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足壇2011年7月3日,曾經毅然宣佈退出中國足壇的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宣佈將重返足壇。
與十幾年前不同,他沒有選擇注資任何一傢俱樂部,萬達的計劃是:未來3年至少出資5億元,達成與足協的戰略合作,其中的重點是冠名中超聯賽,以及扶植青少年足球。
早在2011年1月,在時任國務委員***的主持下,召開了一場旨在振興中國足球的工作會議。
這次會議帶來的訊號是,“中央十分關心足球運動的改革和發展”。
王健林當即表示,但凡中國足球有需要,萬達絕對會大力支援,幾個億都不會是問題。
口頭的承諾在半年後兌現。
7月3日,“中國足球協會與萬達集團戰略合作簽約協議”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行。
根據協議,萬達集團3年至少出資5個億,全面支援中國足球的振興。
同時,萬達贊助的“中國足球希望之星赴歐洲留學”正式啟動,成為職業聯賽歷史上,甚至是中國體育史上,單筆贊助資金的最高紀錄。
活動結束後,***握著王健林的手說:“你做了件好事,特別是在中國足球低迷時,更有意義.”
王健林沒有打算靠贊助足球來直接給自己賺錢,他有更為長遠的打算。
“賺錢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算是政治任務吧。
你不做,領導也不會強求你.”
王健林認為,能達成合作,是上級要求和自己意願兩方面結合的默契。
王健林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在心灰意冷後再次萌發投資中國足球的想法,是由於2009年足壇的打黑反賭運動給了他信心。
王健林說:“要想使足壇淨化,起碼高層要保持這種高壓態勢,之所以我願意回來,也是瞭解到今後中超比賽、國內比賽,公安部始終會參與。
用高層領導的話說,就是‘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萬達與中國足協的3年5個億協議包括6個方面:第一,中超聯賽將由萬達冠名舉辦;第二,開展16歲以下青少年的選拔工作,並帶領優秀足球苗子前往歐洲頂級足球俱樂部進行深造;第三,為全國青少年聯賽出錢出力,壯大青少年聯賽;第四,不惜大價錢聘請國外頂級教練擔任主教練;第五,深化改革裁判考核和獎勵制度;第六,大力扶持中國女子足球隊的發展。
有了錢的足協開始了一輪聲勢浩大的選帥,隨後,西班牙名帥卡馬喬入主國足。
但很快,王健林就發現自己的錢沒有花在刀刃上。
2011年,足協與卡馬喬簽訂了一份3年半的合同,合同為卡馬喬的教練組團隊開出了稅後430萬歐元的年薪,這在世界足球教練薪資榜上可以排進前10位。
不過,合同中並沒有任何關於成績上的硬性規定和考核標準,也就是說,中國足協無權單方面解除卡馬喬的合同。
所有人都期待西班牙名帥可以帶領中國足球闖進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可令人失望的是,中國隊連十強賽都沒進去。
球隊面貌無改觀、亞洲盃預選賽小組未出線,卡馬喬“下課”的聲音始終沒斷。
可是,雙方的合同中並沒有限制性條款,卡馬喬依舊拿著高薪,留任球隊主帥。
直到2013年6月15日,國足1比5慘敗於泰國隊,在忍無可忍的中國球迷的怒罵中,中國足協才下狠心讓卡馬喬“下課”。
足協下不了決心讓卡馬喬“下課”的最大原因是錢。
由於中方單方面解約,卡馬喬依照合同,提出了天價的賠償金。
掏了錢還折了本的萬達拒絕再為卡馬喬的違約金埋單,這讓足協尷尬不已,也讓簽訂“愚蠢”合同的足協成了眾矢之的。
最終,卡馬喬與中國足協解約,但解約金成了“秘密”。
2014年7月,中央專門成立巡視小組,足管中心的名字赫然列在第一批巡視的名單中。
巡視開始前,召開了工作動員部署會,***作為小組組長在會上明確表示:“哪裡問題集中就巡視哪裡.”
新一輪審計中,包括對卡馬喬合同的審查,萬達也許可以透過審計為自己投進去的錢“討個說法”。
不過,砸過大錢的王健林明白,錢可以迅速提高一支隊伍的成績,卻並不能拯救中國足球。
“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是制度設計和制度改革.”
他承認,自己“只是贊助者,出錢的人”。
曾經在更衣室自己訓話的王健林不再計較對一支球隊的控制,他開始在頂層設計中,謀求自己的話語權。
王健林與中國足協的合作,基於“3+n”合作策略,即3年之內萬達向足協投資5億元,此次合作結束後,是否追加投資,取決於中國足協的表現。
曾經,王健林需要足球帶來的聲名和所提供的直接通達上層的路徑,但在萬達已經成為國內最有能力調動政府資源的大企業之後,這些對他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
他曾在中國足球開始的年份重金打造輝煌的萬達戰隊,又在嗅到不尋常氣息後全身而退;他對足球滿懷熱愛,捨得投入,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但他同時也是個精明的商人。
對王健林來說,5個億不算大投入,十幾年前他曾在萬達足球隊身上掏過比這更多的錢。
然而,與同樣是投資者的宋衛平、李書福不同,他從來不會一無所獲。
萬達與中國足協簽訂了合作協議,這無異於王健林向中國足壇扔了一枚***,立刻引起了媒體的一陣熱議。
儘管雙方所簽訂的協議很快便浮現出來,但各種猜疑依然如雨後春筍般遍地而生。
其實,早在王健林宣佈將重返中國足壇的那一刻起,外界的議論聲就沒有停止過,甚至還有球迷稱,一向一言九鼎的王健林終於也有食言的一天了——1999年,王健林曾當場對媒體宣佈:“永遠退出中國足壇”。
但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這話是充滿“褒義”的——因為不僅中國的球迷,那些曾經在原大連萬達足球俱樂部踢過球的球員們也為之一震,他們早就盼著王健林能夠早日“食言”。
雖然中國足球的水平不盡如人意,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喜歡中國足球,比如中超的每一場比賽中,都至少有1萬多名球迷前來觀看。
這說明,中國足球仍然是第一大國球,而這也是促使王健林重新回到足壇的一大原因。
在王健林看來,中國的足球產業已經成為一條必行之路,而這一點在國外早就已經成熟,很多競技體育專案都成了體制健全的職業比賽,比如職業拳擊、斯諾克等。
王健林認為,中國足球之所以會出現此時的“走麥城”,並不意味著其沒有向職業邁進的能力,而是體制上的問題。
另一個促使王健林重返足壇的原因,即是政策。
時任國家副**的**平也多次發表講話,稱一定要把足球搞上來。
後來,***也多次找到王健林,希望萬達能站出來支援一下足球。
此外,王健林對中國足球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是一種難以言明的情感,因此,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再次迴歸足壇。
實際上,王健林對中國足球又愛又恨,心裡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怒氣。
在央視做節目時,他對中國足壇的種種弊端直言不諱,對存在的腐敗現象尤為反感,甚至反覆向體育總局反映情況。
可惜的是,中國足壇想要徹底改革絕非易事。
中國足壇確實讓王健林傷了心,此後他對足球絕口不提。
其實冷漠只是表象,他骨子裡依舊對足球充滿熱情。
王健林承認,他當時一怒之下做出離開足壇的決定,是在氣頭上,雖然發誓不再沾染足球分毫,但這麼多年來,他始終難以割捨下對足球的感情。
對他來說,足球也是他的夢想。
事實上,王健林重返足壇是可以料想的,因為外界知道,他並不是真的恨中國足球才告別足壇的,他只是希望中國足球能夠在一個公平的、更為寬廣的平臺上健康地發展。
因此,當他重返中國足壇的訊息傳出之後,很多人都認為一定是中國足協對他有所“妥協”了,否則他怎麼可能僅僅是拿出錢來支援中國足球呢?還有人懷疑起了王健林重出江湖的動機,認為他此次重返中國足壇,目的決非僅僅如當年一樣組建一支戰無不勝的超級球隊,而是要入主中國足球,甚至是重組中國足球。
儘管萬達已經與中國足協簽訂了戰略性的合作協議,但是外界卻始終認為,王者歸來後,決非這麼簡單。
因為企業入主足球,雖然給中國足球增添了許多活力,但對企業家而言,他們不可能只是出於自身的一種愛好而拿出大把金錢涉足中國足壇。
就像王健林進軍電影產業時說的一樣,商人講求的是利益,並不會高尚到一味地向外推介中國電影。
事實上,王健林進軍電影產業後依然是向全世界弘揚中國文化。
那麼,此次他重返中國足壇,又會有著怎樣的“產業佈局”呢?作為多年從事商業並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優秀企業家,他面對如今“身陷囹圄”的中國足壇,又有著怎樣宏偉的抱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