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億元賭約

從1988年下海,到2013年成為中國首富,王健林用了25年時間,不過首富帶來的光環並不足以讓王健林高枕無憂。

隨著經濟環境的演變,萬達必須面對新的競爭,而最嚴峻的問題則來自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商業形態的變化。

這股衝擊波,透過王健林與馬雲那個著名的“億元賭約”而廣為人知。

2012年12月12日,中央電視臺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的現場,馬雲與王健林同臺。

彼時的馬雲剛剛在過去的“雙十一”斬獲了超過190億元的營業額,讓世人感受了電商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而王健林亦是收購了當時排名世界第二的電影院線——美國a院線,他發出豪言:萬達進入的領域,都要做到國內第一,甚至全球第一。

在嘉賓的提問下,王健林與馬雲二人現場進行了一場辯論,主題就是圍繞新興的電子商務是否能夠替代傳統的實體銷售。

在自信“電商會基本取代零售行業”的馬雲面前,王健林並未示弱。

他訂下賭約:“到2022年,10年後,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佔到50%,我給馬雲一個億。

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

一時間,億元賭約沸沸揚揚。

電子商務的興起,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商業版圖。

根據工信部的資料,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元,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同比增長%。

這其中,阿里巴巴集團的淘寶和天貓、京東商城、蘇寧易購、騰訊等都已經成長為電子商務的巨頭,而服裝、鞋帽、圖書、酒、食品、傢俱等各類垂直入口網站也快速崛起。

80後、90後的購買習慣已經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網路購物成為一種基本的生活形態,電子商務已經跨過臨界點,從過去一種區域性經濟現象擴充套件為全域性性的經濟現象,從流通業擴充套件到製造業,進而擴充套件到服務業和金融業。

故此,它對經濟的影響是全域性性的、根本性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王健林和馬雲關於電子商務的賭局才吸引了那麼多的關注,賭局背後,是兩種不同的商業力量在較量,是兩種不同的思維在博弈。

面對電子商務來勢洶洶的浪潮,王健林並非沒有思考,他在接受《華西都市報》的採訪時說,所有的新方式都是對傳統方式的促進,可新方式的出現,卻並非意味著所有的傳統產業將不復存在。

“電商發展很快,但是別忘了傳統零售也在做大蛋糕。

這不是切蛋糕的思維,你切掉別人就沒有了.”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網購的人也經常去逛商場。

“電商和傳統零售並不是非此即彼,任何一個新的模式不可能完全滅掉以前的經營模式,我們都會贏.”

他在2013年底接受鳳凰網“總裁線上”欄目採訪時,曾提到自己對於改變傳統零售業佈局的考慮早於感受到“寒流”到來之前。

“萬達在6年前就有一個規定,就是體驗性消費要佔50%,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網購,是為了留住人氣.”

王健林希望萬達廣場今後不能只賣東西,而是要增加體驗性消費。

“體驗性消費的一個特點是滯留時間長。

吃飯,一個點,看電影,兩個點,再去洗個腳理個髮時間還要更長,拉長滯留時間,來增加體驗性消費.”

2012年,萬達提高了對這一要求的目標,要求旗下賣場3年內,將體驗性消費提高到60%。

“這樣,純粹買賣類的消費下降,這樣的一個好處是,增加整個商場的黏度,吃喝玩樂都有.”

的確,王健林的說法不無道理,再怎麼說,像修鞋、捏腳、掏耳朵這類行為,是不可能被網路替代的,傳統商業形態自然有其存在的價值。

即便是電子商務高度發達的美國,網路購物佔零售總額的比例也不過10%左右,馬雲認為到2022年,電子商務零售總額比例將超過50%,那幾乎是天方夜譚,這個賭局,王健林的贏率更大。

不過,這個賭局所昭示的,卻是萬達商業模式所面臨的結構性風險。

不管怎麼說,當越來越多的交易透過網路進行,這對萬達旗下的商業地產都不是好訊息,即使像修腳、掏耳朵這種消費行為無法由網路替代,其資訊蒐集和訂單確認過程卻是可以被替代的,商家完全可以把服務網點設立在租金低廉的區域。

因此,作為傳統商業形態的百貨,透過對商品的分類和統合來聚集商業人氣的做法,正在一步步失去價值——萬達透過餐飲、院線等聚集人氣,然後再把人氣衍生到其他商品店面的思路,也正在失去其價值。

面對來自電子商務浪潮的衝擊,王健林必須應戰,萬達必須跟上電子商務這個革命性的潮流。

以萬達現有的資本體量,其可以承受更多的試錯代價,但如果錯過這種商業模式的轉軌,將徹底衝擊“萬達模式”的價值基礎,對萬達旅遊、文化等板塊構成重大沖擊。

正如某些媒體評論,王健林可以失去賭局,但萬達不能失去天下。

萬達集團早就開始佈局應對這個衝擊波。

2012年,在訂立賭約的當月,萬達就開始了萬人招聘,高薪獵取電商人才。

普通工程師年薪38萬元,主任工程師年薪90萬元,平臺技術部總經理的年薪高達110萬元。

萬達電商聲稱,除了馬雲和劉強東,其餘人都可以挖到。

隨後,阿里巴巴國際交易技術資深總監龔義濤加盟萬達電商。

2013年9月,萬達電商首次亮相。

3個月後,萬匯網與app上線。

12月底,萬達開始在旗下6個廣場進行電商試點。

截至2014年3月,萬達電商業務進入全國11座城市的20座萬達廣場。

萬達電商的定位,不是淘寶,也不是京東,而是完全結合自身特點的線上線下融為一體的o2o電子商務模式。

所謂o2o,即將線下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在一起。

在王健林的心目中,購物最重要的是體驗。

“在飯店吃熱騰騰的飯菜和打包好、2個小時送到家裡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除此以外的一些休閒消費,比如說足療、按摩等也很難依靠網路實現.”

王健林希望萬達可以解決虛擬網路的侷限性,透過線上和離線模式,將銷售貫穿在現實生活與虛擬網路之中。

除此之外,進駐萬達廣場的商戶,也可以藉助萬達電商的幫助,實現線上和線下的同步銷售。

除了o2o,王健林還極其重視透過電商建立起屬於萬達的“大資料”。

根據他的估計,2015年大約有140個萬達廣場,年消費者將超過20億人。

這些人是什麼人,處於怎樣的年齡段,他們的消費習慣如何……這些問題,當前的萬達似乎很難回答。

而透過電商顯然可以幫助萬達構建起一個覆蓋面極廣的資料庫。

萬達意在將旗下的所有業態,包括商場、院線、酒店、度假區等,共同為“大會員制”的電商平臺服務。

例如,在萬達廣場消費過的顧客,可以享受積分數額1%或不等的兌換消費貨幣的權益。

而萬達的會員更可以在所有的萬達廣場,乃至萬達旗下的各種業態,享受等同於貨幣的積分消費。

訂立賭約整整一年以後,王健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放棄賭約。

他說,當時的賭約是應節目組要求,為了活躍氣氛而立的。

賭約雖然是玩笑,但王健林當時說過的“向馬雲學習”,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顯而易見,萬達對於電商的寄託,也反映了其在高速擴張時代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