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章 別阿坤!

“你們兩個小小年紀,不好好駐守關門,竟然還去關外逛青樓,你讓別人以後如何看我雲山劍宗。”

九長老怒罵道,但轉念一想。

“王昇年紀小了點,身體都沒長好。阿坤,是不是你帶的頭?”

阿坤本就心裡沒底,如今聽此一問,更是惶恐不安,隨即解釋道。

“師爺恕罪,我們只是路過然後被拉進去的。”

“然後就點了煙雨樓的頭牌,勾欄聽曲?”

榮道人一拍桌子怒喝道。

“為師一百多歲了都沒去過,你可真是能耐。”

顧永坤的頭壓的更低了。

“說說這些天除了去青樓,還去了哪裡?還幹了什麼?”

“弟子二人……”

“讓他說!”

王昇剛一開口,便被九長老打斷。

顧永坤又重新抬起頭說道:“稟師爺,弟子和小師叔還去了萬重老山。”

一聽到萬重老山,九長老和榮道人俱大吃一驚。

要知道,便是渡劫境也不敢獨自亂闖,這兩個築基境的小子竟還有命回來,真是好運。

看來還得嚴厲一些,不然下次還敢。

想到這些,九長老便又厲聲問道:“你們去那幹什麼?不要命了?”

“弟子和小師叔去打伏擊了。”

說罷,顧永坤便從空間錦囊裡倒出了一堆妖獸內丹。

“弟子與小師叔共擊殺妖獸四百六十六隻,共獲取內丹二百八十六顆,這是弟子的一百零一顆。”

看著帳內地上的這一堆妖族內丹,九長老和榮道人也是一驚。

他們沒想到這二人竟然為了湊夠內丹而跑去妖族的老巢打伏擊。

而且他們是知道阿坤的本事,絕跡做不到在萬重老山殺了這麼多妖還能全身而退,又到鬼門渡去勾欄聽曲。

如此說來,

二人將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王昇身上。

真是小看了這個小師侄啊。

“師爺,師傅,弟子還有一事稟報。”

於是,顧永坤在王昇的示意下,又將妖族內部的動向,和二人最後的反間計都說了出來。

片刻後,九長老才緩緩開口道:“真沒想到局勢竟已到此等地步,老夫要修書一封,上報朝廷與掌教。”

隨即又對王昇和顧永坤讚許道。

“此事你二人做的甚好。”

二人聞言剛心中一喜,便又聽到。

“不過,功是功過是過,功過不能相抵。”

“如今你們既已取得一百內丹,那便不用再駐守玉門關了。”

說罷,便一揮衣袖,一道術法直接封住了王昇和顧永坤二人的丹田。

霎時間,二人再也無法吸收天地間的靈氣,調動身體內的靈力。

二人惶恐的看向了面前正坐的九長老。

“你二人不用再害怕吃苦駐守玉門關了,現在給我去下面守塔寨,做最低階計程車卒。”

“什麼?!!!”

二人同時大吃一驚。

塔寨是一種散落分佈在邊境各處的小型邊防哨所,是大夏最前沿的陣地。

除了要防範小規模的妖族入侵外,還要堤防關外的土匪和犯禁的修士對臨近村落的侵襲。

所以,在沒有大的戰事發生時,人員傷亡率最高的便是邊境各處的塔寨。

瞧著兩人的反應,九長老不鹹不淡的說道:“現在知道怕了?早幹什麼去了?”

“都能在萬重老山裡進出自如,守個塔寨還不是手到擒來。”

說罷,便指向一旁掛著的邊防圖。

“新榮,給他倆分開,分的越遠越好,省的湊一塊又瞎琢磨什麼么蛾子。”

接著又補了一句。

“明天天一亮就出發。”

然後九長老便又開始了閉目打坐。

“是,師傅。”

榮道人隨後便指出地圖上的兩點,這兩點分別位於玉門關的一南一北。

“王師弟,你去駐守羅平寨,那裡遍是丘陵戈壁。”

“阿坤,你去駐守巒平寨,那裡多山地峽谷。”

王昇和顧永坤兩人對視了一眼後,便苦巴巴的答道:“是。”

但是王昇還有些不死心說道。

“九師叔,既然要去守塔寨,封了我們丹田做什麼,不如給我們解了,也好多份保證。”

帳內又是一片寂靜,九長老並沒有打算回答王昇的這個問題,自然也不會給他們解開身上的禁制。

最後還是榮道人帶著二人離開的此間大帳。

此時的帳外,榮道人倒是耐心的給二人解釋。

“師傅他老人家也是想鍛鍊鍛鍊你們,打磨打磨你們的心性,畢竟你們還年輕,時間還有的是,做事不要操之過急。”

“師傅~”

顧永坤還幻想著能喚醒榮道人師徒感情。

但得到的只有一個冰冷的——“去吧。”

隨即便給二人丟下兩塊木牌,上面赫然寫著一個大大的“卒”。

瞧著榮道人的背影漸漸遠去,王昇和顧永坤二人同時嘆了一口氣。

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到頭來要吃更多的苦,走更彎的路。

就是不知道要守多久……

待到天明時分,王昇和顧永坤從軍械處領到了兵器、盔甲與戰馬。

受榮道人打過招呼,所以發給兩人的都是最低階士卒的裝備。

兵器是一杆木質長槍,盔甲只有頭盔與背甲,戰馬則是下等的駑馬。

兩人見狀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欣然接受。

辰時,刺眼的陽光透過厚厚的黃雲照射進了玉門關。

城門下,顧永坤與王昇說著道別的話。

“小師叔,此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你多保重。”

“阿坤,你也是,遇事多小心。”

王昇拍了拍顧永坤的肩膀。

“小師叔,你文采那麼好,臨行前能不能送我一首詩。”

顧永坤笑著說道。

王昇看著他思索了片刻後,當即吟道:“別阿坤!”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一首摘自前人高適的《別董大》吟誦完,顧永坤的眼中也是淚花翻湧。

小師叔真是大才啊。

一旁城門下拉琴的老瞎子也叫了一聲:“好!”

城門旁的甲士雖沒啥文化,卻也被這首詩最後兩句的磅礴氣勢所感染,紛紛挺直了腰桿,朝著二人行注目禮。

至此,王昇與顧永坤二人騎著馬,分別奔向了一南一北。

而今日他們城門下分別場景,和那首《別阿坤》也將變成一段佳話,在玉門關,在瀚海府,將來也會在整個大夏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