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最後一戶人家時,天色將晚,朦朧的月光,照著清冷的村路,將幾個人的身影拉得老長。
“李醫生.”
姜小音遲疑著開口道,“我可以請教你一個問題嗎?”
李婧燦然一笑,“當然可以.”
“嗯……我不明白,梁國棟提起他老婆的工作時,怎麼語氣怪怪的?他老婆可是縣上數一數二的女老闆,年收入上百萬呢!”
“人性具有正反面,人心呢,既豐富又複雜。
雖然社會進步了,可是有些男人還是存在大男子主義,他們認為賺錢養家是男人的責任,也是維繫男人尊嚴的表現,可他們又不希望自己的老婆是個一無是處的家庭主婦,所以矛盾就出現了.”
“哦,我懂了,就是既想讓老婆賺錢,又怕老婆賺得比自己多,讓自己沒面子?”
“呵呵,其實吧,他們自己也想不明白,所以才會糾結,才會鬱鬱寡歡.”
姜小音聽得興起,立馬聯想到另一家的情況,“就像曹小玲,雖然供養了三個大學生,被評為五好母親,可她老公仍然嫌棄她沒有文化,沒有出去工作的本事,只會在家裡做飯餵豬幹農活!”
李婧喟嘆道:“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貪’字,都有無法滿足的慾望,否則就失去動力了.”
“可甘蔗哪有兩頭甜?我覺得做人還是要多些平常心才好.”
說到這兒,姜小音停下步子,表情凝重,“李醫生,我想跟你道個歉,希望你能原諒我.”
“怎麼講?”
李婧有些錯愕,但心頭立刻掠過一個想法。
果然,姜小音直接挑明瞭她們之間暗藏的芥蒂,“我以前不太喜歡你,覺得你是利用肖書記的關係,才成為了梁灣村的香餑餑,你最大的能耐,就是給人灌輸心靈雞湯,進行各種洗腦。
我欣賞肖書記,渴望和優秀的他比肩而立,所以,我認為你配不上他。
但是,透過樑大生、趙根兒事件,以及我們這兩天的共事,我改變了想法,先入為主的看待一個人,以及用自己想當然的猜測去評價一個人,都是不準確的,性格是,能力、品質亦如是。
現在,我願意承認你的優秀,承認你和肖書記是天作之合,承認我的認知狹窄、思想膚淺,就當是我也被你‘洗腦’了,我喜歡你,希望和你成為朋友.”
心裡的包袱終於卸下,姜小音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輕鬆。
而李婧對這個坦蕩直爽、敢愛敢恨的女孩兒,亦表現出了不加掩飾的欣賞,“我們彼此喜歡,自然是好朋友嘍!”
夜幕下,兩個女孩兒不約而同的綻開了明媚笑靨……
……
調研工作完成後,李婧借用了肖禹的辦公桌,將測查結果逐一錄入隨身攜帶的膝上型電腦,形成初始電子病歷。
不過,工程量太大了,連續工作了四個小時,不僅腰痠背痛,而且眼睛又澀又疼。
肖禹推門進來,看到李婧靠在椅背上,正在闔目休息,便用溫水浸溼毛巾,輕輕敷在李婧眼睛上面。
李婧小聲嘟噥,“我沒事兒,滴了眼藥水,一會兒就好了.”
“你教我怎麼錄,剩下的工作我來做,我保證不會出錯的.”
肖禹說著,雙手捏上李婧的肩膀,為她緩解疲勞。
李婧莞爾,“不用啦,我習慣了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可以應付得來。
你自己工作也多,有時間的話多休息,要是把你累垮了,我的負擔豈不是更重?”
“呵呵.”
肖禹笑道,“你都說我是老幹部了,我身體素質怎麼可能差?放心吧,我會勞逸結合的,倒是你,雖然是醫生,但醫者不一定能夠自醫,也要把身材健康放在首位才行.”
“遵命,肖書記!”
“測查結果怎麼樣?”
“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或有焦慮症、躁鬱症、或有程度不一的抑鬱傾向、孤僻、人格障礙、社會適應性障礙、神經衰弱等各種心理問題.”
“這麼多人?”
肖禹難以置信,拿起紙質的測查表逐一翻看,可是越看結果,越是無法理解,“村裡的養殖大戶孫玉梅、鄉鎮計生幹部梁小雙、集子鎮中學老師梁國棟、供養了三個大學生的五好母親曹小玲、混世魔王三蛋子……這些人要麼經濟條件不錯、要麼工作穩定家庭和睦,要麼性格溫和受人尊敬,就算是三蛋子,也是個既不缺錢,又沒心沒肺的人,怎麼也會有心理問題?”
李婧坐起身,正色道:“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往往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原因,它存在很多內在因素,或者不與人知的黑暗面。
比如說,孫玉梅年收入超過二十萬元,在經濟上沒有憂愁,對外所展示的是勤勞、賢惠、能幹的正面形象,也是全鎮婦女學習的榜樣。
可是,沒有人知道,孫玉梅和老公常年分居,因為她覺得老公沒有文化,除了下地幹農活之外,什麼也不懂,根本配不上她,結果,她老公跟隔壁村的黃寡婦好上了,她心裡鬱悶,卻因為害怕丟臉被人嘲笑而不敢離婚、不敢告訴別人,甚至還要假裝夫妻感情和睦,保持對外的形象。
久而久之,心病越積越厚,就成了抑鬱症.”
“居然有這種事兒?”
“再比如說三蛋子,我去醫院探望他的時候,跟他簡單聊過幾句,取得了他的信任。
出院後,他來醫院找我,透過引導和交流,我瞭解到了他性格缺陷的原因。
原來他從小到大,因為腦子笨,學習不好,經常被同學霸陵,連同村的小朋友都欺負他,騙他掉進糞坑裡,然後無止盡的嘲笑他,而他的父母,整天忙著賺錢,只會拿錢哄他高興,卻從來不關心他的痛苦。
童年的陰影,往往會伴隨一個人一輩子,對他成年之後的思想、三觀和行為方式,都會產生極大的錯誤影響.”
“所以說,三蛋子整天尋釁滋事,不工作,不上進,是出於報復的心理?”
“是,但也不全是。
三蛋子沒有完全複製自己的遭遇轉嫁他人,說明他內心的善,是大於惡的,所以說,人的心理承受力,對抗負面情緒的意志力不同,結果也會千差萬別.”
說到這兒,李婧把肖禹拉到電腦前坐下,道:“我最近上網查資料時,看到了一篇講《鄉村振興不能忽視心理健康》的文章,它提到了我國第一部心理健康藍皮書,也就是《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透過調查,發現我國農業戶口的國民中,心理健康狀況“差”的約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約為%,非農業戶口中這兩項比例分別為2%和%。
考慮到我國農業戶口人數有9億多,雖然比例相差不大,但絕對數量仍然龐大。
關注和解決我國農業人口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實現鄉村振興路上越來越重要的內容.”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尤其是農業人口。
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實現鄉村振興除了要有足夠數量的人力資本外,更要有高效率的人力資本。
但人力資本要素的利用效率取決於人的健康,而人的健康不僅僅是軀體,還包括心理健康。
只有身心同時健康的人,才能更好的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上貢獻更大的力量.”
肖禹逐句讀完,內心深受震動,“李婧,我完全贊同這個理念,振興鄉村,不僅僅要讓農民在生活中脫貧致富奔小康,還要讓農民心理健康,精神世界充實和富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幸福感!”
翌日,肖禹召開緊急幹部會議,並邀請李婧參會。
會上,李婧將心理測查結果做了詳細彙報,針對造成農業人口心理不健康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進行了理論分析。
肖禹提出:“扶貧先扶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須兩手同時抓!接下來,我建議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短板,及產業培育力度,提升鄉村吸引力,讓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致富,同時,我們要加大人文關懷,構建科學完善的鄉村治理體系,振興鄉村文化,讓更多的年輕人回到鄉村,緩解老人和兒童的孤獨感.”
“沒錯,人富了,心空了,要錢有什麼用?肖書記和李醫生提出的問題,很尖銳,很正確,脫貧的意義,不能僅限於擺脫貧困,還要拔除心裡的疙瘩,開開心心的過日子!”
梁兵舉雙手贊同。
“我也沒意見.”
梁茂明若有所思,“以前哪,我純粹不懂心理健康是啥玩意兒,自從帶傑傑去仁和醫院看病,才算開了眼界了。
李醫生這一查,查出這麼多人有心理障礙,還包括我自個兒,是啥中度焦慮症。
哎,我就是太愛操心了,不是發愁三蛋子不學好,就是發愁趙根兒下輩子怎麼辦,想得多了,又焦又躁,半夜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