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後,歸來仍是少年。
張冬生說:“人生第二春從六十歲開始,放下教鞭,投身商海,我又是一個少年。”
經歷過人生太多的風風雨雨後,張冬生仍激情滿懷。
從教學崗位上退下後,張冬生一方面仍然鍾情於自己的生物學研究,並以生物學為基礎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推出自己的生物哲學;另一方面面對全民經商的滾滾大潮,他也激情澎湃。
看到自己的學生一個個利用生物技術創辦企業,成為世人羨慕的企業家,他越發坐不住了。
張冬生常想:蔣松柏,在湖南鄉下一個農場的小技術員,來到復旦大學成為我的學生後,在我的悉心指導下,進步很快。
後來,蔣松柏又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談家楨的青睞,在大師的指導下,他在生物學知識與實踐上雙重大進展。
他不僅提出了有關長壽的理論,得到中國遺傳學奠基人談家楨院士肯定,認為“領先世界20年”;世界抗衰老學會主席安德魯斯稱為“抗衰老革命性突破”,而且以此理論為基礎,從魚和龜中提取出生命因子,生產出延緩衰老,增強生命活力的保健藥品長生露。
人們趨之若鶩,蔣松柏的財富不斷增加。
這還一算,更使張冬生教授羨慕嫉妒恨的是,他特別看重的一個曾經是來複旦進修的女學生楊振華,利用在自己實驗室發酵的生物菌種開發的振華851口服液,風靡中國,甚至走向美國等西方國家,年銷售額達到億元以上。
但一直讓張冬生不明白的是曾經傾注了他大量心血的學生,發了財,卻開始迴避他。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1億元,可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自己工作到退休的名牌大學教授,到現在月工資還不過3000多元,對比自己這位學生,可真是天壤之別呀。
張冬生不淡定了。他那顆植入“弄潮晶片”基因的心,總是隨著時代起舞。
張冬生整整折騰求索了十年,終於在2001年7月27日,拿出100萬元,到上海市工商局註冊成立了極為時尚潮流的上海乾坤軟體開發有限公司。
他自信滿滿地說:“我堅信,人生的第二春就是從60歲後開始的,我決定轉型,跟上時代的步伐,成立高科技企業,深入到火熱的市場經濟的廣闊市場,將知識轉化為財富,成為知識分子和資本家相結合的典範,我一定能成為知資本家。”
上海乾坤軟體開發公司成立後,張冬生本來要在自己工作的復旦大學、兒子畢業的清華大學及海外招聘一些軟體專才,但他沒有這個實力,也就招不到這樣的高才。
隔行如隔山,搞時尚的軟體開發和服務,對一個搞生物的老教授,真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過了大半年,他也沒摸著半點門道。
“我覺得自己太學究,來到商海就不斷嗆水,我這個老教授離高科技軟體開發跨界太遠,做起來力不從心,甚至有點天方夜譚。”
但一般的小生意,又入不了張冬生的法眼。
張冬生心急如焚,畢竟是第二春,歲月不饒人呀。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在茫然無措之時,張冬生在原始森林大興安嶺巧遇雲中天后,他看到了希望。
他覺得雲中天不僅人好,而且社會關係比較廣泛,接地氣,加上自己近半個世紀教學、工作形成的各種關係,避開軟體而在社會乾坤上下功夫,應該會有所突破。
他不斷地邀請雲中天來上海交流,希望能在所有的關係中找到需要的大生意。
人心是相通的,就如量子通訊一樣。
從青藏高原回到廣州休息了幾天的雲中天,就接待了從香港來的張富山,廖公的兒子廖東洋。
大家交流了一會青藏高原的風光和神奇感受,分析了雲中天在西寧的可燃冰生意。他們一直認為,所有的生意都不如一起為廖公的事業努力更值得。
他們覺得,一起飛到上海找復旦大學張冬生教授,依靠他在國家分管這方面工作的學生,廖公的大事肯定能成功。
張冬生教授賺大錢,將生物學轉變成哲學的願望也能實現,真是兩全其美。
廖東洋一定要回香港,他香港的公司離不開他。
張富山也要回香港一下,然後從香港飛上海,雲中天從廣州飛上海,兩人在上海匯合。
為此,雲中天先透過電話跟張冬生教授交流,做好相關準備。
張冬生聽到有這等好事,也非常期待,渴望著雲中天早日成行。
8月中旬,剛吃過中餐,正準備休息一會兒的張冬生教授突然接到雲天的電話:“張教授,您好!我現住在上海華山路849號的丁香花園,您先休息一會,下午3點左右見面交流一下。”
“中天來上海了?太好了,我馬上趕過來,共商大計。”
“張教授,不要那麼急,下午有的是時間。”
“那怎麼行呢?盼了你很久了。”
這丁香花園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鴻章的私家花園,19世紀60年代,李鴻章特聘當時的美國建築大師羅傑斯來滬設計營造。
他將西洋花園官邸建築與中國江南園林融為一體。園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園別墅,其中1號樓即為李鴻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樓,二樓為19世紀後期美國式的別墅建築。
中國地產開發文旅已經無孔不入,此時不知是哪個老闆把它變為高檔賓館。
因為其歷史上的知名度,想要入住此賓館,沒有提前預訂,一時還很難入住。
此次就是香港科榮集團董事長張富山三天前預訂。
自從他從雲中天那裡得知張冬生有一個特殊關係,可以完成他的恩人,真正的老闆廖公的一項重要工作,他就不斷謀劃,特地身負重大使命而來。
當然,雲中天也認為是給他有知遇之恩、在商海中摸爬滾打的張冬生教授一個絕佳的掘金的好機會。
張冬生急不可耐,放下碗筷,騎上跟隨他多年的永久牌腳踏車,就往丁香花園趕過來。
剛過2點,就來到了李鴻章公館。
他正要往裡面騎去,卻被保安攔住。
“哎,老頭子,騎著個腳踏車就往裡面衝,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地方?”
張冬生教授一下沒有反應過來,聽到保安的吼叫後,先是楞了一會,然後懟道:“年輕人欺負我這老頭子?你以為這是私人的領地,騎單車就不能進這裡,我可是復旦大學的老教授呀。”
“看你這副行頭,哪像個老教授。”
“你們這些保安,也是狗眼看人低。”
“現在這個社會,誰不是這樣?就只看你的穿著打扮,身份地位。管理教授不教授。”
“一個看門狗也這樣市儈,中國的文化教育真是出了問題。小子,你等著。”
張冬生教授說著就拿出手機。
不一會兒,保安接到電話,點頭哈腰,連忙改口:“教授,我是說您要下車登記,找誰?我們好通知他們來接您。”
“這還差不多,年輕人,告訴你一句老實話,一定要記住:人都要老的,千萬不要欺負老人家;千萬不要以衣冠取人。”
“教授,對不起,我記住了,謝謝您!”
“好樣的,年輕人嘛,知錯就改就是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