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隗一向頭腦精明,見何進親自帶他前來,豈有不明白之理,當即撫須笑道:“嗯,不錯不錯,賢侄年少有為,遂高兄你可是又得一人才啊!”
“哈哈,次陽兄過獎了,年輕人嘛,還是要多多歷練。”何進笑道,“昨日帶他進宮見了娘娘,娘娘對他也甚為滿意,所以想著帶他出來見見世面。這不,頭一個便想到了次陽兄。”
“哈哈,老朽已經賦閒,如今也只不過是個富貴閒人罷了。”袁隗說著,不經意地朝何進瞟了一眼。
“袁大人過謙了。”張塵道,“大人兩朝元老,為官秉政多年,為大漢盡忠竭力,傾盡心血。凡我等臣子,莫不以大人為表率,只求能做到大人之萬一,便可名垂青史,為後人稱頌啊。”
袁隗聽罷笑道:“哈哈,賢侄此言,言過了,言過了。”
“誒,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歷來便是我大漢肱股之臣。晚輩聽聞,今年初大人因病去官,心中不勝悵惋,但今日見大人身體康泰,實乃我大漢之福啊。”張塵笑著道,“以晚輩之淺見,大人的仕途必不止於此,日後定當於三公之上,更進一步!”
一聽這話,袁隗心中頓時大喜。一旁的何進卻是一驚,心道這“三公”再進一步,豈不就是太傅,與他平起平坐了?
這個張塵,倒是真敢說,太傅之職,豈是能輕易許人的?
不過,看袁隗這模樣,看來張塵這話是說進他心坎裡去了。
“遂高兄啊,你這侄兒不但英勇善戰,說起話來也是叫人喜歡得緊吶!”袁隗笑道,“不似我兒和我另外兩個侄兒,至今還是遊手好閒,只知玩樂。幸好,基兒還是個上進的,不然我袁家可真要後繼無人嘍!”
“次陽兄說哪裡話,本初和公路也都是俊才,日後必是要成大器的。”
“借兄吉言,他們若是能有子凡賢侄的一半,老朽也便死而無憾了。”
袁隗說罷,看向張塵,臉上的笑意難以掩飾。
這時,張塵的耳邊頓時傳來了一個聲音。
“叮!宿主獲得袁氏家主袁隗的青睞,自動獲得詞條【袁氏門生(金)】。”
【袁氏門生(金)】: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滿天下。袁氏門生,必得世人認可,天下英才俊傑,必慕名來投。(聲望大幅提升,袁氏眾人好感提升)
牛啊!沒想到區區的幾句話,竟然有這樣的效果。
張塵覺得,這一趟實在是沒有白來。
寒暄了些時候,何進和張塵也便告辭離開了。袁隗心情大好,遂命袁基相送二人。
從袁府出來,上了車駕,何進才對張塵道:“子凡啊,剛才你說袁隗的仕途不止於此,是恭維之語,還是當真之言?”
張塵笑道:“不瞞世伯,此並非恭維,而是小侄揣測而生的結論。”
“哦?”何進來了興趣,道:“你且細細說來。”
張塵道:“世伯,袁公起用之時不在此刻,而在新君繼位之後。”
“不可胡言!”何進頓時面色微變,掀開車簾,四下觀望一番道:“這等話豈可亂說?你日後要多加註意,不然必招殺身之禍!”
“是,小侄謹記。”
“現下無人,你繼續說便是。”
“是。”張塵繼續說道,“新君繼位,朝綱不穩,要想穩定朝局,必要提拔心腹及重臣。世伯是皇長子親舅,自是心腹之臣。但若只用世伯,朝臣必會覺得外戚專權,所以,還必須要有一位能鎮得住滿朝文武的大臣。縱觀朝野,這樣的人,只有袁隗。”
“不錯,不錯!”何進驚道,“子凡,這些,真的都是你自己想的?”
“小侄淺見,讓世伯見笑了。”
“子凡,你是難得的大才啊。”何進喜道,“待日後辯兒繼位,老夫必保舉你出任要職,三公九卿亦不在話下。”
張塵微微一笑,道:“小侄在此先謝過世伯。”
二人乘著車駕,一路直奔大將軍府,良久,何進又道:“賢侄,今日已拜會了袁隗,不知你還想結交何人,儘可說來,洛陽城中,還沒有人敢不賣老夫的面子。”
張塵思慮片刻,向何進問道:“世伯,朝中可有一人,名叫王允,字子師?”
“王允?”何進臉色微變,道:“你怎知此人?”
張塵知道,王允官拜司徒,是在董卓亂政之時,但他現今身居何職,張塵還真不知道。
見何進發問,張塵不禁一時語塞。
總不能說是為了貂蟬才打聽王允的吧?
“呃,素聞王大人秉公持政,是百官楷模,小侄亦心嚮往之。故想面見王大人,聆聽教誨,想來必能受益匪淺。”
“嗯……子師的確如你所說,只可惜,他現在已不在京中。”
“什麼?王大人他……不在京中?”
王允不在?
張塵不禁有些惋惜,這樣一來,貂蟬的線索可就斷了。
何進輕嘆一聲道:“子師本為豫州刺史,去年黃巾作亂,他無意中得到一封張讓與黃巾軍往來的書信。此事傳回京城,聖上大怒,但那張讓畢竟是寵臣,聖上不過呵斥了他幾句便罷了。有道是‘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此事之後,張讓便懷恨在心,兩度將他陷害入獄,是老夫和袁大人、楊司徒聯名作保,聖上才赦免了他。但他也被罷官奪職,自此離去,不知所蹤了。”
原來,王允竟還有這段經歷,這點他倒是不知。
張塵心下暗自尋思。
蔡邕此時正在吳會之地避難,蔡琰他一時是見不著了,王允罷官離京,那貂蟬的訊息自然也沒有。
自己居然這麼背,竟然和兩位美女都失之交臂!
罷了,罷了,既如此,這洛陽城中,也沒什麼值得他再去關注的了。
張塵一時心情鬱悶,但嘴上卻不能明言,只得惋惜地道:“如此,那真是太可惜了。世伯,我一時倒也想不出還有誰當去結交了。”
何進笑道:“哈哈,無妨無妨,你今日結交了袁氏,又有老夫和皇后娘娘為你撐腰,已經足夠,日後仕途必是一片光明。你且安心住下,在京中快活幾日,待過些時候,老夫便向聖上保舉,讓你出任冀州牧!”
“如此,小侄謝過世伯提攜之恩。日後世伯如有需要,小侄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哈哈,都是自家人,不必如此客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