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0章 首輔(完結)

萬曆二十年。

顧青抱著小兒子,正在叫他學識字。

“人之初、性本善……。”

他後來又納妾五房,在京師擁有一座非常大的宅院。

當年,原本屬於張居正的宅院,如今則是成為了顧青的宅院,甚至是還把旁邊的宅院也給買下來了。

正妻丁清璃住在後院,其他五房則是住在了偏苑。

五房妾室也是陸續為顧青生下子女,一共是三子兩女,而今年所納妾室,前幾天,也有了喜脈。

“大人,朱國楨來了。”

也就在這時。

管家來報,朱國楨前來。

顧青雖然已經留著鬍鬚,但是看起來依然十分年輕,再加上他的身形,更有一種正值壯年當打之時。

“朝陽兄,別來無恙。”

朱國楨比顧青還要年長几歲,不過嘛,顧青現在乃是大明首輔,他如今則是吏部侍郎,自然不可能在顧青面前託大,叫他一聲朝陽老弟。

顧青兩世為人,早已經不在乎這些。

“文寧兄,別來無恙。”

“請坐。”

起身把懷中的兒子顧誠交給了管家,讓他帶著去找孩子的娘,這才坐下來,伸手示意,讓朱國楨喝一口茶。

“西南之地,山高路遠,屬於監管薄弱之地,你此行,可還算順利?”

越1南和緬1甸那邊,已經不太安寧。

這些年,朝廷已經是兩次出兵禦敵,把他們攔在了關外。

但是,這種對方一扣關,突襲到西南雲貴之地燒殺搶掠,在大明官兵到達之後,又連忙退回去,並非長久之計。

顧青的建議就是先整頓西南之地,那些貪官汙吏們就不能留了,然後則是直接出兵,佔領這兩個地方,再移民過去,讓那些沒多少田地的百姓們過去,分給他們百畝田地,讓他們耕種。

西南那邊雨水充沛,乃是種水稻的好地方。

要是能夠在那邊開荒種水稻,就能夠再獲得一糧倉。

如今,東北平原之地,已經開始大面積開荒了。

關隴的黃土高原地帶的百姓,直接給錢,給方便,讓他們遷徙到遼東那邊,耕種黑土地。

雖然,這遼東之地最適合耕種玉米和土豆,但是這兩樣的種子,還沒傳到中原。

只能是黃豆和小麥、高粱等作物。

顧青則是提拔了朱國楨,讓他成為欽差,帶著人前往西南,整頓西南之地的官吏。

然後再上奏萬曆帝朱翊鈞,出兵南征。

朱翊鈞現在住在九層高樓上,每天都是逍遙快活,對於政務,也是不怎麼放在心上了。

有著顧青這位首輔大臣在,大明國庫越來越充盈,而他的內庫已經有了幾百萬。

張居正當年過於嚴苛,而顧青這位首輔卻讓他十分享受,完全就屬於躺贏了。

朱國楨則是介紹起來西南的情況,因為西南多土司,所以並不太好管理。

確實是出現了不少情況。

同時,也讓他了解到現在的西南到底是個什麼情況,雖然疆域還在大明疆域圖之上,可實際上,已經是快要脫離大明的掌控。

好在,顧青上奏,以他為欽差,前往西南之地巡查,用了一年的時間,總算是讓西南百姓們知道,他們是大明的子民!

“朝陽兄當真是遠見卓識,這西南之地因為土司之制,竟然有失控之象。”

“若非此番我等前往西南巡查,恐怕還一直被矇在鼓裡,並不知道,西南已經成為了貪1官1汙1吏們斂財之地。”

顧青則是從袖子裡面拿出了幾封密信,都是來自於他讓人探查的西南之情況。

“西南、西北、遼東、東海等,大明看似越來越強盛,實際上,這些地方也因為逐漸富足起來,使得有一些人迷失心智,總以為……自己還能更進一步!”

“治大國如烹小鮮,便要做到面面俱到,一些邊邊角角,不能因為偏遠,就忽視了他的存在。”

“以後,自古以來就有開疆擴土之說,而疆域也一直以來是帝國必爭之地。”

“西北、關隴多黃土,西南雨水充沛,乃是水稻盛產之地。”

“我們沒有理由能夠放棄魚米之鄉,死守黃土高坡啊!”

朱國楨也是連連點頭,覺得顧青說的不錯,放棄魚米之鄉、死守黃土高坡,便是自尋死路了。

而像是朱國楨這種能夠理解顧青之謀畫,也能夠支援顧青之謀劃,並且也能跟著顧青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大明的發展的官吏,也是越來越多。

顧青的每一本書,都值得他們研究,顧青的一些話,也能值得他們銘記在心。

萬曆二十年五月。

大明開啟了南征。

在炮火的覆蓋之下,西南之地的敵人根本就不堪一擊,直接選擇了投降。。

大明朝廷則是又一次開啟移民,把新的疆土直接分開了願意移民的百姓們,讓他們開始耕種。

同時,還在西南之地,建立了貿易重城。

從瓊州府到越州府,這一條航線,還有陸地上的線路,成為了最為繁忙的線路。

大明的貨物源源不斷地透過這些地方,賣出去,經過西洋商人運送到西洋之地,賣給當地貴族和子民。

而大明金幣、銀幣、銅幣這三種貨幣也是深受西洋人的喜愛,上面的印花,還有圖案,以及這做工,使得貨幣本身就能成為一種藝術品。

萬曆二十五年。

大明在倭1寇島嶼上建立了行省。

至此,大明便是擁有了兩京一十五省之地,人口也已經到了一億九千萬!

隨著人口越來越多,百姓們對於住房需求也越來越高,都城原本的宅院已經過於落後了,僅僅是一層,已經無法滿足百姓們的住房需求,高樓也就成為了百姓們新的住房。

房地產業發展起來之後,一下子就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

當所有人再回過頭來看時,已經發現,大明好像是突然之間,變成了他們都不敢想象的樣子了。

住進高樓之中,一日三餐,只要是你不懶,基本的溫暖絕對不成問題,總能給自己找到一個活兒幹。

有一些地方的工錢,甚至是比其他地方的工錢還要高,而出門打工,也成為了萬曆年百姓們的風氣。

顧青在後來的一本書上,是這樣寫道。

這盛世,如你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