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三章沈家與“十日屠殺”

就在杭京城內各家商號因為那些不知途徑的貨物而大火的時候,杭京城內卻有一家商號成為了特例。

四海商行,大漢帝國可謂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商號,沒有之一。

相當多人疑惑,到底是四海商行存在的時間更久呢?還是大漢帝國存在的時間更久呢?最終的答案也是讓所有人相當驚愕——四海商行可以追溯到大漢帝國成立國號之前,甚至乎,四海商行所輻射的區域,甚至可以說是整個華夏大陸。

每個人的衣食住行,每家每戶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無不是跟四海商行有著聯絡,這話也一點兒都不誇張。

對於商業界來說,“四海”兩字就如同霸主一般的存在,雷打不動。

甚至乎,無論是哪個行業,只要四海商行想要壟斷下來自己做,那基本意味著,別人就別想著插手進這個行業了。

這哪怕是貴為大喊皇族皇族,段家對於四海商業背後的沈家,那也是一個畢恭畢敬,平起平坐的態度,絲毫沒有因為他們是皇族就對四海商行有任何的打壓行為,畢竟,段家人都清楚,國庫很大一部分的來源,正是由四海商行納稅所得的。

至於四海商行背後的沈家,也並非湊巧,此沈家,正是四大家族之萬貫商賈沈家是也。

與煉丹術士黃家,蠱卜鬼道歐陽家,鋼鐵大亨鄭家選擇隱世不出不同,萬貫商賈沈家一直都在大眾的視野內活動著,包括歷任的家主,說是公眾人物也不過分了,每年的慈善大會上,都能夠看到沈家家主的身影。

畢竟,沈家以經商起家,以經商持家,他們不可能隱世不出。商道,涉及的面實在太廣了,最重要的更是人脈一談,如果不以真實身份與各界打好關係,又怎麼可能構架出一張滲透入各行各界的人際關係網呢? 或許有人會想:為何沈家不讓其他人充當他們的“人前傀儡”呢?

普通人所想的,聰慧如沈家人,又怎麼可能沒想過呢?

曾幾何時,沈家為了像其他三大家族一般隱世不出,於是乎,沈家便開始培養了一大群旁支外姓,充當他們在臺前的“人前傀儡”,而他們則開始轉入幕後,充當一個“操縱全盤”的角色。

然而,這一變化,並沒有如沈家想象的那般順利,畢竟,人心是最難以控制的。

這一切緣由,在於沈家的資源實在強大得太恐怖了,恐怖得讓那些下里巴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便煥然一新,甚至可以說是騰飛了起來。

其道理,就像“豬油放冰箱”——豬油不帶腿,自己進不去冰箱裡,所以需要有人拿著它進入冰箱裡,而拿著的人也因此能夠蹭上一層薄薄的豬油。

沈家這份“豬油”實在不是常人所能夠想象的巨大,那些曾經只是給沈家跑跑腿,充當一下苦力的旁支外姓人“蹭來蹭去”,不知不覺的,也就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小土豪,這小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的滋潤。

正所謂“溫飽思淫慾”,這些曾經的下人們物質生活上去了,但精神層面的,依舊停留在一個極低的層次——這些曾經的下里巴人們只是沈家的“人前傀儡”,沈家在幕後下了什麼樣的指令,他們在臺前照做就是,壓根不需要他們去做任何的思考,這精神層面的,自然沒辦法獲得什麼鍛鍊了。

所以,問題也就接踵而至了。

這些“人前傀儡”開始在各自的地頭不斷搞起事來,強搶豪奪,可謂是無惡不作,無所不敢為!膽大妄為者,甚至開始覬覦沈家的地位,暗地裡策劃起謀殺,想要取而代之! 這一混亂的現象,直接讓沈家幾百年來的聲譽都受到了一個極大影響,沈家因此受到了家族幾百年來最大的信用危機。

然而,能夠接過四大家族家主身份的人,哪個都不是吃素的主。

對於這一亂想,當時的沈家家主當機立斷,用最血腥也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將這一亂象給直接扼制住,將那些還停留在紙面上的謀殺策劃,全部給扼殺在搖籃之中——當時的沈家家主下了最高命令,那些充當“人前傀儡”的旁支外姓者,無論有無二心,全部以極刑處決!

這一命令,也直接創造了大漢帝國自立國號以來,最大的非戰爭命案,在短短的十天時間裡,超過五萬人再也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間接導致接近二十萬人流離失所,五十萬下崗失業。

如此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命案,也被後人稱之為“十日屠殺”。

為了平息“十日屠殺”帶來的混亂,沈家捐出了一大筆巨資,用於安置那些因為這一大命案而導致流離失所的難民們,沈家家主再以個人身份,捐出一大筆錢交由當權的段家,讓段家代之處理那些被處以極刑者的身後事。

在將那些“人前傀儡”清洗一空,從幕後回到臺前之後,沈家便將這“十日屠殺”的時間設為每年的慈善日,並舉辦慈善節,以此來淡化“十日屠殺”在民眾心中對沈家的負面印象。

為了贖過,在這一案子翻篇過後不久,當時的沈家家主選擇了急流勇退,將家主位置傳承給了後人,而他自己則選擇了出家為僧,此後餘生都在遠離鬧市喧囂的山野中,吃齋唸經,為那些因自己一紙命令而死去的亡魂們超度。

這一用血換回來的經驗也證明,家大業大如沈家,某種程度上更需要集權,更需要直系血統者將資源、權利統統緊握手中,才能保證在原本龐大的體量上再做進一步的增長。

在重新回到臺前後,沈家就沒再回到幕後過了,而是成為四大家族中的一朵奇葩,不僅是毫不忌諱的以“沈家”名號示以天下,歷屆家主還經常性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範圍內,一點兒高深莫測的樣子也沒有。

雖說民間還是有少數人知道這四大家族的存在,但相比較高調的沈家,其他三大家族身上所貼著的標籤,除了神秘之外,還是神秘了……

也正因為沈家這種獨樹一幟的“高調”,讓他們的財富增長在“十日屠殺”之後,達到了一個不敢想象的恐怖速度。

如果說,在“十日屠殺”之前,沈家算是富可敵國的存在,那麼,在“十日屠殺”後一百年,當權的段家都明白,傾盡國庫,舉盡全國之力,也不可能與沈家做財富上的比較了。

在適合殺雞取卵的時候,段家沒有及時動手,而當段家回過神,有了別樣的想法時,沈家卻已經不是段家所能夠敵對的說了。

最終,段家也只能無奈的選擇了和睦相處。

兩家的相處之道,那可謂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大家檯面上的畢恭畢敬,平起平坐;暗地裡,你們按時把稅給繳足了,那我們做“話事人”的,也會懂世道的給你們經商方面更多的便利嘛。

如此一來,沈家這“四海商行”的名頭,在大漢帝國的疆域內可謂是開枝散葉,在商道上更是未再逢敵手。

“十日屠殺”至今也已經超過五百年之久了,當年給民間留下的創傷,也早在沈家持之以恆的慈善活動與時間長河的沖刷中,不再成為影響沈家聲譽的汙點。

時至今日,誰也不知道這被稱之為“萬貫商賈”的沈家,其財富累積去到一個怎樣恐怖的程度。

甚至乎,連現任家主沈三千自己都不清楚,家族這近千年累積下的財富,大概去到怎樣一個數字。

民間流傳著一笑談:大概兩百年前,時任沈家家主一時好奇,祖上到他那時都累積下了多少財富。是乎,暗地裡動員了整個家族的人手,對家族的財富進行了一次清查行動! 結果吧,這看似跟做個年終盤點一般簡單的活兒,沈家上下用了整整八年的時間,卻依舊沒能給完成下來——並非沈家直系血緣人手不足,也並非辦事不力,而是因為,沈家幾百年累積下來的財富已經達到了一個無法估量的體量,其大量的固定資產也因沒有任何資料可用於參考,壓根無法完成估值。

最終,那位任性的家主只能放棄這一清查行動,從那以後,沈家歷任家主就再沒做過這種“閒得蛋疼找折騰”的事了。

而這些,也僅僅是沈家超過八百年曆史中的一小段故事罷。

當然,沈家也並非富貴而無憂。

例如,在杭京城內的四海商行內,沈家的三公子此時正因為鑑定師拒了那批不明來路的貨源,此時正懊惱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