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輕警員手持一份化驗報告單氣喘吁吁地闖了進來。\"長官!從案發現場採集的那批血液化驗報告出來了,您看...\"
他將報告單塞到中年警官手中,上面清晰地寫著\"該批血液與普通人體血液成分不符\"這幾個醒目大字。
中年警官皺起眉頭,臉色凝重無比。他仔細瀏覽著整份報告,隨即抬起頭,目光如炬地盯向林瑞陽。\"現在你說,這批血液究竟是從哪來的?裡面到底新增了什麼東西?\"
林瑞陽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驚得說不出話來,他睜大雙眼,滿臉的茫然無助。
\"別裝蒜了!你們一夥人在搞什麼勾當,如果不老實交代,老子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中年警官怒吼著,一拳砸在桌上。
就在此時,一個沉穩的聲音從門外傳來:\"都給我住手!\"只見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邁步走了進來,他嚴肅的神情中帶著幾分威嚴,使人不由自主生出敬畏之心。
\"局長?\"中年警官驚訝地站了起來,誠惶誠恐地行了個禮。
王局掃視了審訊室一眼,並未回應中年警官的話,而是走到林瑞陽身前,微微頷首:\"我代表警方向你致以誠摯的歉意。\"
林瑞陽還來不及回答,只見王局已經轉身離開,臨走時他對中年警官說道:\"張宇軒今晚的失察導致草率行事,你也難辭其咎。此事姑且就此揭過,但下不為例。\"
說完,王局大步離開了審訊室,只留下中年警官面色難看地站在那裡。
很快,林瑞陽等人就被從審訊室釋放了出來。在警局大門口,王局親自向他們三人鞠了一躬:\"實在抱歉,今晚給你們造成了困擾。這件案子我們還需要繼續深查,你們若有什麼線索供我們參考,還請務必告知。\"
林瑞陽接過王局遞來的名片,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一行人尷尬地告別後,各自返回了住處。
半夜三更,林瑞陽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何警方如此草率就將他們列為重要嫌疑人,更不解王局為什麼會親自現身,最後又突然釋放了他們。
就在這時,林瑞陽的手機忽然響了。來電顯示是個陌生號碼,他疑惑地接起:\"喂,你好?\"
電話那頭是一個有些許沙啞的男聲:\"林先生,我是張宇軒,今晚帶你們進警局審訊的那名警員。非常抱歉,今晚我的確衝動了,但是在警局待著肯定比外面安全,其實……\"
張宇軒的話語陡然一頓,似乎在躊躇著什麼。林瑞陽沒有開口打擾他,而是靜靜地等待著。
\"其實......\"張宇軒終於下定決心般開口,\"這件案子並非你們所想的那麼簡單!裡面另有內情,而我已經觸及到了那個內情的冰山一角。今天那個神秘人已經盯上你們了,他也是在向我示威,所以我現在人身安全堪憂,我只能在暗處調查。\"
林瑞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電話那頭張宇軒繼續說道:\"林先生,這只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你們暫時小心為上。若是有什麼線索,或是遇到什麼困難,儘管透過這個號碼聯絡我。\"
話音未落,電話那頭已是\"嘟嘟\"的長長忙音。林瑞陽手持手機,陷入沉思......
結束通話電話後,林瑞陽百思不得其解。一方面,張宇軒那番話無疑讓他對整件事情的背後存有更多的疑慮;但另一方面,作為一名執法人員,張宇軒的言行又讓人難免質疑其可信度。
畢竟,若真如他所說這起案件另有內情,為何他能先一步瞭解到,而其他同事卻還被矇在鼓裡?再者,就算真有什麼陰謀,他也不應該畏畏縮縮逃之夭夭,而是理應對症下藥、嚴懲不馳,這才是一名合格人民警察應有的操守。
林瑞陽心頭一片混亂,他決定暫且將張宇軒的話而不疑,先從案件本身入手,看看能否尋到更多線索。於是他開啟手機,檢視附近幾年來的相關案件記錄。
很快,他就被幾起相似的離奇失蹤案件引起了注意,林瑞陽的眉頭緊鎖,他開始深入研究這些失蹤案件的詳細情況。他注意到,這些失蹤案件有幾個共同點:
1、失蹤者均為青年男女:所有失蹤的青年男女都是單獨行動時失蹤的,沒有目擊者,也沒有留下任何線索。
2、失蹤地點偏僻:失蹤事件發生的地點都位於城市的邊緣地帶,人跡罕至,監控設施不完善。
3、失蹤時間相近:大多數失蹤案件都發生在傍晚到深夜之間,這個時間段人們的視線受限,且容易放鬆警惕。
4、失蹤者背景相似:失蹤者多為外來務工人員或學生或孤兒,他們在當地沒有固定的社交圈,失蹤後很難引起注意。
5、失蹤前行為異常:根據失蹤者親友的描述,失蹤前他們的行為有些異常,比如突然改變生活習慣,或者對某些事物表現出異常的興趣。
林瑞陽決定從最近的一起失蹤案件開始調查。這起案件發生在三個月前,失蹤者是一名名叫李曉明的大學生。李曉明是一名22歲的大學生,就讀於本市的一所知名大學,專業是電腦科學。他性格內向,喜歡獨自鑽研技術問題,對網路和程式設計有著濃厚的興趣。根據他的室友和同學描述,李曉明平時生活規律,除了上課和偶爾的社交活動外,大部分時間都在圖書館或者宿舍裡學習。
在李曉明失蹤的當天,他像往常一樣去圖書館自習,但直到深夜也沒有返回宿舍。室友起初以為他可能在圖書館熬夜學習,但第二天發現李曉明並沒有出現在課堂上,手機也處於關機狀態。感到事情不妙的室友隨即聯絡了學校和李曉明的家人,但都沒有他的訊息。學校和家屬隨即報警,警方介入調查。
警方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李曉明失蹤前的最後一條網路搜尋記錄是關於本市郊區一個廢棄工廠的資訊。這個工廠位於城市的邊緣地帶,已經廢棄多年,平時鮮有人至。警方對這一線索進行了深入調查,但並未在工廠內發現李曉明的蹤跡或任何直接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