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了高俊毅的話,雪塵設想出了一個大膽的可能性,而這個可能性一旦成真,那麼失蹤的那些人恐怕下場將極為悽慘!
在猜想中,兩個人已經到達了高俊毅在紅嶺的別墅,傭人們紛紛施禮,口中喊著高先生好。
高俊毅恍若沒有看到他們一般,帶著雪塵徑直向別墅深處走去。
“雪塵兄弟,這間屋子裡面裝滿了我的藏品,可以說每一件都是我的珍愛之物。”
雪塵還是整間屋子,屋子被佈置得古色古香,流入口鼻的味道全部都是檀香的氣息。
在姿態各異的木架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玉器,粗粗掃視一圈,竟然有數百件之多,著實讓雪塵驚歎不已。
“高哥好魄力!竟然收藏瞭如此多的玉器。想來這麼多玉器,定人花費了您不少的心血和時間進行收集。同時所消耗的資金也頗為龐大吧?”
高俊毅風輕雲淡地揮了揮手。
“錢財不過如同糞土一般,怎麼比得上玉器的珍貴?在我這裡面的玉器各個朝代應有盡有,它們絕對是歷史的見證者,即便是千年過後,也是不朽的存在。雪塵兄弟,你且看看這滿屋的玉器,有多少你可以叫得上名字來?”
雪塵朝著高俊毅微微一笑。
“看來高哥這是又在考教我了。華夏文明五千年,即便我是愛玉之人,也不可能將所有玉石全部如數家珍,畢竟人的知識儲備總是有限的。”
在屋內掃視之後,雪塵指著其中三樣擺放極盡的玉器說道。
“恰好這三樣玉器我便識得。”
“哦?那你且說說看,我這三件玉器叫做什麼名字,有何出處?”
雪塵先端起離自己最近的玉器道。
“此乃螭紋帶鉤,宋代的螭紋帶鉤較元、明作品要窄小精緻,用玉較好,不施人工烤色。鉤頭或為獸頭,或為鳥頭,鉤頭與鉤腹間距較小,鉤頸轉彎處較寬厚,腹部凸雕螭紋,一般螭紋緊貼鉤腹,與腹間不鏤空。背面或為鉤臍,或為窄方形的倉,代表作品有白玉紫沁螭紋帶鉤和白玉獸首螭紋帶鉤。”
“白玉紫沁螭紋帯鉤近似螳螂肚,頸部橫寬,鵝首形鉤,雕琢簡練,細長眼,喙稍長,自兩頰連出。鉤腹凸雕一小螭,螭與鉤頭相對,頭型稍長,外卷耳,人字形肩,長頸,腰部有裝飾性條帶,似蔓草卷向兩側,背面為窄長形倉。”
“這件帶鉤鉤頭的眼、嘴及腹部雕納為典型宋代風格。白玉魯首納位帶兩構頭為停首,三角形眼,長嘴,風格不明顯。鉤腹凸雕一紼,納頭於鉤尾端,回頭,與鉤頭相對,嫡頭窄長,外卷形耳。嫡紋有明顯宋代風格,鉤背面有一圓臍。”
高俊毅不禁撫掌大笑。
“雪塵兄弟果然慧眼如炬,我這件藏品確實是出自宋代,沒想到你對這件藏品知道的如此詳細,卻不知道另外藏品也能否說的如此瞭如指掌?”
雪塵拿起另外一塊玉器道。
“此物為魚形帶鉤。魚是玉器中的重要都物,帶鉤中也有不少做成魚形的,典型器有白玉魚形帶鉤。整體為佣長魚形,魚背鰭短而皇鋸齒狀,魚尾分為
兩部分,一部分向上翻成鉤頭,另一部分翻向與鉤頭相背的一側,魚身飾鱗紋,魚腹上端雕一三岐形蘑菇以為鉤臍。帶物的魚尾為宋代魚尾之形,三岐蘑菇中部凹下如摺合,也為宋代風格,因面帶鉤為宋代作品。”
隨後又拿起最後一件藏品。
“這塊為魚獸紋帶鉤。鉤頭為獸首,獸的上唇長而上尖,嘴、眼由簡練的粗陰線刻出。鉤腹為魚形,魚無磷,小圓坑眼,身側有一道細明線,魚尾分向兩側,為典型宋代玉魚。帶鉤背面有一小圓臍。”
說到這裡的時候雪塵忽然話鋒一轉,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物件都是好物件,只可惜其中有贗品。若是全部都為真跡擺放在一起,倒是稱得上是壯觀……”
高俊毅先是一愣,隨後面色開始變得有些陰沉。
“我收來的玉器竟然也敢有人矇騙我,真是活得不耐煩了。”
雪塵聳了聳肩說道。
“像這類玉器傳世本身便不多,送給你的人辨識錯了也情有可原。畢竟像這種東西即便是行家也有可能打眼的,尤其是這件贗品做的倒是逼真至極。”
高俊毅強忍心頭不快,虛心地向雪塵求教。
“看來兄弟對玉器瞭解甚是通透,不知道能否為我詳細講解一下如何辨識玉器真偽?”
對於高俊毅,雪塵心中是並不存有什麼好感的,但是為了從他口中打探出來更多有用的訊息,必須與他進行虛與委蛇。
所以即便自己再不願意多與他進行交談,也必須耐住性子才行。
“說起玉器中的贗品,主要還是在做舊的手段上。玉器由於埋藏於地下,而且由於其隨著時間的輾轉,受地壓、溫度以及溼度等因素變化的影響,難免會出現變色或傷痕。這種後天發生的色變,也被稱為沁色,一般來說,習慣上稱黃色沁為土沁,白色為水沁,綠色為銅沁,紫色為血沁,黑色為水銀沁。”
“現在的很多作偽的玉器,除了要模仿古玉的形制和紋理等,人工緻殘和仿沁是難度最高,也是最容易以假亂真的特技。”
“哦?”
高俊毅瞬間來了興致,向雪塵所講的這些他知之甚少,對他來說向雪塵所求教的東西正中下懷。
“那他們一般是如何做舊玉器的呢?”
“其實人工仿沁早在北宋時就已經伴隨著仿古玉的出現而被應用,到了明清時期,其方法日臻完善?它也是仿古玉的關鍵技術。正是由於這種方法做舊的技術已經很是高超,以致極難辨認。所以,掌握它的方法,以及各式做舊法的弱點所在就十分必要。”
為了滿足高俊毅的好奇心,雪塵知道一時半會兒是講不完的,當下伸手示意,兩人全部落坐下來。
高俊毅也是吩咐一聲後,點心茶水開始陸續的擺到了桌面之上。
“關於其方式方法,我曾在《玉紀補》這本書中找到過相關記載,其玉器染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透過燒烤玉器使其顏色變白,以充古代的雞骨白玉,同真古玉相比表面有火燒的細裂紋。”
“第二種在羊腿中植入小件玉器,數年後取出表面會形成如傳世器上紅絲沁般的血色細絲,俗稱
羊玉,同真古玉相比,其略顯乾澀。”
“將玉器放入剛殺死、血尚未凝固的狗腹中,在地下埋藏幾年後玉器表面會產生土花、血斑,俗稱狗玉,不過這種做法後的玉器表面常會保留有新玉的顏色。”
“有將質地鬆軟的玉器用烏梅水煮,然後再用提油法上色,俗稱梅玉。把玉器放入濃灰水和烏梅水中煮,趁熱置於風雪中冷凍形成細如髮絲的裂紋,以充古玉中的牛毛紋,俗稱風玉。”
“將玉器與鐵屑拌在一起,用熱醋淬之,放置十幾天後埋入地下,數月後取出,表面會被鐵屑飾出桔皮紋,紋中雜有土斑和深紅色的鐵鏽,俗稱叩玉。”
“用滷提法上色,顏色滲入玉肌,灰煮不退,這種沁色在天陰時顏色較鮮,天晴時則略顯混濁一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用油炸、火烤、雪茄水浸泡或是埋在花盆、淤泥、廁所裡等的方法來使玉器喪失本色。”
高俊毅不由得嘖嘖稱奇。
“聽你講的意思使用糞便還能給玉石做舊,這未免也太噁心人了吧!倒是你所說的用血液養玉,你現在手中那塊玉石是天然血玉還是人工養出來的?”
雪塵瞬間心中閃過了無數種回答的方式,最後還是給出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
“這塊血玉是我從古董市場裡淘來的,至於是人工還是天然的,實話實說,我還真是有點兒沒大看出來。透過我的判斷,這塊玉至少有幾百年的年份了。”
高俊毅只要一提到雪塵的那塊玉石,眼睛裡就止不住地放藍光,看的雪塵心中冷笑不已。
“話說你那玉石是真漂亮呀!哪怕就是透過人工的方式造就的,也是讓我非常喜歡。”
此時高俊毅話裡話外,已經開始給雪塵進行暗示,表示想要雪塵手中的那塊血玉。
雪塵面色有些怪異地問道。
“如果這裡面裝的是人血呢?”
“人血?你是說你的那塊血玉這是用人血造出來的?難怪如此漂亮……”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你帶在身上會不會覺得非常的不適應?”
高俊毅微微一愣後仰天長笑。
“為什麼會不適應呢?人與動物其實在本質上又有什麼區別呢?或許區別就是人類更加高階,有機會享受更好的生活,有更高的追求罷了!自古以來,哪一個上位者不是踩著累累屍骨成就巔峰霸業?所謂的不適應無非是弱者的呻吟。如果這塊玉中的血色真的是人血所化,那雪塵兄弟你更是與我脾性相投啊!”
雪塵心中嘆息一聲。
像高俊毅這樣的人所遵從的完全是叢林法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在他眼中弱小的人被淘汰掉絲毫不會引起他的情緒波動。
說好聽的叫具有梟雄之資,說難聽的就是毫無人性!
雪塵知道這塊不詳的血玉講是兩人關係能夠緊密聯絡的紐帶,但是現在並不能交給他,只有在他求而不得的時候交出去,才能讓他感覺到最珍貴最滿足。
另外現在就交給他,一旦自己在血玉上的封印出現問題,那麼高俊毅接下來可就時日無多了。
為了能從他口中順利地挖掘到自己想要的材料,所以還是得再抻一抻他。
當下又拿起其他玉器觀察起來。
“高哥,這尊玉器的看起來有點問題啊!”
雪塵拿起來的是一塊白玉硯臺,其上有一塊白斑。
高俊毅略有些得意地道。
“這漢白玉硯臺可是出土的文物,我花了大價錢才搞到手的。這一點白斑天然形成,而且只有這麼一點點,完全不影響整體的價值。”
雪塵笑著搖了搖頭。
“恐怕高哥這一次是被人所騙了啊!這白斑並非是天然形成,而是透過致殘的方式做舊形成的。”
聽到這,高俊毅眉頭皺起,有些不太相信雪塵所說的話。
“這件藏品出土的時候我雖然未曾見證,但是也是第一時間聽到準確訊息,這才透過熟人經手購買來的,絕對不可能有假。”
雪塵將白玉硯臺放下,嘆了口氣。
“其實真與假也無所謂,只要喜歡就好。”
聽雪塵這樣說,高俊毅則非要搞清楚事情的真相,當下問道。
“既然雪塵兄弟說我這方硯臺有假,那不妨說得明白一些吧,讓我也長長見識。若是雪塵兄弟說得上來,以後老哥我再淘玉器全都由你經手!”
“呵呵,既然這樣,那我就說說看。”
雪塵指了指硯臺上的紋路說道。
“現在有很多人會利用人工緻殘的方式將玉器做舊,從而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像這個硯臺,就是使用敲擊的方式做出的花紋。具體操作方法就是用一些特殊工具輕輕敲打器身,使其傷而不落,這樣它在裂痕附近會形成一些棉白斑。”
“像這種方法,如果運用得當,而且你又對他的來歷深信不疑,就非常有可能落入圈套。像這種作假的方法可是相當多的。”
高俊毅面色凝重,對於雪塵的話也信了幾分。
“除了這種方式以外,還有哪些作假的方式嗎?”
“當然了,作假的方式有許多種。除此以外還有許許多多種方法。比如說砣碾,就是用小型的砣子或鋼鑽在器表碾出圓形或橢圓形、深淺不一、長短不齊的點坑或線條,粗看似長期磕碰導致的遍體鱗傷,但是仔細觀察就可分辨出其是由大小不等的紋點絲線組成的班狀痕跡。”
“沙碰毛道,這是透過保留一部分粗麵或拋光後,再用解玉砂稍加磨磋,這樣在器表做出一些可辨的毛細劃道,來表示長期流傳於世造成的摩挲痕跡。但這一方式的弱點在於,若是藉助放大鏡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種毛細劃道通常分佈比較有規律性而且其線條分明、清晰如新,這就與真品模糊的痕跡明顯不同。”
高俊毅皺眉道。
“所以說這塊硯臺所用的造假方法已經有其他人在使用了?那有沒有什麼有效的一切能夠對玉的品質進行測量呢?”
雪塵搖了搖頭說道。
“其實目前在玉器的識偽中沒有儀器進行有效的測試,但是利用我們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識,利用客觀科學的理論分析,完全有能力對玉器真偽進行有效識別。對於大眾收藏來說,玉器的辨偽,需要最好掌握以下這些小知識。”
“歷代玉器被廣泛使用的玉石材料主要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岫巖玉等,而目前贗品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的是新開發的石料、礦料,或用黃岫巖假冒黃玉。在實踐中必須掌握和分清真偽玉器它們材料上的差別和特點,以及分清同一種材料的新舊差別。”
“認識各種玉器材料的基本結構特徵,並且還要知道其硬度、南度的不均勻性及玉石材料的可滲透性。因為只有在掌握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後,才能夠分析古玉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埋藏的時間長短,對玉器本身應該造成的影響,有哪些氧化腐蝕特徵,並掌握其演化過程的各種特徵規律。”
“而質品不是根據材料的特性,也不根據真品的各種特徵,只是根據真品的表面效果進行模仿,違反了自然氧化和演變的規律,與真品有本質上的差別。”
“掌握真品玉器材料方面的老化特徵。這種受侵蝕而老化的現象與質品使用新材料或老舊殘料進行重新切割磨製加工,成形後所暴露出來的新工藝面會產生明顯的色差或破壞原有的氧化皮層。”
“還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不能把區別玉器材料作為辨別玉器真偽的決定依據,為從古至今所使用的都是千百萬年形成的同一種材料,在辨偽中只能把識別材料作為單鑑辨偽的依據,如果材料上無法有效地確認差別,應該從其它方面繼續搜尋真偽的差別證據。”
高俊毅聽得極為受教,再看向滿屋子玉器的時候,也沒有了之前的驕傲自得之色。
現在透過雪塵觀察把玩,就已經接連的出現了贗品,而且其中一塊玉硯臺還是他認為手拿把攥不會出問題的,結果還是著了其他人的道。
那麼剩下的那些玉器,能不能保證每一塊玉器都是真品?
呵呵,不僅不敢保證,而且他覺得恐怕一半兒都是贗品。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開始感慨玩兒古董玉石的水實在是太深了,對比於面前的雪塵,他完全像一個菜鳥一般。
在每一次購買或別人贈送玉石的時候,都只聽一聽來歷,看一看品相便認定是真是假。
或許在他看來,以他的身份地位,應該沒有其他人敢誆騙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