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悉在衙門待了大半天,也算是打聽到了一些有用的資訊,接下來都察院會發起多起彈劾案,甚至連他也接到了彈劾任務。
他負責彈劾的物件是順天府少尹桓嘉。閔悉檢視了交到手中的案宗,內容是針對桓嘉私生活的,說他有違人倫,罔顧孝道、寵妾滅妻,倒是沒提他貪汙受賄翫忽職守徇私舞弊之類的。
閔悉直覺這事應該也屬於派系之爭,便去打聽了一下,桓嘉還真是潘晟的門生,還是張居正給提拔上來的,妥妥的變法派。桓嘉祖籍廣西,其母病弱,髮妻留在老家照料老人,他來京赴任,納了一房小妾在身邊照料生活起居。這髮妻無所出,小妾倒是生了三四個。
順天府少尹是個實缺,京城大小事務基本歸他管,權力非常大。桓嘉出身低微,因為才幹突出被張居正提拔上來,他深知自己根基淺、倚仗少,平日裡以身作則,對自身要求高,也很謹慎,很少給人留把柄。彈劾他都難以找到入手點,都察院便從他的私生活著手。
閔悉看完自己的案宗,決定置之不理。雖然彈劾案攤派到了他頭上,但怎麼彈劾,何時彈劾,站什麼立場,卻可以由御史本人決定,並不需要完全聽從上峰的安排。更何況他志不在升官發財,又是皇帝欽點的職務,並不需要討好哪個上司。
雖然都察院一片繁忙,都在忙著彈劾朝中官員。但閔悉注意到,院中御史也分了兩派,有支援變法派的,也有支援守舊派的,雙方互相都在彈劾。
自古十官九貪,當官的就沒幾個沒問題的。都察院是為了監督百官而設立的機構,但也不是時刻都在彈劾官員,因為御史也是官,身處其中,哪能不知官場的潛規則,像今天這樣一團混戰的情況絕不多見。那是因為朝中的定海神針張居正倒了,時局面臨重大變革,雙方正面臨混戰,便抓緊這個時機互相攻訐,以爭取己方利益最大化。
閔悉剛做御史,便趕在了這個節骨眼上,焦頭爛額一陣是在所難免的。
閔悉滿身疲憊地從衙門出來,這差當得實在是心力交瘁。
回到家,閔悉問門房:“大爺回來了嗎?”
“回二爺話,大爺已經回來了。”
閔悉加快了腳步,不知道張家那邊是什麼情況。
雲霽沒在熹微院,而是在書房裡算賬,右手握筆,左手算盤珠子撥得劈啪作響。
閔悉走進去,雲霽抬頭看到他:“回來了。”他把手中的筆放下,往自己的茶杯中續滿茶,端給閔悉。
閔悉接過去,茶水不熱不涼,剛剛好,他一飲而盡,在雲霽身旁坐下:“怎麼樣?張家兄弟怎麼打算的?”
“我把今天早朝的事跟他們說了,他們兄弟終於下定決心辭官歸隱,把京中所有的財產都捐給朝廷。我正在幫他們清點估算財產。田產商鋪都需要轉手出去,折成現銀,至於金銀珠寶之類的,大約就直接充國庫了吧。”
閔悉湊過去看了一眼他記錄的數字:“嗬!這筆錢可不少。”
雲霽頷首:“肯定的,張閣老在京中經營這麼多年,不說先帝和陛下的賞賜,光他手下那些人的孝敬就不得了,所以這要是真查起來,這些鉅額財富的來歷就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大概需要多久才能清點出來?”
“至少需要兩三天。”
“要快一點才行,時局瞬息萬變,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知道了,我會抓緊時間的。你那邊打聽到什麼訊息?”
閔悉便把今天在都察院看到聽到的都說了,雲霽聽完,嘆息一聲:“多事之秋!希望早點穩定下來。”
“我們最好是趕在下次早朝的時候,甚至是早朝前讓張家兄弟把請辭的摺子遞上去。”閔悉說。
“這是最好的。”
接下來兩天沒有早朝,閔悉和雲霽除了去衙門,餘下的時間都在忙著幫張家清點財物,那些良田鋪子,都由閔悉和雲霽出資購下,按照市價折成現銀。
早朝前夕,閔悉和雲霽兩人連夜進宮,面見萬曆。原本打算叫上張敬修、張嗣修、張懋修兄弟三人入宮的,但經過商討,他們兄弟還是決定先不露面,待皇帝宣召再入宮。
萬曆在乾清宮接見了他們,看到遞上來的張家兄弟所寫的摺子和清單,十分震驚:“老師才剛走,他們兄弟這是為何?”
閔悉說:“陛下,這是張閣老的意思,他在臨走前就為子孫後代安排好了後路,張家兄弟只是遵從父親遺願,辭官還鄉,散盡家財。”
這事是他們幾個在商討中對出來的話術,這種事太過驚世駭俗,也過分刻意,需要一個合理的藉口,假借張居正的名義要求子孫歸隱,這樣皇帝看了就會生出惻隱之心,哪怕是有心人再想謀害他們,也過不了皇帝這一關,也就無從追責了。
萬曆垂眸,看著捐贈清單,竟是厚厚的一本,上面數額也相當驚人,張居正在位這些年,的確沒少斂財。但他們現在卻把這些全都捐了出來,即便來路再不正,皇帝也不忍心再追責。
看了好一會兒,萬曆抬起眼,看著下面站著的閔悉和雲霽:“此事怎麼會讓你們出面?”
閔悉恭敬道:“不敢欺瞞陛下,我們自南洋回來之後去拜訪過張閣老,他當時自知時日無多,便委託我幫忙料理此事。”這話真真假假。
萬曆倒是並不懷疑,因為他知道張居正很欣賞閔悉,甚至還親自破格安排他入了都察院做御史,萬曆盯著摺子沉默許久,才幽幽吐出一句:“原來老師還是不願意信任朕!”
雲霽忙道:“張閣老當然是信任陛下的,只是他自知在朝中樹敵太多,擔心他的所作所為累及子孫後代,這才安排他們還鄉耕讀。請陛下成全一位老人對兒孫的愛護。”
萬曆長嘆一口氣,擺擺手:“罷了,罷了!老師竟然這麼想,那就隨他去吧。明日早朝,宣張家兄弟上殿聽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