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6章 棋局

歷史上,大明朝的官員都是如此。

在朝堂之上,勸說著皇帝要節儉,勸阻皇帝修建宮殿。

然而,朝堂之下,他們卻又能拿出很多錢來給自己修建幾百畝的宅院,享受著養老的生活。

便是張四維也在老家修建了一條奢侈的街道,以及幾百畝的家宅。

只不過,朱翊鈞對張四維還算是不錯,便是去歲,張四維父親病逝,都得到了聖寵。朱翊鈞直接送去了不少東西,安撫張四維,還讓他的兒子蒙蔭。

沒有人會在這時候,還會去清算張四維。

他已經老了。

再加上,張四維的身後站著的可是晉商,這些人已經報成了團。

便是顧青現在都不想和晉商這個團伙兒為敵。

因為在晉商的身後,則是邊軍。

這些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邊軍鎮守邊關,軍費少得可憐,他們只能是自謀出路。

而晉商透過走私,賺取不少錢財,就要給邊軍繳納過路費。

雙反之間聯絡密切,形成了利益關係。

動了晉商,那就是相當於動了邊軍。

這個阻力非常大。

也就沒有人會對張四維下手,不過,卻也讓他不能再一次被複用了。

而李植不同,此人有沒有晉商作為靠山,也沒有張四維的名聲,自然是很容易被拿捏。

顧青只想要自己給自己樹立幾個敵人。

而不是李植這種真正的敵人!

申時行等人匆匆進入了大殿。

朱翊鈞直接把幾個奏章丟在了他們的身前。

“諸卿,看看吧!”

“朕想要修建一座高閣,你們卻都站出來,說什麼,朕鋪張浪費、非明君之舉。”

“朝中卻又人能夠拿出四百萬兩,為自己修建了一座三百畝的宅院!”

“當真是朕的良臣啊!”

朱翊鈞是真的氣。

甚至是已經開始讓人打聽一下,朝中的官員,有那些人,在自己的老家修建了豪華的宅院的。

他都要用小本本給記下來。

申時行連忙撿起地上的奏章,開啟看了看。

發現是彈劾李植的。

上面講述了李植的諸多罪責。

而朱翊鈞最在意的卻是李植花了很多錢,修建了一座很大的宅院。

看得出來,他對於這件事情是耿耿於懷,同時,也很想要早一些見到顧青口中的那座九層高樓。

顧青此舉自然是一石二鳥。

不僅僅是除掉了李植這個礙事兒的人。

還直接揭發了朝中一些大臣們的嘴臉,朝堂之上阻止朱翊鈞修建宮殿,朝堂之下,卻又給自己修建幾百畝的院子。

此事之後,他應該就能夠給朱翊鈞用水泥建造一座九層高樓了。

到時候,水泥鋪設的自流平,再加上落地窗,再加上抽水馬桶、茶桌等等。

要是能弄出電來就好了。

有了電,就能想辦法造出電燈,有了電燈,這九層高樓絕對會成為大明第一樓。

可惜,電這東西,想要弄出來,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一個電機就能夠把顧青給難倒。

現階段,也頂多是層高、落地窗、抽水馬桶等,可以讓朱翊鈞眼前一亮,享受一下。

所以,李植就成了那個必須被彈劾,被除掉的物件。

申時行、王錫爵兩人隱晦地看了對方一眼。

這事兒肯定不簡單。

他們都沒聽到什麼風聲,突然就有人彈劾李植,並且把李植的罪責調查的如此清楚,肯定是很長一段時間了。

而李植此人,這一年多來,也是各種針對張居正的新政,針對申時行。

王錫爵自然是覺得申時行所為。

而申時行卻一頭霧水,不過,也很快想到了一個人。

當即躬身道:“聖上息怒,此等奸臣,當斬首示眾,抄沒家產!”

許國站在一旁,看著上面陳述的李植的罪責,有一些,甚至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李植以前跟著張四維,而張四維回家守孝,他被推舉出來,進入了內閣,李植便又跟著他。

卻不想,此人竟然貪墨了這麼多!

關鍵是,這些罪,他就算是想要保,也保不住啊。

聖上那神情,明顯是震怒不已。

特別是他們最近一直攔著,不想要讓朱翊鈞修建宮殿,李植也是反對最強烈的那個人。

卻不想,李植自己花了幾百萬兩,給自己修建了三百畝的宅院。

可以想象,聖上的怒火有多大了。

朱翊鈞冷哼一聲。

自然是十分同意申時行的建言。

不過,抄家這種事兒,還輪不到內閣,也輪不到六部,而是錦衣衛!

朱翊鈞之所以把申時行等人叫來,則是要敲打敲打一下他們,好讓申時行等人明白,他已經知道百官們一邊勸阻他修建宮殿,卻又一邊自己私自建造宅院。

他揮揮手把申時行等人趕走,又讓張鯨叫來錦衣衛指揮使劉守有,此人也是朱翊鈞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大臣。

上一位錦衣衛指揮使乃是朱希孝,此人乃是張居正一手提拔起來的,然後在張居正病逝之後沒多久,就被朱翊鈞給隨便找了個理由罷免了。

隨後就提拔了劉守有為錦衣衛,想要藉助劉守有來清除朝堂之上的張黨官吏。

歷史上,劉守有帶隊,抓了張居正的幾個兒子。

也在萬曆帝朱翊鈞不理朝政的時候,還能堅持多年,一直到最終失寵,退居鄉里。

“臣劉守有拜見聖上!”

一身錦衣的劉守有隻身走進了大殿,單膝跪地,抱拳施禮道。

朱翊鈞直接把蔡夢說的奏章遞給了張鯨,讓他給劉守有,“你拿著這個,去捉拿李植!”

劉守有雙手接過奏章,直接道:“遵命!”

沒有什麼疑問。

他只需要執行萬曆帝朱翊鈞交給他的任務就行了。

先抓李植。

至於之後的事情,肯定會有答案。

等到劉守有出去之後,朱翊鈞揮揮手,讓張鯨也退守在外面,他自己一個人坐在大殿上,沉思著……。

有一些事情,他這位少年帝王,也知道,自己應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原本留著李植有用,可現在看來,對方似乎覺得李植太鬧騰了,留著沒有用。

“朝陽啊朝陽,希望你不會讓朕失望!”

……

萬曆十二年三月初。

因為冬季的冰凍期,天津衛的碼頭這邊也停航了。

一直到了這三月初,才開始通航。

而通航的第一航,便是戚繼光親自帶隊,運回來三百萬兩白銀!

吳惟忠則是留守在銀山大營那邊,繼續開挖銀山,以及繼續建造銀山大營,建造一些宅院、工廠等。

宅院是給將士們和工匠們的家人居住的,因為這些將士們會長期駐紮在這銀山大營這邊。

為了方便,兵部尚書梁夢龍提議,在銀山大營那邊修建宅院,允許大明將士們的家人前往銀山大營那邊省親。

省親也算是最大的恩惠,至於讓將士們的家人們直接移民過去,那是不太可能的。

因為一旦移民過去,將士們很容易就沒有了後顧之憂,然後直接佔據了銀山大營,佔山為王。

省親,還有換防。

畢竟,銀山大營距離大明非常遠,往來不方便。

將士們也相當於是身在異鄉。

時間長了,肯定會有一些想念家人。

而這省親,自然也是為了加強銀山大營和大明之間的聯絡,以及促進海上航路的通行。

這也是顧青的意思。

不能讓大明—倭寇島嶼這一條航線成為只是運輸戰略物資和白銀的航線。

這實在是太浪費了。

倭寇現在勢弱,同時,也侵擾了大明這麼多年,兩國之間自然是仇敵。

不過嘛。

倭寇那邊的幕1府人員手中也是有著一些金銀珠寶,也可以成為大明海商們的交易物件。

用茶葉、絲綢等,換取他們手中的金銀珠寶,還派遣了使臣們,前往倭寇,分裂他們的政1權。

讓各方勢力分離開來,直接反對豐臣秀吉。

他想要一統島嶼的壯志,算是徹底不可能施行了。

幾次大戰。

導致他們已經是元氣大傷。

到現在,連大規模的武士軍1團作戰的能力都沒有了。

戚繼光也趁著這段時間,開始挖取銀山的白銀,只不過,前期挖取十分容易,似乎有著不少白銀,可到了冬天,一個是凍土的原因,再加上,表面一層的白銀被挖了,到了下面,又是岩石層。

白銀和岩石層在一起,就很難挖。

所以,戚繼光在建造工廠,想要鍊鐵,製造工具,錘子、鑽子、撬棍、斧子、耙子等等。

看著眼前的天津衛碼頭,戚繼光卻覺得有一點兒陌生。

當然,看著碼頭形形色色的人,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聽著嘈雜的聲音,卻又覺得十分的熟悉。

他自平定倭寇之後,就去了薊州那邊,鎮壓北地蠻夷。

再後來,就是臨危受命,帶著人出海作戰,攻佔了倭寇島嶼,建立了銀山大營。

所以,他已經是很久很久沒有見到這樣的碼頭了。

“大帥,碼頭這邊已經佈置好了,我們可以靠岸,請大帥下令。”副將抱拳請示道。

戚繼光大聲道:“靠岸,泊船!”

八百艘船,直接停靠在了天津衛的碼頭,由天津衛的衛所將士們接待戚繼光一行人,同時負責看守艦船。

戚繼光只留下了三百人,船長、水手、護衛等。

然後帶著三千人,押送三百萬兩白銀,前往京師。

他們是精銳中的精銳,也是跟隨戚繼光南征北戰的精銳,打的倭寇不敢再來東海之濱擾民的精銳。

戚繼光這一次回京,自然也是為了述職。

作為大明的名帥,以及現在還兼職的薊州總兵、天津衛總兵,已經快要相當於是三邊總督的武將。

這官職和手中的兵權也已經算得上是巔峰。

無人能及!

朱翊鈞能完全放心戚繼光嗎?

肯定是不太放心的。

畢竟,早年的戚繼光和張居正走的太近了,甚至是兩人都要穿一條褲子。

朱翊鈞現在開始著手清除朝堂之上屬於張居正一黨的人員,不可能會不顧忌戚繼光。

只不過,顧青的一個‘搬銀山’計劃,讓朱翊鈞不得不重用戚繼光來給自己搬白銀。

想要把倭寇島嶼上的銀山給搬回來,非戚繼光莫屬!

這也是事實。

便是趙世卿這樣的總兵,到了東海之上,也是死的很慘。

朱翊鈞自然也就沒辦法直接撤掉戚繼光薊州總兵之職,換一個人上來,坐鎮薊州。

這也是顧青的謀畫之一。

張居正一心求死,想要完成他心中的大業,顧青攔不住,自然沒辦法去改變。

戚繼光不一樣!

大明沒了戚家軍,就真的猶如老虎失去了爪牙,以後就是任人拿捏。

保住戚繼光的名聲,就是為了保住戚家軍這個建制,保住戚家軍的聲望,保住老虎的爪牙。

沒了戚家軍之後的大明軍隊,就是一盤散沙,戰鬥力遠遠下降了。

戚繼光是帶著白銀回來的,朱翊鈞自然不可伸手打笑臉人,不僅如此,還要辦一個非常大的慶功宴。

該給的賞賜,該有的封賞,一樣也不能少。

同樣,作為武勳之中的老大,戚繼光也知道什麼叫做功高蓋主,什麼叫做背靠大樹好乘涼。

張居正倒了。

他需要在朝堂之上再找一些人,能為他說話、撐腰。

所以,這該打點的也必須要打點,該拜訪的人,後面也要一一拜訪。

不能因為他現在的功勞,以及手中的權柄,就覺得可以在朝堂之上挺直了腰桿。

他是武將,又遠在邊關,說白了,那就是朝廷的看門狗。

皇帝覺得你這條狗不聽話,想要換一條狗來看門,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並不會有太多顧慮。

而戚繼光也不能反抗。

就算是他反抗,想要扯旗子造1反,也沒有幾個人會跟著。

大家跟著戚繼光那也是為了吃飽飯,不是為了保住戚繼光手中的權柄,保住他的名聲。

在能養家餬口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去造1反,過著刀尖舔血、吃了上頓兒沒下頓兒的日子。

所以,這兩年來,戚繼光也一直在託人打點,尋找願意為他說話,願意給他撐腰的人。

還沒到京師。

戚繼光就收到了一封密信。

“老師親啟,朝陽親筆,聞老師回京,吾心甚興,恨不能與老師把酒言歡……。”

不錯,此信來自於顧青。

當年,朱翊鈞見顧青神力而欣賞不已,便主動開口,讓其尋得一良師而教導之。

張居正便建言,戚帥可為良師。

至此,顧青就拜在了戚繼光的名下,跟著他學會大明的練兵之法,也學會了戚繼光的武略。

只不過,六個月後,顧青上任戶部,從此和戚繼光似乎再無聯絡。

然則,顧青卻一直有密信送於戚繼光,暗中互通。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顧青很欣賞戚繼光之為人,自是能救則救,使其於自己的棋盤上,為一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