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插了刀的提款機傳送的訊息,在情人節那天,才有資格被回覆。
而中間的幾天,大概用來想故事了吧。
陳嘉選擇當著王楠楠的面,再看一遍謝時昭的朋友圈,就是想提醒她,當年的事情,只要王楠楠主動解釋,陳嘉可以不在乎的。
王楠楠沒有。
她甚至在和自已的親閨蜜,計劃著別的故事。
大概從那一刻開始,陳嘉和王楠楠之間的情誼,就開始走向滅亡。
但人心又是個很奇怪的東西。
兩人的假期結束時,就因為那天早上,王楠楠出去買了早餐給陳嘉,陳嘉感動了,同意王楠楠和自已一起回京城。
問她說為什麼要去京城,京城有誰需要看一下嗎?
王楠楠只說是想去看看京城的富麗堂皇,想見見外面的大千世界,想感同身受一下陳嘉的日常。
她看了富麗堂皇,見了大千世界,也花了陳嘉的錢,還帶了陳嘉買的特產。
嗯,如果去一次京城,就能感受到所有打工人的心酸,那就真是見了鬼了。
有個成語叫顧此失彼。
有個成語叫蠅頭小利。
有個成語叫得不償失。
總結來講,陳嘉又一次屈從了那麼一丁點的溫暖,然後給別人創造了機會。
情人節那天一早,陳嘉除了收到高北方的【早上好】,還收到了【情人節快樂。】
行,都當她不知道是吧,那就當她不知道好了。
陳嘉沒有回覆他的訊息。
因為早上一出門,在小區門口就看到了不速之客。
很難評。
感謝京城那幾天的天氣,因為風大,陳嘉出了家門口罩帽子什麼的,就戴好了。
在小區門口看到的時候,陳嘉小小吃驚了一下,腳步一點沒停,從他旁邊徑直走了過去。
王楠楠真是史無前例的好朋友啊。
發的微信,用實際行動來回復,還是在情人節,過於史無前例了。
構想了幾天的故事,原來是這樣的情節啊。
陳嘉很禮貌地先打了電話過去,對方直接結束通話。
發了微信通話,還是結束通話。
眼看著就走到站點門口了,陳嘉發了條語音過去,【王楠楠,你可真是好樣的呀。是專門送我的情人節禮物嗎?怎麼沒把張擇帆送我呢?是因為,你自已想要嗎?】
就算陳嘉沒有物件可以過情人節,要上班已經很慘了,還要這麼整一通。
不接電話不接語音,是算準了她沒機會也沒時間去當面質問嗎?
是,王楠楠還真算準了。
得虧王楠楠不知道陳嘉過年沒回家,是去做什麼工作了,不然,小區門口沒等到她,站點門口可能就等到了。
也就兩天沒有揀單,陳嘉那天一開始,手也笨,腳也慢。
好在那天的單子,除了日常生活的採購,剩下的,不用猜,都知道是為了過情人節買的。
排第一的是鮮花。
十全十美隨機顏色的鮮花。
前一天到貨的鮮花,確實比之前每一次的看著都漂亮。
中午飯點,陳嘉食慾一般,下單自提了麵包和飲料,湊合著解決了午飯。
之所以食慾一般,是因為有人打著情人節的名義,要和陳嘉見面吃飯。
孫文卓:【陳嘉,過年回來沒呀?有時間咱一起吃個飯呀。】
11點多發的,陳嘉沒看到。
下午2點看到了,不想回。
她很害怕,怕這又是陷阱。
掛著自已的大名,在影片評論下幫耳東加解釋的sunwenzhuo,好像是值得她去願意和他吃頓飯的,哪怕是為了感謝。
可莫名有種對號入座的感覺。
像突然被曝出的討論度極高的話題性事件,熱度居高不下的時候,會有很多“知情人”跳出來解釋所謂的實情。網民只是棋子,“知情人”適時地爆料,真假在那一刻沒那麼重要。只需要不斷拔高話題的參與度,有討論就會有熱度,就會火,就能轉化。
他跳出來解釋,可能是給自已在引流。
也可能,他也是故事中的一環。
沒得到回覆的孫文卓,下午4點,發來了語音通話。
陳嘉拿出手機準備看的時候,結束通話了。微信還沒開啟,孫文卓打來了電話。
那會兒,還不算特別忙,陳嘉揀完手上的那單,去過道接了電話。
陳嘉的手機鈴聲,是《死性不改》,因為那句歌詞,人天生根本都不可以愛死身邊的一個。
林昭和張張那個時候,在打包臺附近排隊等單,都聽到了。
林昭:【呀,陳嘉這手機鈴聲厲害了呀,還是粵語呢。不像我的,就只有一個選擇。】
蘋果手機鈴聲沒得選,她也要負責嗎?
陳嘉沒說話,但好姐妹張張說話了,【你對粵語歌有意見還是怎麼滴,這麼好的日子別逼我扇你啊。】
沒工夫管他倆,陳嘉打包好那單訂好單子,先去接電話了。
陳嘉:【說。】
孫文卓:【哎呦,我以為要自動結束通話了呢。陳嘉,你過年真沒回來啊,我還想著和你約飯呢。】
陳嘉:【不約,不吃,還有別的事嗎?】
孫文卓:【你瞧瞧你這人,怪冷血的。是這樣,你看過一個關於《老公前女友在我的婚禮上向我老公告白》的影片嗎?那個影片拍的還挺好的呢,當然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那個前女友在婚禮上唱的也是《犯賤》呢,這,怎麼就這麼巧呢。】
又來一個循循善誘。
陳嘉:【所以,你是想跟我說什麼呢?】
【你真沒看過嗎?要不我分享給你,你看看呀?】
陳嘉抽空看了眼孫文卓後來發過來的微信訊息,【我剛問了一下你的好朋友王楠楠,她說你今年過年沒回家。你至於躲我躲這麼厲害嗎?買賣不成都還仁義在呢,就算咱倆做不成男女朋友,不還是高中同學嗎?不還有難兄難弟的經歷在的嗎?】
沒管陳嘉願不願意,孫文卓轉發了那個影片過來。
【陳嘉,我把影片轉給你了,你看一下呀。我說真的,那故事,我覺得不像是虛構的。按大學畢業論文查重的機制,虛構的故事和那誰結婚的過程,真是一比一還原呢。有個詞怎麼說來著的,就是說這個作家只是借鑑了那個作家的故事,不算抄襲的那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