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9章 大廈

萬曆十二年十二月初十。

顧青給萬曆帝朱翊鈞建造的九層高樓終於完工了。

不是主樓樓體的完工,而是樓體加上裝修,若是晾一兩個月就能夠入住。

然而,對於朱翊鈞來說,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住進去了。

這一座宮殿,那可是他親眼見證之下,一天一天在這平地上建造起來,也是一樣一樣裝修完工。

便是那玻璃製作的窗戶,看起來就是一種享受。

很難想象,若是住在這裡面,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所以,就算是沒有晾曬通風兩個月,朱翊鈞還是想要先住進去,想要感受一下。

“嘭!”

“噼裡啪啦!”

這一天,朱翊鈞甚至是還舉行了一次宴會。

邀請了大臣們前來參觀,相當於是舉行一場搬家儀式。

“這就是顧朝陽花了八個月的時間,為聖上建造的宮殿?”

畢竟是在皇宮的西內,大臣們也僅僅是抬起頭,遠遠地看到了九層高樓的一角。

今天才是特意被允許,到了這內宮,見到了九層高樓的真面目。

僅僅是每一次都用上比較厚的玻璃,以及那紅木的窗戶邊框,就足以讓人眼前一亮。

走進一樓,就是一個富麗堂皇的寬敞的大廳。

顧青直接用上了陶瓷磚,一大塊一大塊的陶瓷磚貼在牆面上,在油燈的照耀下,閃爍光芒。

頂部還有七彩的玻璃,以及一些山水畫。

左邊的牆面上,則是萬里長城的油彩畫,和真的差不多,就是沒有電燈照射,不然,那效果會更好一些。

而顧青其實也想到了一點,那就是接住太陽光。

用幾面鏡子,直接反射太陽光,然後讓太陽光打在這一面萬里長城的油彩畫牆上。

視覺效果依然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今天的天氣也十分給力,暖陽高照。

太陽光經過鏡面反射,最後光束直接打在了油彩畫牆上,看起來就好像是萬里長城沐浴在陽光之下。

“嘖嘖!”

“這些,可要不少錢吧?”

大臣們在乎的其實也不是鋪張浪費,而是覺得自己以後要不要也弄一個?

還有一點,那就是不知道怎麼弄得。

要不要找顧青,詢問一下,是那些工匠的手藝,到時候,直接請這些工匠去給自己也弄一個。

這麼大一面牆的油彩畫,放在自己家中,那也是極致的享受啊!

“慎言,慎言。”

“用顧朝陽的話來說,建造這樣一座九層高樓,首先,用了水泥廠的水泥,便是促進了水泥廠水泥的銷售。”

“水泥廠有了錢,廠裡面的那些工匠們也能得到一筆錢財,可以用來養家餬口了。”

“再然後,便是一起建造這一座九層高樓的所有工匠們,都會得到一筆工錢。”

“這個錢財啊,也就從內庫之中流出來,流到了工匠們的手中,也就是流到了大明子民們的手中。”

“這個叫做做好事!”

有一位官員微微捋了捋鬍鬚,滿口之言,似乎是為了顧青說話,實際上啊,嘲諷之意很明顯了。

“切!”

“你相信那顧朝陽說的話?”

“我可不信,什麼貨幣流通手段,也不過是他一家之言罷了!”

“滿嘴都是銅臭氣!”

“也就是他,說什麼倭寇島嶼上有銀山,然後就讓我朝組建海軍,開始出海征戰倭寇。”

“最後把他們的白銀給搬回來。”

“可是,這和強盜又有什麼區別?”

“我大明朝向來都是禮儀之邦,卻做出這等事情來,實在是丟人啊!”

朝堂有著幾百官員。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覺得顧青把倭寇島嶼上的銀山給搬回來,是大功勞一件。

六百多官吏,總有一些讀書讀傻了的,沒了自己的主見,總是喜歡人云亦云。

當然,這種聲音,顧青早已經聽過了。

申時行等人看著九層高樓,每到一層,都能被重新整理一下三觀,對於眼前的場景,震撼無比。

“朝陽當真是有著七竅玲瓏心啊!”

“這些……都是怎麼想出來的?”

對於申時行等人來說,很多很多都是太新了,甚至是太奇了。

他們無法想象,人可以建造出來這樣的九層高樓,又能夠裝修的這般豪華舒適而又奢侈。

你能想象,僅僅是一個茅房,就已經是讓不少大臣們佩服了嗎?

能夠在房間內上茅房,而茅房還能直接用水來沖洗,一點兒味道也聞不到,甚至是還有紙張來那什麼!

那種紙張很薄很薄,根本就不利於寫字。

可是,在這裡,卻用來如廁?

而他們卻又不敢開口說什麼浪費!

用顧青的話來說,一切東西,只要是能夠改善人的生活,只要是能夠讓人過得舒服,那就是好的。

就比如這如廁用的紙,僅僅是如廁而已,卻要用上這般輕薄柔軟的紙,自然是鋪張浪費。

但是,顧青卻說,他已經讓人建造了一個工廠,專門用來製造這樣的紙張。

以後啊,天下所有人都能在如廁的時候,用上這樣的紙張。

因為它薄,所以耗費的材料並不是很多,再加上,他還能回收用過的廢紙,然後重新浸泡成為紙漿,在製作晾曬之後,成為這如廁用的紙張。

依然還是薄利多銷,若是這樣的造紙作坊多了,就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申時行等人其實已經被顧青的商業化套路給套進去了,一隻探討的都是就業崗位,一個工廠能夠養活多少多少百姓。

用顧青的《貿易論》來說,那就是士農工商一樣不能少。

種地自然還是要種地,但是完全可以改變一下策略,田地可以租庸出去,讓有那個實力的人,繼續耕種良田,不至於良田荒廢。

同時,打造更多更多的農具,方便農戶們耕種,就比如曲轅犁這種老式的犁,可以繼續改良,讓農戶們一天可以翻土十幾畝。

還有什麼小田改大田等等。

朝廷要做的就是既要保證良田的畝數不減少,也要保證糧食不能減產,還要保證沒有良田,也沒有做短工的機會的那些無所事事的百姓們,能有一個就業崗位,有一個掙錢的機會養家餬口。

總之,多多建造一些工廠,肯定是沒錯的,糧食生產是生產,這種紙張的生產也是生產。

更為關鍵的是,這種紙張在如廁的時候,是真的非常方便。

普通人買不起。

買得起的也不是那麼普通人。

說白了,就是不吭窮1逼。

朱翊鈞自然是拍手贊成,甚至是願意讓皇商們去建造這樣的造紙廠,這樣一來,他如廁的時候,也能用上了。

用過一次之後,絕對是都說好。

“諸位大人,顧某建造這一座九層高樓,乃是為聖上修建,所以用的都是上等,裝修也是上等。”

“這裡,顧某還有好幾個模型,甚至是還在繼續研究各種建造風格。”

“為的便是能夠在佔地比較小的情況下,修建七層高樓,每一層可以居住六戶,七層便是四十二戶。”

“而建造之後,也由官府主持,辦理房契。”

“同時,百姓們可以先給一部份的錢財,擁有居住權和辦理房契,再把房契抵押給典當行,獲得剩餘房產錢財。”

“買房之人,以後就每個月或者是每一年,固定還給典當行錢財就行了。”

“這個錢還完之後,典當行要把房契交給買房之人。”

“若是房契不小心丟失,典當行的人要給買房之人補辦,一開始的房契則是直接作廢,而補辦的手續費用,則是典當行的人出。”

“這樣一來,那些無力買房的人,就能夠拿出一部分積蓄,先典當買房。”

“又了房子住,百姓們也就能夠不用愁住的地方,只需要努力掙錢,維持生計,還了房貸。”

“百姓們就不用再住在那些陰暗潮溼的地方,不用幾百個人擠在一起。”

“有了屬於自己的房,那就是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國家國家,先有國,才有家,同時,千千萬萬個家,才能組成一個國!”

“百姓們的所求,不過是衣食住行。”

“而現在,我們能夠維持百姓們的衣食,也能保證讓他們出行,不會遇上劫匪,也就唯有住房一條了。”

“鄉野的百姓們都有祖宅,又或者是田地,可以自己建房,可大部分的百姓沒了祖宅,也沒了田地,住在城內,擠在那些坊間的小房子裡面,遠遠不如鄉野家宅。”

“有了這樣的高樓,一層六戶,一戶有好幾個房間,可以做飯、可以如廁、可以睡覺,便是已經滿足了百姓們對於住的所有要求。”

“諸公,想一想,以前的房屋都是一層,而現在,可以在原有的一層的基礎上,建造六層。”

“這豈不是大大地節約了城內住房不夠,百萬子民擁擠在城內的問題嗎?”

顧青的一番話,你不能說是歪理。

可要說有道理,百官們一時間卻又說不出道理在什麼地方。

因為這種想法,也是第一次見。

建造房屋,難道就不花錢嗎?

同時,還要賣房子?

若是官府賣房子,那豈不是與民爭利?

到時候,一旦失控,百姓們必定對官府恨之入骨,那又該如何?

要素太多,他們一時間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顧青有著朱翊鈞的支援,便是這些人不太懂,當他在京師建造了第一棟七層樓,開始售賣之後。

再怎麼愚笨的人,也能從中看到巨大的利益。

建樓賣房。

這不就是撿錢嘛!

很快。

大明成立了建房司,專門管理建造房屋的,不管是水泥房,還是普通的房屋。

只要是建造房屋,那都得經過建房司的監督、管理和批准。

同時,建房司也在自己買地皮,建造房屋,然後賣出去,賣給那些想要住進這樣的房屋的人。

而這把火想要燒起來,還需要三年的時間。

畢竟,大明現在的商業發展還是慢了一些,不像是顧青所在的前世的那個時代。

任何一個新興行業的興起,似乎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而戚繼光治理遼東,速度也不慢,也正好是三年的時間,開通了遼東絲綢之路。

打通了大明、遼東、朝1鮮、倭1寇島。

也就是在這時候。

努爾哈赤強大起來,有心想要佔據遼東,建立基業。

卻發現,大明竟然已經經略遼東,建立了絲綢之路,並且還有好幾個衛所。

他想要佔據遼東,那就必須要在這時候,開始和大明為敵。

努爾哈赤放棄了。

他只能是向西,佔據蒙元的地方,作為自己的基業。

萬曆十六年。

西洋那邊,荷蘭聽到了西班牙在這遠東之地,有一座銀山,便也起了心思。

荷蘭的國王讓人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艦隊,直接前來東海,想要佔據銀山。

而安德烈聽到了訊息,立即就傳給了大明。

十六年七月。

顧青親自帶隊,在南海,截住了荷蘭的艦隊,雙方展開了一場大戰。

僅僅是一個時辰的時間。

荷蘭艦隊損傷慘重,要不是後方的艦船逃離的比較快,估計就直接全軍覆沒了。

大明的火炮、火銃,在這三年來,在徐光啟等人才的加入之後,迎來了一次質的飛躍。

冷1兵1器1時1代即將成為過去式了。

顧青凱旋,勝利的訊息也傳遍天下,大明打敗了西洋之地的荷蘭艦隊,成為海上最強!

而這一年來,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萬曆帝朱翊鈞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歷史上的‘立儲風波’也就此吹響了。

只不過,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朱常洛在這一年的冬天,感染了風寒,就此一病不起。

萬曆十七年春。

病了一個多月的朱常洛薨了。

朱翊鈞和大臣們僵持了一年,就是不想冊立朱常洛為太子,而是想要冊立鄭貴妃之子為太子。

為此,他甚至是逼迫顧青站隊,而顧青自然是站在了朱翊鈞這邊,說朱常洛心性軟弱,非明君之資。

就算是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可朱常洛並非明君,若是讓他為帝,必定會有損大明國祚。

可大臣們就是不敢,直接罵顧青乃是奸臣。

甚至是彈劾顧青的人越來越多,可朱翊鈞為了鄭貴妃,自然不願意放棄顧青這把很好使的刀。

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朱常洛他自己沒能抗住,病死了。

大臣們就好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樣,直接吐血。

而之後,鄭貴妃之子朱常洵便名正言順地被冊立為太子,並且,鄭貴妃為了投桃報李,直接求著朱翊鈞,讓顧青成為了太子朱常洵的老師。

萬曆十八年,顧青以太子少師、戶部尚書,加封,同時,進入內閣,成為了內閣輔臣。

萬曆十九年,顧青則是成為了大明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