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V是油車,用萬能鑰匙開啟後,彈開引擎蓋,拔掉蓄電池防止突然的警報聲,鬆掉手剎。
而後面的是新能源車,想用NFC卡將汽車門給刷開,結果.......草率了,這些車早就沒了一丁點的電力,只能強行破開。
也是因為沒有電,連警報聲都啞火了。
就這樣,SUV連線前面的掠奪者,還有一輛SUV連線前面的SUV,四箱車連線前面的SUV,兩廂車連線前面的四箱車。
串成一排後,掠奪者直接朝著庇護所拖去。
只要鬆手剎,以掠奪者現在的馬力,四輛車?嗖一Z!!!
要不是怕這些家用車扛不住,楊桀真想拖拽七八輛汽車。
熟悉之後,蘇瑤駕駛汽車,楊桀,德拉薩和朱莉則會十分麻利開啟車門,解除警報再將一輛輛串聯起來。
其餘小隊大部分開著猛禽F350,馬力大的拉兩三輛是絕對沒問題的。
看著這裡的規模,至少有上千輛汽車,估計沒多久就會被楊桀一掃而空。
別的先不說,光是這上千輛汽車就會給楊桀帶來巨大的物資收穫。
從資源回收站裡面傳來的資料可以看出,一輛1.5噸的家用汽油車,就能分解出大量物資。
可根據每種材料的佔比來計算其重量,具體如下:
鋼鐵:900公斤。
鋁合金:150公斤。
塑膠:180公斤。
橡膠:105公斤。
玻璃:75公斤。
其它材料:90公斤。
這個其他物資包括各種電子元件、電線電纜、皮革、織物等,用於車輛的電氣系統、內飾裝飾等方面。
當然,增程式和純電汽車會跟汽油車有些別分,不過都集中在電池方面,其它倒是大差不差,無非是比例上不一樣。
一輛車就能收穫近1噸的鋼鐵,當這上千輛汽車全部回收後,四捨五入,光是鋼鐵至少能入賬七八百噸吧。
各種電子元器件就更別說了,汽油車差一些,純電車,資源回收站已經給出結論。
一般來說,普通純電車晶片數量在1000-1600顆左右,智慧化程度高的純電車晶片數量可能達到3000顆以上,甚至中高階智慧電車能達到4000-5000顆。
像什麼控制晶片,計算晶片,功率晶片,通訊晶片,儲存晶片,電源管理晶片,感測晶片,安全晶片之類的。
楊桀簡直賺翻了,早知道就應該把資源回收站線建造出來,這資源回收率不說百分百,至少也90%以上了。
當然在楊桀的設定中,只有無傷大雅的東西或者廢棄汽車才會完全分解,一般都是按照零件分類,不會完全分解成材料。
畢竟一些東西的改裝會用到汽車上的某些零部件,分解成資源簡單,可要造一個零件就千難萬難了。
像一些晶片等核心元器件上,一輛車怎麼說也能分解出20公斤黃銅,如果是新能源車那就更多了,不會少於80公斤,可帶黃銅的元器件,肯定是不能分解的,一般載具升級的時候都能用到。
一旦分解,在沒有生產單元的情況下,可造不出來!
海市郊區的一處老舊小區內。
四輛車浩浩蕩蕩來到這裡,眾人陸續下車,克莉絲十分熟練的駕駛其中一輛車,停在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看守車輛。
李司瑤下車後,立馬開始分配任務以及各種工具。
對於日常掃蕩的眾人來說,這些已經輕車熟路。
這是一個比較老舊小區,房子不過八棟,每棟大概在五層樓左右。
在建造的年代算是比較高的小區了,因為再高的話,需要安裝電梯。
附近的綠化帶被種滿了瓜果蔬菜,顯然是龍國人的天賦發動。
不過現在那些瓜果蔬菜,腐爛的腐爛,大部分都被採摘一空。
李司瑤帶著楊蓉蓉,來到一樓,左右兩戶人家,仔細聆聽,如果沒有空調聲音,那基本里面沒人,畢竟這麼熱的天,沒有空調基本活不久。
拿出一根一字螺絲刀插入鎖釦縫隙內,一個肘擊打在螺絲刀的尾斷,瞬間聽到咔擦一聲。
明眼人就知道,這是門鎖的舌頭斷了!
“吼吼!”
才剛剛開門,瞬間三隻喪屍如狼似虎的撲了出來。
兩女不退反進,李司瑤一腳將一頭喪屍踹飛,腰肢一扭,一槍托砸在另一隻喪屍的額頭上。
頓時,喪屍直接蹲在地上,雙手捂著腦袋,整個人好似喝酒一樣暈暈乎乎。
一股腐臭撲面而來,最後一隻喪屍嘶吼著撲向楊蓉蓉,腐爛的指爪直取她的咽喉。
電光火石間,她本能右腿如鞭甩出,小腿脛骨狠狠砸向喪屍的小腿——
“咔嚓!”
喪屍的脛骨竟像枯枝般斷裂,整條腿詭異地扭曲,身體轟然栽倒。
而楊蓉蓉只是微微蹙眉,彷彿踢中的不是骨頭,而是一塊朽木。
她低頭看了眼自己的小腿,面板連淤青都沒有,只有一絲隱隱的鈍痛,眼中滿是懵逼。
“嘖,這麼脆?”
她甩了甩腳踝,不屑的朝著喪屍吐槽道。
“看來你的骨頭,比我的差遠了。”
可能很多人還沒什麼感覺,覺得只是瘋狂訓練了幾天而已,再厲害能厲害到哪裡去!
其實按照泰拳的鍛鍊脛骨,沒有幾年根本練不出來,稍稍有點效果就要按月來算。
可庇護所的訓練是科學加黑科技,再不斷碾壓脛骨後,直接進入修復倉。
在修復液的幫助下,所有人等於直接套上加速BUFF,不斷的打熬,修復,打熬修復,一天訓練下來,抵得上尋常人今天甚至十幾天的苦修。
沒辦法,普通人訓練,剛剛開始得等腿部修復完畢才能再開始。
透過沃爾夫定律刺激骨骼:每次擊打造成骨小梁微骨折,修復後骨密度提升10-15%。
神經適應性:痛覺閾值提升,皮下神經末梢鈍化,表皮角質層增厚至2-3mm。
皮層骨厚度:可達7-8mm(普通人約3-4mm)。
骨髓腔變化:橫截面積縮小15%-20%,轉化為更厚的骨密質。
鈣化沉積速率:訓練期間每日鈣沉積量是常人的3倍。
普通人的極限能透過反覆微骨折刺激,促使骨小梁在修復過程中呈縱向緻密排列。
普通人脛骨骨密度約1.0g/cm³,專業選手脛骨骨密度可達1.5-1.8g/cm³,接近象牙的物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