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章 五人行尾聲

但走完全程,不合適。

3000m賽前,陳嘉有幸喝了幾支葡萄糖。

齁甜。

王楠楠說到做到,早早就守著陳嘉了。

【我跟你講哈。那誰不是沒參加1500m嗎,但也沒影響人家在賽前早早喝了葡萄糖呀。臉皮是真厚,既要葡萄糖,還要榮譽,她怎麼那麼不要臉啊。】

【啥?長跑是給配葡萄糖了?】

陳嘉是真不知道。

她初中參加比賽之前,就是什麼都沒有的,熱身還是那麼象徵性裝裝樣子罷了。

不過說到熱身,跑完1500m之後,她沒有拉伸,現在全身各種疼。陳嘉尋思自已也不是老胳膊老腿呀,而且比賽之前的體育課上,早就開始練習了,怎麼這次搞成了這樣。晚上睡前泡腳,稍微緩解了一丁點疼痛。腿疼,就是下樓梯的時候會受到影響。但屁股疼是咋回事,屁股上肉那麼多,一點應急機制都沒有嗎?

好在3000m考驗的是耐力,不是屁股上的肉。

3000m的比賽,剛開始沒有什麼觀眾。

一方面,是校運會最後一天了,愉快的日子要結束了;另一方面是因為時間長,要跑7圈半,觀眾都在等最後的衝刺。

參賽的人也不多。

那時候,校風還沒有那麼開放,女生穿的大都是自已的短袖長褲。

開始之後,陳嘉和好幾個女生作伴慢跑。

一起跑了兩圈之後,她想脫離出那個小隊。

競技體育的標語雖然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那畢竟是競技體育,又不是什麼行為藝術。

她不想當那個溫水裡的青蛙,不想一直做慢跑小隊裡的一員,她想要第一。

但是,照這種速度,陳嘉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自已身體的那個臨界值。更或者,就不會到,反而會堅持不下去。

打破平靜,只需要一個念頭。

而那個念頭,所要付出的代價,不單單是從陳嘉加速那一刻開始的。

陳嘉當然知道,她不可能一直領先。

所以,她試圖在可以保持領先的時候,一直擴大領先的距離,像短道速滑的“兔子戰術”一樣。

五圈以後,陳嘉遙遙領先。

剩下的,就是堅持了。

大概是被陳嘉的堅持感染到了,從第六圈開始,內圈裡,很多人開始陪著她跑,認識的,不認識的,給她加油。

王楠楠的加油聲,一直在。

但陪跑的人裡面,沒有她。

陳嘉淺薄的記憶裡,早早就開始陪自已跑的人,是孫文卓。幾乎是從陳嘉開始加速的時候,就陪著了。

謝時昭也陪了一圈。

最後半圈的時候,陳嘉真想直接暈倒的,太累了。

體能上的累算不得什麼,陳嘉告訴自已,讓你瞎答應,這麼好的3000m怎麼別人不答應呢,傻缺一個。

對陳嘉來說,最後的衝刺,平平常常。

對別人可能不是。

這一次,陳嘉感受到了衝線的喜悅。

同樣地,被架著走了好久,才讓休息。

扇風的、遞毛巾的、遞水的,還有一個陪聊的。

運動會的閉幕儀式,是在兩小時後舉行的。

陳嘉沒想到,女子1500m的第三名,最後還是獎給了自已。

主要是她沒聽到體委說改好了呀。

而且,接力比賽,陳嘉完成第二棒交接之後,碰到了在中場監督的裁判,也說了1500m比賽結果需要修改名字的事情。

體育老師當時只是說讓她找班主任去溝通。

陳嘉忘記去找班主任說這件事了,但最後居然給修正了。

不知道是哪位好人做的好事。

晚上班會的時候,班主任對此次運動會進行了總結,著重表揚了獲得獎項的同學。

班會結束後,老師一走,王楠楠就回過頭,解答了陳嘉的那個疑惑。

【陳嘉,拿到自已應得的榮譽,感覺如何?】

陳嘉:【還挺爽的。】

王楠楠:【是吧是吧,也不枉我去給你正名了。】

陳嘉:【正名?】

【1500m就算是個第三名,那也是獨屬於你的榮譽呀,你就算是替補來的,也是配有姓名的啊。我去據理力爭了。說實話,他們就是懶,說什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個錘子,獎品是固定的,頒獎證書上的名字還沒寫呢,在那墨跡。】

破案了,好人是王楠楠。

據理力爭的故事,應該不止王楠楠一個人參與了。

倆人正說著話,趙佳佳也轉了過來。

趙佳佳:【其實人對方也挺好說話的,沒有楠楠自已腦補的那些困難。主要是因為現場又沒有監控,不能你說臨時換了人比賽,工作人員就必須立馬相信啊。你們倆當事人,一個也沒去,人領導可不得實際調查一下嘛!】

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可能還是因為沒有什麼社會閱歷,以為改名字像做題一下,寫錯了,橡皮一擦或者劃掉,直接寫新的那麼容易。

步入社會後才明白,你以為名字是唯一的,身份證號是唯一的,你自已是唯一的,就不會被取代嗎?

歌詞裡不是都說,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嗎?

除非你是化石,除非你有研究價值,除非有人樂意去挖掘去發現。

是進行了怎樣的調查陳嘉不得而知,但按照謝時昭的話,大概是得益於她參加了三個出名的專案吧。

女子1500m的比賽,陳嘉雖然是她那個小組的第二,但她的用時,只比另一個小組的第一晚0.01秒。

女子接力比賽,據說陳嘉她們四個,破了校運會記錄。

女子3000m的比賽,學校是第一年舉行,那陳嘉可就是校運會校史上的第一個3000m的冠軍了。

誰說混臉熟沒用了?

這不就是用處麼?雖然有用的前提,是成績論。

不過結果是好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校運會之後,高一就要進入尾聲了。

陳嘉突然有點捨不得,捨不得她好不容易,有了那幾個相熟的同學。

不過人生嘛?誰又知道,和誰不會再相逢呢。

高一下學期選科,謝時昭是五個人裡面唯一一個選理科的。

選文還是學理,陳嘉沒有絲毫地猶豫。小說裡那種為了哪個男生哪個女生,改學理改學文的故事,陳嘉極其不認同。

還在上學,三觀還沒確立呢,就因為所謂的你愛他她愛你,然後如何如何,這不就是最早期的PUA嗎?

更何況,那個時候,陳嘉沒有覺得她有在喜歡誰。

她只喜歡她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