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幼兒園裡的氛圍明顯與往日不同,昨日那場才藝表演如同在平靜湖面投下了一顆石子,漾開的漣漪持續擴散著。
孩子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話題總繞不開昨天的表演、小獎品和獎狀,得了小紅花和獎狀的小公主和程處月自然成了焦點人物。
小公主還好,畢竟身份特殊,大家羨慕卻也不敢過分圍著,程處月可就不同了,她那虎頭虎腦的實誠勁兒和那套萌態可掬的拳法,讓她迅速成為了女孩們中的新晉“人氣王”,好幾個小朋友都圍著她,想摸摸她的那朵小紅花,甚至還有想跟她學兩招的。
而更多原本羞澀不敢上臺的小女娃,眼神裡則多了幾分躍躍欲試,她們湊在一起,小聲嘀咕著。
“其實……我阿孃也教過我唱一首歌謠,下次我也試試……”
“我會用草葉編小螞蚱,雖然很小,但很像的,下次才藝表演我也要編一個!”
“我……我背書很快的,《千字文》我都能背好多句了……”
那顆名為“勇氣”和“表現欲”的種子,已然悄悄發芽。
就連教學活動也似乎受到了感染,上午長孫皇后帶著大家認新字時,孩子們舉手發言明顯比往日更積極了,連那幾個平日裡最是文靜害羞的小朋友,也偶爾會怯怯地舉起小手,雖然聲音不大,但終究是邁出了那一步。
午休過後,蘇雲宣佈了一個讓小朋友們更加興奮的訊息。
“為了獎勵大家昨日的精彩表現和今日的積極學習,從今天起,我們將設立一個閃光角。”說話間,他笑著指了指活動室一角新開闢出來的區域。
孩子們好奇地順著蘇雲的手指望去,只見那裡多了一個漂亮的的多寶格架子,上面分層擺放著各種新奇有趣的小玩意兒:造型奇特的貝殼、小巧的魯班鎖、彩色的積木、甚至還有幾個可愛的毛絨玩偶,旁邊還有一個小書架,放著許多新奇的圖畫繪本。
隨即,蘇雲拿出幾枚製作精巧、印著可愛小太陽圖案的硬幣道:“以後,每天表現最好的小朋友,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突出進步的小朋友,除了小紅花,還可以獲得閃光幣,攢夠一定數量的閃光幣,就可以來閃光角兌換你們喜歡的獎品!”
這種硬幣是他專門找人做的,也花不了幾個錢,主要是調動小朋友們的積極性。
這下,連那些對錶演沒什麼興趣的孩子眼睛都亮了,肉眼可見的獎勵,對孩子們的激勵作用是立竿見影的,整個下午,孩子們的學習和紀律性都空前的高,每個人都努力想成為那個獲得閃光幣的幸運兒。
放學時,在坊門口等待著接孩子的家長們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孩子們的變化,不僅昨日表演了的小朋友依舊興奮,就連那些沒表演的,似乎也比往日多了幾分朝氣,小嘴巴叭叭地說著“閃光角”、“閃光幣”,眼睛裡充滿了目標感。
“阿耶!我明天要認真識字,蘇老師說識字最快的有閃光幣!”
“阿孃!我要學唱新歌,下次才藝表演我也要上臺!”
家長們聽著女兒們這些充滿幹勁兒的話,臉上的笑容更深了,他們越發覺得,將女兒送到這大唐幼兒園,或許是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不僅女兒開心,更是在這種積極的氛圍裡被引導著向上、向好。
鳳陽閣內,小公主捧著自己那兩枚新得的閃光幣(一枚是因為昨日表演出色,一枚是因為今日識字積極),翻來覆去地看,小眉頭卻微微蹙著,最終,她想了想,說道:“阿兄,窩闊以用介過幣幣……能換尼陪窩玩一整天的遊戲嘛?”
蘇雲一愣,失笑地揉揉小公主的小腦袋道:“小傻瓜,閃光幣是換架子上的那些獎品用的,想讓我陪你玩,直接說就行,還用換嗎?”
小公主卻搖搖頭,很認真地說道:“不一樣噠!阿姐說啦!勞…勞有所得,窩表現好,得了幣幣,就想換最想要噠!窩就最想要阿兄尼陪我玩~”
孩子的邏輯簡單又直接,卻讓蘇雲心裡軟得一塌糊塗,他接過那兩枚還帶著小公主體溫的硬幣,鄭重地放入口袋道:“好!那這筆‘交易’老師批准了,這個休沐日,我就歸小明達啦!”
“真噠?”小公主驚喜地睜大了眼睛,隨即歡呼一聲,撲進蘇雲懷裡,道:“阿兄最好啦!窩稀飯尼~”
日子彷彿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幼兒園裡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新鮮的期待和微妙的競爭,那場才藝表演與隨之而來的閃光角、閃光幣制度,如同在孩子們心中點燃了一簇小小的火苗,持續散發著光和熱。
早晨入園時,不再是單純的告別,小女娃們會眼巴巴地多問長孫皇后或者蘇雲一句:“園長/蘇老師,今天有什麼好玩的活動嗎?”“今天表現好的話,能得到閃光幣嗎?”
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才會心滿意足、蹦蹦跳跳地進教室。
課堂紀律肉眼可見地提升了,無論是長孫皇后教授的識字、音律,還是李麗質、豫章帶著做的遊戲、手工,孩子們都聽得格外認真,參與度極高。畢竟,誰都想成為那個獲得閃光幣或者小紅花的幸運兒。
小公主自然是其中的積極分子,她本就聰慧,又好表現,如今更是有了明確的目標——攢好多好多閃光幣,她甚至自己找了個小錦囊,專門用來裝這些彩色的硬幣,時不時就要拿出來數一數,計算著距離心儀的目標還差多少,這種積極的勁頭也帶動了城陽她們,幾個小公主經常湊在一起討論“賺錢”大計。
午休後的自由活動時間,閃光角成了最熱門的地方,即使沒有足夠的閃光幣兌換,孩子們也喜歡圍在那裡,指著裡面的東西小聲討論。
“你看那個會點頭的小木鳥,要五個幣呢!”
“我喜歡那個貝殼做的風鈴,聲音好好聽!”
“那本圖畫書好像又有新故事了!”
這種渴望化作了強大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