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我明白一些了,就好像“無限的一”只有在分離和有限中才能體驗自己,真正知道的人,也只有透過忘記,才能更加完全的知道,這真的是一種偉大的智慧呢!
雖然我現在還不能深入地領悟,但是,我知道那是一個近乎廣闊而又深刻的主題。
似乎我現在越與你談話,我越接觸到一個真實和無限的世界的時候,我就越發地覺得,過去我每天關注的那些新聞、故事、追逐、渴望,種子和蟲子的矛盾和焦慮,都是多麼無意義而不值一提的事情呀,
就好像你說的,這個世界確實是沒什麼好值得關注的,你每看一眼,都似乎要被一種巨大力量催眠而也要陷入某種瘋狂的遊戲一樣,尤其是當你看到幾乎身邊的所有人都在做一樣的事情,而且他們那些真的是有意義的呢!
我記得你說過,這個規則宇宙有很多其他第三層世界的星球,那些星球裡的社會是什麼樣的呢,也像這個社會一樣的瘋狂和頑固嗎?它們那裡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呢?也會和人類一樣的幾萬年的玩一個重複的遊戲嗎?
Taisha: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話題,我可以簡要地描述一下,這個規則宇宙內的第三層世界,因為物理規則是大同小異的,所以第一層世界和第二層世界是差異不大的。當然也有少數非常特別的。
第三層世界因為靈性選擇的發展的載體生物的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同類別的第三層社會的形式。主要的區別不是來自於每個星球獨特的自然環境,而是成為靈性載體生物的本身的身體的本性的扭曲和不平衡。
當然,環境因素是決定到底哪個生物有機會成為“靈性載體生物”的關鍵,但是,基本每種生物都是有機會成為“靈性載體生物的”,不管是花草、昆蟲、魚鳥還是任何的生物。在地球,就算在猿類的歷程中也經歷某次類似恐龍一樣的不幸的自然災難導致猿類也滅亡了,最多幾千萬年後就肯定會有新的載體靈性生物誕生。也許是海豚,也許是鳥類,誰知道呢?
現在的地球上的三種靈性載體生物就是猿類、鯨魚和海豚,但是後兩者不是透過自然進化而發展起來的。
所以,人類總是覺得自己是萬物之靈,還覺得人類是多麼特殊、多麼優秀或者多麼高貴的生物種族,可以凌駕於一切其他生物的王者,這是多麼好笑而幼稚的思維模式呀。
這個地球世界,之所以變成這樣一個好戰、好色而且思維頑固的大監獄,幾乎所有的問題的根源,都來自於猿類這個其實比較麻煩的“靈性載體”選擇。
雖然我們這本書基本的修煉的主要目標是思想的平衡和固有思維模式的根除,然而這個只是平衡的一個步驟,這個步驟之後,你會遇到更頑固的需要平衡的目標:“生物體本性扭曲的平衡”,這些後續的工作,在地球上基本是很難有人能徹底完成的,這和去清除幾千年的社會監獄的思維洗腦不同,你要清除的是幾百萬年的進化發展出的固有的生物身體扭曲模式——例如猿類的好戰性,對性的追求,還有各種猿類生物固有的問題。
不過好戰和好色是人類的兩個主要的障礙,你看每一部人類電影裡幾乎都要有美女還有英雄這兩個主題,你就會理解,這種生物本性的扭曲是多麼的深入。
當然,不只是兩個扭曲,還有諸如對肉類偏好和對身體接觸的好感的渴望這種同樣需要平衡的小扭曲,諸如人類握手,擁抱和接吻的習慣都是由此而來的。
來自身體的扭曲和來自思想的扭曲一樣,無論大的扭曲還是小的扭曲,都必須平衡,個體才能向前發展。
也許你作為一個人類,你會覺得這是諸如好戰、好色、喜歡洗熱水澡之類的都是理所當然的,其實你要是深入研究一下生物學,你就知道,很多特性是隻有猿類才有的,例如猴子有機會就會去溫泉裡面泡著,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可是再冷的冬天,你看哪隻豬、狗、貓喜歡泡溫泉了。
諸如從性中獲得快感,其他幾乎所有生物都是將性作為一個繁衍的工具的,你會看到哪隻狗,如果不是為了交配,而每天會追著另外一隻狗嗎?
而這些生物性的扭曲,所導致的社會性的強化的恐懼和對各種形象區別和追求,是造成現在人類社會幾乎所有最大的麻煩的根源。
外星的很多人類學的研究體系裡,都一直嘗試理解——為什麼人類打了幾千年的仗,還對打仗、吵架這類事情這麼感興趣呢?
難道這不是大部分的星球的第三層社會,不是不到一兩百年就能總結出來的簡單道理,因此也是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嗎?
你也許覺得這個太誇張,或者是我故意誇大問題,可是這是事實。
你就想想,如果地球選擇海豚作為靈性載體,那麼這個世界早就和平了。
當然海豚的第三社會也有海豚自己的需要平衡的問題,但是,至少在戰爭這些會強烈的阻礙社會發展的問題上容易得多。
在大部分生物體系社會中,內部的合作是非常容易達成的,很多的戰爭更多的是發生在與外在的種族和自然環境的競爭中,但是,猿類似乎更喜歡自己和自己打仗,這是很多由昆蟲和群居性動物進化的社會體系根本無法理解的,會有這麼愚蠢的自我傷害的行為嗎?
但是,這卻是地球的事實,地球大部分的戰爭都是人類和人類自己打的。所以,這個星系宇宙中的第三層的世界裡面,地球不僅僅不算一個多麼先進的社會體系,相反是幾乎是比較原始和頑固的體系。
主要問題就在靈性載體上,這個靈性載體其實某種程度上不適合靈性發展的。
但是有很多星球的靈性載體是非常適於靈性發展的,比如樹木社會,因為樹木的本性就是和平的,基本也是合作和友善競爭性的,所以在樹木社會里面沒有地球那種在戰爭和恐懼中自我消耗和自我阻礙的行為,因為樹木本性就是靜止的,
所以他們基本每時每刻都處於人類的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進入的冥想狀態,而樹木社會的冥想正好和人類相反,他們的冥想不是清空大腦,而是主動去研究運動,這就是冥想的平衡的意義。
所有的生物性的偏好都需要平衡,否則,這些偏好都會成為個體發展的阻礙。
不過,本性的和平和靈性上的天生的優勢,讓這個樹木社會能在幾千年就可以達到第三層世界的某種科技的高峰,
可以用第三層世界的材料製成的航天器,做星際飛行了,而天狼星也是在人類歷史上曾經訪問過地球第三層世界的少數同級外星人之一。
當然地球這個初中也確實有一些名聲在外的地方,而因為這次畢業考試,幾乎附近大部分中學初三那些反覆留級的差生都聚集到這所學校了。
於是,這所中學初三的學生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令所有最有經驗的初三老師都為之色變。
幾乎所有在其他中學畢業班都管用的教學方法,在這所中學的初三都一一失效了。更讓這些老師鬱悶的是,就算最後能畢業的人實在少得可憐,那些要繼續留級的學生們,竟然還正準備為他們要繼續不停地留級而要開慶祝會呢!這個話題我無法繼續深入下去,因為說得越多,人類估計就越自卑,但是這是沒有必要的。
雖然猿猴毛病多,也不是那麼聰明,不會飛,天生好動,還不怎麼喜歡合作,喜歡自己和自己人打架,等等,確實比起鳥類呀,魚類呀,樹木呀,昆蟲呀,植物之類的社會,毛病真的很多。
但是,某些優勢也還是有的,比如人類稍微靈巧的手指,可以在第三層世界發展初期,就使用比較精巧的工具,雖然這些工具很多都去打仗去了,但是,在一些早期文明的雕刻呀,藝術呀方面,是很受一些外星宇宙高層次的藝術大師讚賞的。
當然,地球也不算最差的第三層世界的環境,但是,相比大多數第三層的世界,還是屬於資源比較貧乏。靈性載體物種自己毛病比較多,內部比較混亂。
所以,就算真的有人類想象中的某種星際大盜,宇宙惡魔,地球也肯定是看不上眼的地方,你會看人類世界什麼超級大盜搶劫非洲原始部落嗎?
不過總算地球是還是能向前發展的,即使地球已經經歷過好幾次的社會自我毀滅,但是總算還是能有機會在下次社會自我毀滅前到達一個畢業點的,這一點比起一些自我毀滅的星球還是強一些的。
本質上,任何第三層世界環境沒有區別,你都是在選擇對自己最合適的世界發展。地球並不是一個多麼特殊的環境,只是監獄的圍牆堅固了一些,很多第三層世界,都會建起類似的圍牆,但是那些監獄圍牆很容易推倒。不過,在人類歷史上,在很多其他第三世界有效的促進推倒圍牆的手段,確實是在地球都一一失效了。
不過地球也還沒有完全地陷入瘋狂而成為一個“自我服務”的星球,雖然你會看到很多的操縱和控制,但是,絕大部分人只是麻木而已,並沒有真的走上“服務自我”的操縱的道路。
不過那是一條狹窄的道路,往往一個社會還沒走上那條道路,就已經在內部矛盾中提前崩潰了。
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主題了,你要是以後去第四層、第五層世界了,你會有很多機會到各個第三層世界旅行,研究那裡的社會的發展和配置,就好像人類學去原始部落考察一樣,有一些會開放接納高層次的訪問體系的星球,你還可以像“田野訪問”一樣去社會中生活很長一段時間。
要是我一個星球一個星球地給你講,講完樹木講牽牛花,講完昆蟲講恐龍,估計要講一個圖書館都講不完。
不過你要理解一個核心,這個規則宇宙的多樣性和這個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一樣,自由意志,這是宇宙發展的規律之一,多樣性就是差別,但是卻沒有分離,沒有多少、好壞,只是不同的發展道路,一樣的發展規律和世界層次體系。
諸如愛的力量,思維創造規律,太傻的存在與指導性,在每個星球都是一樣的。這本來就是這個宇宙星系的規則,不管是樹木靈性個體,還是昆蟲,或者海豚或者牽牛花,他們都有自己的太傻,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個做的事情,也是“有問題,找太傻”,《太傻天書》稍微改改,在哪個星球都一樣用。
Jim:好吧,我原來怎麼沒發現人類有這麼多問題,現在被你一說,好像完全就是一群壞小孩一樣。那我們究竟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去對待社會呢?是冷眼旁觀還是應該去幫助他們改造這個社會呢?
我的女朋友最近就覺得我雖然對她越來越好,但是,似乎和世界有些脫節,什麼正常人都會感興趣的足球呀,汽車呀,我都不感興趣了。我雖然並沒有多大困擾,但是究竟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問題重重的社會,又有效地發展自己的愛的道路呢?
Taisha:這個遊戲社會的本質是恐懼,也是愛與奇蹟。他們的不同僅僅是你用什麼態度去對待社會而已。你是恐懼,你就會看到恐懼,你是愛,你也只會看到愛。
不過,因為一個人之前就是因為:“恐懼與世界脫節”而在這個世界的恐懼下被“連線”太久了,所以脫節一段時間是一個很好的自我休息。
不過,等你脫節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其實,那些連線大多是並沒有必要,但是,你也不用在未來恐懼連線,核心的要素是:當你連線社會,你到底以什麼來連線——期待、追逐、渴望和恐懼,或者你可以以“愛”來重新連線。
你看這個辦公室兩面都是窗戶,窗戶外就是你說的社會,外面車水馬龍、各種利益與分離的爭奪。
我總是把這兩面透明的窗戶看成一個顯示器,顯示器平時是關閉的,就算開啟,我也只看到美麗的風景與圖畫。
我看不到任何的紛爭,任何的矛盾和任何的分離,我只看到和諧和愛。
我還看到,春天到了,種子正在發芽,我應該多澆澆水,幫助更多的種子更快地長出來。
你看到什麼,你相信什麼,你就是什麼。就算你窗外正在打一場世界大戰了,你看到的和一場花園裡的螞蟻大戰,其實沒有區別,一切還是和諧、愛與種子正在發芽。
不是你怎麼去對待或者看待社會,而是你自己創造了你的社會,你只能創造愛的社會、奇蹟的社會,一切都是愛,一切都是奇蹟。
既然已經是愛和奇蹟了,何必再去改造什麼呢?當你想改造的時候,你肯定有什麼東西是對的,什麼東西是錯的觀念,你就在這種觀念中進入這個遊戲的社會了。
春天到了,有的種子正在發芽,其他的種子自己選擇不發芽,不發芽的種子願意去玩什麼遊戲,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
就像大熊貓一樣,即使都快要消失了,你卻知道,沒有任何事物會損失,因為你愛它,所以你給它自由。最終,每一顆種子,不管曾經錯過多少個春天,都會在某個春天發芽的。
所以,如果你能在任何的環境下都看到愛,用愛連線社會,這就是你對這個社會最大的改造。
相反,無論你是去關注、去評判,還是去批評和建議,本質都是去在這個社會製造分離。
你所謂的改造,最終的效果都是分離的恐懼的效果。
當你在愛中連線社會的時候,你只會理解一切、接受一切,你不會在行為中加入任何的社會活動、社會運動、社團組織,因為那裡往往是混雜的思維與分離的行為體系,
但是,你卻可以在自己的每一個環境把每一個任務都轉變為愛的環境、愛的任務。不要覺得自己的力量小,如果這個世界只有哪怕百分之一的人是這樣做,這個社會也會徹底的改觀。這就是真正的社會的改造社會的途徑。
Jim:我明白了,關於宇宙、世界和社會的問題我問完了,我下面接著問一些關於個人覺醒和愛的道路的技術性問題吧,這樣我可以有一個更全面的學習框架。我先問幾個個人問題吧。
Taisha:好的。先等等,現在好了,你開始問吧。
Jim:我一直在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如果某個這個宇宙最偉大的智慧大師,我說的是最偉大的、最智慧的,在你說的所有多少層次的宇宙,多麼厲害,太傻裡面,最厲害、最偉大、最終極的一個大師,他來到地球,準備教導人類最終極的智慧,
但是,時間比較有限,地球人也覺得終極智慧大師估計有很多別的星球要忙,所以看起來只能回答三個問題,人類自己也比較不耐煩,看起來對這個人是不是宇宙終極智慧大師不怎麼相信,
於是人類派出了他們最博學的人類代表,這個人說,宇宙終極大師,你也別教相對論或者量子力學那麼麻煩的了,我們自己都會了,你回答三個問題就是了。你要是回答的好,我就認你真的是宇宙終極智慧大師。
Taisha:好吧,你這個場景真的是徹徹底底的原始心智的人類模式呢!你問吧。
Jim:那這個人類代表的第一個問題是:如果有終極智慧,你卻就只能用一個字表達吧,那這個字會是什麼呢?
Taisha:不用最終極的大師,每個大師都會說:“愛”,即使是走在服務自我道路的大師,他也只會說這個字。如果不是這個字,那個大師肯定是江湖術士。
Jim:好吧,這個答案和我想的一樣,我只是確認一下。那要是人類代表又說:“這個字太簡單,大家基本不知道怎麼做,大師教一個咒語或者練習吧,千萬別太複雜,那種比較簡單,只要一個人每天就拼命念這一個咒語,肯定是最有效,速度最快的,能解決任何問題,能實現任何目標的。”
Taisha: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很多遍了,可惜我說多少遍,估計大家還是不願意去做——太傻練習冊的第一個練習——這是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從第三層世界到第六層世界,每個大師花最多時間做的一個練習。
這個練習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但是,練習的本質卻不會變化——平衡的鍛鍊。
而對於好動、行動主義,還有喜歡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的地球人而言,最有效的平衡的鍛鍊的方式就是:什麼都不用做,什麼都不用想。
當然,只是對地球和人類而言。要是對於一棵樹,它的練習就是經常移動和對移動的研究。
在各個宗教體系,這個練習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例如基督教叫做“祈禱”,佛教叫做“坐禪”,印度教叫做“瑜伽”等等,但是,本質其實都是一個——在安靜中清空你的大腦。
尤其是在現在的第三層的世界,人類大腦的活動幾乎佔據了所有意識的空間,在安靜中的清空你的大腦,是對你的第三世界活動的最大的平衡。
在這種偉大的平衡中,一切後續的工作都做好基礎。就算這本《太傻天書》教導了很多知識、很多技巧、很多方法:不管是教導了時間、分離、選擇、太傻生活原則、呼吸鍛鍊、類比反義等等,這些所有方法都是次要的,你就算都不學也沒有關係,
但是,走向最終的合一,你必須做的一個事情就是:在冥想中清空你的大腦,平衡你自己的每一個內在部分。你做好了這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然知道怎麼做。
你不做好這一件事情,你花多少時間閱讀經典、分析大腦思維、平衡各種思維分離。做多少祈禱、沉思、瑜伽,都是沒有意義的。
在現在這個種子最後發芽前的作弊黃金時刻,你要是每天能堅持花四到六小時清空大腦,進行深入的冥想,就算你什麼冥想技巧都不用,就大腦一片空白,你不到三年就可以走到太傻的第二步,不到十年就可以走到太傻的第三步。
而相同的事情,在兩千年前的耶穌和佛陀的時代要花五到十倍的時間才能完成。也許你覺得,清空大腦,看起來不難,有這麼厲害的效果嗎?
至少在第三層世界,這是效果最強的鍛鍊。因為你實在是被大腦的病毒禍害太久了,
所以,一旦有一點點清空的機會,真理就會如清泉一樣源源不絕地湧入,尤其是這個畢業前期的一段時間,原先稀薄的宇宙的能量現在幾乎都已經在空氣中凝結了,你吃什麼補品、靈丹,都比不上你現在就算是意識的呼吸幾口空氣。
只要你清空大腦,你什麼都不用做,這些能量自然會清洗你的身體和心靈。所以,如果《太傻天書》只能寫一頁,在反覆提醒你“有問題,找太傻”之後,我肯定只寫這一個鍛鍊。
如果你希望的終極大師只教導一個練習或者咒語,肯定就是這個練習。
如果你到第四層和第五層的世界,你會發現這個練習還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只是會有一些更豐富的技巧,比如冥想中的視覺化呀,光的運動的研讀呀,夢的程式設計呀,等等,但是,練習的本質還是一樣的。
太傻練習冊的所有其他練習,都是在這個練習的基礎上,但是,你完全可以不做所有任何練習,而只做這一個練習。其他的練習可以作為你做這個練習太悶的時候的輔助的工具。
Jim:雖然你以前也強調過幾次,但是,這次還是這麼強調,看來真的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吧。不過,確實,我看大部分的靈性大師,都在幹這個事情,美國也有很多教導冥想技術的培訓班和訓練營,我有必要參加那些嗎?
Taisha:團體冥想是一個很有效的工具,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可以相互共鳴,一個有效共鳴的三人冥想小組的效果比一個人單獨冥想效果高一倍以上。
但是,你找到你自己合適的冥想團體是一個不容易的,因為每個人的光需要某種程度融合與共鳴,這需要一點時間的配合才能達到最高效果。
如果你有這種機會,你可以去嘗試,但是不要期待,在每一個這種問題上,記得不要自己琢磨,讓太傻指導你就好了。當然,如果你有機會走到太傻的第二步,甚至有人在太傻的第一步的中後期,就會有另一種團體冥想的方式可以選擇。
這個世界有一個真實的大師網路,不是網際網路,而是第二步的大師在冥想中創造的某個冥想光的聯合體系。
當你的光達到某種程度,你就會自然的在冥想中向這個體系靠攏。當你加入這個大師冥想的網路的時候,你肯定知道這個網路的存在模式和使用方式。
你可以想象,這個地球上和地球空間外的外星人飛船上,有大概幾十萬的第二步大師,甚至第三步大師,他們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冥想,他們冥想的時候的能量自然會聯合為一個網路體,你加入這個網路體在其中冥想的效果,就好像想留學的學生找到太傻論壇一樣,會快好幾倍的成長。
等你到太傻的第二步,開啟溝通中心的時候,你也隨時可以找這個網路中的其他大師討論問題、分享心得,或者僅僅透過這個網路把你的愛散播全球。
這是冥想的更高階的形式了。
Jim:好吧,既然你這麼強調,連外星人都做,看起來我以後應該更專注的做一些冥想鍛鍊了。關於那個終極智慧大師,人類代表還有一個問題呢,這個問題是:“如果你要給地球人一個建議,只能一個,那個建議是什麼?”
Taisha:終極大師對地球人的建議肯定是:“任何問題,記得問太傻”。如果你非要把這個世界看成一個網路遊戲,作為網路遊戲的智慧大師,你會看到一群人在遊戲裡每天不去升級,不去做任務,甚至不知道買道具能加速升級,而去不停地自己和自己過家家。
你雖然著急,但是,如果只能給一個建議,這升級呀、任務呀、道具呀,都會變得不重要了。
因為你知道,這個遊戲裡面的每個人都可以去領一個全能的哆啦A夢一樣的機器貓,機器貓口袋裡什麼都有,還能解答你一切問題,幫助你克服所有困難,這隻每個人都有的機器貓是這個遊戲世界最終極的道具、最無敵的技能、最快速升級的任務了。拿到這個機器貓也沒多難,不是要打敗一堆變態怪物才能獲得的,只要多做做那個練習冊第一個練習,原來隱形的機器貓就會出現了。
要是任何一個遊戲的智慧大師不首先說這個事情,肯定他自己也是遊戲中的一個,雖然升級、道具的確實很重要,但是,太傻的機器貓永遠是最重要的。
《太傻天書》從頭到尾,也在說這一個建議:“有問題,問太傻”,我都甚至給你說清楚,“太傻”在宇宙中是如何一種確定存在的規則機制了,在哪個位置,每天都幹什麼,到底怎麼和你溝通,你應該怎麼問,怎麼獲得答案。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怎麼“問太傻”,請重新從第一章再讀一遍就是了。每個人有這麼一個智慧寶庫,卻不用,而是每天要去讀這個書,學那個經典,這是多麼暴殄天物的事情呀。
而這個建議的最關鍵部分,不是“太傻”,而是“記得問”。
因為人們總是忘記“問太傻”,或者根本不相信“問太傻”。
就算有人相信,也是偶爾問,偶爾不問。小問題不問,大問題想起來才問。你要是真的有一個全能的機器貓,你會出門忘帶了嗎?就算你忘帶了,難道第一件事情不是回去再帶上嗎?
大多數人肯定會說,一開始,什麼都聽不到,問了有什麼用呀?可是真正的問題是,你一直不問,你就會一直都什麼都聽不到,你一直問,一開始也許聽不到,問多了,你肯定會聽的越來越清楚。
反正,不管你聽不聽得到答案,先問了再說,管他大問題小問題,問一問又不會少一根汗毛。
你也不用擔心,問得太多,太傻會煩你,相反,你問得越多,你和太傻的溝通也越清晰有效,你會自然未來事事找太傻。反正已經說了那麼多遍了,就再說一遍吧:“有問題,找太傻!如果你想問關於太傻的任何事情,請將《太傻天書》重頭再讀一遍,謝謝!”
Jim:好吧,關於太傻,你確實一整本書都在說這個。連書名都是“太傻”,要是有人還不明白,也沒有辦法了。
雖然三個問題都問完了,人類代表又想起一個問題了,他們和終極智慧大師說:“第一個問題太簡單,不算,這個問題是最後一個問題了,這個問題是:請給我一個能實現人類三個願望的神燈吧,這樣以後有外星人進攻,或者世界末日之類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用神燈解決問題了,不用麻煩終極智慧大師您了。謝謝終極智慧大師!”
Taisha:好吧。終極智慧大師怎麼應對這個問題,我還真不知道,這比前三個問題的肯定性答案多了一些個性化,應該不同個性的終極智慧大師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吧。不過,應該大部分終極智慧大師都會確實給人類這個神燈。
在人類歷史上,這種神燈可真的給過不少呢,只不過神燈最後都被用去幹別的事情了。
例如金字塔、一些經典的靈性作品,就是在人類的要求下給出的這種神燈,它們的光輝照耀了整個世界的歷史幾萬年,雖然絕大部分這種神燈都丟失了,但是現在還是有不少流傳下來的,你只要願意去看,你自然可以看到。
記得問太傻,而別在你大腦指揮下找什麼,你肯定只會找到一堆垃圾。
Jim:你這麼給神燈可不行,終極智慧大師也沒這麼容易過關的。
這樣吧,人類代表看終極智慧大師看起來沒有提前準備什麼給人類的禮物,於是人類代表提出終極智慧大師就別花時間找什麼神燈了,就自己當一次神燈好了,反正人類代表的要求已經想好了。
人類代表於是提出了三個要求,第一個要求是要一個聖盃,不是什麼《達·芬奇的密碼》裡面那種玩概念的聖盃,是真的聖盃,就是聖經裡面說的,能起死回生、治癒百病的那個聖盃。
第二個要求是要一個約櫃,櫃子裡面放著智慧大師向人類推薦的書籍和知識。
第三個要求暫時保留,要求智慧大師以後隨叫隨到,有求必應,雖然只有一個願望了,說不定可以用這個願望再要幾個願望,說不定智慧大師也會答應呢!
Taisha:好吧,這估計是你來這次談話之前就已經設計好的吧?沒關係,我們一個個地來給好了。
首先滿足第三個要求吧。智慧大師會和我一樣,給出一個時間膠囊,不過估計是隻能用一次的那種時間膠囊,在時間膠囊裡,智慧大師保證隨叫隨到,能解答你任何問題,甚至要是智慧大師願意,跳出膠囊,去打敗宇宙惡魔也行。不過你用這個時間膠囊來繼續要求新願望,估計實現不了了。
Jim:好吧,那聖盃和約櫃一定要給呀,我小時候看《奪寶奇兵》的時候就想好未來一定要找到這兩個東西了——超越疾病與生死,獲得智慧與知識——這難道不是人類幾千年的終極的夢想嗎?要是有人類代表面對智慧大師不會提這兩個要求,肯定是智慧大師遇到山寨的人類代表了。
Taisha:我先把“聖盃”代終極智慧大師送給人類吧。其實這個聖盃之前已經給人類很多次了,聖經記載的那個就是。不過杯子的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杯子上附帶的聖盃魔法。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魔法,到第四層世界以後,每個人每天都會用這個聖盃魔法自己製作聖水,這種聖水的功能也確實是用於起死回生、治癒疾病的,其實也就是因為這個簡單的魔法的普及,在第四層世界大部分居民的壽命都是以上千年,在第四層後期階段,可以達到最高9萬年。
而且最後也沒有所謂的死亡的這回事了,更多人是因為疲倦,而自己選擇透過死亡重新開始。
而且這個魔法實在簡單,以至於第三層世界幾乎所有人都可以用,不管是不是太傻第一步,或者根本就對什麼靈性一竅不通,所有人都可以施展這個魔法。不過也就是因為這個魔法太簡單了,即使在各種書籍裡面被教導很多次了,還是很少人真的相信它的力量。
但是,那是使用者的問題,和聖盃與聖盃魔法本身都沒有關係,每個人都是被自己的懷疑、猶豫和恐懼阻礙的。
這個魔法是這樣施展的,首先找個杯子,玻璃、金屬、塑膠的都行,沒有區別,那個杯子就是你的聖盃了。
每一次,你最好只對著一個相同的杯子施展聖盃魔法,這樣這個杯子會被不斷強化,每一次施展魔法之後的積累效果會更明顯。
然後你可以用這個杯子裝水,任何水都行,不管是乾淨的、髒的,有礦物質的或者完全純淨的,哪怕自來水、河水、湖水、泉水,也都沒有區別。
用手握住這杯水,在當下,與太傻同在,呼喚太傻將合一無限的綠色的愛,透過你的頭頂,經過你的身體,到達你心的位置,經過你的心強化後,透過手臂傳入到這杯水裡。
你可以視覺化的想象,綠色的元素,在水中盤旋,融入這杯水。然後你可以把這杯水喝掉,感受這杯水豐滿的快溢位來的愛,進入你的身體,進入你的每一個組織、內臟、細胞。最後你可以感謝太傻,謝謝他賜予你這杯聖水。
這個魔法施展的時候,你在視覺化中保持水啟用的時間越長,效果也會越好。要是你能保持一個小時的啟用,你做出來的聖水就可以起死回生。
當然,你平時喝水就算只花十秒,感受愛的元素快速的融入,每天喝幾杯快速製作的聖水,一個月的效果也比你吃一輩子的任何靈丹妙藥都對你的身體和靈性更有幫助。
當然,任何疾病與生死,要治癒自己和治癒別人的前提,都是一個人允許自己被治癒,並相信自己可以被治癒。
所以,你要是真的想這杯水對你自己或者別人起作用,就得想點辦法來說服自己和別人,這杯聖水是可以治癒一切,這個工作其實比製作聖水本來要麻煩得多。
有時候用點花招,諸如裝在一個外國的藥品裡,告訴病人,這是專利新藥,會更容易說服那些原始的人類心智。
這個聖盃魔法有一個升級版的,太傻第二步的人都可以有效的使用的,在第五層世界也是普遍使用的魔法模式。
注意,為什麼聖盃魔法要以聖盃裝水,而不是裝豆子或者饅頭呢?因為水本身是一種晶體,是和鑽石、水晶一樣強有力的能量載體。
所以水也是最方便獲得的能快速吸收宇宙能量的載體。更高階的聖盃魔法,就是用意識的力量,將水結晶化,成為某種流動的晶體,這種晶體要是結冰的時候會有美麗的圖案。
所謂用意識的力量讓水結晶,其實也很簡單,你要是沒到太傻第二步,可以就讓這杯水自己聽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音樂就是某種意識能量,可以自然讓水有效結晶起來。現代科學對這些的研究很多了,還拍了很多美妙的水結晶的照片,其實,那都是意識的力量結晶的效果。
在太傻第二步以後,當然不用再用音樂這樣效率低的模式,直接用意識力量,專注於某個你最喜愛的圖形或者念一些強有力的激發愛的咒語,或者念大師的名字都行。
你會在你內在的眼睛中看到水慢慢的結晶到某種完美狀態,然後再進行聖盃魔法,這杯水對你自己的作用基本是:只喝水,什麼都不吃,就可以健康的活下去,而且這是對靈性成長極佳的瓊漿玉液。
這個聖盃魔法還有另外一個變型升級版,是專門用於第二步之後的身體鍛鍊的:水既然也是水晶模式的能量載體,那麼人體含水高達70%,為什麼不直接用自己當聖盃呢?
施展這個聖盃魔法的時候,想象自己就是一杯水,在每一次冥想呼吸中,想象吸入的是來自宇宙合一的愛,撥出的是自己內在分離的障礙,直接向自己的身體融入愛的力量,啟用自己身體從細胞到器官的每一個層面。
不過這個鍛鍊到第四層世界後,就不再用你的鼻子呼吸了,而是直接用頭頂呼吸宇宙能量的精華部分,第二步大師向第三步修煉的過程中,會特別喜歡這種聖盃魔法鍛鍊模式。
這也是最高等級的呼吸瑜伽的鍛鍊法門了。這就是聖盃魔法和他的兩個變型魔法。你看,我講得很清楚吧,只不過這些在第四層和第五層世界都是常識性的東西,就好像你家開啟水龍頭就出來水一樣,在一個原始人那裡,看起來也是魔法,其實你知道,那只是規律而已。聖盃魔法也是規律的應用,而且是最簡單的規律。
Jim:好吧,我已經快聽暈了,這真的是聖盃魔法嗎?我還以為你會又拿個某個《米老鼠》贈送的塑膠杯子糊弄我呢!不過,這個聖盃魔法怎麼聽起來這麼真實呀,我在《一的法則》上好像也看過,好像每次通訊之後都要喝一杯。
不過他們倒沒有教導你這麼詳細的升級版的魔法。那約櫃呢,你就別給我什麼一櫃子書了,我其實是就是想說,反正這是最後一次談話了,給個必讀書目吧。
Taisha:我可以建議你個人看一些書,但是,我卻無法在這次談話給出必讀書目。任何所謂的必讀,都是某種束縛,這種必須也意味著某種恐懼。
即使《太傻天書》本身也不是必讀,只是我會說,這本站在時間盡頭的書,你既然早晚都會讀,那幹嘛不早讀,多節省一些在時間中漂流的日子。但是,它卻不是必讀。同樣,沒有必修課,也沒有必須去完成的事情或者任務。
任何的必須都是將限制強加在自由的靈魂的身上,這是對自由意志的侵犯。
愛、光、自由意志、太傻,這些也都不是必須的,它們只是你內在的不可否認的一部分而已。所有真實的存在,既然真實,就無所謂必須。
所有的必須,都只是幻覺的一部分。所以,就算智慧大師真的給一個約櫃,它肯定也是空的。“約櫃是空的”——這是每當你嘗試追尋下一本書的時候,都應該提醒自己的約櫃魔法。
但是,就算我把這句話說一百遍,你肯定還是會一百零一遍地陷入新的追逐,然後無數次地理解,你的約櫃是在你無限的自己那裡,不在任何的外在,無論是外在的老師,還是外在的智慧,或者外在的書裡。你“內在的約櫃”也是空的,但是,就是在這無限的“空”中,你會找到真正的智慧。
約櫃魔法的本質還是平衡的鍛鍊——在寂靜中真正地聽到,在黑暗中真正地看到,在虛無中真正地找到,在你說不知道的時候真正地知道。
所以,我不可能給出必讀,甚至不可能給出關於這本書的《閱讀建議》或者《課外讀物參考》。
每個人的道路是不一樣的,沒有對錯,每個人都在自己內在的太傻的指引下,都在找到他們最合適的道路,不可能有任何的一天不是奇蹟的一天。
包括《太傻天書》中提到的一些讀物,諸如《奇蹟課程》《與神對話》《聖經》《佛經》等等經典或者不經典的書籍,記住,這不是建議讀物,它們只是一個例子,並不是說這本書就會適合或者不適合你,每一本書籍都是對愛的表達,也是對愛的扭曲,我們無法說,到底哪一種表達得更大或者扭曲得更小,愛是無法測量的。
你只有用自己的愛的指南針去感受和選擇。如果一定要我給出建議,我還是會說:“選書、挑書、看書,當然問太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