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章 攀枝花107刀血案謎中謎1

晨霧像未凝結的血塊,裹著未散盡的硫磺味——那是正月初八鞭炮留下的殘響。12歲的張磊攥著搪瓷缸,缸沿還沾著沒擦淨的麥乳精痕跡。他踮腳推開父母臥室門時,鞋底碾過了一片乾枯的桂花,細碎的響聲混著鐵鏽味鑽進鼻腔。

“爸?”

搪瓷缸砸在青磚地上的脆響驚醒了巷口打盹的黃狗。床上的被褥像被龍捲風掀過,棉絮掛在雕花床欄上,暗紅色的血跡沿著床腳蜿蜒,在晨光裡泛著烏紫。父親張某平側臥在床尾,藏青色中山裝的紐扣整齊扣到領口,右手小臂呈詭異的彎曲,掌心朝上,指縫裡嵌著幾絲布纖維,像是臨終前抓住了什麼又被扯走。母親小梅蜷縮在床頭,白色棉毛衫的肩帶滑落在淤青的鎖骨上,露出的面板上佈滿刀傷,最致命的一刀從鎖骨下方斜切入胸腔,血浸透的被單蓋住了她半張臉,只露出的睫毛上凝著血珠。

刑警隊長陳立的皮鞋碾過滿地狼藉時,衣櫃門“吱呀”晃了晃,幾件皺巴巴的襯衫掉下來,蓋住了地板上的血腳印。法醫老周半跪在屍體旁,手套按在張某平頸側,抬頭時鏡片上蒙著白霧:“死亡時間在凌晨1點到2點之間,兩人都是失血性休克。你看這傷口——”他掀開小梅身上的被單,腰腹間十幾道刀傷交錯如蛛網,“銳器至少兩種,一種薄刃,一種帶鋸齒。還有這裡。”老周指著兩人額角的淤青,“鈍器擊打,像是羊角錘之類的。”

陳立蹲下身,指尖劃過小梅手腕內側的防禦傷,傷口邊緣翻卷著,露出下面的白骨。床頭的五斗櫥開著,金鐲子和翡翠掛件歪在首飾盒裡,旁邊是個牛皮紙袋,裡面整整齊齊碼著三沓現金,每沓用紅繩捆著——兩萬七,分文未動。

“劫財?”年輕刑警小王捏著勘查筆錄,聲音發顫。

陳立沒說話,目光落在小梅身上的被單。被單邊角繡著並蒂蓮,是本地婚慶常見的款式,血跡在背面形成不規則的暈染,卻獨獨在小梅頸部以下鋪得平整,像是有人特意整理過。他伸手摸了摸被單,指尖觸到一片潮溼——這裡的血被擦拭過,床單上殘留的纖維顯示,擦拭物是質地粗糙的麻布,像是廚房用的擦桌布。

技術組的強光手電掃過牆面時,陳立終於發現了異樣:窗簾褶皺裡藏著幾點噴濺狀血跡,呈扇形分佈,說明中刀時受害者處於站立狀態。而地板上的拖曳血跡顯示,張某平是在床尾被刺後,試圖爬向衣櫃時斷氣的。

“隊長,腳印。”技術員小李蹲在床腳,放大鏡下,瓷磚上有枚模糊的灰印,“40碼,鞋底紋路是雙星牌膠鞋,常見款。旁邊還有一組,稍淺,應該是同一款鞋,但著力點不同。”他指著衣櫃前的血跡邊緣,那裡有半個重疊的腳印,“兩個人,都是左撇子,體重相近,身高1.65到1.70之間。”

陳立皺眉看著滿地狼藉。打鬥痕跡集中在臥室中央,床單、枕頭甩得到處都是,衣櫃裡的衣服被扯出大半,卻沒有翻動財物的跡象。兇手顯然在尋找什麼,或者,故意製造混亂。他蹲下身,撿起張某平掌心的布纖維,淺灰色,帶著細條紋——是中山裝內襯的料子,說明死者曾抓住兇手的衣服,卻被強行掙脫。

解剖臺上,張某平背部的刀傷讓老周嘖嘖稱奇:“17處刀傷,全部避開致命器官,像是故意折磨。”他指著心口位置的一道淺傷,“這裡本可以直接刺中心臟,但兇手偏了兩厘米。反觀小梅,致命傷都在胸腹部,下手更狠。”

陳立盯著解剖報告上的“107處刀傷”,突然想起三年前辦的一樁家暴案,丈夫用菜刀砍死妻子,刀數也是兩位數,但那種混亂的傷口與眼前的規律性完全不同。這些刀傷有的深可見骨,有的只是劃破表皮,像是兇手在刻意控制力度,製造痛苦。

“混合血跡。”老周遞過一份樣本,“小梅指甲縫裡有面板組織,不是死者的。還有,她頭髮裡有根菸絲,老旱菸,本地農民常抽的那種。”

會議室的白板上,陳立用紅筆圈出“未劫財”“熟人作案”“雙重兇器”三個關鍵詞。窗外傳來零星的鞭炮聲,提醒著這還是過年期間。

“家屬說,昨晚11點左右聽到樓上有動靜,以為是夫妻吵架。”副隊長林悅翻動著詢問筆錄,“但據鄰居回憶,張某平昨晚8點就喝醉了,被朋友扶上樓,小梅10點才從弟弟家打麻將回來。兩人平時確實常吵架,但能吵到動三種兇器?”

“三種?”小王一愣。

“銳器兩種,鈍器一種。”陳立敲了敲解剖報告,“張某平頭部有三處鈍器傷,小梅只有一處,說明兇手先用鈍器襲擊張某平,再用兩種刀行兇。更奇怪的是,現場沒找到兇器,連血跡都被擦拭過,但——”他舉起現場照片,“給小梅蓋被單的動作,不像陌生人所為。”

投影儀亮起,顯示現場腳印的3d建模圖。兩組腳印,一組腳尖朝外,步態穩健,另一組腳尖內扣,腳跟有拖曳痕跡。“像是兩個人,一個稍年長,走路帶拖步,可能有舊傷。”林悅指著腳印走向,“他們從後院翻牆進來,直接上二樓,沒碰一樓財物,目標明確。”

陳立忽然想起什麼,翻開現場平面圖:死者家獨門獨院,後院圍牆高兩米,牆頭有新鮮摩擦痕跡,卻沒找到攀爬工具。“兇手熟悉地形,知道後院沒有狗,也知道村民不鎖院門。”他的手指劃過“張某平村主任”的身份標籤,“查他的社會關係,尤其是近期有矛盾的人。”

張磊蜷縮在客廳沙發上,手裡攥著半塊變硬的饅頭。陳立蹲下來,聲音放軟:“小磊,昨晚你聽見什麼聲音了嗎?”

男孩搖搖頭,眼睛盯著地板上的血漬:“聽見爸媽房間有‘砰’的響聲,像砸東西。後來聽見媽媽喊了一聲‘老胡’,然後就沒聲音了。”

“老胡?”陳立和林悅對視一眼,“你認識老胡嗎?”

“是爸爸的朋友,胡叔叔。”張磊咬著嘴唇,“他常來家裡,去年還給我買過書包。”

這個名字讓陳立想起村民的閒言碎語:張某平能當上村主任,全靠“乾爹”胡云鋪路。胡云是市運輸公司的司機,人脈廣,早年幫張某平拿下魚塘承包權,兩人以兄弟相稱,卻有人說胡云與小梅關係不一般。

陳立再次站在小梅的屍體旁,掀開被單的手突然頓住——被單的血跡分佈不對。小梅的致命傷在胸腹部,按理說血跡應該集中在下半身,但被單的上半部分血漬更深,像是蓋被時,兇手的手按在了她胸口。他湊近聞了聞,被單上除了血腥味,還有一絲若有若無的煙味,老旱菸,和小梅頭髮裡的菸絲一致。

“林悅,調胡云的dna。”陳立突然開口,“還有,查他昨晚的行蹤。村民說他昨晚和小梅一起打麻將,散場後呢?”

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戶,在地板上投下長長的影子。陳立看著現場照片裡張某平蜷縮的防禦姿勢,突然意識到:那些看似混亂的刀傷,其實避開了所有立即致命的部位,兇手在故意延長死亡過程,讓受害者感受痛苦。這種行為,遠不止是殺人,更是一種報復,一種宣洩。

而小梅身上整齊的被單,那個多餘的溫柔舉動,像一根刺,紮在所有邏輯鏈條的缺口處。陳立掏出筆記本,在最後一頁寫下:

“熟人,雙重動機,矛盾行為——兇手在殺人後,試圖掩蓋對其中一名死者的特殊情感。”

窗外,暮色漸濃,仁和居的炊煙裊裊升起,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但陳立知道,這樁血案的背後,藏著比107道刀傷更復雜的恩怨,而那個在現場留下“溫柔”的兇手,此刻或許正躲在某個角落,看著警方一步步逼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