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時代的時間概念,吳林華還未完全適應過來,他叫來小德子問時間,小德子告訴他現在是申時,也就是還有一個時辰才到酉時,時間還充裕。
吳林華讓小德子去備馬,準備在宴會前先到處逛逛,這時祁海卻捧來筆墨紙硯,請吳林華為府邸的門匾題字。吳林華只好勉為其難的拿起毛筆,飽蘸墨汁,對照著朝廷冊封自已為威毅侯的敕書,哆哆嗦嗦、歪歪扭扭的寫下了“威毅侯府”四個大字,然後也不管祁海臉上古怪的神色,連連催促其快快去將此“墨寶”製成門匾掛上。
一身便裝的吳林華正騎在馬上,興致盎然的觀賞著南京御街兩邊的景色,街邊除了朝廷官員的深宅大院外,更多的是鱗次櫛比的店鋪,店門口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雖然現在天下戰亂不休,前天更是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但這似乎並不妨礙商人賺錢的興趣,尤其是在南京這樣一個暫時看起來太平無事的小天堂。
明朝末年的商品經濟已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人們日常的買賣都是用銀子作為貨幣,不僅大的交易用銀錠,小的交易也用碎銀,這一方面是由於美洲的金銀透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輸入中國,一方面也是出於中國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銀子一多,明朝的賦稅便以銀結算,而這樣一來,又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了商品經濟。
若不是滿清入關打亂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是否有可能先於西歐發生工業革命呢?甚至先於西歐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呢?
這些問題撕扯著吳林華敏感的神經,吳林華想得頭都大了,他看看天色已不早了,便低下頭問前邊牽馬的小德子;“小德子,你知道媚香樓在哪裡嗎?”
“回侯爺,媚香樓就在秦淮河的西邊。” 小德子回過頭答道。
“那是個什麼地方?酒樓還是妓院?” 吳林華刨根問底的問道。
“那是秦淮河一帶最有名的青樓,不過那裡的姑娘只接待達官顯貴,而且只賣藝不賣身。”
“你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
“我經常去那兒。”
“什麼?你一個太監去那兒幹什麼?” 吳林華感到有點不可思議。
“不是我一個去,我又沒錢又沒面子,去了也進不去。我是陪韓公公去的,韓公公是那裡的常客。”小德子一本正經的答道。
聯想起韓贊周的那間秘室,吳林華也就釋然了,他甚至有些同情起那個老太監起來。
在小德子的帶領下,吳林華很快就到了媚香樓的門前。此時門前早已停滿了小轎,轎伕們則擠在一起談天說地,從轎伕的服色來看,他們的主人非富即貴,絕非普通人。
吳林華站在媚香樓前,心中不由佩服這樓的建造者。此樓為上下三層,臨水而立,雖說不上金碧輝煌,但也顯得精巧別緻。只不過它與吳林華心中古代的妓院相去甚遠,門口既沒有塗脂抹粉、見客便拉的妓女,也沒有拳大臂粗、虎背熊腰的打手,更沒有低三下四、點頭哈腰的大茶壺,所有的不過是門口吊著的一排特大號的紅燈籠而已,而這也是它與普通酒店的唯一區別。
吳林華正猶豫要不要進去時,樓中卻走出一人,此人身穿青色長袍,腰間懸一圓形玉墜,右手搖摺扇,左手背在身後,邁著官步緩緩而來,定睛一看,正是侯方域。
侯方域見到吳林華,趕緊走上前來,抱拳作揖,說道:“侯爺當真守時,說酉時來便酉時來,竟是一點也不早,一點也不晚。來,來,來,趕緊上樓,他們已等得不耐煩了,說道若是你來晚了,定要灌你三罈女兒紅。”說完拉著吳林華的手便往樓中走。
吳林華隨侯方域來到三樓西廂房,只見不算大的西廂房中擺著一張不大的圓桌,圓桌臨窗而設,六名三十多歲的男子圍坐在桌旁,正興致盎然的討論著什麼。這些人吳林華一個也不認識,看來他們並未在朝中做官,至少沒做大官。
眾人見到他們進來,連忙起身相迎。
侯方域笑呵呵的給雙方介紹道:“我來給大家引薦一下,這位便是護送今上南下、如今聖眷正隆、近日又因一舉擒獲竊國巨寇而被封為威毅侯的吳子華吳侯爺。”
眾人聽後忙作揖行禮,口中說道:“久仰,久仰,失敬,失敬……”自然也免不了說些“國之棟樑”、“社稷幸甚,黎民幸甚”的恭維話。
吳林華也學著眾人的樣,作揖回禮道:“不敢,不敢。晚輩機緣巧合之下,得到皇上看重,協助皇上平叛成功,這全靠諸位忠義之士的配合,晚輩實在是不敢貪功,諸位若是再說下去,晚輩可就無地自容了。”
眾人又謙讓了一番,侯方域才將他們一一介紹給吳林華。
“這位是方以智兄,字密之,號曼公,桐城人,現任翰林院檢討。”
“這位是冒襄兄,字闢疆,號巢民,江蘇如皋人。”
“這位是陳貞慧兄,字定生,宜興高塍人。”
“這位是陳子龍兄,字臥子,華亭人,現任兵科給事中。”
“這位是黃淳耀兄,字蘊生,號陶庵,嘉定人。”
“這位是吳偉業兄,字駿公,號梅村,太倉城廂鎮人。”
侯方域每介紹一個人,吳林華的心裡就驚訝一下,“怎麼我來到這個時代,碰到的都是名人呢?” 吳林華心裡暗暗尋思。
這些人在後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他們雖然祖籍不同,愛好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復社的重要成員。復社是明朝末年繼東林黨之後崛起的另一股政治勢力,其政治主張與東林黨大同小異,都要求君主實行開明政治,實際上是削弱君權,與東林黨不同的是,其成員多是在野計程車子,以年青人居多。復社與東林黨一野一朝,遙相呼應,同為天下清流的楷模,在東林黨遭閹黨清洗後,復社也勢力日衰,獨木難支,直到崇禎上臺,清洗了魏忠賢和閹黨,復社與東林黨才恢復了一點兒元氣。
明亡以後,復社成員只有少數人投降了清朝,大多數則選擇了或隱居山林,或出家為僧,更有一些忠義之士起兵反清,殺身成仁,例如陳子龍在南京陷落後,就和太湖民眾武裝組織聯絡,開展抗清活動,事敗後被捕,投水自殺。再如侯峒曾,他與黃淳耀率領嘉定民眾起義抗清,堅守十餘日,城破後與二子投水而死,壯烈殉國。
吳林華一邊感嘆著造物弄人,一邊向諸位士子表達著景仰之情,直到說得眾人不好意思時,方在侯方域的提醒下閉嘴,並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
待眾人全部坐下後,侯方域再次開口說道:“今日我們請侯爺前來,一則是為侯爺接風,順便向侯爺表達我們的景仰之情,二則是想與侯爺切磋一下治國方略,還望侯爺不吝賜教。”
吳林華答道:“賜教不敢,不過大明內憂外患,說句大不敬的話,實是已到亡國邊緣。”
眾人聽後對望了一眼,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人臉上則顯出不以為然的神色,侯方域帶著疑惑問道:“雖然現在戰亂四起,但還不至於亡國吧,想那西漢王莽亂政,也只不過亂了十幾年,後來光武帝征伐四方、削平反側,漢朝不也因此而中興了嗎?在下實不明白侯爺的‘亡國’之說,還望侯爺詳述,以解在下之惑。”
吳林華說道:“我所說的內憂不僅指各地饑民蜂起,打家劫舍,還有各地將領不聽號令,不思為國守國門,只一心互相爭鬥,所為者不過一已私利而已,已漸漸有成為軍閥之勢,而文臣則結黨營私,黨同伐異,互相傾軋;外患則是指滿清入關,其不僅到處攻城略地,還廣為收買漢奸,凡向其投降的明官,無不給以高官厚祿,其入主中原之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更讓人憂心的,則是朝廷不顧大局,硬要查‘順案’,把北方曾投降李自成後又南下避難的朝廷官員抓起來,開始時還是小範圍的,只抓投降過的,後來則擴大到所有從北方南下的官員,這樣一來,搞得人人自危,使得北方官員很多向滿清投降,值此朝廷用人之機,這不是自剪羽翼嗎?”
說到這兒,吳林華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所以我說大明已到亡國邊緣。到那時,恐怕在座諸位都成亡國之人了。” 說到這兒,吳林華偷偷瞧了瞧眾人,發現個個眉頭緊鎖,更有兩個眼圈都紅了。
眾人沉默了半晌,侯方域才打破沉默,問道:“那依侯爺之見,現在可有迴天之術?”
吳林華答道:“以在下愚見,若想恢復國勢,必須從兩個方面下手,一方面是延攬人才,立即停止清查‘順案’,穩定人心,凡從北方南下的官員,一律按品級適當安排,同時開科取士,從在野計程車子中選拔人才;一方面是改革軍制,建立新軍,淘汰老弱,加強訓練,並以火器武裝,如此方能抵擋住滿清南下的鐵騎。若是這兩方面做好了,則亡國之禍可以避免。”
侯方域聽完吳林華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講話,立即站起說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侯爺這一番話如當頭棒喝,令侯某如夢初醒,侯爺憂國憂民之心,令侯某佩服萬分,侯某代天下百姓叩謝侯爺。”說完便要向吳林華跪下。
吳林華趕忙扶住侯方域,說道:“不必如此,明日我們一起向皇上上奏,請朝廷停止清查‘順案’,以安天下之心。”侯方域點頭應允。
這時,其他六人坐不住了,紛紛問道:“那我等怎麼辦?是否聯名向朝廷上書?”
吳林華點頭應道:“正是。不過光你們幾個可不夠,還需多聯絡些士子,越多越好,最好搞個萬人上書,書中不僅要寫希望朝廷停止清查‘順案’,還要寫上敦請朝廷編練新軍的內容,措辭要懇切,但不要指謫朝中大臣。”
眾人聽後齊聲稱是,承諾儘快辦好。說了這麼多話,眾人均覺有些餓了,侯方域趕緊吩咐上菜。只一袋煙的工夫,酒菜便上齊了。
侯方域向吳林華逐一介紹著桌上的江南名菜,像正宗的西湖醋魚、南京板鴨、無錫脆鱔、蘇州滷鴨、龍井蝦仁、紹式小扣、西湖蓴菜湯等等,這些以前吳林華只在電視上看過,從沒有親口嘗過的名菜,如今卻色、香、味俱全的擺在他的面前,怎能不讓他食指大動?吳林華只覺得唾液不斷從兩腮湧出,當下只略微謙讓了一番,便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蘇州滷鴨,放進嘴裡大嚼起來,眾人見他這副吃相,均覺好笑,但又拼命忍住,臉上均現出古怪的表情。
吳林華見到眾人的古怪表情,不好意思的說道:“對不起,我確實餓壞了,從前天到今天,我都沒有吃好,況且我出身貧寒,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菜,讓各位見笑了。”
侯方域微笑著說:“哪裡,哪裡,我等哪敢恥笑侯爺,侯爺乃性情中人,生性耿直,正是我等願意結交的豪傑之士,倒是我等少見多怪了。來,來,來,諸位還楞著幹什麼?既然侯爺已動筷,我等也應拿起筷子祭祭五臟廟了。”
眾人鬨然大笑,正欲吃時,那陳貞慧卻對侯方域說道:“有酒有菜,卻無美人,讓我等如何下嚥?還不將你那紅顏知已香君小姐請出,也好為我等斟酒唱曲兒,同時讓我等一睹芳顏。”
在眾人的揶揄下,侯方域只好出房相請。眾人只在房中聽到侯方域在房外高喊:“李大娘,李大娘。”
陳貞慧向著一臉茫然的吳林華說道:“侯爺有所不知,這媚香樓的主人人稱‘李大娘’,以前也是青樓女子,後來接了這媚香樓,收養了幾個乾女兒,勤加調教,這幾個乾女兒倒也爭氣,很快便名揚秦淮河,其中以李香君最為出眾,而這李香君正是侯朝宗的紅顏知已,她不僅色藝雙全,而且貞烈無比,至今尚是女兒身,半月之前,那奸臣馬士英為了要討好那偽福王,派人來這媚香樓鬧事,要將香君小姐接進馬府,誰知香君小姐堅決不從,還從二樓跳下,以示其志,幸而未死,但也將那馬賊暫時嚇退,不料那馬賊仍不死心,前幾天慫恿偽福王下旨,要娶香君小姐,若不是侯爺將那馬賊的陰謀揭破,並將偽福王擒下,恐怕一對璧人要被活活拆散。” 說完唏噓不已。
吳林華當然知道李香君是誰,這李香君與明末名妓董小宛、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合稱“秦淮八豔”,色藝聞名天下,後世的《桃花扇》講的就是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愛情故事。
吳林華現在終於知道這侯方域為什麼這麼看得起自已了,原來是因為自已無意中間接救了他的心上人,難怪他對自已另眼相看。不過吳林華還有些期待,想盡快看到這與陳圓圓齊名的美女到底美成什麼樣,有陳圓圓美嗎?
正這樣想時,侯方域回來了,跟在他身後的是一個二十歲左右的美貌女子。吳林華向這女子望去,只見這女子身材嬌小玲瓏,眉眼兒俏麗生輝,小嘴唇微微上翹,顯出幾分憔悴,懷中抱著一個琵琶。若是將圓圓的美比做豔麗的美、莎莎的美比作清秀的美的話,那麼這女子便是冷豔的美。
李香君向眾人道了個萬福,一言不發的坐到桌旁,調好琵琶,便用吳儂軟語唱起小曲兒來。
吳林華雖然聽不懂她唱的是什麼,也不懂音律,但他仍覺得很好聽,但他也聽出來歌聲中滿含幽怨、憤懣和哀愁,抬眼望去,卻見滿桌的人均臉現愧色,正欲發問,那侯方域卻先開口了:“香君,你怎麼能在這兒唱這首曲子呢?不吉利,快換一個曲兒吧。”
那李香君停下歌喉,先望了望侯方域,接著又掃了一眼滿桌的人,幽幽的說:“賤妾不識時務,掃了諸位的雅興,不過賤妾覺得這歌裡‘商女不知亡國恨’似乎有些不對,如今大明內憂外患,亡國之禍就在眼前,諸位卻還在此飲酒作樂,恐怕比商女好不到哪兒去呢。賤妾的命真苦,出身賤籍,如今又趕上這亡國之禍,每想及此,賤妾心如刀絞,寢食難安。” 話未說完,便已淚眼惺忪。
此時吳林華方知剛才李香君唱的是什麼,她唱的是杜牧的《泊秦淮》,用它來諷刺眾人不思為國分憂,只知享樂。吳林華知道她誤會了,忙解釋道:“姑娘誤會了,我等在此並非享樂,如今新皇剛剛登基,侯公子他們特地請我來商議國事,並不是來享樂的。”
李香君說道:“這位公子好面生,敢問公子尊姓大名?”
侯方域搶著說:“這位便是昨日擒了那狗賊馬士英、今日被封為威毅侯的吳子華吳侯爺。”
李香君道:“可是那千里護送今上到南京的吳林華吳壯士?”
吳林華答道:“正是在下,只是那‘壯士’二字實不敢當。”
李香君道:“侯爺過謙了,侯爺乃誠實忠義之士,既然是侯爺說諸位不是在享樂,那香君就不得不信了,剛才是香君錯怪諸位了,香君向諸位賠罪了。” 說完便跪了下來。
眾人哪敢受禮,慌忙站起,侯方域連忙扶起李香君,不顧眾目睽睽,掏出手絹,將她眼角的淚擦去,並輕聲安慰。待緩過勁兒來,李香君馬上堆上笑臉,告了個罪,回到椅子上,彈起琵琶又唱了起來。這一次唱的更好聽了,在婉轉悠揚的歌聲中,眾人才又觥籌交錯、大吃大喝起來。
也不知是上等女兒紅的酒精的作用,還是李香君那醉人的歌喉的作用,幾杯酒下肚之後,吳林華便有些醉意了,他將頭扭過去,目光穿過窗戶,望向那玉帶般的秦淮河,眼裡看著往來如織的畫舫和河對岸隱約的燈光,耳中聽著李香君和河對岸隱約傳來的歌聲,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畢竟現在真正意識到危機的只有很少的人,而其中又以在野之人居多,朝中手握大權的反而很少,這大概就是所謂“當局者迷”吧,而若要避免明朝的滅亡,就必須使更多的人認識到這一點,無論他是農夫、工匠、商人、士兵還是官吏,看來自已必須更加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