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景天沒想到的是,蘇州的市場,在吳老闆這個熟人的幫助下,迅速的搞定了。
原先還以為會是一場惡戰,沒想到會這麼輕鬆。
在吳老闆和他的人脈助力下,相對輕鬆的把事情給解決。
拿到了多家店鋪的訂單,自己也可以安心的擴大,自己廠房的產能了。
還好自己的工廠,從一開始的面積就是足夠大的
早期籤的合同,租金比較低,面積也大。
這也是景天認為,當時所做的決策相當正確的一個
他始終看好國內的經濟形勢,覺得將來租金一定會漲,到時候想再想租這麼大的面積,就難了,這項政策,讓他鎖定了租金。
既鎖定了,生產成本中的房租成本,也給工廠升級,保留了足夠大的面積和餘地
這麼多年,持續的經商經驗,也讓景天對於生意的走勢,有異乎尋常的敏感
熟能生巧,做生意也是一樣,時間越久,掌握的資訊越多,看的事情也越多,掌握這些事情間的關係也深刻
也更容易準確的預測未來的經濟形勢,同時做好當下的決策
97年那次經濟危機,還是給景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過了這麼多年,景天每每都能回憶起來
景天回想起,當年面對如此深重的經濟危機環境,國家最終還是選擇保住人民幣的匯率
最終鞏固了經濟發展的勢頭,還在香港的外匯戰場上,擊敗了狙擊了英鎊和泰銖的,在沒遇到我們的時候,看似無往而不勝的金融大鱷索羅斯。
景天當時就感覺到了,國勢不可擋。
在03年的時候,廠房再次續租的期間,又迎來了非典疫情
很多人在面對風險時,選擇回了老家。
當時很多人,不知道情況會發生什麼變化,市場低迷,租金下降
但是景天依然相信政府,看到了國家政策的力量,迅速的動員起來
就趁這個時間,景天無所畏懼,也以更低的價格的租金,拿到了更多的廠房用地。
結果僅僅經過半年時間,中國就成功戰勝非典,再次駛入經濟的快車道。
景天的提前佈局,對國家信心,對未來的眼光,也為自己帶來了豐厚的收益。
這次擴產的訂單大概是有20%,對於已經成熟的企業,增加20%的量並不小。
首先就是擴充套件產能,然後就是利用充足的土地新建廠房和購置機器生產線
新增的成本中,最重要的還是地皮的租金錢。
機器裝置的成本,都可以按折舊年限進行分攤。
在稅法上,機器是按照十年攤銷的,房屋建築更是長達20年,也是根據經濟財產的自身的屬性來確定的。
廠房也夠用,配好機器安裝新的生產線,幾個月時間就可以擴大產能了
一旦建好除錯好之後,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可以使用。
廠房這些大額資產,需要的大額的資金,只要有足夠的現金支援,都可以被攤銷掉。
廠房裝置成本,按月分攤成本更低。
這也是景天敢於增加產能的底氣。
眼看著,按照這種規劃,再過幾個月,等這批產能銷售到蘇州這些店鋪。
自己的掙的錢就會比以前每個月多20%
一年也會多20%,原先600萬一年,明年就能可以賺到700多萬。
一年銷售增加100多萬,也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蘇州這邊生意談成了,吳老闆就提議,和景天到上海,去轉轉,看看夜上海。
上海是全國經濟第一大城市,有著非常發達的工業和商品經濟。
景天也想趁此來確定,接下來是在上海還是在杭州,拓展自己的第二個外地市場
這次新增的綜合產能,是有限度的。
後續生產線,調整最佳化好了,最多短期內能提升30%的產能,除了給蘇州的20%,剩下的10%
這10%,要麼給杭州,要麼給上海的,一個城市分5%,激不起任何的水花。
正好吳老闆請自己去看夜景,就去上海進行一番考察,昨天下飛機的時候,只是在虹橋停了一下,還沒好好的看看呢,欣然答應。
坐上了吳老闆的車,車速很快。
蘇州到上海,就像從虹橋來蘇州一樣快,開車過去,兩個小時就到市中心外灘了。
看著外灘的景色,吹著江風,格外的舒服
看著滾滾流淌的黃浦江,也讓景天想到了,自己所在城市廣州的黃浦江。
這兩個城市雖然相隔幾千裡,但是也有太多相似的地方。
包容外地人,給外地人機會,是他們鮮明的共同特徵
這兩個城市,又是整個中國最大的幾個一線城市
北上廣深,他們就佔據了兩席。
看浦東著數不清的高樓大廈和黃浦江上那川流不息的航船,心情自然是舒暢。
他們在黃浦江的西岸,正好從南京東路走過來
趁著這個機會,景天打算在逛南京東路時,看看上海的商業發展的情況。
南京東路集合了國企大型私企以及外企的辦事處,還有各種當地人開的小吃店,可謂是各種企業的萬花筒,特別具有樣本意義
兩人漫步在南京東路上,不時有行人從眼前走過。
周邊的店鋪鱗次櫛比,街上更是行人如織。
景天看到這些琳琅滿目的商店,並沒有像其他遊客一樣駐足欣賞
而是仔細的比對了這些店鋪間的差異,心裡默默統計的這些店鋪的型別,面積的大小,賣的商品種類等等。
最後才發現,這邊的商店,既有各種大賣場,也有各種精美的幾平米的小店鋪
衣服鞋帽裡的國內外名牌企業,在這邊都有專營店,既有外國品牌阿迪專門店,也有國內品牌李寧專賣店
但是看來看去,賣飾品的店鋪,還是比較少的,走了十幾分鍾也看不到一家。
南京東路旁邊的很多個小巷子裡面,賣吃的小零食很多,既有魷魚鐵板燒,也有廣州人愛吃的蛋撻
他們特意買了一份,吳老闆請客
讓景天驚訝的是,零食蛋撻的價格,足足是外地的兩倍
這也讓景天迅速推斷出,這邊的租金高昂。
這種四五平米的小鋪子,都寸土寸金,何況那些大商場呢。
這又讓景天想起了自己曾在電腦上,看到過的一條資訊
網上這個資訊,就是關於馬雲的。
讓景天印象深刻的是,馬雲提出的三back戰略
馬雲在融資之後,一度將阿里巴巴集團的總部設定在上海
但是融資的一段時間後,增長乏力,而上海租金高昂,最終讓馬雲採取了3回戰略
這3回戰略,就是迴歸主業,迴歸杭州等,
其中迴歸杭州,被馬雲時常提起,視為得意之作
3回戰略很快有了成效,讓馬雲的阿里集團的收入大幅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利潤大大上升。
迴歸杭州戰略,也給了景天靈感
他發現自己現在的處境和馬雲很像,也是因為高昂的租金
也許自己也不一定非要在上海,也可以到二線去。
於是景天決定,暫時不開發上海市場,而是去杭州。
逛了一晚上,景天玩的很開心,在上海住了一晚
第二天,吳老闆開車回去了,景天也感謝了吳板的招待
隨即自己坐上了去杭州的火車,綠皮車從上海到杭州兩個小時,還不算太累。
景天現在怎麼也算一個不大不小的老闆,但是他還是能夠保持,自己以前做業務員的戰鬥力
兩個小時的後,火車到了杭州市
到了杭州,景天瞬間被這所城市的所吸引
杭州雖然沒有上海那麼的發達,依然有很多的小的城中村,坐落其中,但是也是生機勃勃。
景天彷彿又看到了,自己所在廣州的情景。
這次經過商業街時,卻看到了不少店。
杭州靠近義烏小商品市場的,這邊飾品店鋪自然是很多。
在有貨源的城市,如何拿下這邊的店鋪又成為了一個難題。
景天還是先了解這邊的租金。
就在瞭解租金和店鋪的過程中,景天有了個很重要的意外發現
景天發現,這邊的實體店,很多都和電商有關係,有電商業務,時不時就有快遞小哥,上門取貨。
這樣也讓景天下定決心,在杭州進行拓展業務,而是做了巧妙的轉換,不過是轉向電商平臺,自己消化那10%的產能。
剛好阿里就在這個城市,何不去拜訪下阿里總部
有阿里巴巴這個新興的電商平臺,支撐自己,也開闢新路。
景天認為電商是未來的趨勢,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離得越近,越容易接觸到電商的業務。
景天覺得,阿里剛剛崛起,正好可以趁著這趟順風車
一旦哪天,阿里羽翼豐滿了,再來找阿里談判,就沒有籌碼了。
景天最終下決心將戰略從上海調整到杭州
人們在戰略選擇時,很多時候不能只考慮到最好最強的地方,更要看適不適合自己
最好最強的城市,也意味著成本是最高的。
自己得評估,有沒有承擔高昂成本的能力
景天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城市,這才是企業發展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