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經過一年的發展,工廠裝置和流程,都慢慢除錯完畢了,人員也磨合好了,生產也正式走上了流程。
景天沒想到04年後的經濟發展那麼快,尤其是在廣西自己的家鄉,這些內地地區,經濟也快速的發展
隨著國家三農政策推出,工業反哺農業,新農村建設但如火如荼,縣域經濟的發展也被提上了日程,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景天的工廠,算是縣城工業園區最早的幾家工廠。
一方面是景天眼光毒辣,看準了經濟的發展會像波浪一樣,從沿海惠及內陸
一方面又趕上了,新經濟政策的風口,快速的發展起來,也漸漸的有了名氣,連周邊地區都知道他工廠的名號
經濟發展好了,縣城和周邊城市的居民收入,也多了
人有了錢就想花錢,這樣工廠的需求就快速擴大了
景天的老家工廠,除了供給自己的縣城和鄉鎮,同時的其他縣城的訂單也都過來了。
雖然產量隨著工人的熟練度提高,產量越來越多,依然不能滿足訂購飾品的訂單需求。
當時建廠的時候,按照正常的生產測算,只估算了本縣的需求,額定的產能是夠的,而且還流出了50%的餘量。
也想過周邊的需求,規劃了三年後看情況,再上馬新產品線,沒想到周邊發展的這麼快,一年後就到自己的工廠訂貨了
工廠現在每年生產的首飾,有十萬件左右,完全可以滿足縣城和下面鄉鎮的需求。
雖然想給周邊供貨,留住這些新客戶,但是自己的產能也就這麼多,讓景天犯了難。
而且當時景天沒有擴大產能,背後還有一個原因,除了他的工廠,縣城還有一些小作坊,就是給他們留口飯吃
景天特別推崇潮汕人的經營理念,不掙最後一個銅板
現在的產能也不小,還沒有積壓產品,已經很好了,剩下的份額就留給別人。
如果再把其他的份額都吃掉,讓那些小作坊,住在當地的人員沒了就業,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惡果,對自己的工廠發展也不利,有錢大家掙。
現在隨著這兩年經濟的發展,周邊的縣市也知道了自己的工廠,來要求賣給他們,不擠佔小作坊的市場,是可以提高產能的。
而且有吸引效應,自己吃肉,小作坊還能喝湯,一舉兩得
唯一的難題,就是怎麼提高工廠的產能來滿足周邊的需求
景天又剖析了下需求的來源,不單單從收入入手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2004年,八幾年嬰兒潮的那波人,剛好20多歲的年紀,正是花季的時間,也開始逐漸有消費能力和時間
現在收入上來了,在這個時間點上需求增加也是必然的
景天讓市場部門,匯總了一下週邊各縣的意向需求訂單,得到了一個需求總數
核算下來,最終幾個縣的需求加在一起,遠遠超過了,景天的工廠現在的產能,要在這個基礎上翻一倍才行。
在這個時間段,擴大產能就被提上了日程,成為了景天工作的重中之重
翻了接近兩倍的需求,廠房,機械,人員等都要增加。
現在租的廠房就不夠用了,面積和空間有點小了,除了放新增的機器,還要放新增的倉儲空間
至少要是現在的工廠的兩倍才行,需要建設工廠二期了
擴建工廠,首先這就需要用到錢,投入新的資本
雖然工業園區的房子還有很多,不用建設廠房,但是租金要支付,一年幾十萬租金是要付的
還好有工業園區,自己建廠房,一期那點錢,簡直是杯水車薪
兩倍的話,上次投資是60萬,即使不考慮物價上漲,這次起碼也要投資得60萬
雖然工廠自身賬面上大概有50萬的資金,總不能全部都投進去,而且並不夠
工廠還要維持工人的工資,運營等費用的資金,最少賬上要留有20萬的。
20萬的現金剛好是,維持這個廠,半年的運營的現金,這部分錢不能動。
景天一直秉持的原則,就是現金安全原則。
這也是景天,在經歷過98年金融危機,以及03年非典之後,深刻所感受到的,現金實在太重要了
他也看到了很多同行成為反面案例,經歷了浮浮沉沉
這些人在危機前,對經濟形勢過於自信。
為了擴大生產,掏空了家底,賬上不留現金,現金只夠維持一個月,從下期回收的貨款裡,獲得現金週轉。
往往早期如烈火烹油,繁華似錦,最後由於資金鍊的斷裂,而導致破產的情況,景天看的太多了
那這樣賬上,實際只有30萬元可用,還差一半的錢。
“一半的錢,是不是就能幹一半的事呢?也不是”景天自問自答道
很多時候手裡的資金多少和經濟發展的形勢是不一致的,不協調的
在這個時間點就需要調配資金,或者借貸或者理財
經濟形勢好,缺錢就透過借貸,把少的資金補齊
經濟形勢差,不想投資,就把多餘的資金放到更高的收益理財裡面去,或者為了安全,存到銀行的定期裡,調配資金,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非典過後,整個國家的經濟形勢非常好,在04這年,gdp增長甚至達到10%,如此高的增長率,讓景天都吃驚
面對這麼好的經濟形勢,景天想,自己決不能束手束腳就過於謹慎。
不能拿30萬,只做30萬的事情
拿30萬,要做60萬的事情,那就需要涉及到借貸資金。
景天趕回工廠,和姐姐姐夫開了一個會。
會上,把自己廣州工廠和這邊工廠的兩個財務負責人,也全部召集到一起,想聽聽他們的看法。
姐姐率先發言道“弟弟,是不是可以考慮透過民間借貸?雖然利率高了一點,但是速度快,手續很少,大概一週左右就能放款“
”縣城有不少做過橋資金的和放貸的,我認識一些人”
景天道“過橋資金肯定不行,我們工廠二期是長期投資,過橋資金往往只是過一遍賬戶,做驗資用的,他們透過反覆的過橋,來獲得手續費。”
“那就借其他的民間資金。我倒認識一個人,是縣城這邊的專門放貸的,做的也挺久,不少人信任他, 30萬對於他,是一箇中等的數額,不過利息高一點。”
由於景天的姐姐在縣城,也做了好幾年的生意,平時三教九流的人認識的比較多
在他們的視野裡,更相信民間的熟人關係,民間的資金來的確實快,也方便。
景天並沒有回應,轉向當地工廠的財務負責人,問問他們有什麼建議。
“我們可以借政府的資金,工業園區裡面是有政策的”當地財務道
總工廠的財務也跟著附和道“這個廣州也有政策,之前我也研究過,只不過當時我們的資金是充裕的,就沒有提出來。”
景天對這邊的財務,能夠主動的研究當地的財稅政策,提出了嘉許
景天最後拍板,借政府的資金
並跟大家分析道“比民間的資金來的快,但是風險也大,利率高,“
”很多時間,民間借貸背後的勢力上不了檯面。企業做生意,生意環境是重要的,平時吃飯維護關係都沒問題,但是不要和這些人牽扯上金錢關係,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
這也是景天對姐姐的善意提醒
“政府的錢是可以用的,就用政府的,還有優惠,政府的用不了就找銀行”
“一定要利用好自身的優勢,有了需求,擴大生產,帶動了當地的就業,對工業園區,起到築巢引鳳的作用,更有機會,獲得當地的財政資金或者財政貼息。”
所謂的財政貼息就是國家為了鼓勵企業發展,首先企業按照正常的利息付給銀行,當生產經營到一定的階段之後,透過專案的資金的使用情況以及效益情況等,提出貼息審批
審批經過財政局審批透過,銀行會把企業支付的利息,補償一部分給企業
景天當即安排當地的財務負責人,向園區提起資金申請。
做生意,很多時候資金是個大難題。
第一要保證資金的安全性
第二要保證資金和經濟週期的適配性
當經濟週期活躍,自己賬面上資金不夠的時候,千萬也不能太謹慎,只是有多少錢幹多少事
而是能夠匹配當時經濟發展的趨勢,透過槓桿來獲得資金
資金槓桿又是一把雙刃劍。
不能什麼錢都拿,也不能輕易的做對賭。
工廠一旦經營出現異常,資金週轉不靈,民間借貸就會發生各種糾紛,這去拿工廠的命在賭。
借政府的資金,符合相應的產業政策,就能安安穩穩的使用。
景天的任務下達了,就看當地工廠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