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 章 再回唐山

提起這個再字大家可能會說你就沒去過唐山啊,其實大家仔細看的話就知道了,那年押運生鐵飛火車抓小偷的那章押運目的地就是唐山,後來也再去押運過一次不過都是沒多停留,都是匆匆過客,但即便只是短暫停留,也足以目睹那場災難留下的痕跡。城市像是被一隻巨大而憤怒的手肆意蹂躪過,殘垣斷壁四處可見。原本熱鬧的街區如今滿是廢墟,斷裂的水泥柱像猙獰的巨獸骨骼暴露在外。許多房屋只剩下半邊,搖搖欲墜,彷彿一陣微風就能將它們徹底吹垮。地面上還留存著一些深深的裂縫,猶如大地痛苦掙扎後留下的傷疤。街邊偶爾能看到一些倖存者搭建的簡易棚屋,裡面住著眼神帶著悲傷和迷茫的人們。孩子們光著腳在廢墟間小心翼翼地走著,臉上沒有本該屬於孩童的天真笑容。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哀傷與死寂的氣息,即使多年過去,那股沉重感依然壓得人喘不過氣來,讓人深刻感受到那場地震的無情與殘酷。然而,在這片絕望之中,希望的種子也在悄然發芽。我看到一群志願者來到這裡,他們帶來了物資和建築工具。其中有一個年輕女孩,她走到那些孩子中間,蹲下身子,拿出彩色的畫筆遞給孩子們,並微笑著鼓勵他們在廢墟的牆上畫畫。一開始孩子們還有些猶豫,但很快就在她溫暖的目光下拿起筆開始塗抹起來。色彩一點點出現在灰暗的牆壁上,一朵小花、一顆星星、一個笑臉。與此同時,建築工人也忙碌起來,起重機吊起鋼樑,打樁機發出沉悶的撞擊聲,預示著新的建築即將拔地而起。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生機注入這座飽受創傷的城市。那些曾經眼神迷茫的人們開始主動幫忙搬運建材,他們的眼中重新燃起對生活的期望。儘管重建之路漫長而艱辛,但每個人心中都充滿力量,相信總有一天,這座城市能夠抹去傷痛的痕跡,再次煥發出繁榮的光彩。

囉囉嗦嗦了這麼多,其實和我沒啥關係了,我只是想說誰能想到十幾年後我又會來到這個曾經在我誕生的那一年地震的直轄市。

整日閒賦在家,百無聊賴,便又萌生出打工的念頭。恰巧好友告知天津有個工廠招人,詢問我是否有意一同前往,他已前往該廠,擔任領班一職。若想去,大可與他一同嘗試,若實在難以忍受,大不了打道回府。正好開學後店裡清閒,遂與家人商議一番,決定與他們一同前往。未過幾日,他們便已將諸事聯絡妥當。,然後我們就一起坐車去了附近的火車站,到了火車站後,人潮湧動,喧鬧聲不絕於耳。我們拖著沉重的行李,艱難地穿梭在人群中。

好不容易找到了換乘的月臺,卻發現列車晚點了。我們只能焦急地等待著,心中充滿了不安。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終於,列車緩緩駛入了站臺。

上車後,車廂裡擠滿了人,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我們緊緊地抓住扶手,生怕被擠倒。列車一路顛簸,走走停停,彷彿永遠也到不了目的地。

在這漫長的旅途中,我們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口渴了,卻不敢多喝水,因為怕上廁所不方便;餓了,也只能忍著,因為車廂裡沒有賣食物的地方。

終於,經過了幾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唐山。走出火車站的那一刻,我們如釋重負,心中充滿了感慨。這段倒車的經歷,雖然艱辛,但也讓我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旅程。。

走出車站之後,朋友立刻掏出手機給廠裡的領導打電話,想要詢問一下具體的工作安排等事宜。然而,電話那頭傳來的訊息卻讓人有些意外:原來,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人也要過來跟我們一同幹活兒。可是問題來了,我們壓根兒就不認識這個人啊!這可怎麼辦才好呢?接著,領導竟然要求我們先與那個人取得聯絡,並將自已的身份證交給他,然後再一起前往廠裡報到。聽到這個要求,我們幾個人不禁面面相覷,心裡暗自嘀咕起來:開什麼玩笑嘛!連對方是誰都不知道,就要把這麼重要的身份證交給人家,這怎麼可能呢?難道真以為我們都是沒出過遠門、啥都不懂的小菜鳥嗎?想到這裡,大家紛紛搖頭,表示不能接受這樣不合理的安排。於是乎,我們幾個人決定不理會那位領導的指示,而是打算靠自已想辦法找到去廠裡的路。就在這時,我們看到路邊有位路人經過,便連忙上前打聽該如何去往廠裡。沒想到,這位路人告訴我們,如果要去廠裡,可以走到車站旁邊的那條衚衕裡,那裡會有一些麵包車可以乘坐,但路程可不近哦,得花費大概八九十元才行呢!

好不容易找到那條衚衕,裡面的麵包車真多啊,經過詢問和討價還價終於找到了一輛可以載我們過去的車,司機說只能送我們到鎮子上,完了我們再想法去廠裡。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總算到了他說的鎮子上,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把我們放下以後就走了。我們再次和廠裡聯絡怎麼去廠裡,廠裡說稍微等下他們派個車過來,要不然我們找不到,沒過多久就有一輛私家車過來接我們了,說是廠裡派過來的,等我們上車以後他說再等一下,不是還有一個人嗎,剛打電話說馬上就到了。不一會兒,就又過來了一輛麵包車,有個人下來四處張望著看了好久,不知道接了誰的電話以後就向著我們這個車走了過來。接我們的一位正是去我們廠裡的。他一說過我們才知道和我們一個縣城的。也沒過多交流就出發了,那路啊坑坑窪窪顛的厲害,幸虧沒有半小時就到了,你們想想六個人擠個私家車還不算司機路又不平,真是服氣啊。三拐四拐的拐進了一個廠裡,那廠連個牌子都沒有,滿地都是黑乎乎得煤渣。下了車一看才看到附近是露天煤礦。腳底下一踩一個黑印,我們進的就是個大廢棄的啥廠子,有廠房宿舍,彩鋼做的車間。

瞎胡看的時候讓我們來的那個人就出來了,說讓我們把東西先放到宿舍裡,然後四處轉轉,準備吃飯,我們就把東西放好,高低床八個床鋪,我們五個人,那個人,都在一個宿舍,我不管他們,住到了最裡面的下鋪,然後上鋪放我們的行李箱,床鋪上有褥子,然後又給我們發了被子,收拾好後就幾個人一起走出來看看,到車間裡瞅了瞅,機子都沒裝好呢。換在裝電機。吃了飯就算是上班了吧,先去車間裡看了看,需要幫忙的去幫忙,需要我們自已乾的就自已開始幹,一下午總算弄懂了我們要幹啥活,他們就是一個加工車間,把廢鐵材料加工成小鐵塊,啥廢鐵材料也有,鐵皮,彩鋼,氣罐,車皮,亂七八糟的東西。有一次也不知誰還送了一車爛生鏽的硬幣。我們在裡面挑了好多好的,挑了好幾天都沒挑完。

就這樣我的天津打工生涯開始了,開始幾天因為機子沒裝好呢,我們就先打掃衛生,把該掃的掃了,該收攏到一起的收攏到一起,架水管修路,這天,正當我們埋頭清掃車間角落裡堆積如山的鐵鏽廢渣時,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喧譁聲。出去一看,原來是隔壁礦區的幾個工人來找茬。為首的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滿臉橫肉,雙手叉腰站在那兒叫罵著,說我們這邊的垃圾總是飄到他們那邊影響環境。我們領班趕忙上去解釋,可那人根本不聽,眼看就要動手。就在這緊張時刻,我們當中平時默不作聲的阿強站了出來。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從兜裡掏出一包煙,遞了過去。那大漢愣了一下,阿強笑著說:“大哥,咱這剛開始動工,難免有些疏忽,您消消氣,以後肯定注意。”大漢接過煙,臉色緩和了不少。一場風波算是平息了下去。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一邊繼續打掃衛生、修路,一邊加緊安裝機器完了領導們看著牆太低又讓我們給牆加高了。因為吊機械的時候把頂部的彩鋼拆了好多,所以我們又把頂部的彩鋼重新裝了下,那麼高,現在想想換有點後怕,也不知道那會咋上去的。就這樣忙了幾天後機子就裝完了。大家齊心協力,車間漸漸有了模樣,道路也變得平坦整潔。看著逐漸改善的工作環境,我們都充滿幹勁,期待著正式開工生產後的忙碌景象。

試機那天領導們還搞了個開機儀式,搞了三牲六畜祭獻,三牲六畜祭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種宗教儀式,更是一種表達敬意和感恩的方式。在古代,人們透過祭獻三牲六畜,向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平安和幸福。如今,雖然這種傳統的祭獻方式已經逐漸淡化,但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仍然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傳承。

三牲,指的是牛、羊、豬三種家畜。在古代,牛是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工具,羊和豬則是人們主要的肉食來源。因此,三牲被視為最珍貴的祭品,只有在重大的祭祀活動中才會使用。六畜,指的是馬、牛、羊、雞、狗、豬六種家畜。它們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為人們提供了食物和勞動力,還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六畜也被視為祭品之一,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

三牲六畜祭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周禮》中,就有關於三牲六畜祭獻的記載。在古代,人們認為天地神靈是萬物的主宰,只有透過祭獻,才能得到神靈的庇佑和恩賜。因此,三牲六畜祭獻成為了一種重要的宗教儀式,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祭祀活動中。

隨著時代的變遷,三牲六畜祭獻的形式和意義也發生了變化。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再依賴農業生產和家畜養殖來維持生活,因此,三牲六畜祭獻的宗教意義已經逐漸淡化。但是,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仍然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傳承。

三牲六畜祭獻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感恩之情**:三牲六畜祭獻是人們對天地神靈和祖先的感恩之情的表達。在古代,人們認為天地神靈和祖先給予了他們生命和食物,因此,他們透過祭獻來表達自已的感激之情。

2. **尊重生命**:三牲六畜祭獻也是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的表達。在古代,人們認為家畜是有生命的,它們為人們提供了食物和勞動力,因此,人們透過祭獻來表達對它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 **和諧共處**:三牲六畜祭獻還體現了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在古代,人們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透過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三牲六畜祭獻所蘊含的精神價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團結協作**:三牲六畜祭獻需要人們共同參與,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祭獻儀式。因此,它體現了團結協作的精神。

2. **傳承文化**:三牲六畜祭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透過傳承和弘揚三牲六畜祭獻,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3. **增強民族凝聚力**:三牲六畜祭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和價值觀。透過參與三牲六畜祭獻,我們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民族團結。

總之,三牲六畜祭獻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種宗教儀式,更是一種表達敬意和感恩的方式。雖然這種傳統的祭獻方式已經逐漸淡化,但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仍然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傳承。我們應該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創新和發展三牲六畜祭獻的形式和意義,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講了這麼多隻是想告訴大家有錢人的世界我們太不懂,一個機子試機呢搞那麼大的儀式,比以前我們在鐵廠開爐用的祭品還多呢,也許是直轄市的緣故吧,更看重這些,反正是等他們儀式搞完了以後,隨著大領導的大喊開機,我就按下了啟動鍵,只見巨大的裝載機用前邊的爪子把爛廢鐵料就抓到了傳送帶裡,在不停轉動的傳送帶裡不停的搖擺著就送到了進料口,大的小的寬的窄的各種各樣的廢料就從那破碎機裡轟隆隆的傾斜而下,聲音大的啥都聽不到,烏煙瘴氣,哪裡都是灰塵,打的那個廢料是四處飛濺,有的都把彩鋼頂部給擊穿了,人人都有配的對講機,也聽不到說啥,我是離機子最近的,因為是操作室,相對於他們更加和噪音離得近。因為要看機子溫度,又不敢離開操作室,所以每次下班了我都是滿臉灰塵,試機了一個多小時吧,機子沒啥毛病。就是濺的到處都是,領導們商量後又讓師傅們在進料口焊了個活動的蓋子。這樣就濺不出來了。

試機第二天我們就開始正兒八經的上班了,兩個班倒班,十二個小時,累倒是不累,就是髒,每天不洗澡根本就沒法睡覺,開始他們沒有準備洗澡的,我們就自已燒水在一間空的宿舍裡洗澡的,後來他們看著實在看不下去了就給我們搞了個洗澡間。雖然說是洗澡的時候方便了,可就是和宿舍離得太遠了,每次都要走十分鐘,天氣冷的時候根本就沒法繼續。當時因為覺得這個生意好,就問老闆這個利潤大不大,結果老闆一說真是好大的利潤,怪不得老闆要幹,一噸就要賺好幾百。一天一夜我們就要出幾百噸,這傢伙利潤真大。我就按不住我騷動的心了,試著和我們老家的朋友聯絡了下問問他們有興趣嗎,結果他們一聽利潤這麼肥都想幹呢,可就是環保查的厲害,沒有特別硬的關係根本搞不成。可我那會已經被高利潤迷魂湯了。經過好幾次商量還是覺得能幹,所以就開始讓朋友們選擇地址,準備大幹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