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翌日早朝,閔悉就在朝堂上聽到了彈劾張居正的聲音,而且還不少,有都察院的御史彈劾的,也有朝中其他大臣彈劾的。主要內容就是張居正在擔任首輔期間結黨營私、獨斷專橫、以權謀私、驕奢淫逸,簡直是罄竹難書。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說得有鼻子有眼的,聽得閔悉是心驚肉跳,這些人大有不把張居正踩得永世翻不了身不罷休的架勢。
閔悉密切關注著萬曆皇帝的態度,只要他放出要查處張居正的訊號,那麼張家便將萬劫不復,逃不過被抄家、全家下獄的下場,跟歷史上的走向並無二致,這是閔悉不想看到的結局。
吏部尚書魏展說:“陛下,老臣相信張閣老是清白的,如今他屍骨未寒,就蒙受如此大的冤屈,實在令我等心寒。老臣希望此事交由大理寺查辦,早日還張閣老一個清白,也好全了我們幾十年的同僚情誼。”
這話說得比唱得還好聽,表面上是在維護張居正,實際上處處在挖坑,張居正為官多年,絕對不是什麼清正廉潔的官兒,他那情況哪裡經得起查,一查一個準。別說張居正,就是這滿朝文武,也沒幾個經得起查的?
魏展位高權重,他說了這話,分量自然就不一般,不少人都跟著附議。萬曆聽了不由得皺起眉頭,似在思考可行性。
吏部尚書潘晟欲言又止,張了好幾次嘴,都沒說出話來,他是張居正力薦的下一任內閣首輔,這就意味著他和張居正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他說不讓查張居正,那就是包庇,到時候矛頭指向的就不是張居正了,而是他。
滿朝文武都沒法反駁魏展的話,畢竟這麼多人彈劾,就意味著嫌疑的可能性很大,這交由大理寺去搜羅證據證明清白與否,誰能說不行呢?
閔悉見萬曆遲遲沒有開口,便主動站了出來:“陛下,微臣有話說。”
萬曆看到閔悉,明顯有種鬆了口氣的感覺:“閔愛卿請講。”
閔悉說:“張閣老為朝廷效力多年,推新政、改稅法、考政績,使得朝廷上下氣象一新,國庫充盈,百姓負擔減輕,他的功績別說當代,就算是放眼整個華夏曆史,都是卓著的。張閣老或許推新政的手段嚴苛了些,但成效卓著,朝廷受益匪淺。他在任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才剛新逝,尚未入土為安,就忙著為張閣老張羅罪證,未免太令人寒心。”
閔悉說完這通話,萬曆的眉頭總算舒展了些,但閔悉同時也感覺到了無數的目光正朝他看過來,讓他感受到了滿滿的惡意。不過他並沒有露怯,他是個言官,仗義執言是他的本職工作,人微言輕,跟其他人沒有利益牽扯,對升官發財沒有興趣,幾乎沒有軟肋,是最佳的御史人選,因此不怕得罪人。
“張閣老對朝廷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誰也不否認,但既然有這麼多參他的奏摺,何不讓大理寺去查一查,還張閣老德行上的清白。”有人顯然還是想趁此機會扳倒張居正。
閔悉反駁他:“人無完人,在場有幾個人能說自己德行無虧呢?”
萬曆聞言,眉頭舒展了些:“閔愛卿言之有理,朕自幼便得老師教誨,他人才走,這就急著給他定罪,未免太不尊師重教了。此事休要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