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真是能言善辯,偷東西都能說得這麼清新脫俗,侄媳服了!”馬秀英驚歎。
也不知道是真驚歎朱彝的口舌之功,還是驚歎他的臉皮之厚。
朱元璋捶著石桌長笑道:“咱當時就被叔父這番言辭折服了,佩服得五體投地,當然也深以為然,所以接下來我們又依葫蘆畫瓢,連著偷了好幾家寺廟!”
“噗,咳咳咳!”馬秀英剛要端起茶喝,這下直接被嗆到了。
朱元璋連忙伸手幫媳婦拍打著後背:“你慢點,瞧給嗆的,幸虧咱躲得快,口水差點噴咱一臉!”
馬秀英氣得瞪了朱元璋一眼:“你故意的吧?”
朱元璋嘆道:“還真不是故意逗你,咱說的是實話,你之所以覺得好笑,是因為你沒捱過餓,餓起來人渾身冒虛汗兩眼直髮綠,真是的前胸貼後背整個腸腸肚肚都空得能搖鈴,那滋味太難受了,所以但凡能弄到吃的填飽肚子就成,偷就偷了,咱沒覺得有啥可恥的!”
馬秀英柔柔地看了朱元璋一眼:“是我何不食肉糜了!我雖然很小也父母去世,一直就寄養在義父郭令公家裡,但是義父本就是濠州大戶,又待我極好,所以還真從小沒有餓過肚子!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我沒有捱過餓,確實沒有資格苛求!”
朱彝沉吟道:“我聽過一個詞叫緊急避險,人在生存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損害另一方的較小的合法權益以保護自己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這種行為應該免於法律懲處!說白了就是兩害相權!”
話說得有點多,朱彝不免也有點口乾。
他剛要提茶壺倒水,朱元璋已經一把提起茶壺給他倒滿了。
“叔父接著說!”
朱彝點了點頭,端起茶碗咕嘟灌下喉嚨,接著說道:“秀英剛才提到倉廩實而知禮節,後面還有一句叫衣食足而知榮辱,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做下小小改動:倉廩實而守禮節,衣食足而守律法。就拿朝廷來說,你得有本事讓老百姓填飽肚子穿得暖,才有資格讓他們守法,人都要餓死了,你讓人家講禮節遵律法,這不是耍流氓嗎?是以我一直認為,但凡老百姓活不下去了,那造反就是合情合理且合法的!”
朱元璋聞言表情嚴肅起來:“叔父這是在點咱啊!”
朱彝也沒避諱,直言道:“重八,我這話可能有點犯忌諱,但是你也是造反出身,所以應該能理解,古往今來,要想王朝穩固就一個硬條件,那就是讓老百姓豐衣足食,但凡能填飽肚子,誰去造反啊?所以,你這皇帝,擔子很重啊!”
朱元璋頷首:“侄兒省的!咱漢人百姓苦蒙元久矣,咱既然當了這個皇帝,就得讓他們享享福!”
馬秀英看著夫君,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她當初看上朱元璋就是看中了他的這股英雄豪氣。
夫君雖然有剛愎雄猜又心狠手辣的梟雄心性,但因為出身底層,所以身上亦有親近老百姓為老百姓著想的英雄豪氣。
過了一會兒,馬秀英又問:“聽你們叔侄所言,你們那是早早就有了造反的打算,要是這樣,天下首舉義旗應該是你們叔侄兩個才對啊,怎麼會好幾年後才來投奔我義父郭令公?”
朱元璋道:“叔父說了,農民起義這種事,早早舉旗的都是炮灰!叔父,是炮灰這個詞吧?”
朱彝點了點頭:
“每一個王朝建立以後,數十年甚至數百年下來,早就根深蒂固成為龐然大物,即便地基腐朽,要推翻也沒那麼容易!
“大秦末年,首舉義旗的是陳勝吳廣二人吧?但是建立王朝的卻是漢高祖劉邦!
“大漢末年,董卓和袁家兄弟都先伸手欲染指九州江山的吧?但三分天下時他們一個也沒有,讓曹劉孫成了贏家!
“再看大隋末年,王薄、杜伏威、李密哪個不是先於太原李家舉起反隋大旗的?尤其是李密的瓦崗軍,一度時期勢力浩大,但最後還是李唐得了天下!
蓋因誰先造反,誰就得首先面對末日王朝的最強反撲!
“所以造反這種事,得看時機,早了肯定當炮灰,晚了也只能吃涼透的黃花菜,要恰如其分才可以!”
馬秀英語氣誠懇地說道:“叔父高見,秀英受益良多,以茶代酒敬您一杯!”
敬完差以後,
朱元璋笑眯眯地看著馬秀英:“妹子,如何,咱老朱家也是有人的吧!”
馬秀英白了老朱一眼:“我何時說過你們老朱家無人了?這裡除了我不都是你們老朱家的人?”
朱元璋想了想不得不承認,這話說得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除了自己媳婦,剩下的都姓朱!
朱彝從皇宮出來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本來大侄子還要留著他吃中飯,被朱彝給推了。
老朱對伙食標準要求一般,所以宮裡吃的不見得比他的王府強。
……
王府院子裡,朱彝躺在房簷下的躺椅上,裹著被子,一邊曬太陽,一邊皺眉想事情。
黛玉這時奉著熱茶過來:“爺,喝點茶吧,暖暖身子!”
朱彝接過茶,卻沒有喝,顯然心思還在想的事情上。
黛玉沒有再出聲打擾,乖巧地站在一邊候著。
一直到朱彝臉上重新露出輕鬆的笑容,她才柔聲道:“爺,茶都涼了,婢子給您換一盞吧!”
朱彝擺擺手:“溫度尚好,就這麼著吧!”
他剛才一直在琢磨兩日後給侄孫們的授課,作為第一課應該講什麼。
琢磨半晌,他終於打定了主意,第一課就講世界觀。
他朱彝別開生面的世界觀。
兩天後,皇宮大本堂。
往日裡在宋濂課堂上還有些吵鬧的氣氛,今日卻完全不一樣。
不說一向穩重的朱標了,就連最調皮搗蛋的朱樉和朱棣也在自己座位上坐得端端正正的。
這時,朱彝咯吱窩裡夾著一大張卷軸走了進來,他二話不說直接喊進來兩個皇宮侍衛將卷軸面向侄孫們展開。
只見上面是一個橢圓形的圖,最醒目的位置寫著大明兩個字。
朱標也是見過輿圖的,所以立刻反應過來,這也是一張輿圖,只不過除了大明之外,還標註了好多國家和海洋。
朱彝用戒尺輕輕指著卷軸,神情極為嚴肅:“這是一張世界輿圖,上面分佈著七大洲四大洋,而我們大明只是其中亞洲的一個國家!世界很大,你們身為皇子,有責任替大明開疆拓土,將這些地方都變成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