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悄然降臨,院子裡的大紅燈籠次第亮起。
小貝貝玩累了,抱著毽子依偎在爺爺身旁,看著煙鍋裡明明滅滅的火星,好奇地問:“爺爺,爸爸小時候也像我這麼喜歡毽子嗎?”
爺爺笑著摸了摸他的頭,眼神裡滿是溫柔的回憶:“可不是嘛,你爸爸小時候啊,一放學就拉著我做毽子,做好了就和小夥伴們比賽,”
“誰輸了就幫對方寫作業。” 說到這兒,爺爺不禁笑出了聲,
”“有一回,他為了贏,偷偷在別人毽子羽毛上抹了油,“
”結果被小夥伴發現,追著他跑了半條街。”
小貝貝聽得入神,眼睛亮晶晶的:“那爺爺,你小時候玩毽子,有沒有鬧過笑話呀?”
爺爺的目光望向遠處的山巒,彷彿穿越了時光:“爺爺小時候啊,家裡窮,連雞毛都不好找。“
”有一次,我偷偷拔了生產隊大公雞的毛,被隊長追著訓了好久。”
小貝貝咯咯地笑了起來,又突然認真地問:“爺爺,等我長大了,你還會給我做毽子嗎?”
爺爺將小孫子摟得更緊了些,聲音有些哽咽:“好孩子,等你長大了,怕是瞧不上爺爺這老手藝咯。不過只要你想,爺爺啊,就一直給你做。”
小貝貝把臉埋進爺爺的懷裡:“不會的,我要永遠留著這個毽子,“
”等我長大以後有了孩子,也讓他玩爺爺做的毽子。”
爺爺聽了,眼眶微微溼潤,輕輕拍著小貝貝的背:
“好,好,咱們就這麼說定了。”
張博倚在門框上,看著爺孫兩個親密的模樣,突然想起公司正在研發的 “文淵” 非遺教育版。
他蹲下身,撿起毽子輕輕摩挲:“爸,您說把做毽子的手藝拍成影片,放到我們的智慧裝置裡,教孩子們跟著學,咋樣?”
爺爺一愣,煙鍋裡的菸灰抖落在青石板上:“這也行?城裡人還會稀罕這老玩意兒?”
張博笑著掏出手機,給父親看短影片平臺上傳統手工藝的熱門影片。
“現在大家就喜歡這種有溫度的老手藝,”
他指著螢幕上精美的手工刺繡教學,
“咱們不僅能拍教程,還能開發毽子文創,讓這樣的趣味活動推廣開來,在玩的同時身體素質也在悄然提升。”
父親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銅錢邊緣的紋路。
當晚,張博就和王珂通了電話,電話那頭傳來敲擊鍵盤的聲音:“我明天就帶團隊過來,把做毽子的流程 3d 建模,再結合 ar 技術,讓孩子們能‘隔空’體驗穿羽毛的步驟。”
“我也想回你的老家去看看...."
月光透過窗戶灑在院子裡,手機的熒光與漫天繁星交相輝映,一個將傳統與科技融合的新計劃悄然成型。
小貝貝已經靠在爺爺腿上睡著了,嘴角還沾著下午吃的烤紅薯渣。
爺爺輕輕擦去孫子嘴角的殘渣,聲音帶著回憶的溫柔:“現在看著貝貝,就想起你小時候。那時候窮,沒什麼玩具,一個毽子能玩一整個童年。”
張博伸手接過父親腿上的小貝貝,孩子在睡夢中嘟囔了句 “爺爺,再踢”。
這一刻,他突然意識到,父親做的不只是毽子,更是代代相傳的情感紐帶。
月光下,爺爺繼續修剪著剩下的羽毛,準備給村裡其他孩子也做幾個,而張博拿出手機,悄悄拍下這溫馨的一幕,打算設成電腦的屏保影象.
—— 提醒自己,無論科技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這些承載著溫暖與愛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