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藏本想把《知趣藏》帶走,帶回無智山進行供奉。
調御不讓,他要求旋藏留在佛法域。
至少要在佛法域取得“大丈夫”的學位,才可以帶走《知趣藏》。
旋藏只得照做,下榻在密寺的宿舍樓,調御特別照顧,允許旋藏住單間。
“大丈夫”的學位,在佛學域並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
佛法域的學位體系,包括五級。最低的學位是“初發心”,隨後是“大歡喜”,然後是“皆空”,再是“饒益”,最後才是“大丈夫”。
旋藏被編入“初發心”學習班,學期三年,畢業合格進入下一個級別的學習班,依次類推。
“初發心”學習班的同學都很年輕,很多都是十來歲的少年僧侶。
旋藏很享受,彷彿回到學生時代。
班級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學經,誦經,辯經,悟經。
在學經階段,學僧要學習佛教哲學概論,瑜伽各派要領,打坐修心初階入門,止觀妙法略說,等課程。
在誦經階段,學僧則要定期誦讀大乘各派經典,瑜伽密教經典,金剛口訣諸經典。
在辯經階段,學僧則要學習辯論科學概論,邏輯學概論,語言學概論,諸大語系實操指南,各語種練習課,等課程。
在悟經階段,學僧要學習木屋閉關,山洞閉關,鬧市修煉,曠野行走,等實修課程。
三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旋藏透過了學位答辯,獲得了“初發心”的學位。
接著又攻讀“大歡喜”學位,分為四個學習階段,修煉歡喜氣,修煉歡喜味,修煉歡喜趣,修煉歡喜樂。
然後是“皆空”學位,分為三個學習階段,觀外在空,觀內在空,觀皆空。
再是“饒益”學位,分為三個學習階段,饒益自己,饒益他人,饒益眾生。
最後是“大丈夫”學位,分為三個學習階段,凡事大丈夫,凡人大丈夫,凡心大丈夫。
經歷十五年的次第學習,旋藏取得了“大丈夫”的最高學位,在佛法域獲得了認可。
調御有意讓旋藏繼承密寺的法脈,留在密寺,作為左膀右臂,將來可以接替總經理的職位。
面對密寺的優越條件,以及調御的熱情態度,旋藏絲毫不為所動。
旋藏一心只想取回《知趣藏》,回到無智山,開創屬於自己的門派。
旋藏的心思,當然瞞不住調御。
調御告訴旋藏:“選擇回去也可以,只不過,回程的途中,要遭遇一百零八難,透過了一百零八難的考驗,才可以順利把經書帶回無智山。”
旋藏毫不猶豫地接受了考驗,從此開始了闖關模式。
第一難,河水淹沒難。
旋藏師徒來到童天河,不想這童天河並沒有一座橋。
旋藏尋思,要怎麼過河?
河面上顯示文字畫面“過河拆橋”,旋藏百思不得其解。
“過河拆橋”,可是沒看到橋啊,怎麼拆?
此時,黑龍馬挺身而出,淌進了河水的滾滾洪流裡,用身體把經書馱過去。
旋藏喜出望外,帶著另外幾個徒弟,施展了騰飛行走的大本領。
本以為能順利過河,沒想到,黑龍馬卻病倒了。
黑龍馬,因為使出了渾身的力氣,才把經書馱過河。實在是太累了,累倒了,累趴下了,走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