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目人的香屁,讓眾人大開氣味界,也讓提頓沉思良久。
就連屁氣都能這麼香,那要是香噴噴的米飯,該有多香啊。
旋藏知道眾人餓了,提頓也餓了。
當務之急,需要一大桶香噴噴的米飯套餐,木桶飯。
可是,木桶已經變身為飛碟了,怎麼辦。
只能再變回去,旋藏讓第沃爾特帶著另外三合獨目人,登上飛碟。
飛碟上升,眾人依依惜別,目送飛碟消失在天邊。
不多久,一個木桶從天邊襲來,快速墜落,穩穩當當地停在眾人的身旁。
定睛一看,原來是旋藏施展神變,木桶迴歸了。
再走近,眾人驚呆了,一大桶米飯已經熟透了,香氣撲鼻,忍不住就想嘗一口。
旋藏連忙制止,拿來一堆餐具,分發給大家,再把木桶飯分裝到餐具裡。
眾人領略了一番另類的用餐習俗,分餐制。
用完餐,旋藏說,“用餐制度,主要分為兩種,共餐制,分餐制。”
“共餐制,體現一種親密無間的氛圍,但容易引起人與人之間的碰撞和摩擦。”
“親兄弟,明算賬。”
“分餐制,更加能彰顯人際的距離,以及由距離而產生的美。”
“距離產生美,是為什麼呢?”
“因為距離是中庸的體現,距離既不是無限長,也不是無限短,而是有限的不長不短。”
“似遠非遠,說近也不近,這種朦朧的神秘,就讓人感覺很美。”
旋藏說完,眾人又挨個發表餐後感言。
提頓說,“這木桶飯味道很好,因為菜在飯下面。”
“初看,是白米飯,沒有菜,就覺得可能很難吃。”
“吃幾口白米飯,就扒到菜了,這時候就有一種竊喜的美妙。”
“美味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
“再好吃的飯菜,如果反覆吃,一直吃,也可能不再那麼好吃。”
“吃了不好吃的,再去吃好吃的,就更加能體會到好吃。”
“吃甘蔗要從甘蔗梢開始吃,越吃越甜,才顯得好吃。”
“一上來就把最甜的甘蔗根吃了,那接下來的甘蔗梢就會顯得很難吃。”
眾人聽了旋藏和提頓的發言,覺得很精彩,也沒啥可補充的。
提頓有一個疑問,“這一大桶飯菜,是誰做的?四個獨目人消失,去哪了?”
旋藏說,“這是獨目人的作品,四個獨目人做了這一大桶飯菜。”
“獨目人回到密維空間,做完飯菜,然後打包,壓縮成三維空間的規格,輸送到木桶裡。”
“獨目人擅長做飯做菜,廚藝精湛,但獨目人卻不用吃飯吃菜。”
“獨目人是以愉悅為食,只要感到心情愉悅,就好像吃飽了,不需要再吃別的。”
“之所以獨目人要不斷修習各種苦行,因為獨目人需要吃愉悅。”
“而愉悅是與苦行息息相關的,獨目人喜愛修習嚴厲的苦行,持續的苦行,因為苦行產生愉悅。”
“愉悅是苦行的回報。”
提頓問,“愉悅是什麼味道?愉悅好吃嗎?”
旋藏說,“愉悅其實是無味的,既不好吃,也不難吃。”