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章 西民東遷和建水泥廠

萬曆帝朱翊鈞雖然有一些心動,卻又不敢直接開始行動。

反而是看向了申時行,問道:“申卿以為如何?”

萬曆帝朱翊鈞在這種事情上,還是沒法有那個真正的雄心和武斷,只能是內閣元輔們的意見。

申時行等人覺得能行,那就去做。

申時行等人覺得不行,那就沒必要去做。

然而,申時行一時半會兒也無法理解顧青所描述的這種政策,吃不透,也想象不到其真正意義之所在。

他覺得現在這個局面已經很好了。

沒有必要再折騰。

大明只需要穩定發展,把倭寇島嶼上的銀山搬回來,充盈國庫,自然會有中興之象。

可是,顧青似乎還想要折騰一下。

從‘搬銀山’,再到和和西洋人開展海上貿易,再到發明出來水泥,以及現在的西民東遷。

顧青似乎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可他卻又看不明白,這一盤棋的走向。

申時行思索了片刻,躬身道:“聖上,臣以為,或可一試。”

試一試,也沒關係。

西北荒漠之地,深山老林之地的百姓們,確實可以遷徙出來,安置在沿海地帶。

畢竟,他們躲在深山老林之中,交通不便,而荒漠之地又沒有肥沃土地,在那裡一輩子也沒有什麼出路。

若是把這些百姓們遷徙出來,安置在沿海地區,真要是建立工廠,給國庫帶來了收益,自然是一良策。

王錫爵卻在這時候躬身道:“聖上,臣以為顧朝陽之言,乃是治國良策。”

“荒漠之地的百姓一年下來,都是食不果腹。”

“並非是百姓們不能從事耕種勞作,而是那地方無法養育當地百姓,雨水少、常年乾旱、風沙也比較大。”

“朝廷每年在這裡的稅收,幾乎是微乎其微,甚至有時候還要開倉放糧救濟百姓。”

“既然那裡養不了百姓,不如讓他們遷徙到沿海之地。”

“那裡的田地雖然都有了主,但是我們若是能建造工廠,讓遷徙到那裡的百姓們,先在工廠之中務工,從而維持生計,便是一石三鳥。”

“既可以解決生存在荒漠之地的百姓們食不果腹、無法耕種的壓力,也可以增加稅收,還能夠讓百姓們安居樂業,加快沿海地區的發展。”

王錫爵當年算得上是顧青的老師,兩人的關係還算是不錯,雖然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座主和學生的師徒關係,但是在國子監的時候,王錫爵對顧青還是多有照顧的。

所以,王錫爵現在進入了內閣,成為內閣的大臣,也希望能夠站穩腳步,有屬於自己的人脈關係網。

而顧青獨得聖寵,在萬曆帝朱翊鈞的心中有著很重要的位置。

那麼,他就是王錫爵最佳的盟友選擇!

申時行心思一動,瞬間就有一些懊悔,自己剛剛的立場有一點兒不堅定了。

按理說,他現在和顧青的關係,肯定要比王錫爵和顧青的關係還要好。

畢竟,他們都屬於張居正的人。

也就算是一條船上的人。

要共進退才是!

可是,申時行其實也沒有張居正的雄心壯志,也沒有張居正的武斷,更沒有張居正的手腕。

如果是張居正坐在這裡,聽完了顧青的講述,還能夠舉一反三,甚至是直接來完善這一項國策,讓利益最大化。

申時行就不行,看不透、吃不準,也就不敢直接站出來全力支援顧青的良策。

畢竟,移民不是說說而已。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百姓們的土地問題。

這也是最大的問題。

沿海地區,特別是東南地區的百姓們對於土地看的十分重要。

同村之人,為了一寸之地,都能打起來。

更不要說,朝廷還把外來的百姓們,安排在他們的村子裡面,佔據了他們的田地了。

一個不好,是會引起民變的!

不過,申時行又想明白了,民變是民變,良策是良策,說出來是一回事兒,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兒。

現在是說出來,而不是去做。

自己只需要大力支援就行了,至於具體該怎麼做,那都是下面的官員的事情。

能不能做好,又能夠做到哪一個程度,那都是以後的事情。

而此時此刻,他的態度很重要!

所以,在許國即將開口的時候,申時行又連忙補充道:“聖上,此策雖好,不過,卻也有諸多困難。”

“臣先前有一些疑慮,不過,現在細細想來,若能夠做到如顧朝陽所言那般。”

“此策絕對是利國利民之策,甚至是能夠福澤萬代。”

“畢竟,把不毛之地的百姓們遷徙到沿海地區,首先要解決的便是土地問題,其次就是工廠問題,如何能夠讓這些遷徙到沿海地區的百姓們在當地生存下來,也是一個大問題。”

“不過,治國理政本就是解決這些問題,若是我們能夠解決了這些問題。到時候,便是讓不毛之地的百姓,以前需要朝廷救濟的百姓,成為國有商號的生產者。”

“這就相當於是變廢為寶了啊!”

許國看了一眼申時行,因為對方說的一些內容,原本就是他要說的。

這一項國策聽起來很好,非常的完美。

可真正做起來,必定是困難重重,就如申時行所言,第一個大的問題就是土地問題。

試問,朝廷怎麼安頓從荒漠之地遷徙出來的百姓呢?

他剛要以這一條來反駁顧青之策,卻不想,申時行搶先一步提出來,然後來了一個治國理政本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解決了問題,才有收穫和成效,僅此一句話,堵死了許國的諫言。

不僅如此,王錫爵也再一次補充,提出瞭解決問題的一些辦法。

聽起來,也很想那麼一回事兒!

許國就知道,自己這一次,怕是又沒有機會來反駁顧青,唱黑臉了。

申時行和王錫爵一唱一和,兩人一個提出問題,一個給出答案,開始慢慢地完善顧青提出來的‘西民東遷’計劃。

許國和餘有丁兩人,只能是安靜地當一個元輔大臣,坐在那裡看戲。

許國是沒法反駁,餘有丁則是保持著中立,總是在關鍵時候,提出自己的見解,並且是一針見血,頗有成效。

所以,這內閣四位元輔大臣,也算是各有特色,各自為營。

萬曆帝朱翊鈞聽了申時行和王錫爵兩人的一唱一和之後,明顯更加心動了。

最後就直接下了結論,表示內閣弄出章程來,如此良策,必定要好生地施為。

“朝陽不愧是朕的良臣!”

“今日,又位朕解決一大難題也!”

萬曆帝朱翊鈞高興地稱讚著顧青,甚至是還給了一些嘉獎。

雖然不多,卻也是聖意。

顧青連忙謝恩。

他現在僅僅是靠賣書,就已經有了不少正當所得,足以在京師之地買下一座宅院。

顧青也正有這個打算,再買一座宅院,然後把馮保私下裡給他的宅院,直接處理掉,不留下什麼把柄和痕跡,再加一點兒錢,給顧學州也買上一套。

這樣一來,兄弟二人也算是在京師之地,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宅。

顧老頭他們肯定是不太願意來京師居住的,就算是顧青如今已經是戶部右侍郎,是江浦縣出來的最大的官員,足以讓他挺直了脊樑骨。

顧老頭也依然願意在江浦縣的顧家村頤養天年,每日裡依然還會扛著鋤頭下地幹活。

只不過,乾的活少了很多。

不僅僅是他,就連顧老二、顧老三兩人都乾的少一些了。

農忙的時候,都是請短工。

顧家村、隔壁村,甚至是整個江浦縣,都有不少短工,在農忙的時候,專門幫助佃主、鄉紳們耕作。

等到忙完了這些人的,掙了一筆短工的工錢,他們再回去和家人一起忙著自家地裡面的活兒。

因為他們的田地本就不多,家裡也有老人、婆娘照看著。

一家人若是依靠這一點兒田地肯定是不夠的!

他們必須組隊出去打短工,幫著鄉紳們春耕和秋收,從而獲取短工的工錢,增加收入。

不然,真要是遇上了收成不好的時候,他們連賦稅都交不起!

到了年關,連一口肉都吃不上!

這也是大明大部份農戶的真實情況,短工這種一個村子的男勞動力組隊打短工的情況,也一直存在。

萬曆帝朱翊鈞在賞賜了顧青之後,又開口道:“諸卿,水泥之妙用,想來你們也都已經瞭解吧。”

“朝陽之意,乃是在兩京十三省之地,建立起來十五座大型的水泥工廠。”

“我們不僅要生產出來自己用,還可以賣給西洋人。”

“這水泥到時候就和鹽鐵一樣,成為一個大型的商業,不僅可以用來修建橋樑,還能做成水泥磚,用來建造城牆、屋牆,甚至是用來鋪路。”

“還能夠增加收入,充盈國庫。”

水泥的用途,只有等到大明的房地產發展起來,等到水泥建築開始被人們所接受,才會成為都城發展的主要用料。

而現在,真要是建立了大型的水泥廠,開始煅燒石灰石,生產出來水泥。

在大眾還沒有完全接受水泥鋼筋建築,水泥磚建造房屋的情況下,銷量肯定一般。

就算是水泥磚,一塊水泥磚的價格也不低。

定價高了。

百姓們沒錢,很難有人買賬。

定價低了。

水泥廠就是賠本賺吆喝。

朝臣們肯定會反對的。

所以,顧青在一開始就提出來,要在皇宮之中,為萬曆帝朱翊鈞建造一座九層高樓。

這可不是為了哄萬曆帝朱翊鈞開心。

只能說,順帶而已。

相當於是一石二鳥之計。

既能夠哄得萬曆帝朱翊鈞的開心,讓他住上一座富麗堂皇的九層高樓,享受一下。

也能夠讓朝堂百官們看到,真正的水泥磚建造出來的房屋,有多麼的好看,多麼的富麗堂皇,多麼的超現代化。

許國聽完萬曆帝朱翊鈞的話之後,總算是有了插話的機會,連忙施禮道:“聖上,臣有一問。”

“一下子建造十五座水泥工廠,是不是太多了?”

“便是這水泥生產出來,又有誰會來買下來呢?”

萬曆帝朱翊鈞看向了顧青。

顧青回道:“許大人,水泥之妙用有很多,我們如今有著從倭寇島嶼搬回來的白銀,國庫充盈,便應該主動想辦法,做一些事情,從而讓百姓們富裕起來。”

“俗話說,想要富,先修路。”

“所以,一開始生產出來的水泥,我們自己都不夠用呢,怎麼會賣出去?”

“水泥廠乃是國有商業,如此,工部在各地修建十五座大型橋樑,需要用到水泥。”

“戶部這邊就要撥款,拿出錢來,從水泥廠買下水泥,然後交給工部。”

“水泥廠賣給戶部的水泥,需要繳納商稅,以及給水泥廠的工匠們發放工錢,剩餘所得利益,便是國有商業水泥廠的收益,這一部分收益,再上交給國庫。”

“看似是左手倒右手,實際上,朝廷建造了十五座橋樑,方便百姓們出行,贏得民心。”

“水泥的工匠們獲得了工錢,養活了一家老小。”

“生產出來的水泥,也有了用處。”

“這叫做讓利於民。”

申時行連忙接話道:“不愧是顧朝陽,此法甚妙!”

“老夫記得在《貨幣論》之中,就有一個貨幣流通手段吧?”

“講的便是這貨幣堆放在國庫之中,那就是破銅爛銀,可若是流通起來,那才是真正的貨幣。”

“而如今,我們從倭寇島嶼那邊搬回來了百萬兩白銀。”

“這些白銀若是堆放在國庫,那和堆放在倭寇島嶼上,又有何區別呢?”

“建造水泥廠,生產水泥,從而先建造橋樑,方便百姓們出行,然後生產水泥磚,讓百姓們能夠用水泥磚來建造房屋。”

“這國庫裡面的白銀也就開始流通起來,才能產生更大的財富!”

你許國覺得十五座水泥廠太多?

那我還覺得太少了呢!

修建北地長城,不需要水泥磚?

修建碼頭不需要水泥磚?

修建橋樑,方便百姓們出行,不需要水泥磚?

只要是顧青提出來的策略,那就要大力支援,肯定是沒錯的。

畢竟,若是沒有顧青,誰還有那般目光,從倭寇島嶼上搬回來一座銀山呢!

此事,聽起來就覺得十分可靠,肯定要全力支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