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青看了看自己當初的人生規劃。
其實,很多事情,也還是沒法預料,也沒法按照自己的規劃,正常進行。
就比如大三元的美名。
他也已經是盡最大努力,也想了一些辦法。
就比如前期的揚名,這也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除此之外就是聽天命。
看來,老天爺也不是次次都站在他這位穿越者的一邊。
張居正依然還是想要讓自己的兒子,獲得一個狀元之名,讓自己一家六子,連出三甲,從而光耀門楣。
從一個父親的角度來看,張居正這樣做,或許沒什麼問題。
大明王朝時期,也是東華門唱響為讀書人最高榮耀之一。
張居正想要讓自己讀書最好的三個兒子來獲得三甲之名,讓讀書不怎麼好的三個兒子進入錦衣衛,又或者是其他可以塞進去的官衙。
在這大明王朝,男人可以沒錢,卻不能沒權啊!
由於張居正的存在,大三元的美名註定是拿不到了。
有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領1導的一句話。
顧青也不可能完全能夠預測所有的事情,當他闖進這大明的時候,或許,長河已經開始產生了分流。
所以,這人生規劃裡面的一些規劃,其實早已經可以進行修改了。
不過嘛。
顧青並沒有打算動手,直接從規劃裡面,按照現在這個時間節點,在當初設想的要寫出來的一本書的規劃,選取了一本書。
《貿易論》
不錯,《貨幣論》寫出來了,接著就應該寫一寫《貿易論》了。
大明的一些讀書人,其實在《貨幣論》的基礎上,也寫了一些相關的學說論據論點。
可是,他們寫的並不全面,又或者是說,有一些膚淺了。
很多東西,其實還停留在一個表面的層次,又或者是很容易把商業和朝堂、和民生、和道德、和大義等等掛鉤。
多少有一些不倫不類!
說實話。
這些人寫出來的內容,那還不如一個商人呢!
完全就是想當然,又或者是說純屬自嗨。
一個成熟而老道的商人,講述商業的知識,都可能比這些自嗨的寫手講述出來的知識點,要更具有真實性、理論性、指導性、權威性、可信性!
顧青上一次的東南籌集善款之行,和東南商人接觸的比較多。
許棟、林鳳等人,可是東南鼎鼎有名的商人,也是這大明海商的先驅,也算是海商之後。
顧青也是憑藉著自己的涵養,以及前世對於經商之道的一些知識點,和許棟、林鳳等人相談甚歡,也請教了不少相關知識點,為的就是這一本書。
從《貨幣論》到《貿易論》,再從《貿易論》到《經濟論》,一直這麼徐徐漸進下去。
不管如何,總要有著理論在前,才能找到方向嘛。
就相當於是張居正改革,一條鞭法也並非是張居正提出來的,而是桂萼在嘉靖九年的時候,就提出來了。
有了理論基礎,才能指引人前行。
而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很容易陷入淤泥之中。
“夫貿易者,乃人間之常道,經濟之要務也。自古至今,商賈往來,貨物流通,實乃國家繁榮、民生富庶之基石。”
“今著《貿易論》一書,詳論貿易之道,剖析商賈之務,解商、政、民、國之間之聯絡。”
“昔者,先賢論經濟,多言農桑為本,工商為末。”
“然時移世易,至今日而工商之業,已蔚然成風,與農桑並重。”
“貿易之道,亦隨之而興,成為國家經濟之重要支柱。”
“此書之出,正合時宜,足以啟迪後學,裨益世人。”
“書中所述,自貿易之源流、法則,以至於商賈之經營、策略,無不條分縷析,深入淺出。使讀者一覽而知其要,再覽而得其詳。誠為貿易家之必備,亦學者之寶典也。”
“吾作此書,其於貿易之道,既有理論之探討,又有實踐之總結。使讀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也。”
“故為之序,以薦諸世人。願諸君讀此書者,皆能得其益,而貿易之道亦得以廣傳於世。”
顧青也已經不需要別人再給自己的書作序了。
他自己現在的名氣已經很高,完全可以自己給自己作為名片,也不需要依靠別人給自己的書作序,來提升名氣,又或者是作為擋箭牌一樣的靠山,又或者是通行證。
作為如今的戶部右侍郎,作為為大明搬來一座銀山的功臣,萬曆帝朱翊鈞身邊的紅臣。
他若出書,誰人敢攔?
便是連萬曆帝朱翊鈞這一關都過不去!
因為萬曆帝朱翊鈞就是顧青如今最忠實的一個讀者,他就喜歡看顧青所寫的書。
不管是武俠也好,還是這種講述‘大道理’的一些書。
對於萬曆帝朱翊鈞來說,只要是好看就行了。
真要說,從裡面能夠學到什麼,領悟到什麼,明白了什麼,在顧青看來,估計不會太多。
就算是有,那也不怎麼實用。
這就是顧青對於萬曆帝朱翊鈞的看法。
寫好了這序言。
顧青就要寫內容,第一章,自然還是要介紹,什麼是貿易。
“貿易者,物物相易,貨財流通之謂也。”
“自古有之,乃人類社稷發展之要務,民生繁榮之基石。”
“夫貿易之道,實乃互通有無,各取所需,以盈己之缺,補人之不足。”
“昔者,人民寡而物產狹,一地之所有,不足以供一地之所求。”
“故智者出,倡貿易之法,使南北之貨,東西之珍,得以交流,人民之生活因之而豐。”
“此乃貿易之初衷,亦其大益也。”
“貿易之進行,或以物易物,或以錢帛相交。”
“物物相易,乃最古樸之法,人民各持其產,相遇於市,視其所需,以物易之。”
“錢帛之交,則更為便捷,人民以錢帛為媒介,得其所欲,棄其所餘,貿易之道,因之而廣。”
“……”
好在,大明現在的紙張技術越來越先進了。
這也算是顧青的一部分功勞,畢竟,幾本書,也算是帶火了大明萬曆時期讀書人寫書的風俗。
可以說,一時間,洛陽紙貴了。
當精品之作的書籍出現在市場上的時候,競爭就已經開始了。
當春風書局開始想辦法制作出來顧青所說的精品書籍,紙張的技術必然會開始有所提升。
這就是技術改變商業模式,技術促進商業發展的道理。
顧青在自己的這本《貿易論》之中,也提到了這一個例子,想要掌握金錢,就必須要掌握一項頂尖的技術。
古語有云,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為的不就是吃飯的手藝嗎?
行腳商在《貿易論》這一本書之中,已經是非常地級的商人,甚至是和打工人一樣了。
頂級的商人已經不滿足於行腳商模式,把北地的貨物買到南方,只賺取了中間的運輸費用。
而是想辦法掌握一項高階的手藝,一項沒有人能夠學會的手藝。
就像是烙炊餅一樣。
我所製作出來的炊餅,味道乃是當世一絕,無人能夠做出來,這時候,我就可以開一間炊餅鋪子。
顧客們就會想要吃我烙出來的又香又脆的炊餅,這時候,我完全可以收徒,以高價收取費用。
並且和徒弟簽訂契約,他學會之後,不得在師父所在的都城裡面開設炊餅鋪子。
只能在其他都城開設炊餅鋪子,他也可以收徒,但是他的徒弟也不能在我的都城裡面開設炊餅鋪子。
並且,他們所有人開設的炊餅鋪子,也只能叫一個名字。
必須和師父的炊餅鋪子的名字一樣!
這樣一來,也相當於是形成一個商號,而顧青在《貿易論》裡面,就給這樣的商號,又取了一個名字。
當然,這名字也是直接現抄前世的名字,叫做‘品牌’。
當‘週記炊餅’這個名號傳的越來越廣,甚至是很多都城都出現了‘週記炊餅’的時候。
‘週記炊餅’就形成了一個商號,一個‘品牌’。
而當初發明這個‘週記炊餅’的創始人,會收到多少徒弟?又從中賺取了多少錢財?以及賣出去了多少炊餅?
這可能是一個無法預想到的資料!
而這也不過是貿易規則之中的一個連鎖經營理念的一個例子罷了。
……
顧青寫起這些來,感覺也是得心應手。
一口氣能夠寫出好幾千字。
用時兩個月,直接寫完一本書。
而萬曆帝朱翊鈞也是苦苦等了兩月,真的是等的花兒都快謝了。
顧青把《貿易論》這本書送進皇宮的時候,另外一個好訊息,也傳到了皇宮。
戚繼光再一次讓吳惟忠護送了一批白銀回國!
當然,這一次還有一些傷員。
倭寇一直都沒有私心,就算是因為這一次的‘搬銀山’計劃,導致元氣大傷。
豐臣秀吉甚至是沒能完成他的大業,整個倭寇島嶼上,直接形成了一片散沙。
大家都是各自為營了。
卻也還是有不少勢力,想要搶奪銀山,從而證明自己的實力,成為倭寇島嶼上最強的王!
不過嘛。
他們的一次一次進攻,最終的結果都是無效的。
大明人不僅善於進攻,也善於守城!
銀山大營這邊,已經被戚繼光打造成為了最強營地,便是沒有那巍峨高聳的城牆,僅僅是以城寨,也能把倭寇攔之於外。
這對於萬曆帝朱翊鈞而言,那就是雙喜臨門。
盼來了顧青的新書。
還盼來了戚繼光讓人運送回來的白銀!
簡直是做夢都能笑醒。
“朝陽來了。”
“朕還說,怎的今日出門,直覺神清氣爽呢!”
“想來,你的書……應該是成了吧?”
萬曆帝朱翊鈞雙眼期盼地看著顧青。
就好像是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樣!
顧青拿出讓人刊印好的精品書籍,雙手奉上。
“聖上,臣不辱使命,用時兩個月,終於寫完了這本書,還請聖上過目。”
萬曆帝朱翊鈞連忙接過,迫不及待就開始翻看起來。
當看到書名的時候,也稍微意外了一下。
因為顧青這一次給他玩了一個神秘感。
萬曆帝朱翊鈞這些時日以來,一直在詢問顧青到底寫了什麼書,是武俠,還是其他型別的,顧青也一直都是保持著神秘,未曾透露。
不過嘛,這種感覺,對於萬曆帝朱翊鈞來說,卻又很奇妙,並沒有強迫顧青直接告訴他。
就這麼等啊、等啊。
今天總算是等到了新書。
“貿易論?”
萬曆帝朱翊鈞看了序言之後,對顧青問道:“朕記得,你以前寫過《貨幣論》,裡面講述了貨幣的由來,貨幣的作用,貨幣的價值,貨幣的意義等等。”
“怎的,這一次,還是想要寫商賈之道?”
顧青解釋道:“聖上,這並非完全是商賈之道,而是為人處世,治國理政、民富國強之道。”
萬曆帝朱翊鈞打趣道:“治國理政乃是百官所為,你寫進此書之中,讓天下讀書人都知曉,甚至是平民百姓也能聽聞?”
“難道說,平民百姓們也能治國理政不成?”
顧青倒是認真地說道:“聖上英明,這天下萬民一起,才是大明。故此,人人都需自治,才能使得民富國強。”
萬曆帝朱翊鈞聽了之後,倒是覺得顧青說的話,好像是有一些道理。
不管了。
還是先看書吧!
萬曆帝朱翊鈞看起書來,還是十分的認真,不懂之處,也會詢問一二。
不過,對於他而言,看的並非是裡面的‘大道理’,而是‘新’。
不錯。
萬曆帝朱翊鈞看的就是一個‘新’字。
顧青所寫的《貿易論》裡面的很多內容,很多論點、很多論據、很多道理都很新。
又給人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讓人看的欲罷不能,愛不釋手。
顧青則是有限地坐在那裡,喝著青茶,等待著萬曆帝朱翊鈞囫圇吞棗一般,先看完這本書。
“連鎖經營模式?”
“這個倒是讓人耳目一新,感覺很有意思呢!”
“宏觀調控、微觀調控……?”
萬曆帝朱翊鈞一邊看,一邊喃喃自語。
一個小時過去。
才算是大致地看完了這本書。
算是滿足了他的好奇心。
也算是讓他苦等了兩個月的時間,總算是等到了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