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兩聲,容驊箏得意的兩隻小手被打落,宇文璨一張俊臉恰似黑雲壓城城欲摧,緊接著雙掌凝氣,毫無預兆之下往前一推!
容驊箏暗呼這人不能刺激,轉而眼明手快,急速的旋身跳躍,身後果不其然傳來‘噼啪噼啪’的木材碎裂的聲音。
站定之後容驊箏撫著胸口吁了一口氣,心裡大受打擊,aa呀,原來這個世上真的有‘氣’傷人這一說法啊,幸虧他出手不算重而也她閃的夠快,不然……她往後掃一眼身後已經攤成一堆,完全罷工的桌椅,生生的打了一個冷顫。
嗯,日後她真得要拜個師學個藝了,堂堂暗系特種兵老是用躲不能擋還真的夠丟臉的。
“王爺息怒。”夏侯過適應的很快,皇帝封令才下來他就能夠從善如流的王爺王爺的叫。看著眼前互不相讓的兩人夏侯過心底突然間有點沒底了,按理說王爺脾氣古怪,性格孤僻,是從來不會和人有口舌之爭的,更遑論是橫眉豎目了,但如今王爺不但在短短時間內和夫人口舌交戰,更是怒容滿布,王爺什麼時候如此情緒化了?
不說是夏侯過了,就宇文璨自己也被自己突如其來的情緒嚇了一跳。斂下眉峰,他試著平和靜氣,好片刻才抬起頭來,“本王不想多管你,但王府的臉不是被你來丟的,識相的你就乖乖的給本王好生待著!”
“哦?”容驊箏挑眉,她擺擺雙手無辜的看他一眼,然後左手捏著鼻子右手穿過左手肘直直的伸著,然後問:“王爺英名蓋世,可認識這是什麼?”
宇文璨盯了一會,一言不發。
容驊箏露出一個訝異的表情,挑眉道:“不知道?”
宇文璨豔紅細薄的唇抿的死死的。
容驊箏哦了一聲,乖乖巧巧的解釋,“王爺,這是大象哦。”話畢,見宇文璨面露不解,故作單純的杏眼圓瞪,恍然大悟似的道:“原來王爺不識相啊。”
“你說什麼?”宇文璨這下真的怒了,拳頭緊握,額頭青筋暴露,“剛才的話你再說一遍!”
“好話不說第二遍!”容驊箏雙手抱胸,志氣十足。
“怎麼,不敢說?”宇文璨翹唇冷笑。
“no!no!no!”容驊箏食指搖啊搖的,道:“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夏侯過掩唇咳了一聲,一本正經的提醒道:“王爺,昨天希晏世子的守孝期已過,何時將世子接到府上來?”眼見兩人嘴皮子鬧得激烈,自家王爺明顯落了個下風夏侯過不得不開口拯救自家王爺的面子。
夏侯過插言宇文璨雖然不悅但這件事的確是件正事,宇文璨沉吟須臾,“他年紀輕替王叔守孝三月也算是如此了,如今恭親王府樹倒鳥散,他一個孩子呆在那裡也不是個法子,在日不如撞日,待會你便和人接他過來吧。”
看一眼已經蠢蠢欲動,試圖鞋底抹油的容驊箏,夏侯過有些遲疑,“這……”畢竟這次世子帶回來就是王府的小主人了,是不是該和女主人說一聲讓她有個心理準備?
要說希晏世子就不得不說他的父親恭親王。
恭親王是當今聖上的嫡親弟弟,自幼聰穎好學,文武皆能,其中就數武藝最為精湛,年少時一戰成名。十六歲進入軍隊,不到五年就成為郢國赫赫有名的大將軍,手裡捏著郢國最大的兵權。
其實當年當今聖上在眾多皇子中並非是最被看好的,他雖然各方面都是出挑但他畢竟不是嫡子,支援他的人不多,最終能如願以償坐上寶座恭親王功不可沒。
當然,皇帝也不是一個忘恩負義之人,當年封爵功臣之時一口氣封了他一個敬候王,賜十萬封地,五座城池,可謂是名利雙收。但恭親王志不在此,功名賞賜他都推掉了,毅然回到他最愛的沙場。
皇帝勸阻不住,於理於親封了他一個恭親王作為補償。
皇帝登基二十多年,恭親王也在疆域鎮守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來他越戰越勇,戰功顯赫,為人推崇,皇帝對他更是喜愛有加。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兩個月前鄰國姜國邊城對郢國發動了群襲事件,弄得幾十百姓死傷,那裡的百姓人人怨聲載道。
一開始,恭親王以為事不算大,姜國郢國交好數十年不能衝動的動用武力毀了兩國友誼,暗暗吞了這口惡氣。但是姜國人以為郢國是忌憚他們,時日一長更是變本加厲,弄得那裡的百姓人心惶惶。最後,恭親王忍無可忍帶兵平亂。
郢國國力比鄰國姜國強大甚多,武力方面郢國更是不用怕,但姜國將領非常無恥,他們並沒有正面攻擊,而是找當地幾歲的小孩對恭親王進行投毒暗算,恭親王性情心慈一下防備不及,最後不治身亡,留下一妻一子。
此事一出聖上震怒,當下下旨出兵踏平姜國,後來姜國皇帝怕兩國真的交戰起來得不償失遂砍了與恭親王交手的兩名大將,送來珍寶無數還親手寫一封歉意信作為賠罪,最後才息事寧人。
恭親王中毒身亡的訊息傳到京都,恭親王妃一時受不住打擊,當天就提劍割頸殉情,留下年僅四歲的希晏世子在人間。
主子死後恭親王府樹倒鳥散,太后痛失愛子同時憐惜希晏世子可憐,打算在希晏世子守孝一月後躬身撫養。但太后已年過六旬,年齡已高,心力不濟,皇帝不忍母親日夜操勞,最後思來想去決定問一下天家宗室到底有誰願意收留。
老實說,這是一趟吃力不討好的苦差,說是託付其實還不如說是過繼,其實如果是過繼倒也不吃虧,收養的人好歹多出了一個兒子,人冠的也是收養人的名。但是這事比較特殊,太后不忍小兒唯一血脈斷絕所以給了希晏世子一個選擇,說他年成後如果想認回親爹還是可以的。也就是說,這收養的人不但需要提供衣食住行,而且要費心費力不能留人口實,而結果卻是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所以,這一苦差即使是皇帝出口詢問時沒有一人說願意。
而最後不知怎的,有人想到了無妻無子,又身患殘疾的二皇子,皇帝就當下循例的問了二皇子的意願,聖上親自開口二皇子也不好推脫,最後這事就這麼定了。雖然,有人認為二皇子外在名聲不好,性情殘暴,將恭親王遺孤託付給他不甚妥當,但難得有人肯應,之後誰也不敢開口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