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章 還鄉

當日午後,吳同知派了兩名分管農事的小吏來找閔悉。

閔悉把他們帶到了自己播種的地裡,這塊地是雲安幫忙找的,他們去澳門期間,托地的原主人幫忙照看。

正好這段時間雨水充足,並不需要澆水,秧苗業已發芽。西紅柿和辣椒由於本身就沒有二次受潮,出芽率最高。紅薯的出芽率也不錯,約有70%左右,考慮到它是靠紅薯藤扦插的,所以也足夠了。

出芽率比較低的是玉米和花生,它們在船上被打溼浸泡了一夜,雖然第二天抓緊時間晾曬補救,也還是受了不小的影響,出芽率約莫只有50%。

好在都出芽了,頭一年大量種植的可能性不大,但至少玉米和花生的種子可以保留下去了。

閔悉非常詳盡地告知了兩名小吏這些作物的習性、種植辦法,並讓對方用筆全部記下,除了種植、收穫和儲存的辦法,閔悉還補充了這些東西的吃法和注意事項,比如西紅柿必須紅了才能吃,青柿子是有毒的,不能吃,花生髮了黴也千萬不能吃,會毒死人。

小吏記錄這些的時候,忍不住吐槽:“既然有毒,就非吃它不可嗎?”

閔悉明白他的意思,是說既然可能存在著毒死人的風險,不如一開始就不吃它,閔悉說:“當然不能因噎廢食啊。既然知道這個風險,大家提前規避就好。你們在推廣的時候,跟百姓強調即可。”

小吏沒做聲,他肯定是覺得麻煩,不過這事由不得他,連知府大人都過問此事了,他們就只能執行下去。

安排好這些,閔悉便準備動身去北京。

雲安僱了兩艘漕船,已經把福船的貨物分裝到了漕船上,選擇漕運是最安全的。明朝開了海禁,但倭寇依舊猖獗,走內陸的京杭大運河,會比走海運去北京要安全得多。

只是從福建到浙江這一段依舊要走海路,漕運船素來是海盜打劫的物件,所以他們總是成群結隊地走,並且還有大明水師保駕護航,提防倭寇打劫漕運船。

這次雲安親自押運貨物,和閔悉一起回京城,他擔心雲霽獨自應付不了雲家那幫豺狼。雖然他幫不上什麼忙,但至少可以幫忙跑個腿辦個事。

而且這批貨他需要親自押運,貨款必須要一分不少留給雲霽,無錢寸步難行,在京城這樣的地界,辦什麼事不需要花錢呢。

雲安很細心,特意去為閔悉補辦了路引,好方便他出行,至於迭戈和老修斯,也去官府幫他們辦了一張相關的官方文書,以證明他們這樣的外國人也能在大明行走。

漕船的特點是平底淺艙,這樣的船吃水淺,速度快,缺點就是承載量有限,也不太能經得起大風浪,好在並不需要走風急浪高的深海,只在近海和江河行走,用漕船運載貨物足夠了。

從上了船,迭戈就很興奮,終於要去找雲東家了,他快樂得跟小霸王一樣,在船上來來回回地跑。

閔悉躺在甲板上曬太陽,聽見那一人一狗的動靜,說:“你倆別跑了,別耽誤了船工的事。”

船老大聽見閔悉這話,笑著說:“不礙事,現在有風,靠風力行走,船工沒什麼事,都在休息。”

漕船因為要走運河,並不能時常借風力,所以是風力和人力結合的。有風的時候,人就可以歇著。

船老大對閔悉的經歷非常好奇,知道閔悉是雲家當年那艘沉船的唯一倖存者,被拂朗機人救了,還帶到了拂朗機。在那邊生活了數年,回來的時候還帶了一船貨,竟還賣給了原來的東家,這得多仁義啊。他覺得雲家欠了閔悉的,應該補償他才對。

船老大喜歡聽閔悉的故事,閔悉也愛聽他的經歷。船老大經常往來於福建與京城兩地,見多識廣,閔悉聽他說了許多驚險刺激有趣的經歷,也從他嘴裡聽聞到多地的民情,讓他對當今的大明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雖然雲霽也跟他說過這些事,不過雲霽生活的圈子到底不如船老大這麼底層,知道的也只是他那個階層的事,船老大所說的,則是另一個真實的大明。

因為有官船保駕護航,從泉州到長江入海口這一段走得還算順利,抵達長江後,一路護航的官船就撤離了,雖然內河上也有水鬼,但這不屬於水師管轄的範圍,接下來就需要他們自己提防了。

船從長江逆流而上,到鎮江,便可進入京杭大運河的入口。因此漕船並不去應天府,到鎮江後,閔悉便下了船,他要先回一趟應天府,把種子送回去,也要回去探望一下閔九族中的親人,確定一下自己的戶籍。迭戈跟著他去,閔悉不想老修斯太折騰,就讓他跟著漕船先回京,去找雲霽。老修斯起初還不太願意,在勸了好久之後,終於答應了。

臨別前,雲安給了閔悉一個錢袋:“這是二百兩銀子,你拿去花用,等忙完家中的事,就來京中找大哥。”

要不說雲安辦事周到呢,都不用閔悉開口,就主動把錢給他了。其實閔悉身上也不是沒錢,只是主要都是雷亞爾,沒有兌換成銀兩,那是留著以後返回歐洲的時候在途中補給用的。

閔悉也不推辭,把錢袋收下:“那就謝謝了,等以後我會還你的。”

雲安擺手:“還什麼!當初我們工錢都沒給你結,你跟大哥是結義兄弟,這錢就是大哥給你的,你要還,找他還去。”

閔悉笑道:“那好吧,回頭我跟大哥說。”

二百兩銀子,足夠閔悉衣錦還鄉了。他帶著迭戈和小霸王下了漕船,僱了一輛馬車,走陸路直奔應天府。雖說走水路會更近一些,只是長江水流湍急,逆行速度不會比陸路更快。

鎮江府與應天府都是重鎮,所以治安良好,走陸路也很安全。

閔九的故鄉其實離鎮江更近,是應天府下轄的句容縣。閔九八歲便父母雙亡,好在家族不算小,有很多族親兄弟,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為了生活,給人當跑腿,去酒樓當店小二,打過荷,學了點廚藝,也想自己開店當老闆,沒有本錢,聽人說當漕工掙錢,便想去當漕工,又聽說出海一趟能掙幾十兩銀子,回來開酒樓就完全足夠了,於是便又上了雲祥號的船,這一去,結果回來就已經變成了閔悉。

這些記憶都在閔悉的腦海中,但他還是覺得陌生,畢竟那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

他們中午從鎮江出發,官道暢通,不到傍晚,便到了句容縣。

閔悉叫停馬車,下車去買了些果脯點心等,一會兒回家了總要有點見面禮,雖說給長輩可以直接拿銀子,但看孩子還是要有些果子的。

閔悉把閔九小時饞的那些果脯點心都買了一遍,迭戈是個點心師,發現這裡的點心居然都沒見過,他在一旁看著,什麼都想嚐嚐,店家看著他長得奇怪,也很熱情:“吃吧,吃吧,嘗一點沒事的。”

閔悉便對迭戈說:“店主說可以嘗,你喜歡那個,每一個拿一點就好,別拿多了。想吃什麼,我給你買。”

迭戈抓起一塊桂花拉糕,放進嘴裡,眼睛一亮:“有一股奇特的香味。”

店家說:“那是桂花。”

迭戈點頭:“好吃。是什麼做的?”

店家答:“糯米粉。”

閔悉對迭戈說:“歐洲沒有糯米粉,不然我早教你做了。”

“這裡可以做。”迭戈說。

閔悉點頭:“對,等到了京城,再慢慢教你做。”

迭戈笑起來:“好!”

買好點心,閔悉又上了馬車,這次馬車直接給他送到了閔九出生的鎮子,到家的時候,天都快黑了,閔悉付了車資,車伕直接就在鎮子上找了個旅館住下了,明天再回鎮江。

閔悉帶著迭戈,站在陌生又有點熟悉的街道上,雖然這是閔九出生長大的地方,但從12歲起,他就很少回來,所以閔悉雖有記憶,也不能說很熟悉。

他站在那兒,琢磨著要去敲誰家的門,還在想自己的口音問題,他是說不來閔九的口音了,畢竟他並不是應天府人。

這會兒街道上有不少吃了飯出來遛彎的人,他們早就注意到了這兩人一狗,不住駐足觀望。終於,人群中有人出聲了:“這怎麼看著像閔家小九啊。”

閔悉循聲看去,是一個年歲稍長的婦人,她懷裡正抱著一個娃娃,那娃娃手裡搖著撥浪鼓,敲得咚咚響。

閔悉笑著說:“是我,我是閔九。鄉親們好!我回來了。”

人群中爆發出驚異之聲:“真的小九啊!”

“是閔九回來了!”

“不是早就聽說淹死在海里了?”

“這、這怎麼回來了?”

……

大家七嘴八舌的,片刻後,一個拄著拐的老人被人從一所房子裡叫了出來,老人顫顫巍巍走到閔悉跟前,伸手抓住他的胳膊:“孩子,真的是你嗎?你可算回來了!”

閔悉從閔九的記憶中認出了這個老人,是族中的一位伯爺,閔九祖父的堂兄,是跟他血緣最近的親戚,以前沒少受他照顧:“堂祖,是我,我回來了!”

老人老淚縱橫,抓住他的手往自己屋裡走:“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快、快進屋。你這是打哪兒回來的啊?還沒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