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我原來一直不理解你說的“自然就知道了”和“太傻會告訴你”到底是什麼感覺,現在我知道了。
只有在內在的平靜中,你不再依靠大腦和過去的知識去推論,去做那種習慣的“因為,所以”的邏輯工作,你停止大腦的運轉,“真”就會和我的心靈溝通,似乎有一個光球從無限傳到了我心裡,然後我再用大腦,沒有被病毒感染的大腦,解讀這種溝通的光球,然後我就知道了。這種感覺,真的是好極了,和遊戲中收集“愛”的元素一樣,我願意一天24小時都做這種鍛鍊。
你知道嗎?從遊戲中醒來以後,再回頭看以前的日子,有一種特別不真實的感覺,我以前是那麼依賴大腦的邏輯和推論,依賴那些被洗腦的經驗,似乎沒有它們,就沒有一切,我就不是我了。
現在,我一旦發現大腦在做“因為,所以”的遊戲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是在做遊戲,而這個遊戲僅僅只是囚籠。
於是就停止這個遊戲。我現在再也不依賴大腦去做任何重要或者不重要的決定了。
大腦只是一個比我們用的計算機還麻煩的工具,速度又慢、單執行緒、儲量低,還經常記錯事。
估計比10年前的386電腦還不如。人類就利用這樣一個主要功能被病毒感染而遮蔽的大腦裝備,在這個世界生活了幾萬年,真是很不容易,竟然還創造了這樣一個能勉強運轉,還沒有崩潰的世界,這也是一個遊戲中的奇蹟呢!
不過我注意到在“真實溝通”中的一個細節,以前你在教我“真實的溝通”的魔法的時候,我一直以為那只是一個視覺化的遊戲,所以一直沒有注意到你教這個魔法的時候的描述的細節——那個藍色光球,充滿綠色的愛和我的思想的銀色光點,這麼多細緻的描述呀,是不是當我每次“自然就知道”的時候,從“真”傳來的光球也是這樣?
是不是在真實的眼睛下,真的會看到這個球,從某個地方和我的心融合呢?
Taisha:是的,這是比遊戲中任何幻覺都更真實的光球。它們來源於“真”,他們來到你的心裡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向太傻請求了。
於是太傻就會從“真”那裡給你送來答案。
我們之前一直都會說,太傻時時刻刻都會解答你每一個問題,無論是多麼瑣碎、多麼無意義,或者多麼宇宙真理性的問題。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太傻給你的心傳送的“真”的光球,太傻一直在這麼做,它不可能漏過任何一個問題。只要你願意問,你就會得到答案。
你似乎沒有聽到任何答案的唯一原因,僅僅是因為你願意去問,卻沒有願意去聽。
只有你清晰地說:“我願意聽到答案”,你才會真的開啟你內在的耳朵,去接收太傻的光球的答案。
Jim:你以前也是這麼和我說的,不過那個時候,我總是覺得,我是活在現實中的,而你只是在作比喻,在玩某種心理暗示的遊戲。
現在,我知道是我一直在玩遊戲,你卻是一直在說真話。這是一種多麼顛倒的感覺呀。就好像你原來說愛,我也一直覺得,那隻不過是個比喻吧。
直到我真的感受到“愛”的元素的存在,那是多麼真實的感覺呀,應該我以後睜開我內在的眼睛了,我也可以直接看到“愛”的元素了吧?同樣,我也會看到“真”,看到你說的每個人的靈光,每個人的能量中心,和你以前提到的每個我覺得都是在比喻的事物,是嗎?
Taisha:當你走到太傻的第二步,在專注力的練習中啟用你的前額葉功能後,你就會真的看到。
那和你用眼睛看一樣真實,你還會看到很多的愛的流動、光的流動的規律,從這些規律中,你會更深刻地理解愛與真的意義。
Jim:你剛才似乎特別強調“願意”,強調“向太傻提問”,我現在會特別注意你在《太傻天書》中特別強調的一些細節,它們似乎都有特別的含義,為什麼“願意”、“太傻”和“提問”那麼重要呢?
Taisha:向“太傻”、“提出”、“願意”是一種對要求的表達。你在和“真”的溝通的過程,和你在遊戲中從小賣部買可樂或者買任何遊戲裝備沒有什麼區別。
你必須說:“我要一瓶可樂”,那個小賣部的店員才會給你拿出可樂,而不會拿出香菸或者其他你不需要的東西。
“真”是不會自然地知道你要什麼的,因為“真”在時間外,是看不見也不能理解時間內的遊戲的。
“真”必須透過太傻才能與你的心溝通。所以,太傻是一個終極的魔法,沒有這個魔法,任何內在的指引都不會產生。
“真”是小賣部的貨架,太傻是你從貨架上買到東西的唯一方式,太傻就是小賣部的店員。
當你向太傻提出要求,就好像向小賣部的店員要這和要那個一樣,太傻就會給你你所真正需要的。
唯一和遊戲的小賣部的區別是,“真”的貨架上,無所不有、無所不知,太傻這個店員,也什麼都管,他不會遺漏你任何一個要求。
太傻這個店員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你無法騙他,有時候你看起來在要一個東西,其實你不是真的想要那個東西,而是想要另外一個東西,太傻會把你真實需要的東西給你。
例如,如果你去小賣部要買一輛汽車,智慧的店員知道,你其實只是想知道汽車是怎麼回事,而並不是真的想要汽車,於是他會給你一本汽車雜誌。
所以,就算你走進小賣部,什麼都不說,只是在和邊上的人閒聊,太傻這個盡職盡責的店員也知道你要什麼,然後會把你要的給你。
當然,如果你明確提出你要什麼,太傻會更快地給你。只是,人們絕大多數時候都去閒聊去了,只有少數時候會明確地提出自己要什麼。
而當你不提出要求的時候,店員會根據他對你的印象和對你真正需要的理解,給你東西。
Jim:可是太傻這麼給東西,會不會總是會給的與原來那個人本來想要的有偏差呢?太傻給別人東西和給我安排的每一種經驗,到底是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
Taisha:之所以一個人經常感覺到自己經歷的生活都是自己不想要的,核心的原因其實是一個人大腦太混亂,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又要那個,每個人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
但是太傻卻不會有任何的混亂,它根本就不會受那些分離、恐懼和追逐的束縛,所以太傻比你還清楚你到底需要什麼。
因此,不管你向太傻要什麼、怎麼要,太傻給東西的原則一向是:它只會給你“真正是”的那個東西,它不可能給“你不是”的那個東西,一個人只會看到他希望看到的,相信他已經相信的,他也只會獲得他“本來就是”的那些體驗。
所以,如果你一直渴望追逐什麼東西,那只是表明你是缺乏那些東西的,太傻肯定不會把那些給你。如果你對任何東西都不在意,有沒有都無所謂,那也是在表明,你真正擁有那些東西了,於是,太傻一定會把那些東西繼續給你。
如果它覺得你是美麗的,就會給你美麗;覺得你醜陋,就會給你醜陋;覺得你是有病,就會給你疾病;覺得你是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了,於是你就會死去。一切都在太傻的掌控之中。
太傻給你任何事物,本質也就是你製造和創造過程,其實沒有製造和創造的區別,一切體驗都是太傻給你的。
這個過程,其實是每一個人每一刻都在發生的,不是僅僅當一個人在內心祈禱“給我財富,給我智慧,給我美麗”時才發生的。
事實上,每個人在每一刻都在向太傻提各種要求,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思想中的每一個片段,即使你一點都不在意,太傻也會看得清清楚楚,然後給你安排你需要的貨品。
例如,當你和某個計程車司機討價還價的時候、當你的大腦正樂趣無限地享受著這個財富鬥爭遊戲的任務的時候,而你的太傻卻能清楚地看到你是“匱乏”的。
你如果不是覺得你自己缺錢,又怎麼會這麼喜歡砍價呢?於是太傻會在你的生活中顯化“匱乏”。
當然,你要是大腦裡真正富裕、富足、錢多得沒地方花,每次給每個計程車司機兩倍的錢,太傻也知道你原來是並不缺錢,你是真的錢太多。
所以太傻會因為“你是……”而繼續給你。太傻是不會給你你所沒有的東西的,太傻看不見不存在的事物。
你真正擁有什麼,你真正是什麼,它就會繼續給你什麼。你看,這就是真實的創造和製造的過程。
當你的大腦製造任何分離的時候,它都在製造匱乏,恐懼和矛盾,因為大腦僅僅是一個分離的製造機而已。
當你拼命琢磨到底什麼化妝品會讓你更美的時候,太傻會看到你的醜陋,並且會給你醜陋。真正美麗的人是從來不琢磨到底用什麼化妝品才能變得更美的。
同樣,當你和你女朋友算計到底該誰做早飯,誰洗碗多了一天和少了一天的時候,太傻會覺得你根本就把你的伴侶當成敵人,於是它也會讓你的伴侶成為你的敵人。
這個恐懼和匱乏的製造過程在每一個時刻都在表達,時時刻刻地在遊戲的世界裡生成各種任務、各種經歷、各種結果。
如果你不束縛你的大腦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你就會不斷地經歷各種矛盾、各種痛苦、各種麻煩。創造的過程也是一樣,你必須向太傻提出要求。
當你說:“我每一刻都是奇蹟”的時候,太傻理解你就是奇蹟,你是覺醒的,你已經準備好離開遊戲了,於是它會不斷地給你創造離開遊戲的傳送門。
有的時候,你可能還沒做好離開的準備,於是太傻會在你的生活中加速地顯化各種催化劑,催化你的覺醒。
有的催化劑是一些痛苦,有的是一些挑戰,有的是一些巧合。
但是,只要你和太傻說:“我就是奇蹟”,你就只會接受到奇蹟。
Jim:那向太傻要東西,需要用什麼交換嗎?怎麼才能確保我能儘快獲得我真正要的東西呢?
Taisha:這個叫“太傻”的小賣部店員不會和你算錢,因為他就是為你而存在的,如果一定要某種交換,那就是用“愛”作為貨幣。
只有在“愛”的確認下,“太傻”才會給你“真”的貨品。如果你想更快地從太傻那裡獲得,你只要更清楚地理解,到底太傻是怎麼具體地給你每一樣東西的,然後在對太傻的絕對信任中,你用心去接受太傻給你的每一個安排就行了。
這個真實的創造的過程,本來一點障礙都不會有,但是,因為人類總是不相信奇蹟,也根本不相信太傻的安排一向都是最合適的,總是會用大腦去分析、去恐懼、去追逐特定的結果。
於是,他們一邊創造奇蹟,一邊又製造恐懼。就好像一個人一邊向太傻要求財富,一邊又快樂地琢磨怎麼砍價,而往往沒有走上愛的道路的人,他感覺自己匱乏的時候要遠遠多於自我說服自己是富裕的時候,於是他們的生活還是繼續匱乏——太傻不會看錯任何一個事。
所以,你根本不可能用什麼意識鍛鍊之類的吸引力法則來欺騙太傻,除非你已經真的相信。
只有一個人經過真正的鍛鍊讓大腦的喧囂停止下來,更多的時候與太傻同在,他才會真正相信自己其實什麼都不缺,什麼也都不需要,不用追逐、不用恐懼、不用渴望的時候,這也是他真的相信太傻的時候,太傻自然就會在生活中更多更明顯地顯化奇蹟。
所以當你說:“我願意成為我自己,成為愛,成為奇蹟”的時候,你是在大聲地和太傻宣稱你真實的身份,並且給你的大腦敲響警鐘,這個聲音越大,你的大腦就會越退縮。
但是,太傻一直都聽得見,不管你說得多大聲或者只是在心中默唸。你越清楚地瞭解這個過程,你越大聲地宣告你的真正身份,你也就會越快地得到你所真正需要的。
Jim:這是我又一次理解“意識創造”的偉大原則了,但是,這一次我是從太傻的角度來理解的。謝謝你,我總是很奇怪,一樣的話,以前也反覆地說過,為什麼那個時候我就聽不進去呢?
Taisha:因為你更多的是在聽大腦的對錯分析。你不可能在時間與經驗的遊戲世界裡在理解真理。只有你經過鍛鍊,更持久、更堅定、更清晰地與太傻溝通,你才能更多地從太傻那裡獲得真理,並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你本來的樣子。
所有的阻礙其實都來自於你對太傻的抗拒,對太傻的懷疑——那些本質也是你對自己的抗拒和對自己的懷疑。
Jim:從這本書第一章開始,你一直在和我說太傻。我原來一直以為那是你給每個人內在的自己、完整的自己、無限的自己的一個代號。
也可以叫這個自己為“聖靈”、“高我”之類的名字。這也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嗎?就像愛與光一樣的真實嗎?我以後開啟真實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嗎?
Taisha:每個人的太傻不僅僅是真實的,而且是和每個人一樣,是一個人格化的存在,也有人格化的自由意識。
你可以將每個人的太傻看成是在時間中的無數個自己的總和與終點。太傻既然是自己在過去、現在、未來每個個性化的存在的總和,那其實是一個同樣有自由意識、判斷力的存在。
但是,掌握著你的所有的經驗,也可以和“真”隨時作溝通,所以,太傻因為有無限的智慧,也不可能陷入任何的分離,因此,太傻堅定地掌握著你到底需要透過什麼途徑、經歷哪些體驗才能更快地發展,於是太傻就會給你作出最合適的安排。
太傻是你一切的經歷的創造者,所以你的一切經歷都是奇蹟。
記住,和我們以前講的愛、真、創造法則一樣,這不是比喻。太傻是一個人格,並且一直在遊戲的世界為你編寫你未來的每一個經歷,也許你覺得這是某種束縛,憑什麼我的經歷要這個叫“太傻”的人管?
記住,沒有太傻,你早已是一團塵土,就因為有太傻一直在催促你、幫助你、支援你,你才能由一團無意識的能量發展到現在。
太傻為你創造的體驗,也沒有剝奪你的自由意志,你其實一直在用你的自由意志拒絕太傻的安排,當太傻安排你的女朋友和你吵架的時候,你並不理解這種安排,於是你進入痛苦和自我的矛盾。
所以,太傻就算可以給你安排一切,你還是得自己選擇如何去應對這一切經歷。
但是如果你選擇視一切經歷為奇蹟,那它們就是奇蹟,你才能真正利用太傻給你的這些經歷成為自我發展的最佳的催化劑。
記住,沒有任何事情不在太傻的安排下,你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甚至打一個噴嚏,都是太傻的安排。
而那些你覺得是偶然和悲劇的事情,你根本不需要的事情,其中肯定蘊含著你真正最需要的事物。
從這個角度,太傻一般不會在你急切渴望財富和成功的時候給你財富和成功,因為如果這樣,他只是肯定了你的幻覺,你會在遊戲的世界浪費更多的時間。
太傻唯一的渴望是加速你的發展,讓你更快成長,離開這個遊戲世界,進入下一層的鍛鍊,直到最後與太傻合一。
只有太傻與它所有的在遊戲世界的分身合一的時候,時間才可能終止,每一個完整的太傻才可能繼續前進。這是一個多麼完美的機制呀,不是嗎?所以,真的是你需要什麼,太傻就會給你什麼。
你永遠無法矇蔽你自己,但是,你可以選擇忘記太傻的存在,或者告訴你自己:“根本沒有太傻”。
但是這沒關係,真實的存在是不可能被否定的,或者因為被否認而消失的。
所以太傻沒有恐懼,時間外的太傻也沒有等待。
Jim:那太傻等待著每一個它的遊戲中的分身回來,是為了進一步做什麼呢?還有後面的任務嗎?
Taisha:是的。太傻也有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和每個人內在那個最深刻的渴望是完全一致的——回到那“無限的一”,回到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是無論在什麼規則宇宙中的每個個體完全一致的最深刻的渴望。而在這個規則宇宙中,太傻也同樣渴望回到“無限的一”,這是它給予你所有的指引唯一的目標。因為只有你能發展到與太傻合一的時候,太傻才可能進一步地向“無限的一”融合。
我們以前經常提到這個規則宇宙的層次,現在我們可以更系統地描述一下,讓你更深入的理解太傻的存在機制。
這個規則宇宙分為八個層次,不過最後一個層次的結束,也是下一個規則宇宙層次的開始,它們透過黑洞相連。
黑洞是無法穿越的,甚至連穿越的概念都不可能存在。黑洞是這個規則宇宙的合一的實體,與“無限的一”的終極融合,一切的光都被“無限的一”吸收。
因此,無法描述、也無法定義這個規則宇宙的最後一個層次。所以,我們一般只談這個規則宇宙的七個層次。
這個層次,可以用不同的詞語表示,諸如次元、密度,都是一樣的意思。
我們用層來表示的精確化的原因,要到下一次談話談“到底世界的層次本質的規則和意義是什麼”的時候才會進一步闡述。
第一層世界是時間和意識開始的世界,時間產生。
第二層世界是差別產生的世界,你我開始獨立,並知道自己。
第三層世界是選擇的世界,我們都作出如何對待自己和別人的選擇。
第四層世界是愛的世界,我們在其中理解愛、學習愛、經歷愛。
第五層世界是智慧和光的世界,我們在對光的研讀中,理解智慧。
第六層世界是光和愛合一的世界,這是奇蹟的世界,這也是太傻的世界。
第七層世界是時間外的存在,是太傻走向最終合一的世界。
太傻站在第六層世界的畢業的大門處。所以太傻是奇蹟世界的終結,也是時間世界的終結,太傻是終極的奇蹟。
而你現在所在的地球這個世界,是第三層的世界。當你透過每一層遊戲的鍛鍊最後畢業,不再需要那個層次的體驗的時候,你就可以到下一個層次的世界,以另外一種模式體驗世界。
我們的第二次談話,曾經做過一個同心圓沙漠的描述,你可以那樣近似地理解,每個圓環都是一個世界,一共有七個圓環,沙漠外就是第八層世界——一的世界。
在每一層世界中都有自己的規律,各自的時間與空間的感知體系,當然宇宙還是一個宇宙,而時間、空間這些本來就是你自己思想創造的規則,會因為你對光和愛的感知敏銳度而展現不同的規則,所以這些你自己思想創造的元素的組合方式和感知方式也會變化。
Jim:我能不能理解成:第一層世界就是物質的世界,類似天空和大地這樣無生命的存在,第二層世界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動物的世界,第三層世界是有自我意識的人的世界,是這樣嗎?
Taisha:這樣的描述是扭曲的。任何物質,即使是一塊石頭,也是有生命和意識的。未來你到太傻第二步中後期,就可以與每個物體中的本質的光溝通,諸如彎勺子,隔空移動物體那種事情,其實就是透過你與每個物體的光的溝通,做到像用手拿起一塊石頭一樣事情,不過那需要強大的注意力的集中。
第一層世界是意識和時間產生的世界,是能量的世界。但是,這種能量還沒有顯化為物質。
第一層世界和第七層世界都是穩定的,沒有分離,沒有變化,沒有區別。所以,意識是超越物質的存在,更具體地說,意識在愛的力量下指導光組成物質。
當意識在第二層世界,顯化為結構和差別的時候,生命就已經產生了。石頭、植物和動物,凡是有結構的物體,只要不是一團混沌的能量,都屬於第二層世界,都是有意識和生命的。
第二層世界因此有了個體的概念。你在感知中有了自己和別人的區別,這個時候分離就已經發生。
但是,你還沒有明顯的自我意識。當個體從第二層世界畢業到第三層世界,你有了清晰而明確的自我意識,知道自己和別人是不一樣的,並且你可以在自由意志下作出選擇。
於是你就會在自己與別人的互動中開始遊戲,並會在分離的世界開始選擇:以什麼方式對待別人和自己,到底是為別人服務更多還是為自己服務更多。
這是這個世界的遊戲本質,你必須理解自己和別人的關係,並作出一個關鍵的選擇。
你必須選擇到底你更喜歡自己一個人,這個世界更多地屬於自己,別人只是一個附屬;還是更喜歡和別人一起,把自己擁有的更多地分給別人。
這個選擇將決定你將畢業到哪一種道路的第四層的世界,服務自我的第四層世界還是服務他人的第四層世界。
大多數人會在第三世界不斷地漂流,經歷不同的行星的幾百幾千個第三層世界的體驗後,才會最後作出選擇,走向第四世界。第四層世界是愛的世界,你需要用很多年很多世來更深入地理解愛的本質。
所以Jim,當你走上愛的道路,完全開啟愛的中心的時候,你就已經做好畢業的準備了,只是畢業有一個集體考試,確定哪些人可以畢業了,然後這些人會一起向下一個世界出發。
你現在雖然已經做好可以畢業的準備,但畢業考試還沒到,所以,你還在繼續複習,準備考試。
不過就像你高考一樣,你知道自己肯定會透過,只是考多少分的問題。
第四層世界其實有不同的環境和那些環境中每個人自己創造的經歷,不同的畢業分數會有不同分配方向,從而進入不同層次的第四層世界,就好像在第三層世界,有不同的國家、環境、家庭和個人經歷的區別一樣,這些都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第四層世界之上,還有第五、第六層世界,分別是“光與智慧的世界”和“奇蹟的世界”。太傻的位置就是在第六層世界畢業的奇蹟之門處。
這個位置也是時間結束的位置。當在這個規則宇宙漂流的太傻的分身都與太傻合一的時候,太傻也得以從第六層世界畢業。而第七層世界是在個體與太傻合一後,太傻之間進一步合一,併為在第八層世界的與“無限的一”的最終合一做準備的層次。第七層世界已經在時間之外了。
但是,這種時間之外,還是可以定義、可以描述的。這七個世界,對應這每個人靈魂的靈光的七個能量中心,很多教派的教育體系叫這些為“能量中心脈輪”,其實是一樣的東西。
它們也是真實的存在。每個中心都有自己的名字和顏色,及其對應的功能。除了第一和第七能量中心是穩定不變的,中間五個能量中心都有自己的變化和細微的調整模式,這些調整與平衡與每個人的經歷和思維直接相關。
當每一個能量中心完全開啟的時候,你就已經做好了前往那個世界的準備。但是,每個能量中心的開啟與平衡,都依賴於其他能量中心的工作。
Jim:你上次談話就提到了綠色和藍色的能量中心,這些能量中心的本質是什麼呢?為什麼太傻的每一步,都需要開啟某個能量中心,你能更加完整地描述一下這些能量中心嗎?
Taisha:這些能量中心就和人的身體的器官、內臟、肌肉和腺體一樣,是人的身體的組成部分,但是,它們不是物質的身體的組成部分,而是能量身體的組成部分。
這些能量中心其實只是一些能量的集中的焦點位置,人的身體能量體系也不僅僅只有這些能量中心,各種宗教和教導體系會用不同的方式教導這些身體能量體系,比如情緒體、心智體等等,都是描述的人身體的能量體系。
我們之前經常談到的“在真實的眼睛下看到的靈魂的光球”其實也就是這些更精細的能量體系的一部分,其實所謂的“靈魂”本身,也就是這些能量體系。
一個人死亡的時候,物理的身體會和這些能量的身體脫離,能量的身體獨自成為心與靈的載體。
人身體的能量中心只是對這個能量身體的核心功能部件的一種描述方式而已,有的教導體系會說有五個中心,有的會說有十二個中心,其實這只是不同的區別方式,就好像你看人的身體會一眼看到頭、身體和四肢一樣,你也可以更精細地分出頭、頸、胸、腹、腰、腿一樣。
但是,不同的教導體系對這些能量中心的命名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把這些能量中心叫做“脈輪”,有的叫做“光體系統”,這些其實都是一個東西。
大多數教導體系都是按靈性進化的功能,將人的能量中心體系分為七個能量中心——紅、橙、黃、綠、藍、靛、紫。這是七個能量中心真實的顏色光譜,每一個能量中心都有完整而系統的功能體系。
紅色是基礎意識的能量;橙色是自我和情緒;黃色是社會與人際關係;綠色的功能是愛是無區別的普世大愛;藍色是溝通與智慧;靛藍色是奇蹟;紫色是合一。
這七個能量中心隨著個體靈性的進化逐一開啟。
每一個能量中心都有自己的旋轉速度、結晶形狀和更精細的平衡,這個宇宙的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七個能量中心,無論是一塊石頭還是一個天使,沒有任何兩個個體的七個能量中心的配置是完全一樣的,這些配置就好像世界的雪花一樣無窮無盡。
不過,你也許已經注意到,這本書分七章,每章有七節,還對應四十九個練習,這些都是與七個世界層次和七個能量中心完全對應的。你可以把對每個能量中心的平衡更精細地分為七個工作目標,對應到這四十九個練習即可。
這每個能量中心的功能和其上的平衡工作,分別對應一個層次的世界模式。
所謂的世界層次的模式,有的地方叫“次元”,有的地方叫“密度”,其實都是一樣的。在每個不同的層次模式下,這個世界的個體都會在各自主要的能量中心下工作。
現在的地球的人類世界是第三層的體系,人主要的工作是在黃色中心的平衡上,而這個黃色中心平衡的最終目標是要從社會與人際關係體系的束縛中擺脫出來,作出你究竟如何對待自己與外在的關係的選擇。
從這個層次畢業以後,到下一個層次的世界,人就需要在綠色中心上作關於愛、憐憫、同情的大量的平衡。
在第五層次的世界,人需要重點在藍色中心的工作中,與萬物之光做完全的溝通和理解,用智慧平衡愛與光。到第六層次的世界,個體需要透過靛藍色中心完全地整合愛與光,徹底接納自己的無限性。
關於第四到第六世界層次的更具體的描述,以及能量中心,以及每個層次的具體鍛鍊的目標和技巧,我們要到最後一次談話才會具體講述,你現在只需瞭解一個結構就是了。
Jim:那是不是每個個體,無論在哪個世界層次,都有自己的太傻,也都受到太傻的指引呢?
Taisha:無論你是地球人還是外星人,是從樹木進化的還是從昆蟲進化的,每個個體只有在透過太傻,與太傻合為一體後,才能從第六層世界畢業進入第七層世界。
所以,《太傻天書》之所以自稱是站在時間之外的最後一本書,並非比喻,是每個個體都必須透過它與太傻的融合,才能最終超越時間,這是每個個體的必經之路,不管你是上帝、神仙、天使還是一棵小草。太傻是這個規則宇宙的終極魔法。規則宇宙的每個個體,從他們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靈性開始啟動的那一刻起,他就開始受到太傻的指導了。
每個人的太傻會透過程式設計規劃個體每一個生活的經驗,讓個體得以發展,理解自己,並一步步回到太傻。所以,太傻唯一的目的就是讓個體儘快回到自己那裡,這樣太傻才能得以從第六層世界畢業。我們在第一次談話的最開始就講過,太傻是這個世界的終極的魔法,這個魔法的施展者是那些在第七層世界已經突破時間、突破個體的,很多個已經畢業的太傻的合一的太傻。
這個“太傻”在從第七層世界畢業之前,會將自己擁有的經驗、智慧,以及近乎無限複雜的體驗模式,構建成一面鏡子,放在第六層世界的末端,指導還在漂流在那個時間的世界的人們更快地發展。
而這個魔法的核心功能,就是時間的指引者。這面鏡子中的太傻,也是每個人自己,是每個個體過去和未來的集合。
但是,這個太傻擁有這個規則宇宙所有的智慧,並且會一直用這種終極的智慧指引這個規則宇宙的每個靈性個體的發展之旅。
就是因為這個終極魔法的存在,這個規則宇宙的發展程序被大大加速了。太傻是這個規則宇宙和其他規則宇宙的標誌性區別,所以這個宇宙也可以被稱之為“太傻的宇宙”——而大塔羅牌的第一張,也是最後一張牌,太傻牌的意義也就在此了:太傻存在於魔法之前,世界之外。
但是,儘管太傻是這個規則宇宙的終極魔法,他還是在這個宇宙體系之內的,不是像愛、光那樣,是屬於每一個規則宇宙的元素。當然,其他的規則宇宙是不是都有太傻,我就不知道了。至少,在這個規則宇宙裡面,太傻是完整而真實的。
所以,我們在這一章重點談的奇蹟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繼愛的學習和光的領悟後,整整一個世界模式的任務,在那個世界裡,你將整合你過去的所有經驗、智慧和愛,接納無限的你自己,並通向與太傻合一的道路。
其實你整個的自我探索的道路,都是在不同程度地接納自己,理解自己本來就擁有的能力和無限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服務是最好的理解自己的方式。我們從第一次談話開始就一直在描述太傻、太傻的指引、太傻的智慧、太傻的原則等等。但是,一直到現在,我們才完全講清了太傻的真諦:太傻就是終極的奇蹟——時間之門與奇蹟之門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