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資訊的迷宮

Jim:雖然我以前也經常認為自己是精英,但我現在應該很明顯是走在服務別人的道路上吧?《太傻天書》也是教導“服務別人”的愛的道路體系吧?

因為從這本書一開始,就在說分離是一種幻覺,恐懼也是一種無意義的幻覺,還說我們是一體的。似乎追求愛的控制的人都不會這麼教導,對嗎?

那教導愛的控制和愛的操縱的道路的人會教導什麼呢?我這麼問主要是想理解,在走上太傻的第二步擁有智慧前,我們怎麼分辨到底哪種服務的教導是服務別人的教導,哪種是服務自己的教導。

我在前一段時間接觸到幾本講靈性的書籍,看似在講靈性和覺醒,卻一直在講各種地球歷史的戰爭、奴役、操縱的源頭,說什麼地球的創造者、基因的改造者、各種銀行家政府的陰謀之類的,我也不知道那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是我總是覺得,這些書似乎和我看的《太傻天書》和《奇蹟課程》並不是一個體系的,裡面的內容讓我很不舒服。

Taisha:你的感覺是敏銳的,雖然你的藍色中心並沒有完全開啟,但是,注意你的情緒,你的情緒是太傻與你溝通的真實的工具之一,當你感到內在平靜、舒適、溫暖、感動的時候,那肯定是與你內在共鳴的力量。

當你感到猶豫、疑惑、不適,甚至厭煩的時候,那是與你排斥的力量在起作用。但是,這對於一些能量強烈的資訊是有作用的,有很多的教導和資訊,隱藏得非常深入,表面也會披上服務別人的愛的衣服,但是,內在的教導還是服務自己。

例如,“末日預言”2012的各種預言版本,流傳在世界歷史上的各種地獄、末世和救世主的傳說,這些本質都是典型的服務自己的資訊的模式,它們儘管並沒有說謊,但是傳播扭曲的資訊不一定要說謊,只要有目的地隱藏一些資訊。

例如同樣是災難,災難有大有小,即使對整個地球無關緊要,但對那個小小地區或者某些個人也是滅頂之災和某種意義的世界末日。但是,是不是這個地區的災難就是全世界的末日呢?

在災難和末日的預言中所有的預言者都會說:“我是因為愛你、想服務你、想幫助你、才傳遞這些資訊的,本質是為了拯救你,只要你如何如何做,就可以被拯救”。這樣也確實是真的。

對於“服務自己的”思維體系,讓人在恐懼中接受控制、付出力量,並且成為某種追隨者,這確實是“服務自己”體系的愛與幫助的形式,這也確實是“服務自己”體系的愛的方式。

服務他人道路的人也會看到災難,但是他們卻不會用災難的資訊散播恐懼,他們會告訴別人,每個人所經歷的災難都是自己製造的,因此,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經歷的權利和自由意志。服務他人的道路的服務者,不會用任何的外在恐懼來實現服務的手段,他只會幫助每個人看清自己的力量,並自己作出選擇。

所以服務他人的體系,即使面對災難,也會安慰所有的人:“沒事的,你肯定是安然無恙的。”這又是一個第三世界的大腦無法理解的矛盾迷思:為什麼幫助你躲避災難的人其實是在阻礙你,而不告訴你如何躲避災難的人卻是在真正幫助你?

你看,同樣是愛的服務,一種是讓人在恐懼中成為某種跟隨者,一種是讓人在消除恐懼中成為自己作出選擇和決定的人。

同樣是愛,對相同的資訊卻有完全相反的處理方式,也會造成完全相反的結果。分辨不同的愛的道路的資訊,對已經走在太傻的第一步上的人並不難,因為他們的愛的中心已經開啟,愛會自己給你創造一個光的盔甲,自動警告和抵禦那些和你道路不一致的資訊。

但是對於那些愛的道路的潛能者,卻是一個很大的迷宮。尤其是這個迷宮在地球的環境下,很多人會無意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讓這個迷宮更復雜。

於是,很多愛的潛能者往往會分不清到底什麼是服務自己和服務他人。

而那些追逐力量控制的服務自己的道路的人,也會根據人們心智的各種分離的特點,設下種種誘人的美景,諸如安全、健康、智慧、高貴、精英等等,讓那些愛的潛能者走上服務自己的道路。

你應該在過去接觸過很多這種迷宮吧。

Jim:你這種問題問我這樣博覽群書的人真是問對了。

我以前在對“2012問題”感興趣的時候,接觸過很多書籍。有外星人通訊的、大師通靈的,還有100年前的各種神秘學派的經典教程,這些我全看過,雖然研究不深吧,但那些思想體系的皮毛還是知道的。

我看到的最典型的這樣的服務自己的道路,應該是叫做“魔法”吧。

在100多年前,叫做“鍊金術”之類的。有一些書,非常認真地教授很多的魔法修煉的原理呀,力量圖案呀,各種儀式或者咒語呀,且無一不承諾學習了這些魔法後就能擁有某些神秘能力。

我原來對這些基本是嗤之以鼻的,因為理智告訴我,要是這樣真的能練成,早就有不少人練成了,但是,這個世界卻很少聽到有人成功的事情,聽到有人覺悟的倒不少,但是聽說有人練成這種魔法的確幾乎沒有,那麼這些書肯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沒有說,說不定這是某種陷阱呢。

就好像在金融領域,你要是遇到一個人說:“你運氣真好,現在有一個幾十年才出現一次的機會,能一下子賺五十倍以上,是透過某種內部、神秘而複雜的體系賺錢,現在這個機會落到你頭上了”。

這類被騙的故事,我在業內每年都聽到好幾起,而且都是那種看似很成功的企業家上當受騙,被騙幾千萬到上億的不等。揭示這類騙局最好的方式就是機率。

耶穌和佛陀的故事,儘管少,但是還是出現過;可魔法大師好像真的誰都沒見過呢。這種是你說的自我服務體系的迷宮嗎?Taisha:神秘主義只是資訊迷宮的一種,但是,卻不是最普遍的一種。

你之所以對這些會感興趣,是有一些特殊的原因的。不過,你可以掌握一個判斷這些教導體系的核心原則,既然只有愛的力量才是唯一真實的力量。任何跳過愛的力量,僅僅談透過技巧、儀式和咒語獲得力量的,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服務自我的體系。

不過,另外一點你猜錯了,神秘主義的魔法這個事情是確實存在的,那些魔法修煉體系也是確實有效的,這也是為什麼一些神秘教會總會吸引很多人,因為這些人確實看到了某些他們覺得是奇蹟和力量的東西,然後才相信的這些教導也確實會給他們帶來奇蹟和力量。

而且這些魔法或者神秘宗教,有時候也會披上愛的外衣,比如會告訴你,他們的力量能拯救你患絕症的親人,或者他們的力量能打敗你痛恨的那些邪惡,幫助這個世界,並會真的給你展示實際的效果,而那些效果也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你說的這些神秘主義的成功案例雖不像耶穌和佛陀那樣流行,但也是真實的,但是你不知道核心原因。只瞎貓蒙著死耗子了。

服務自我的人由於內在追求分離的愛,內部會積累持續的矛盾,所以一般是不可能成為某種影響巨大的體系的,這些神秘教導體系往往在發展的某個階段就在內部矛盾中自己崩潰了,所以,沒有出現像耶穌和佛陀那樣的由於信徒眾多而傳世的大師。

依賴大腦的機率判斷,也許確實會偶爾蒙對,但是,這並不是有效的判斷方式。

你的某一個被人們稱之為“巫師”的前世,就是因為真的看到了這樣神秘主義的鍊金術的神奇效果,因而在某種徹底的信仰中成為了某個服務自我的第三步大師的弟子的,所以,你現在偶爾還會對神秘主義很感興趣。

判斷服務自我和服務他人的體系最直接方式,是看這些教導到底怎麼描述愛。

要是對愛絕口不提,對愛的本質、愛的意義、愛的無區別避而不談,只是不斷地告訴你,可以有這樣的力量、那樣的效果,可以取得這樣的成就、那樣的奇蹟,這些肯定是自我服務的道路的教導。

這個道路也許確實可以控制力量,獲得力量、甚至成為某種大師,但是當你獲得力量的時候,你也進入了一個更深層次的被控制的體系。

Jim:就好像《星球大戰》中的追求黑暗力量的維達,他因為對妻子死亡的恐懼而選擇追逐力量,看起來他的行為是愛,但是那只是對他妻子的愛,他把這種愛凌駕於對其他人的愛之上,並會為了拯救他的妻子而傷害其他人,他就走上了自我服務的道路,是嗎?

Taisha:你說得很對。所以判斷一種教導到底是服務別人還是服務自己的模式,最核心是要看它對愛的表述,到底是讓別人與自己完全平等的愛,還是讓某些人比其他人更重要、更特殊、更精英、更值得擁有力量的那種分離的愛。

這是這兩條道路的本質區別。但是,它們都是愛的道路,沒有好壞對錯,不要因此陷入恐懼,這樣只會讓你偏離愛的道路。批判,是愛的道路的岔路。

因為批判也是分離的一部分。對於一個教導服務他人的愛的道路的體系,“真愛”的意義肯定是第一位要談的事情。

不理解愛,什麼都沒用,而且肯定從頭到尾,反覆地從各個角度談愛,所以,服務他人的和服務自我的體系其實很容易區別。

Jim:那我現在看到的可有不少教導思維意識法則的書,都在教導某種秘密的思維力量模式,類似很流行的《秘密》《意識創造的24堂課》《矽谷密碼》之類的書,它們都是在不談愛的情況下教導意識法則,它們也是服務自我的道路書嗎?

Taisha:這些類別的書籍都稱不上靈性的書籍,它們只是作者在無意識地走上愛的道路後,有所感悟後寫出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愛究竟在哪條具體的道路上,也沒有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

他們只是為了教導自己的某種經驗。你不能簡單的因為他們沒有談到愛,就認為他們是教導自我服務的書籍。

不過,你可以去觀察,這些書,是用什麼方式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的,內容上到底鼓勵讀者去做什麼,而理解它們的思維體系——很多勵志類的書都會說:讀了這本書,你會成為多麼富裕、多麼成功、多麼戰無不勝、多麼精英的人物,曾經有多少的精英和成功者都是因為讀了這本書,或者掌握了這種技巧才成功的。這是這類書的典型的宣傳手段。

當你看到這種宣傳手段的時候,你就可以理解,這些作者並沒有突破“成功、富裕、精英”這類遊戲世界誰都追逐的幻覺體系,還在遊戲的世界裡究竟怎麼升級、究竟怎麼獲得更好的裝備的思維模式裡面。

這些思維的本質還是外在的追求,而不是內在的探索。即使這些書一般都會披上“思維方法”“思想的力量”這樣看似內在追求的外衣,但是這些書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所以,一本以外在追逐為主要目標的書,即使它教導的是真實的道理,也是對真實道理的誤用,裡面也許說的是正確的規則,但是,卻沒有完整而系統的闡述這些規則的體系,只是不斷地說:“你看,有人就是這麼成功的,你只要這麼做,肯定也會成功”,然後找出無數的心理學和哲學體系的依據。

但是,本質上,這些都是在忽略反面證據下的體系,這並不是完全的服務自我的道路,只是不完全的規則的誤用和誤導而已。

所以你可以發現,即使這些書籍很流行,但它們實際上並沒有產生什麼實際效果。

但是,愛的兩條道路,卻是經過無數人驗證,也有無數人走過的道路。這兩條路一般因為內在的規則的完整性,所以無需用一些類似“不為人知的成功秘密”這樣的廣告性文字來宣傳自我,它們內在的真理就足夠說服讀者來走上自己的道路。

注意,不要去批判這些書籍的作者或者類似資訊的傳遞者,他們很多人確實是在真誠幫助世界的渴望下完成這些書籍和資訊的,只是因為他們並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來認知自己傳遞資訊的本質,所以被一些特別的力量所誤導。

就好像很多做“大師通靈傳訊”的人,他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傳遞哪條愛的道路的訊息,僅僅覺得既然這是某種大家不知道的資訊,看起來也是能幫助這個世界的,那就足夠了。

而實質上,絕大多數這樣無系統的訊息來源都是控制體系的資訊模式。真正服務他人的資訊體系,寧可什麼都不說也不會用隻言片語誤導聽眾的。

所以,你要注意,愛的道路並不是只靠同情、誠實和幫助的願望就可以完成一切的,這裡面會有很多的岔路和迷宮,你必須非常警惕,尤其是在你嘗試用這些資訊幫助別人的時候。

當你在施行奇蹟的服務的時候,你必須非常謹慎,因為每個人的背景、理解,和將要走的道路都是複雜的,你很難用一個真理要求所有人都去完全接受和實踐。

有時候你也許覺得你在幫助,其實你卻在阻礙,你也許覺得你是在服務他人,而實際的結果卻是在服務自己。

至於“到底什麼是真正有效的服務”這樣的問題,是沒有標準化的答案的,你必須去從你內在的太傻那裡去找到你自己的回答。

記住,太傻是你唯一的指南,隨時去問太傻,你將得到真正的指引,即使是在奇蹟服務這件事情上也是一樣,你的大腦病毒會隨時隨地地嘗試將你拉入追逐和期待,這是很多在愛的道路上的人都進入的岔路。

Jim:我明白了。那所謂的外星人通靈呀,大師教導呀,這類有很神秘色彩的資訊,我們應該怎麼分辨呢,它們似乎非常的內容龐雜,有的甚至比《奇蹟課程》《佛經》之類的還要厚。

服務他人的資訊似乎很好分辨,因為它們都會主要談愛,主要談對別人的幫助,談如何認識自己真實的力量,如何走出幻覺。但是,在很經典的書籍之外,還有很多也宣稱自己是描述真理、幫助他人們的書,這些書,我們應該怎麼分辨呢?

Taisha:在回答這個問題的之前,我應該先向你指出太傻第一步道路上的一個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岔路,這也是愛的道路的潛能者的主要的迷宮——資訊缺乏恐懼的岔路。這個愛的道路的岔路的表現形式是,一個人會發現自己不知道很多東西,而獲得太傻內在的指引又特別少,於是他們想從各種各樣的宗教、學派、書籍、資訊、文字和各類教導中尋求真理。

他們會和你原來一樣,廣泛而開放地閱讀,直到自己覺得找到了某種共通的真理。這是幾乎所有尋求真理的道路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而他們無一例外地會遇到一個資訊的迷宮,裡面似乎有無數的資訊,但他們並沒有找到指引他們走出這個迷宮的指南針,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該相信什麼,而不該相信什麼。

於是最後很多人的方式是,相信大家都相信的,於是一些人進入了宗教的小迷宮,而那個迷宮似乎很有說服力,因為時間和其他的信仰者的堅定似乎是很重要的說服力。

還有一些人會因為自己過去的一些經驗,或者自己的一些興趣,一些所謂的自覺,而選擇各自不同的方向。

但是,本質上這些迷宮都是愛的岔路。

我並不是批評那些宗教在誤導人,但是,宗教確實是一個混雜的體系,尤其是在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和大眾群體意識對宗教的改造後,宗教確實已經很難用到底是服務自己的道路還是服務別人的道路來定義了。

就好像基督教裡面有大大小小的無數的教派,每個教派都依循著自己認定的某種真理,有的是清晰而明確的服務他人的,有的是明確的服務自己的,而更多是混雜而自相矛盾的。

而佛教的典籍更是如山如海一般,就算你去研讀什麼南傳佛教或者禪宗這樣的獨立的學術體系,你還是會進入一個迷宮。

世界各地的主流宗教都有一樣的問題。你看中國本土的道教,既有像《道德經》這樣教導“無為”的典型的“成為主義”的教導,也有“玉皇大帝及其領導階層”這樣典型的控制模式的信仰體系。

在每個宗教的歷史上,也都有各種服務自我和服務別人的大師出現,這導致宗教的道路最後成為了一個迷宮。

不過最近一百年,由於科學和資訊的開放,人類在宗教迷宮中侷限的情況已經比三百年前強很多了,現在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隨便去信仰什麼了,這是某種很明顯的進步。

但是,人類的核心問題並沒有解決,不是人類到底該信仰什麼的問題,而是人們一直沒有找到愛的道路的指南針,於是很多的人只會從一個迷宮到另一個迷宮,不斷地遊蕩。

對資訊缺乏的恐懼和大量獲取資訊的慾望,是愛的道路一條明顯的岔路,很多人本來很堅定地走向一條愛的道路,突然看到了一本似乎很有意思、很有道理的書,似乎在教導某種神秘而快速的技巧,於是他會放棄原來的道路,走上新的的鍛鍊,而這些道路往往是愛的岔路。

對於已經走在愛的道路上的人,因為他們可以感受愛,並且知道哪些事物是會與自己共鳴的,所以他們會有更好的識別力,並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但是,在一些無意識地走上愛的道路和大量的愛的潛力者身上,由於資訊迷宮而迷失的現象是無所不在的。

資訊的追逐,以及對資訊缺乏的恐懼,也是追逐和恐懼的表現形式,也是要像平衡對財富、安全、各種外在事物的追逐一樣來平衡的事物。

真的更多的資訊就更好嗎?這和“吃得更健康,更營養但不一定是更適合你”是一樣的道理。

真理往往是最簡單的,但由於大腦的頑固,相信真理的過程,顯得岔路重重。我很難在資訊迷宮中給出一個指南針,因為對於愛的潛能者,他們絕大部分都還不相信愛是唯一的指南針。

他們會找到各種其他的指南針:大眾信仰者多少,是否解決財富問題,是否能治癒疾病或者讓人們更健康,是不是能解決某種社會問題或者經濟問題,這些都會成為指南針。

但是,愛是唯一的指南針。觀察愛,理解愛,察覺愛,不用一百本書、一萬條教條來教導的。

如果你是因為某種教導多相信,你肯定會走上岔路甚至服務自己的道路。

因為岔路總是會更吸引人,而服務自己的教導更是為了吸引你,說服你跟隨和服從而設定的。

對待資訊迷宮的一條核心原則是:多和少是沒有區別。

一本書和另外一本書也沒有區別,一種方法和另外一種方法也沒有區別。任何一本書教導的技巧,只要你確定那是在教導愛的道路的,那是服務他人的道路,你跟隨任何一本這樣的書,都會走上愛的道路。就好像《太傻天書》的四十九條練習,無論哪一條練習都是一樣的結果,你就算只練第一條,也可以完全走太傻的道路。

不一定是要四十九條都練習,也不用在練完四十九條之後,又去尋找別的四百九十條教導。那樣只會讓你迷失和分心。

《太傻天書》練習之所以有四十九條,唯一的原因是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練習,你只要練你最喜歡的幾條就行了。如果你不知道最喜歡哪幾條,那就練前七條,甚至只練第一條。

就算不練《太傻天書》,《奇蹟課程》之類的書籍也是一樣。

不是365條練習每條都要練,也不是31課每課都要學,每個人的道路是不一樣的,沒有任何一本書是適合每一個人的。

如果有任何書宣稱,自己適合每一個人,並且一定要讀者從頭讀到尾,那肯定是服務自己的道路的書籍。

每個人的道路是自己創造的,不可能被任何的大師設定。跟隨內在的太傻指引,跟隨愛的指引,才是唯一的永遠有效的指南針。

甚至還有一些小的練習冊,例如《當下的力量》就是隻教導一個“活在當下”的練習,事實上,你專心只練一個,也可以走向覺悟。

這就是愛的道路的簡單性和必然性。但是,因為大腦病毒往往喜歡追求複雜,追求更多,所以一個人往往會進入缺乏的恐懼和資訊的迷宮。

Jim:我理解了。對這個我深有體會,我以前一直在尋找各種各樣的書,每一本都是浮光掠影,最後的結果是誰也不信了。就連看到《太傻天書》,我也一樣是極度懷疑,這估計是以前看各種宣稱真理的書籍太多造成的。

不過你說的確實沒錯,深度學習一本有用的書,比隨便翻翻一百本有用的書要有意義的多。只不過大部分人似乎都去讀一百本了,而沒有機會深入讀任何一本。

而這個世界的資訊迷宮,大家都在讀的那些書,什麼“聖經”呀,流行讀物呀,似乎都是更大的迷宮。關鍵是我們怎麼找到那一本真正適合自己,並且能透過讀它走上愛的道路的書呢?我相信每個人都一直在尋找,如果找到了,他們應該會反覆地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