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回到一樓的兒科病房區,這裡比起五樓顯得明亮許多。她找了個僻靜的角落,仔細研讀張玉琴留下的調查報告。報告的紙張已經泛黃,但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3月10日,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又有一個嬰兒在凌晨兩點心跳驟停。這已經是本月第三個了。所有的死亡嬰兒都有一個共同特徵:他們都是在住院第三天的凌晨兩點出事。這不可能是巧合。\"
林夕翻到下一頁:\"3月12日,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每當有嬰兒死亡的前一天晚上,都會有一個不認識的護士在病房區巡視。她穿著老式的護士服,走路沒有聲音。我試圖查詢她的檔案,但人事部說醫院從來沒有這樣的護士。\"
\"3月13日,我開始暗中觀察夜班護士的工作。發現每天凌晨一點四十五分,都會有人給重症監護室的嬰兒注射一種不明藥物。藥物是無色的,注射後嬰兒會在十五分鐘內出現呼吸困難或心跳驟停的症狀。\"
\"3月14日,我從一個死亡嬰兒的血液樣本中發現了異常。這種藥物的成分很特殊,能在注射後十五分鐘內完全分解,不留任何痕跡。這需要極其專業的藥物知識。我懷疑是醫院內部人員所為。\"
林夕繼續往下看,突然發現報告中夾著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是一群醫護人員的合影,背景是醫院的五樓。照片背面寫著日期:1999年3月1日。
她仔細觀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後排角落裡,站著一個面容陰沉的男人,他穿著白大褂,胸牌上隱約可以看到\"兒科藥劑師\"的字樣。更讓林夕在意的是,這個人的右手食指有一道明顯的疤痕。
翻到下一頁:\"3月15日凌晨,我終於拍到了關鍵證據。李德明,兒科藥劑師,他每天凌晨都會偷偷進入重症監護室。我發現他和一個叫'啟明醫療'的製藥公司有聯絡。這家公司一直在尋找人體實驗的機會,他們想要測試一種新型藥物......\"
這一頁的後半部分被血跡浸染,有些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但林夕依然能辨認出最後幾行字:\"他們選擇嬰兒作為實驗物件,因為嬰兒無法描述症狀。而凌晨兩點,是人體代謝最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
\"3月16日,我必須阻止這一切。我已經收集到足夠的證據。明天一早,我就去舉報。但我擔心自已活不到明天。如果有人看到這份報告,請一定要檢視503房間的通風管道,那裡......\"
後面的內容戛然而止。林夕知道,張玉琴就是在寫下這些文字的當晚死亡的。
她繼續翻閱,在報告的最後幾頁發現了一些零散的筆記:
\"重症監護室的值班表被人動過手腳。每當有實驗物件的時候,值班的都是同一批護士。\"
\"那個神秘的護士,我終於知道她是誰了。她是十年前因為反對人體實驗而'意外'死亡的劉護士。\"
\"藥物注射的順序:3號床、8號床、15號床。這個順序有特殊含義,對應著......\"
\"啟明醫療的背後是......\"
最後一頁上潦草地寫著幾個地址和電話號碼,還有一串數字:503-315-0200。林夕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是某種密碼。
她拿出筆,開始分析這串數字。503顯然是房間號,315很可能是3月15日,而0200則是凌晨兩點。這個時間點,正是張玉琴發現真相的那個晚上。
突然,林夕注意到報告最後一頁的角落裡有一行幾乎看不見的小字:\"當你看到這份報告時,說明你已經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小心,不要在凌晨兩點獨自一人。他們不會放過任何知道真相的人。\"
林夕看了看手錶,已經是下午五點四十分。她決定趁天還沒黑,再去五樓看一眼。特別是503房間的通風管道,那裡很可能藏著張玉琴留下的最後證據。
但就在這時,她聽到走廊裡傳來熟悉的聲音——嬰兒車輪子轉動的聲音。緊接著,一股刺鼻的藥水味飄了過來。
林夕屏住呼吸。她知道,這個案子遠沒有結束。那個兇手,或者說\"那些人\",很可能還在繼續他們的罪惡實驗。而最近昏迷的年輕病人,會不會就是新一輪實驗的受害者?
她必須在天黑之前找到更多證據。因為到了晚上,特別是凌晨兩點,這家醫院裡不僅有遊蕩的鬼魂,還有比鬼魂更可怕的東西——披著白大褂的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