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謹慎擁抱

隨著與中國足協成功簽訂協議,王健林一再向外界表示,他並沒有入主中國足壇的意思,但是外界卻始終不相信這一點。

當然,王健林“食言”重返足壇有著很多複雜的因素,關鍵點還在於他心中那份對中國足球的熱愛,正是出於這種無法割捨的熱愛,才讓他在中國足球處於低谷之際,毫不猶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此次王健林迴歸中國足壇,主要是為了從根本上提升中國足球,就像萬達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級企業一樣。

比如,在萬達與中國足協的協議中,就有明確的一條約定,即要定期選拔出一定數量的優秀青少年球員到國外學習和接受培養。

僅就這一點而言,乍一看,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因為類似的“留洋計劃”並不是從王健林開始的,很早之前,在各行各業中都有過此類情況,可產生的效果並不明顯。

王健林深知這一點,因此制訂的這一計劃被定名為“希望之星”,也就是說,這一次,王健林把提升中國足球硬實力的目標定在了下一代身上,所以這項計劃長達3年。

只要哪個有潛力的青少年球員被選中,那麼他就可以在這3年中全額享受到來自萬達資金上的資助。

這個計劃採取的方式是——被派出去學習的年輕球員會被分散到國外的一些俱樂部裡,向那些國外的球員學球,同時還會接觸和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

王健林的目標,是那些有著很好群眾基礎的歐洲國家,比如西班牙、德國、義大利等,並且選擇的都是那些世界頂級的足球俱樂部,像拜仁、巴薩、米蘭等,這些球隊都可能成為青少年球員的落腳點。

在王健林看來,中國足球之所以沒能踢出亞洲,是由於國內的群眾基礎不夠紮實,這從青少年從事足球運動的人數上就可以看出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從事足球運動的青少年只有1萬人左右,僅僅與同在亞洲的日本和韓國相比,其差距就大得驚人——日本和韓國在這一資料上都達到了100萬人。

僅從這一點上,王健林就明顯感到了差異,因為一項體育專案是否能夠在群眾中得到普及,是決定這項運動能否很好發展的關鍵。

比如,乒乓球之所以成了中國的國球,是因為幾乎在中國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乒乓球的桌子,人們熱情參與的結果,促成了中國在近年來一直獨霸乒乓球冠軍寶座。

因此,王健林將目標對準了青少年,他的目標並不是寄希望於短期內改變中國足球的現狀,而是期待在未來8~10年內,讓中國足球真正強大起來。

這就不難看出王健林對中國足球的一片拳拳之心,此舉也得到了足協的肯定與讚賞。

然而,在外界看來,萬達此次與足協的合作,並不是簡單的第二次握手——很多人認為,企業家雖然都熱衷於慈善事業,但他們不是純粹的慈善家,他們不可能不計回報地將錢源源不斷投入到某一項“慈善事業”中。

對此,王健林也坦言,儘管他的“希望之星”計劃很好,但是否能產生良好的效果,起碼要在幾年以後才能看到成果,到時若沒有效果,他會考慮是否繼續執行這一計劃。

在制訂“希望之星”計劃的同時,王健林還以每年6500萬的價格買斷了曾一度“裸奔”的中超聯賽的3年冠名權。

這也就意味著,萬達實際上成了中超聯賽的一顆救星。

不僅如此,王健林還出資贊助國家女子足球隊,因為他認為,一項體育專案的提高需要全方位去展開,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其競技水平,儘管女子足球沒有男子足球那麼火爆,但在體育競技方面,女隊往往比男隊更容易出線。

此時王健林入資中國女隊,更是提升了中國女隊計程車氣,他不僅出資為女隊聘請教練,還將冠名中國女足超級聯賽。

不少媒體認為,王健林的舉動所面對的是整個中國足球界,那麼,一個商人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手筆呢?在萬達如此揮金如土的背後,究竟是否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王健林對此也毫不諱言,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想振興中國足球,實現走出亞洲的夢想。

同時他也表示,僅僅做到這些並不能真正改變中國足球目前的現狀,最終還是要回到體制上來。

而在體制未能及時做出改革舉措之前,他有自己的做法,並且這一點被明確地寫在了協議上,即由萬達出資為中國足球隊聘請外籍教練。

儘管在與中國足壇的再一次擁抱中,王健林並沒有像傳言中那樣,入主足協或是重組中國足球,但對於深知中國足壇狀況的他來說,他真甘心在不改變制度的情況下進入中國足球嗎?抑或說,他真像媒體猜測的那樣,已經得到了體育總局或中國足協的某種“默許”?從種種跡象來看,王健林此次重返中國足壇,每一次出手都透露著中國企業家的豪氣,但是沒有顯出什麼傲氣,而是在一步步落實著自己在協議中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