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堡父老終於趕到,瞬間就和陣型已經微微散亂的前排遼軍混戰在了一起。
只可惜為了防止臨陣出現變故,被主將安排在最前面的多是契丹兵。他們對陣武藝不俗,卻缺乏防具的郭家堡堡民很明顯的佔據了上風。
己方後續遲遲無法趕到,獨自陷入重圍的郭儀不可避免的倒下了。
左肩的箭傷對他施展槍法影響很大,全力搏命之下的消耗也很大。稍稍力竭之後,防守終於出現了破綻,被無窮無盡的敵人抓住機會接連刺中。
“爹!”眼見父親倒下的郭紅英雙眼血紅,心裡卻奇蹟般的恢復了極致的冷靜。
己方大隊已經和遼兵站在了一起,再去衝殺弓箭手就沒多大意義了。郭紅英瞬間就把目標鎖定在了遼軍後方的主將身上。
身子突然伏低,躲過幾支箭矢的同時猛夾馬腹,已經全速奔跑的戰馬瞬間再度加速。
隨著郭紅英再次直起身形,舞動的長槍已經出現了殘影,力道甚至比之前要大了很多。
已經被叔伯們殺的大亂的遼軍弓箭手陣列,沒有對她造成任何阻礙。匆匆趕來援救的一隊遼軍步卒也被她一衝而透。
已經損失大半的郭家堡騎兵見狀,立即分成兩半。一半人手繼續和遼軍糾纏,另一半則加速追在了郭紅英身後。
此時遼軍騎兵已經出擊,就要從後方包圍郭家堡步兵的他們沒可能回援,擋在耶律齊和郭紅英之間的就只剩下兩百中軍步卒了。
起初發現對方一個女人向自己殺來,耶律齊是憤怒且不屑的。可接下來見到郭紅英的騎術槍術後,久歷戰場的他立刻就吸了一口冷氣。
瞬間判斷出自己絕不是對手的耶律齊,下意識的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下令周圍部隊前來支援。
其實兩百步兵結成陣勢,任對手如何厲害也沒那麼容易殺透。郭紅英終究還是人數較少,加上她自己也就不過五騎而已。
僅差一步就能殺到目標身前,郭紅英還是被死死纏住再也沒法向前半步,身邊的叔伯也已經全部落馬戰死。
而與此同時,被遼軍騎兵自背後包圍的郭家堡大隊也陷入了重圍,被全殲已是時間問題。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前一刻還勝券在握的耶律齊,臉上的笑容突然間就僵住了。
遼中軍的東側突然大亂,耶律齊很快就想明白了原因。
“郭賁他們幾個的部下趁著自己抽調兵力回援,叛亂了!”
耶律齊只來得及想這麼一句,就發現叛亂的規模更大了。
“是另兩個塢堡來送糧的人!”
戰場經驗很豐富的耶律齊心態恢復的很快,想明白緣由的同時立即下達命令:“傳令騎兵馳援左軍!傳令前軍步兵全力圍殺秦人!傳令立即斬殺郭賁三人!”
此次前來,耶律齊所率兵馬有三千人,且其中契丹兵佔了大半,足有一千二百。在兵力上是佔據了絕對優勢的。
剛剛的變故也在其預料之中,所以混亂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遼軍仍然牢牢佔據著絕對戰場優勢。
東面一直被圍在營中的三百秦卒,雖然抓住了一閃即逝的機會發動了兵變,卻也一時半會兒無法殺到中間戰場。
分奮起反抗的秦人實際上被分隔成了幾塊,仍然處於絕對的劣勢。
始終保持極度冷靜的郭紅英很清楚,擊殺遼軍主將的計劃已經失敗。趁著遼軍短暫出現的混亂,調轉馬頭就開始重新加速。
不遠處的耶律齊見到這一幕哪裡能夠放她離去,立即張弓搭箭準備從背後將其射殺。
郭紅英等的卻也就是這一刻,剛剛起速的她猛地回身,手中的長槍已經換成了弓箭。
郭家堡的人都知道,這位武藝過人的堡主千金最強的不是槍法,也不是騎術,而是最能發揮女子長處的箭法!
“嘣”!“嘣”!“嘣”!三聲弦響!
第一箭射落來箭!第二箭射中戰馬!第三箭則從跌落馬下的遼軍主將左眼處穿腦而過!
“遼將已亡!投降免死!”
已經將馬速加到極致的郭紅英,絲毫沒被戰場上出現的那一瞬安靜所擾,也不為遼軍中軍的混亂所動。一邊高喊,一邊再度張弓搭箭。
三個剛剛脫離中軍的契丹傳令兵被一一射落馬下後,郭紅英這才改變方向,向東面疾馳。
她當然知道敵人不會投降,只是擊殺主將就能做到的話,契丹人也佔據不了這河北大地。
開戰後就押送著郭賁等人向東退去的一隊遼兵此時非常茫然。
目的地已經亂了,顯然是發生了叛亂;掉頭回去,中軍正在交戰。
一個遲疑間就被郭紅英追了上來。
人馬合一的郭紅英在兄長郭賁看來,絕對要比平日裡厲害許多,心下知道妹妹這是被逼得臨陣突破了。
押送他們的那一屯人都是步兵,措手不及加之惶恐不安,只兩個來回就被郭紅英單人單騎殺散了。
在馬上用槍尖挑斷了捆綁繩索後,郭賁等人顧不得傷痛,第一時間就撿起了地上掉落的武器開始向東狂奔。
被抽調了兵力的東面遼軍原本還佔據了些許優勢,畢竟戰場反叛的秦卒一個個衣甲不全。要不是隨即也叛亂的王、李二堡送糧民夫夾擊,連武器都缺的他們根本連混亂都造不成。
遼軍堵著反叛秦卒不得出營,外面的二百王、李二堡民夫也衝不開遼軍陣勢。就在局勢陷入膠著的時候,郭紅英縱馬殺到。
雖然只有一人一馬,可從背後殺到的她猶如女武神一般,只一擊就破開了遼軍的陣勢。
一直焦灼的戰局被打破,困在營中的秦卒一湧而出,最外圍的兩堡青壯也趁勢殺進。等到郭賁等人到達時,戰局已經抵定。
殺散了遼軍的郭紅英等人也沒去追殺逃敵,而是稍稍整隊後就向中路戰場殺去。
得知主將陣亡的中路遼軍雖然沒有潰散,士氣卻也受到了影響,這才讓陷入重圍的郭家堡眾人堅持到了援軍趕到。
沒有接到軍令的遼軍騎兵雖然錯過了戰機,可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存在,才在隨後的撤退中沒有讓大軍直接變成潰逃。
缺少騎兵的三堡一方也無力追擊,慘勝後全部暫時退進了郭家堡。
這一戰,起因是郭家堡聯絡臨近兩家塢堡抗糧敗露,不得已之下的一次臨死拼命;根本原因則是河北秦人,對契丹人長久以來橫徵暴斂的一次爆發;導火索卻是盤古軍殺入河北後,帶來的微妙變化。
清楚契丹人只是暫時撤退的郭賁、郭紅英兄妹二人來不及哀悼戰死的父親,第一時間作出了兩個決定。
其一聯絡臨近的王家堡和李家堡,將所有堡民連同糧草物資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來。集中起所有力量,才有希望守得住,否則只會被各個擊破。
對此,在遼軍中就是生死兄弟的兩家子弟沒有異議。已經臨陣動了手的兩個塢堡,實際上也沒有了其他的選擇。
其二就是派人南下尋找盤古軍,請其出兵接應,儘可能多的將三堡父老遷入山中。
這一步棋是必須要走的。留在原地,即便能夠守得住塢堡,糧食也總有吃完的一天。而沒有接應,扶老攜幼且缺少戰馬的他們也根本不可能獨自逃進山裡。
被三堡共推為當家人的郭賁,將南下尋找盤古軍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妹妹郭紅英。
對此也沒有任何人反對,之前的大戰中所有人都看得到,也只有這個女子能夠擔得起這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