,再提上來。
議論中,兩人已經到了太醫院。
接種牛痘的事情非同小可,即便有皇帝認可,他們太醫院還是要拿出真憑實據。
否則,誰願意來冒險?
那可是要人命的天花!趙清虎的提議很簡單,那就是給錢獎勵,反正工匠院有錢。
工匠院自己不用,最後還不是去了國庫、內庫?
“接種一人,獎勵十文錢如何?”院正道。
“不如獎勵兩個雞蛋。”趙清虎道。
京城的雞蛋,大概兩文錢一個,獎勵兩個就是四文錢,便宜省事。
“倉促之間,雞蛋不夠啊!”
“嘿嘿!”趙清虎笑了,“我的莊子上有養雞場,雞蛋保管夠。”
院正無語了,您老人家就為了賣幾個雞蛋?
“籌建醫院的事情,還有匯聚名醫的事情,儘快辦理。等醫院建好了,你們都能在裡面掛名,每個月固定時間去坐堂,也多拿一份收入。”
“還能多拿工資?”不少太醫湊了過來。
太醫院的工作,可沒什麼油水。
也就是日常賞賜會多一點,可能從宮中請動太醫的人並不多。
朝廷內,至少需要三品官員的帖子,才能從宮中把太醫請出去。
機會不多,他們賺的也不多。
若是醫院建立,能夠給他們多一分收入,絕對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看病當然要收費,病患住院也要繳費啊!除此之外,工匠院的錢,也要拿出一部分補貼給你們醫學院。”
這些傢伙,守著寶山不自知。
工匠院營利之恐怖,每年至少上千萬兩。
一群匠人,自己不知道怎麼用,最後全都進了國庫、內庫。
反倒是要錢的時候,還要去國庫申請,給他丟臉。
趙清虎已經下了條子給大淵皇家銀行,日後工匠院的工坊營利,直接截留五成在賬面上。
你就是國庫空了,也不能動這部分錢財。
趙清虎不出面,工匠院這點銀錢,全都被陸幀給搜刮走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自己好歹在工匠院掛了一個大宗師的名頭,雖然沒拿俸祿,但是這些大匠都敬重他,自然要為他們的利益考慮。
趙清虎已經打算好了,今年就把工匠院擴建。
甚至,不能只在京城內,應該在京城外,圈出一大片地給工匠院。
有地方才能方便工匠們施為,就比如農學博士,這些傢伙,幾乎已經在他的莊子上紮根了。
三天後,防治天花的種痘法,登上了《大淵日報》。
這一日,朝廷在門下省,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大淵皇朝文化部。
這是趙清虎提議讓宏豐帝成立的,文化部門,目前的工作很單一,那就是統管報業。
《大淵日報》出現後,京城內,雖然明面上沒有其他報紙。
但是私下裡,一些商賈印刷的小報紙,氾濫成災。
這可不行,輿論陣地,宏豐帝是一定要掌握在手中的,所以,便成立了這個文化部,專門就負責這件事情。
而種痘防疫的文章出來後,不出所料,京城之內立馬就轟動了。
一時間,謠言四起,這是百姓們,本能對瘟疫天花的恐懼表現,誰也沒辦法。
太醫院的人,也立馬就有了動作,幾乎提前就排練好的。
一眾太醫從宮中出來,帶著學徒們,走上了大街小巷,開始給百姓們解釋這件事情。
皇帝也親自出面,帶著文武百官,在午門之前,接見了一些耄耋耆老。
雙管齊下,這才把謠言壓了下來。
當然了,趙清虎也出了點力氣,直接在《大淵日報》上刊登了署名文章,支援種痘法推廣。
而京城各大藥店,坐堂看診的大夫,也都是工匠院掛名的,組織內的人,自然也幫著出面安撫了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